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r (山外),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曾国藩第一部||血祭(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9 16:48:43 1999), 转信

          书香门第—http://thebook.yeah.net



曾国藩第一部||血祭
一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江忠源、吴文镕先后兵败而亡,给曾国藩刺激极大。江忠源与曾国藩相交十余年,曾国
藩赏识、推荐他。江忠源也不负期望,军兴以来,建楚勇,守城池,屡立军功,两三年间,
便由署理知县而升至巡抚,为湖南读书人走立军功而显达之路,树立了一个榜样。江忠源为
谢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多次向朝廷禀报曾国藩在衡州练勇的业绩,并为他争取了扩勇的合法
地位。在今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江忠源都是曾国藩可以靠得住的
朋友。不想正在功名日隆之际,却突然应了他当年“以节烈死”的预言。如同心中一根支柱
被摧折,曾国藩心里有种空荡荡的感觉。吴文镕是曾国藩戊戌年会试座师,是一个于曾国藩
有大恩的人。吴文镕从贵州巡抚任上奉调为湖广总督,途经长沙时,书报曾国藩来长会见。
曾国藩因军务方殷,不遑离开。吴文镕到武昌后,多次请曾国藩派勇援助,并奏请朝廷下令
调派。曾国藩因对湘勇出省作战无把握,宁愿冒着有负恩师与朝命之大不韪,都不肯派一兵
一卒北上。他写信给恩师,要他坚守武昌,等几个月湘勇训练好了后再出兵。但朝廷的严
责、湖北文武的讥讽,使得吴文镕不得不亲到前线督兵。战死前两天,他还给曾国藩写了一
封信,说自己是被逼来到前线,必死无疑,环顾皖赣鄂湘四省,唯一能与洪杨作战的,只有
衡州一支人马,要曾国藩好自为之。吴文镕的阵亡,使曾国藩负着一层深深的疚意。
    忽然又报围攻武昌的太平军分兵为二,一支由北王之弟韦俊统率,继续攻打武昌城,一
支由翼王胞兄石祥祯与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金一正将军罗大纲等统
率,名号征湘军,挺进湖南,要打通天京至两广的道路。
    消息传到长沙,骆秉章火速上奏朝廷。咸丰帝降旨,令曾国藩尽快从衡州发兵,堵住征
湘军南下,并进而北上救援武汉。
    接到皇上的谕旨,曾国藩仍按兵不动。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向广东定购的洋炮还只到八
十座,大部分未到;二是大军启程,要几千夫役,这笔银子尚无着落。这几个月招募水师,
开办船厂,靠的是郭嵩焘募来的二十万两银子。国库空虚,朝廷所拨的银子远不够用。湖南
藩库只原来那一千号人的饷银,一两银子也未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银子,哪来的
先行粮草?甚至连勇丁们近来训练的劲头也大大降低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曾国藩不能对任
何人讲的:有意缓点出兵,隔岸观火,看看骆秉章和鲍起豹在长毛面前丢城失地的狼狈相,
到那时自己再来收拾残局,扬眉吐气,岂不更好?
    洋炮等一等就会来的,曾国藩并不着急。但银子缺乏,却最使他头痛。向衡州城里几家
大绅士、大商号发出的捐饷书,已经五六天了,好比泥牛入海,无半点消息。曾国藩为此事
十分心焦。
    “大人,捐饷一事有了点进展。”彭玉麟走进赵家祠堂,面有喜色地对曾国藩说。
    “呵?快坐下来谈谈。”就像久旱时听到一声雷响,曾国藩眼里射出兴奋的光芒。
    “昨天下午,杨健的孙子杨江派人邀我到他家去。”杨江为户部候补员外郎,两个月前
丧母回衡州,其祖父杨健以湖北巡抚致仕。杨家是衡州城里绅士中的首富。曾国藩对杨江相
邀甚感兴趣。忙问:“足下跟杨江熟?”
