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as (百无禁忌),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第三章 第二故乡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19 16:06:42 1999), 转信

周作人传:
第三章 第二故乡——在日本(1906.6-1911.秋)

Little Pie OCR、制版
小丙屋藏书
http://piehouse.yeah.net


 三、初试锋芒

   于是,又有了周氏兄弟在《河南》杂志上的“协同作战”。
   大约在1907、1908年间,鲁迅与周作人以《天义报》与《河南》等杂
 志为阵地,发表了一批文章,其中鲁迅《人之历史》(载1907.12《河
 南》1号)、《摩罗诗力说》(载1908.2.3《河南》2.3号)、《文化偏至
 论》(载1908.8.《河南》7号)、周作人《论俄国革命与虚无主义之别》
 (载1907.11.《天义报》11.12期合刊)、《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
 中国近时论文之失》(载1908.5.6.《河南》5.6号)、《哀弦篇》(载
 1908《河南》9号)等,在当时虽然并没有引起多大社会反响,但却都是
 中国现代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应该说,这是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显示力量的集体行动(鲁迅的好
 友许寿裳也与之配合,在《河南》上发表了《兴国精神之史曜》一文,署
 名“旒其”,这是鲁迅提议的笔名,是俄文‘人’的意思)①,周作人把
 这些文章称之为《新生》的甲编,是很有道理的②。

 ①周作人晚年在谈到当时向《河南》投稿情况时说:“我们投稿其目的固然其一在于发挥文
 学上的主张,其二则重在经济,冀得稿费补助生活”。(《致吴海发信》,载《鲁迅研究动
 态》1987年9期)
 ②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八一,河南——新生甲编》

   重要的是,周氏兄弟终于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领域发出了自己的独立
 的声音。——在此之前,他们仅是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学生而
 已。
   当然,“中心意识”仍然是鲁迅的;鲁迅的“立人”思想象一根红线
 贯串于这一时期鲁迅、周作人(以及许寿裳)的文章中。周作人在他的
 《读书杂拾(二)》①里与鲁迅的《文化偏至论》相呼应,把批判锋芒指
 向“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倾向:“中国比来人多言学,顾竞趋实质,凡有
 事物非是以私用厚生效可立待者,咸弃斥而不为,……虽然明达之士于物
 质之足蚀精神亦既有知者,而或乃仍斥文章为小道,此故亦惑也”,“吾
 观中国,比走孳孳于实业工商者众,窃深为寒心也”。在《哀弦篇》里,
 周作人又与鲁迅《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持同一立场,呼唤“先
 觉者”的出现:“诗人者国之先知,以预言诏民而民听之……,是故民以
 诗人为导师,诗人亦视民如一体,群己之间不存阻閟,性解者即爱国者
 也”。周作人《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这篇煌煌
 大文,更是将这一时期鲁迅和他自己的文艺观系统化,提出了一个“改造
 民族灵魂”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体系,强调“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
 ”,“文章或革,思想得舒,国民精神进于美大,此未来之冀也”,这显
 然是把鲁迅“立人”思想具体化了。而周作人由此而引出的对以孔孟儒学
 为中心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则尤其值得注意。周作人在《文章之意义
 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指斥“孔子以儒教之宗,承帝王教
 法……天阏国民思想之春华,阴以为帝王之右助。推其后祸,犹秦火也
 ”,因而大声疾呼:文章改革,思想解放,“其术无他,亦惟夺之一人,
 公诸百姓而已”,必“摈儒者于门外”。这在反封建的根本方向上自然是
 与鲁迅一致的,而其激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鲁迅。如此看来,这一时期周
 作人虽然与实际政治活动保持一定距离,但仍保留着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
 者、急进的思想家的品格。这种将“思想”与“政治实践”分离的倾向,
 几乎决定了以后周作人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所要扮演的角色。

