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只争朝夕),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1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3 12:39:30 1999), 转信

发信人: Krank (偷欢),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14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Oct 22 18:42:00 1999)

周作人传: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在北京(二)(1921.1-1928.10)
Little Pie OCR、制版
小丙屋藏书
http://piehouse.yeah.net


十四、《国语文学谈》里的反思

  1925年12月,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不谈文学,摘下招牌,已二年于兹”的周作人
,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暂时拔出来,对五四文学革命作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反思,留下了一
篇人们至今对其意义仍然认识不足的重要文章:《国语文学谈》。
  所谓“偶然的原因”,是孙伏园的约稿;孙伏园本是周作人在绍兴五中任英文教员时
的学生,五四运动中,孙伏园先后任《晨报副刊》、《国民公报》与《京报副刊》编辑,
周作人也就成了上述副刊主要撰稿人之一,时孙伏园正任《京报副刊》编辑,请周作人为
纪念增刊作文,遂有此
文产生。周作人在时隔七年以后,再来反思五四文学革命,抓住了“语言”问题,这本身
就包含了他对五四文学革命的一种相当深刻的理解:五四文学变革是以文学语言的变革为
开端的,五四那一代人也许比他们的后继者有着更强的形式感与形式变革的意识。周作人
在五四时期所作的著名
演说《圣书与中国文学》里,就是从“精神和形式的两面”来讨论中国新文学的,他认为
中国新文学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建设性成就,“思想未成熟,固然是一个原因,没有
适当的言词可以表现思想,也是一个重大的障害”。对于文学语言形式的注重,也还有周
作人个人的原因。周作
人从南京读书时期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持续的热情,他不但精通本国语言文字,而且
熟谙日本语(包括古日语)、希腊语、英语(包括古英语)、世界语,他的语言才能、知
识,都是同代作家所不可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他在思考、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时,总是
首先从语言形式入手:
这几乎成了他的思维习惯,而且往往能够抓住问题的症结。在这篇《国语文学谈》中,他
一开始就这样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问题——
  我相信所谓古文与白话文都是华语的一种文章语,并不是绝对地不同的东西。
  五四前后,古文还坐着正统宝位的时候,我们的恶骂力攻都是对的。到了已经逊位列
入齐民,如还是不承认他是华语文学的一分子,正如中华民国人民还说满清一族是别国人
,承认那以前住在紫禁城里的是他们的皇上,这未免有点错误了。
  结论是:必须“把古文请进国语文学里来,改正以前关于国语文学的谬误观念”。
  明确,坦白,直率,同时又是大胆的。
  但周作人确实抓住了两个要害。他首先提醒人们注意:“古文与白话文……他们的差
异大部分是文体的,文字与文法只是小部分”,这就是说,五四文学语言的变革中,以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一种文体的改变,在文字、语汇及文法上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根
本改换,当然更谈不上
重建一个新的语言体系。这是对五四文学语言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总结,它在事实上就
否认了五四时期钱玄同、鲁迅(也许还有周作人自己)所坚持的“废除汉字”的极端见解
①。周作人同时又明确表示:“中国现在还有好些人以为纯用老百姓的白话可以作文,我
不敢附和。我想一国里
当然只应有一种国语,但可以也是应当有两种语体,一是口语,一是文章语。口语是普通
说话用的,为一般人民所共喻;文章语是写文章用的,须得有相当教养的人才能了解,这
当然全以口语为基本,但是用字更丰富,组织更精密,使其适于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之用
,这在一般的日用口语
是不胜任的”。周作人提醒人们注意,不能因为对于人民中蕴藏着的力量的充分肯定,而
否认民间艺术与民众语言中确实存在的“言词贫弱,组织单纯,不能叙复杂的事实,抒微
妙的情意”这类根本性的弱点。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当然是更为重大,也更为根本的,这
就是周作人早于1922年
写的《国语改造的意见》里就已经提出了的,夸大民间语言价值的结果,很可能回复到晚
清白话文运动的老路上:“以为提倡国语乃是专在普及而不在提高,是准了现在大多数的
民众智识的程度去定国语的形式的内容”。在周作人看来,在这些具体的语言变革理论背
后,隐藏着的是出于感
情作用的,夸大人民(以及民间艺术,民间语言)价值的浪漫主义倾向,以及把现代文学
语言及现代文学创作仅仅归结为“启蒙”之力的“唯启蒙主义”倾向,这两种倾向是互相
联系的,构成了五四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周作人自己就是这种传统的开创者之一;但今
天,他却以更加严峻的
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传统的消极方面②。这类批判性的反思,也是现实生活不断给以刺
激的结果。如何看待人民,以及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这是从反宗教同盟论争中即已提
出,并引起周作人反复思索的问题;周作人曾因为对人民的疑惧,而否定并拒绝了五四以
来的群众运动,现在,
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群众运动的旋涡中,他的这类思考也就更加深入。当然,越是深入,
问题就似乎显得越是复杂;思考、议论这类似乎是“永恒”的题目,是十分累人的。周作
人不过是偶尔想到,随手写下而已。现实中,还有更严重得多,也迫切得多的问题,逼着
他思考,应对,并迅速
作出选择。

①参看本书第五章第二节。
②周作人在以后写的《重刊霓裳续谱序》里,再一次讨论了这一问题:“大家当时大为民
众民族等观念所陶醉,故对于这一面的东西以感情作用而竭力表扬,或因反抗旧说而反拨
地发挥,一切估价就自然难免有些过当,不过这在过程上恐怕也是不得已的事,或者可以
说是当然的初步,到了
现在却似乎应该更进一步,多少加重一点客观的态度,冷静地来探讨或赏玩这些事情了”


 


--
你仍旧爱着,不过你的爱不是那烧得鲜红的火炉似的,却是
一个秋天太阳的柔美的光辉。你还不妨仍旧恋爱下去,还为
了那些愚蠢的原因,如声音的一种调子,凝视的眼睛的一种
光亮,不过你恋的那么温和就是了……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hx.rs.pku.edu.c]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ffzzxx.bbs@bbs.net.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