    “十多年前,卑职和他在东洲书院同窗,彼此相处得还好。当即我便过河到了江东岸杨
府。杨江说,他收到了大人的信,对大人在衡州训练勤王之师十分钦佩,愿意尽力襄助。这
几天,衡州城里也有几户绅商与他计议捐饷事。”
    “杨员外郎急公好义,真是国家忠臣。”刚才还只是听到远处的雷声,现在真的要下雨
了,曾国藩很高兴。
    “杨家是衡州城里最有影响的士绅。只要杨家带头,几万饷银就不难得到。不过,杨江
说他捐银可以,但有一点小小的要求。”
    “他有什么要求?”曾国藩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彭玉麟微微一怔。
    “杨江说,请大人代他上奏皇上,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建乡贤祠。”
    曾国藩摸着胸前的浓须,沉吟起来,他对杨健的情况是清楚的。杨健是衡阳人,嘉庆年
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运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抚,道光二
十五年在衡州病逝。衡州籍京官欧阳光奏请入祀乡贤祠。
    道光帝因杨健在湖北巡抚任上贪污受贿,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曾国藩时任詹事府右春
坊右庶子,也讥嘲欧阳光的孟浪。
    现在却要自己出面,为贪官杨健申请。欧阳光覆辙在前,岂不要重蹈吗?不过,时过境
迁,道光帝已换成了咸丰帝,且眼下军情紧急,饷银难得,皇上或许可以体谅。
    “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有奏驳在案。足下知道吗?”曾国藩问彭玉麟。
    “这件事,我从前也听说过。杨中丞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过世八九年了。作古的
人,也不忍心多指责。也搭帮他在生聚敛一批银子,倘若是个担月袖风的人,他的孙子再有
心,也是空的。”
    曾国藩淡淡一笑,没有做声。彭玉麟继续说:“我们目前急需银子,只要他肯拿出来就
好。大人不妨为他写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实在皇上不允,杨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应捐多少?”
    “他说捐二万两。”
    “杨家储藏的银子,少说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
    “杨江说,待大人奏报朝廷,皇上允许后,他再捐五万。”
    “狡狯!”曾国藩在心里骂了一句。
    “杨江捐二万是少了点,不过,他一带头,其他绅商都会捐一些,凑起来,大概也不会
少于七八万。只是他们都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以奖叙。”
    “那是自然的。我会向朝廷奏明,为他们邀赏。”
    “看来大人同意替杨江上奏了。”
    曾国藩点点头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我看不会有多大风险,大不了就是当年欧阳光那样,斥责一通罢了。况且大人今天之
举,纯为国家而作的权变,中间苦心,皇上一定会体谅的。”
    曾国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着胡须,不再做声,他在思考这份奏折应该如何措
词方为妥当。
    ------------------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杨江一带头,其他绅商都跟着捐了些,几天之内,居然募到了九万两银子。各种规格的
大炮近日内陆续运来一百座,曾国藩将银子拨到各营,命令作好启程准备。
    看着水陆各营人马这些日子来忙着擦磨刀枪,发放军备,搬运粮草,修缮战船,一派热
火朝天的战前繁忙景象,曾国藩心里又兴奋又激动。已是午夜时分,蒸水和湘水交汇之处的
石鼓嘴下,临时搭起的修造厂里,仍然灯光明亮,炉火熊熊。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声声传
进赵家祠堂。曾国藩站在顶楼上,深情地向石鼓嘴方向望去,似乎看见了从铁砧上飞溅的火
星,看见了围观湘勇红通通的笑脸,一时心潮起伏难平。
    曾国藩生性稳重,不是那种情感易起易落的轻薄人。自从跟着唐鉴研习程朱理学后,更
是自觉要求为人处世、办事治学,多用理智,少用感情,他崇拜,也模仿学习那种从容镇
静、藏大智大勇于胸中而不露声色的古代名相风度。然而今夜,一颗心却像走火入魔样地不
能安定。他点燃一支香,闭着眼睛,盘腿坐在床上,努力想象着当年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围棋
赌墅,得捷报后围棋如故的那种超人理智,强制自己安定下来……
    是的,曾国藩有千百条理由兴奋激动。从“勿言一勺水,会有蚊龙蟠”到“犹当下同郭
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到“树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一种渴望
建大功大业,做非常之人的理想,一直贯穿着他的一生。但过去,这种理想只流露在诗文
中,间或也流露在与至亲好友的书信谈话中。这些年来,官运虽亨通,究竟没有大功勋。今
天,经过一年来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的组建、训练,他的手中已有水陆二十营一万湘勇,加
上长夫在内,将近二万。他是这支人马名符其实的统帅,只等他一声令下,水陆两路并进,
旌旗蔽空,战舰如云,真可谓浩浩荡荡、威风凛凛。今后,他将亲自指挥这支人马,歼灭长
毛,收复失地,做郭、李、诸葛的事业。三十年来的理想,今朝一旦成为现实,这个从荷叶
塘走出,没有祖业和靠山,全凭自我奋斗的农家子弟,心情是何等的感慨万端!