 ①载《天义报》第8、9、10期合刊。

   鲁迅、周作人发表文章的“阵地”——无论是《天义报》,还是《河
 南》,都是具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刊物。这个事实使我们注意到在当时的
 日本留学生界,以至日本思想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有关材料
 告诉我们,20世纪初,刚刚建立的第一个日本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
 党内曾展开过以片山潜、田添铁二为首的议会政策派与幸德秋水为代表的
 无政府主义派的论争。周作人来日本时,曾受做革命运动的朋友孙竹丹之
 托,带去了一把黄砂的茶壶和一件羊皮背心,送给宫崎寅藏。鲁迅曾因此
 与宫畸两次会见,其中一次就在日本社会主义者所办的平民新闻社内,并
 买了一套《社会主义研究》。据周作人说,“当时通称社会主义的共产主
 义的经典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因为是以经济立脚的,一般的青年学生
 都感觉不易懂。倒是不大科学的,多有空想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比较的更有
 吸引力。因此,幸德秋水(传次郎)和大杉荣的势力,在学生中间也就
 葓荽ㄎ蟆雹佟>褪窃谥泄粞校拚饕逅汲币彩瞧木呶
 Φ摹T谥泄斗肿铀枷敕⒄沟缆分校拚饕宄3F鹆撕苤匾那帕
 鹤饔茫晌斗肿咏邮苄滤汲钡囊桓隹耍蛘咚担诟髦中滤汲狈字
 另忱粗保灾斗肿幼罹哂杏栈罅Φ模俏拚饕濉B逞赣胫茏
 魅艘膊焕狻1907年11月,周作人曾奉鲁迅之命,在《天义报》上发表
 《论俄国革命与虚无主义之别》一文,为虚无主义(也即无政府主义)辩
 护。文章指出:“混虚无主义于恐怖手段,此大误也”。为此,周作人作
 了索本求源的工作,指出虚无主义一语“始见于都介涅夫名著《父与子》
 中,后遂通行,论者用以自号,而政府则以统指畔人”②。周作人强调,
 “虚无主义纯为求诚之学,根于唯物论宗,为哲学之一枝,去伪振敝,其
 效至溥”,“俄国世事以来,家庭专制极重,盖以久用奴制,积习甚深,
 莫可挽救,有虚无主义起,将冲决而悉破之”。这里,周作人与鲁迅显然
 是将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作为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武器来理解与接
 受的。

 ①周作人:《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鲁迅与社会主义者》
 ②后来鲁迅在《马上支日记》里说得更明确:“虚无主义……是都介涅夫给创立出来的名
 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
 言”。

   人们往往将无政府主义视为“铁板一块”,而不注意无政府主义不同
 派别之间的差异,这是不正确的。作为无政府主义发源地的欧洲本土,无
 政府主义就先后分为三个派别,一是施蒂纳(Stivnev)和蒲鲁东
 (Pvoudlon)的无政府个人主义,一是巴枯宁(Bakaume)的无政府工团
 主义,一是克鲁泡特金(Kvopotnine)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在本世纪初中
 国留日学生中影响最大的是无政府个人主义与无政府共产主义;著名的早
 期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就曾经作过这样明确的划分:“无政府主义虽为吾
 等所确认,然于个人无政府主义不同,于共产、社会二主义,均有所采。
 惟彼等所宣无政府,在于恢复人类完全之自由;而吾之言无政府,则兼重
 实行人类完全之平等。盖人人均平等,则人人均自由。固社会主义之仅重
 财产平等者不同,亦与纵乐学派之主张个人自由也”①。

 ①刘师培:《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载1907.7.8.9.《天义报》4;5;7期。 