    此刻,他想起蟒蛇精投胎的传说,想起陈敷的预言。公侯将相,真的已是指日之间的事
了!当年的文弱书生,真的已是扭转乾坤的巨人了!
    此刻,他也想起长沙市民“曾剃头”的咒骂,想起鲍起豹、邓绍良的骄横,想起忍气吞
声、移师衡州的痛苦。现在,这支湘勇已经建起来了,马上就可以打胜仗,扬眉吐气了!天
下人即将看到,他曾国藩不是一个平庸的人!
    此刻,他还想起皇上的殷殷廑注,想起恭王、肃学士的热忱推荐,想起镜海师以一生名
望为之担保的极端信赖,浑身热流滚滚。“我没有辜负你们的厚望,我曾国藩将是拯世济民
的郭子仪、李泌!从此以后,将以频频捷报报答你们的知遇之恩!”曾国藩几乎要从心底里
呼喊出来。
    南国暮冬之夜,天气仍然寒冷,今夜曾国藩却浑身燥热,他解开旧棉袍上的布扣子,心
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远处传来一阵马嘶,是值夜的马伕在添加草料。“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几百年前辛稼轩的长短句,仿佛
就写的此时他的心情。而曾国藩比辛弃疾幸运,他不必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他正当
年富力强,就可建轰轰烈烈的功业!
    “这样一场堂堂正正的讨逆之战,出兵前夕,应当有一篇檄文!”由辛弃疾的词,曾国
藩忽然想到了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当年那场顷刻溃败,不起任何作用的徐敬业的讨伐,
本该早被历史淘汰,就因为有骆宾王的那篇檄文,才使得一千多年来,人们谈论不息。自己
这次奉旨讨伐,必将取得胜利,决不是徐敬业起兵所可比拟的,应当有一篇比《讨武氏檄》
更好的文章!它要以斑斓的文采,宏大的气魄,传神的文字,铿锵的声调,伴随着这场震古
烁今的战争流芳百世,让后人在读这篇檄文时,缅怀前人的丰功伟绩。
    曾国藩觉得前代檄文虽多,但除骆宾王那篇外,都非好文章,那是因为都是捉刀者所
为。一个以咬文嚼字为职事的文人,怎能有三军统帅那种吞吐天地的气概和旋转宇宙的雄
心。这篇文章当由自己亲手执笔!
    是的,曾国藩本来就是个作文的高手。进翰苑之初,他便跟着梅伯言,入了桐城派的藩
篱,对姚鼐的古文很喜爱,并赞同姚鼐的古文理论。曾国藩刻苦钻研古文的写作。几年之
间,他便名重京师,求其作文者络绎不绝,连房师季芝冒的诗集付梓,都请曾国藩代为作
序;士人以求得曾国藩一篇文章为光荣。曾国藩深受姚鼐的影响,喜气势浩瀚、瑰伟飞腾、
雄奇壮大的阳刚之美,作起文来,气势充沛,声光炯然。但他才思并不敏捷,每作一文,都
要搜肠刮肚地冥思苦想,有时弄得精疲力竭,写好后,改而又改,直到他满意的时候,才拿
出来给朋友们看。这最后改定的文章,往往得到文坛的很高评价。但过去所作的数百篇文
章,跟将要写出的这篇檄文相比,算得了什么!曾国藩想,那些诗序、文序、寿序,那些墓
表、墓铭,要么是借题发挥,要么是无病呻吟,要么是碍不过情面而言不由衷,即使写得再
好,也不过只是一篇好文章而已,它决不能跟这篇檄文相比。这篇檄文可以振作士气,赢得
人心,威慑敌人,瓦解胁从。它的作用,甚至能超过一支雄师劲旅,不然自古以来,何以有
“传檄定天下”之说呢?在这样的檄文面前,一切文人之作都将显得软弱无力、黯淡失色。
而这篇檄文,今天却要出自于一个三军统帅的笔下!这尤其使曾国藩激动不已。古往今来,
檄文何止千百,有哪篇是统帅自己写的?没有!三军统帅亲拟讨贼檄文,就凭这一点,也将
以史无前例的荣耀记之于史册!
    曾国藩越想越兴奋,他熄灭香头,走下床来,挑亮油灯,拿出汤鹏所送的荷叶古砚,用
道光帝御赐徽墨磨出一砚浓汁,选一张细密绵软的上等宣纸,握一管兼毫湖笔,迅速地写出
檄文的题目:《讨粤匪檄》,然后离开书案,在房间里背手踱步打腹稿。
    油灯一闪一闪地跳跃,照着他疲倦而亢奋的长脸,照着他宽肩厚背的身躯,一会儿把影
子拉得长长的,映在墙壁上,如同一根竹竿;一会儿又是一大片阴影,把半边屋都遮了,如
同起了半天乌云。“这篇檄文一定要超过《讨武氏檄》。”曾国藩想。他试图不落骆宾王的
窠臼,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布局,但比来比去,都不如骆宾王的好。无奈,只得步骆氏后尘,
先来骂一通讨伐的对象。刚提起笔,他又感到困难。骆宾王对武则天熟,武氏许多把柄都在
他的手里。但曾国藩对洪秀全、杨秀清一无所知,对长毛也不甚清楚。在被长毛俘虏的半天
中,他也只感觉到长毛的凶恶,恨朝廷命官,但并没有亲眼看见他们做过什么坏事。不过,
长毛毕竟是可恨的,那天倘若没有康福来救,头早就被砍了。不管怎样,长毛都是强盗之
列,必须痛骂一顿,以激起国人的仇恨。他提笔写起来。写好一段后,又反复斟酌字句,涂
来改去,最后自己觉得满意了,才轻声念出来,看看抑扬顿挫、高低缓急的声调如何: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
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们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
中者,则剥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
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
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户。
    读完这段后,他觉得声调还可以。近来,曾国藩在军务之暇,悟出了许多人世诀窍,他
把这些诀窍归之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
扰民为本。”他有时想,待长毛平定之后,在老家再盖一栋房子,这栋房子里典藏皇上的封
诰和赐物,以及自己这些年所写的奏折底本、诗文日记和家中的图书,就将这栋房子命名为
“八本堂”,把这“八本”之说刻在堂上,让它与皇恩和文册一起,传给子孙后代,永保曾
氏家道兴旺。内容和声调都使他满意,曾国藩继续写下去。
    他想起去年出山前与郭嵩焘的对话。对!必须打起卫道的旗帜,以卫道保教来争取人
心,特别是要激起普天下读书人的公愤。
    曾国藩写道: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
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
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也。
    他觉得这段写得很好,很有力量,是自己心中感情的真切流露,也为天下斯文之辈说出
了久蓄于胸的义愤。接下去,曾国藩再将洪杨烧学宫、毁孔子木主,污关帝岳王之像,坏佛
寺道院城隍社坛等话写了一段,他要以此激起全社会对太平军的仇恨。最后,曾国藩宣布自
己“奉天子命,统帅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并号召各方人士支持
他。对这些人,或以宾师相待,或将奏请优叙,或授官爵,而反戈者将免死。如果谁“甘心
从逆,抗拒天诛”,那么“大兵一压,玉石俱焚”。
    全文写完后,曾国藩通篇再读一遍,读着读着竟大感失望了。这篇写成的文字,与他盘
腿坐在床上所想的那篇檄文,相差太远了。无论从气魄上,还是从行文上,都比骆宾王的
《讨武氏檄》大为逊色。“超过”云云,从何谈起!既缺乏“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
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的气势,又没有“言犹在耳,忠岂忘