   饶有兴味的是,周氏兄弟恰好在无政府主义两大派别中,作出了不同
 的倾向性选择。
   鲁迅无疑是倾心于施蒂纳的无政府个人主义的。他在《文化偏至论》
 中热烈地赞颂施蒂纳(鲁迅译为“斯契纳尔”)与尼采(鲁迅译为“尼
 摇保⒖硕逞敢胛捌蹩榷保┑韧吧袼甲谥列抡摺
 保跋染跎贫分俊保担骸暗氯怂蛊跄啥讼纫约酥鋈酥饕逑钟
 谑馈N秸嬷剑谟诩褐阆隆!杂芍靡粤Γ丛诤醺鋈艘
 嗉醋什疲嗉慈ɡ9使队型饬幢耍蛭藜涑鲇诠讶耍虺鲇谥谑
 宰ㄖ埔病保宦逞竿奔馊竦嘏懒恕笆固煜氯斯橛谝恢拢缁嶂冢次
 薷弑啊钡纳缁崞降裙郏晕浣峁厝皇恰耙木讳伪埃粜胖脸潭却
 笸卦诖私剿揭韵隆!绯卑矗逡月儆诜灿埂薄B逞杆枷
 氲闹匦南匀辉谇康鞲鋈说淖杂梢庵荆谑┑倌傻摹拔ㄒ徽摺薄怀腥
 稀俺乙酝獾娜魏纹渌娜ɡ丛础保宦凼巧系郏遥匀唬耍
 袢ǎ巳ǖ鹊龋凶徘苛业墓裁
   周作人则更醉心于克鲁泡特金。这一时期周作人翻译了克鲁泡特金
 《西伯利亚纪行》(载1908年10月10日出版的《民报》24号)。他发表在
 《天义报》上的《论俄国革命与虚无主义》一文中就摘引了克鲁泡特金
 《一个革命家的自叙传》里的许多材料。这样,周作人就成为克鲁泡特金
 的理论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周作人后来在总结这一时期的思想时,
 列举对自己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最先举出的就是“旧公爵而信无
 政府主义”的克鲁泡特金①。他说:“克鲁泡特金的著作我也读过《面包
 的获得》等,又从《在英法狱中》一书译出一篇《西伯利亚纪行》,登在
 《民报》第24期上。……我最喜欢的还是别的两种,即《一个革命者的自
 叙》与《俄国文学的理想与事实》”②。克鲁泡特金强调人的本能是互助
 的,性善的,他从互助进化的观点出发,鼓吹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他的中国信徒就公开宣扬:“无政府则剿灭私产制度,实行共产主义,人
 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贫富之阶级既平,金钱之竞争自绝。此时生活平
 等,工作自由,争夺之社会,一变而为协爱”的社会③。这种主张“社会
 协爱”,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理论,与具有温和个性的周作人
 一拍即合。周作人在他的文章中引人注目地从不提及施蒂纳,并且表示
 “不喜欢演剧式的东西”,尼采“那种格调与文章就不大合我的胃口”
 ④。周作人不满的可能不只是“格调与文章”,尼采(以及与他类似的施
 蒂纳)思想中对于个人主观意志的极端强调,“刚愎主己”,不惜“偏于
 一极”⑤,这当然不合“庶得中庸”的周作人的胃口。鲁迅在《文化偏至
 论》中曾说:“明哲之士(按,当时指尼采、施蒂纳等人)……知古人所
 设具足调协之人,决不能得之今世,惟有意力轶众,所当希求”。与这
 宦鄱舷喾矗茏魅嗽谡庖皇逼谒吹奈恼吕铮锤辞恐艿模侨说奈
 镏视刖瘛⑶橛肜淼摹靶鳌薄⑷娣⒄梗健叭松迹自谇笊
 路尘哟χ瑁钏厝 保笆饰拿鹘ソ热保岸
 衩髦貧K然觉不足,则美术兴焉”,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毫无偏执
 的、匀和的生存方式⑥。这与克鲁泡特金的“协爱”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甚至可以看作是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所提倡的新村运动的先声。

 ①②周作人:《关于自己》(1937.7.22)
 ③师复:《无政府浅说》,载《晦鸣录》第1期,转引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无政府主义在中
 国》一书。
 ④周作人:《瓜豆集·关于鲁迅之二》
 ⑤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⑥“中庸”:“匀和”、“折中”、“持平”、反“极端”,反“失衡”,以及反“偏倚”
 等等,都是周作人在《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一文中反复使用的概
 念。


--
自是时人参不透
冤余作意傲公卿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210.78.136.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bbs.net.tsi]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0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