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悲愤,更没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那样震烁千古的结尾警句。曾国藩翻来覆去地修改了几遍,一直到鸡叫,仍不能满意。他无
可奈何地叹道:“看来这檄文,已让骆宾王登峰造极了,后人竟无可超过。”说罢又摇摇
头,不服气地想:世上哪有不能超过的事!昌黎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莫非我的气势不如骆宾王?骆宾王不过一文人,自己堂堂三军统帅,反不如他!曾国藩百思
不解,直到远远近近的鸡一齐叫起来,天已蒙蒙发亮,他才疲倦地放下笔,动手前的那股激
奋情绪已消失大半了。
    檄文写好后,曾国藩命大量誊抄,四处张贴,务使闹市僻壤,人人皆知。办好这件事
后,曾国藩又开始考虑另一件大事。
    水陆两支人马,加上夫役在内近二万人,一旦开出衡州,全力以赴的事,必将是行军打
仗。曾国藩想,自己的主要精力也将要摆在克敌制胜方面,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朝中内阁
那样的机构,处理诸如发放文书、调配粮草银钱、采买军需给养等日常事务。这个机构以供
应粮草为主,曾国藩给他取名为粮台。粮台下设八个所。文案所负责处理上下左右往来文
书;内银钱所负责调配安排湘勇内部水陆各营的银钱;外银钱所负责收发朝廷及各省各地
拨、援、捐等银钱;军械所负责采买随军所用的各种器械,如军服、帐篷、马匹等;火器所
专门负责采买以大炮为主的各种火器;侦探所负责情报侦探、军报传递;发审所负责处理勇
丁内部及勇丁与百姓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案件;采编所专门采集编辑湘勇官兵忠义孝悌的材
料上奏朝廷,以便奖掖忠良,激励士气;粮台委托黄冕、郭昆焘为总管;同时,还在衡州设
一捐局,接纳各地绅商的捐助,此事便委托给内兄欧阳秉铨。
    不久,衡州、湘潭两处船厂禀报,已建成快蟹四十号,长龙五十号,舢板一百五十号,
又建造一艘特大的船,名为拖罟,以五六只船拖着前进,作为曾国藩的座船,同时还改造民
船数十号,雇民船二百余号,以载辎重。到了咸丰四年正月底,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周
密的安排下,都大体就绪,曾国藩心里松了一口气。这时,朝廷又下达一道紧急命令,令曾
国藩沿湘江北下,兼程赴援武汉。曾国藩决定正月二十八日由衡州启程。
    二十七日下午,曾国藩想起明天一早就要誓师北进了,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以平静。他焚
香盘坐在床上,闭目凝神,半个钟点后,心绪渐渐安静。于是他请罗泽南过来品茗对弈。罗
泽南前些日子又恢复了一营营官之职。经过那次挫折后,罗泽南变得更加老练深重了。金松
龄的营官一缺,则由曾国葆代理。在平时的相处中,曾国藩对罗泽南,与任何人都不同,总
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态度对待。空闲时间,二人常在一起谈些学问上的事。在对程朱理学的研
究方面,曾国藩常自愧不如罗泽南。
    曾国藩与罗南泽一局未终,亲兵进来禀报:门外有个年轻的读书人来访。曾国藩一向谦
卑抑己接待来访音,尤其是读书人。他吩咐收起棋盘,传令立即接见。
    ------------------

三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那人进得门来,在曾国藩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礼,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晚生王
闿运拜见部堂大人。”
    “足下便是王闿运?”曾国藩将王闿运细细地打量一番。见他相当年轻,约在二十岁左
右,中等身材,宽长脸,两只眼睛乌亮照人,身穿灰色粗布棉袍,头戴黑布单帽,脚着宽头
厚底单梁布鞋。虽穿着朴素,却神采奕奕,曾国藩心中喜欢,亲热地对王闿运说:“久仰,
久仰,不必拘礼,请坐。”
    曾国藩“久仰”二字,并非寻常文人见面的客套话,他的确早就听说过王闿运其人了。
那是王世全对他讲的:一日,一个要饭的老花子,持着“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度日”的上
联,来到东洲书院求对,一时难倒了书院那些饱学之士。后来,一年轻士子以“麻石磨粉,
分米庶可充饥”的下联对上了,才免去东洲书院之羞。此人便是王闿运。曾国藩欣赏王闿运
的聪明。现在,这个聪明的士子自己来了,他自然高兴。
    王闿运大大方方地坐下后,曾国藩问:“听足下口音,好像是湘潭一带的人。”
    王闿运说:“晚生是湘潭云湖桥人。去年来东洲书院求学。昨日在渡口拜读《讨粤匪
檄》,知明公即日将挥师北上,荡平巨寇,解民倒悬,故不惮人微位卑,特来明公处祝
贺。”
    曾国藩见王闿运口齿清爽,谈吐不俗,心想此人果然有些才学,微笑着说:“半年来,
湘勇在衡州,多蒙各界父老乡亲支助,现已初具规模。洪杨又转而进犯湖北,践踏湖南。国
藩奉朝廷之命,近日即要出师,灭凶逆而卫家乡,还烦足下代为转达鄙人对衡州父老的感激
之情。”
    王闿运忙站起,作了一揖,说:“明公在衡州训练士卒,奖帅三军,一扫衡州官场疲玩
之积习,振作蒸湘士农工商之精神,功在衡清,有口皆碑,尤为我东洲三百学子所倾心景
仰。”
    “足下过奖了。”
    王闿运重新坐下,说:“晚生昨日诵读《讨粤匪檄》,此文笔力雄肆,鼓舞人心,其作
用当不亚于一支千人劲旅。但愿东南半壁,凭此一纸檄文而定。”
    “倘能真如足下所言,则实为国家之福,万民之幸。”
    “《讨粤匪檄》好则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误。不知此文出自明公幕中何人之手,明公
可曾注意否?”
    曾国藩心里吃了一惊,坐在一旁的罗泽南等人也感到意外。曾国藩素知“十步之泽,必
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何况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个聪明过人的才子,决不能以世俗
观念看待他,他既然敢于进赵家祠堂来当面指出檄文的失误,必然有一番深研。曾国藩不露
声色,摸着胡须,和颜悦色地对王闿运说:“《讨粤匪檄》仓促写成,必定多有不妥之处,
望足下坦率指出。”
    王闿运侃侃而谈:“大军出师,颁发讨伐檄文,以振人心而作士气,向来为统帅所重。
故当年汤王伐桀,有《汤誓》传世;武王伐纣,在孟津作《泰誓》,在牧野作《牧誓》。征
讨有罪,恭行天罚。徐敬业起兵伐武曌,骆宾王为其作《讨武氏檄》,千古传诵,遂为一代
名文。明公出师衡州,此事将永载史册,为当今天下第一等大事。《讨粤匪檄》一文配合此
次出师,自张贴之日起,便已传遍衡州城内城外千家万户,日后也定当如《讨武氏檄》一样
流传下去。但可惜的是,此文回避了洪杨叛逆的主要意图。明公一定读过长毛的《奉天讨胡
檄》。”
    曾国藩想起被太平军俘虏的那天夜里,罗大纲要他抄的那份告示,于是点了点头。
    “不怕明公怪罪,恕晚生直言,洪杨的《奉天讨胡檄》虽然胆大妄为,罪不可赦,但就
文论文,在蛊惑人心、欺蒙世人这点上,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文章开头几句就极富煽动性,
其中如‘用夏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拓开疆土。此诚千古难逢之际,正宜建万世不朽
之勋。是以不时智谋之士、英杰之俦,无不瞻云就日,望风影从。诚深明去逆效顺之理,以
共建夫敬天勤王之绩也’等也能打动那些急功近利之辈。洪杨叛逆用来煽动人心的正是所谓
‘用夏变夷’‘誓扫胡尘’,此中祸心,恶毒至极,厉害至极。窃以为《讨粤匪檄》正要从
此等地方驳斥起。然则遗憾的是,檄文绕过了它,使人读后,觉得明公的军队不是勤王之
师,倒是一支卫道之师、护教之师。”
    曾国藩的扫帚眉微微皱了起来,王闿运似乎没有觉察到,继续高谈阔论:“其实,洪杨
檄文不值一驳,说什么满人是夷狄,是胡人,纯是一派胡言。若说夷狄,洪杨自己就是夷
狄,我们都是夷狄。荆楚一带,在春秋时为蛮夷之地,我们不都是夷狄的后人吗?满洲早在
唐代,便已列入华夏版图,明代还受过朝廷封爵,怎么能说满人不是中国人呢?”
    王闿运这几句话,如同石破天惊般震动了曾国藩和罗泽南等人。曾国藩坐在椅子上,斜
眯着眼睛,将眼前这位刚过弱冠的后生刮目相看。自己在执笔为文时,不是没有想到要批驳
洪杨的夷夏之论,只是不好措辞,故有意回避这个问题,着重在维护君臣人伦、孔孟礼义上
作文章。难怪檄文力量不足,看来不是气势不够,而是识见不高的缘故。“有志不在年
高”,诚哉斯言!曾国藩微笑着说:“足下高见。足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将来前程
不可限量!”
    王闿运起身答谢“明公夸奖,晚生荣幸至极。请屏退左右,晚生尚有几句心腹话要禀告
明公。”
    “请足下随我到书房来。”
    进书房后,王闿运自己关好门窗,压低声音对曾国藩说:“晚生愚见,《讨粤匪檄》不
宜再张贴,以免有人从中挑刺,议论长短。满人入关二百年来,历代都对汉人防范甚严。明
公今有水陆万众,且皆为明公一人所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此为我朝从未有过的事。朝
廷对此,将会一喜一惧。望明公师出以后,于此等处时时加以检点注意,免遭不测。”
    曾国藩轻轻点了一下头,王闿运把声音再压低:“明公治军严明,礼贤下士,衡州有识
之士咸以为,明公乃当今扭转乾坤之人物。秦无道,遂有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来日鹿死谁
手,尚未可预料,愿明公留意。”
    王闿运这两句轻细得只有曾国藩一人听得到的话,却如千钧炸雷,使曾国藩为之心跳血
涌。他本想大声斥责一句“狂妄荒谬”,但他看出王闿运纯是一片好心,且又喜爱他的才识
过人。对这种初次相见的有为青年,他优加宽容。曾国藩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予回答,说:
“今日天色已晚,足下不必回东洲了,就在我这里留宿一夜如何?”
    王闿运学的是帝王之学,本想以这番主意作为投靠曾国藩的进身之阶,见他对此毫无兴
趣,亦不便再谈下去。他极想在曾国藩身边呆一段时间,伺机再进言,于是高兴地说:“谢
明公美意。晚生拟近日到省城走一趟,不知大军几日启程?”
    “明日一早出发。”
    王闿运大喜:“倘蒙明公允许晚生随军同行,则感激不尽!”
    曾国藩满口答应:“明日就请足下和粮台众委员同船吧!”
    王闿运拜谢。
    ------------------

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第二天一早,石鼓嘴到演武坪一带沸腾了。五千陆勇全部穿上一色的新装,什长以上的
官员都配上了马,刀枪晃动,战马嘶鸣。全体陆勇聚集在演武坪上,等持出征的炮响。五千
水勇全部登上新船。这些新船整齐地停泊在石鼓嘴下湘江水面上。近三百座西洋大炮已安装
在快蟹、长龙上。一个多月前还只是些不起眼的船民农夫们,现在神气十足地站在洋炮边,
仿佛已变成了勇士似的。从桑园街渡口到石鼓嘴渡口一段的蒸水上,则停泊着临时雇来的两
百多号民船,六七千夫役忙着装上最后一批粮草煤盐。
    三声炮响后,塔齐布、罗泽南等人率领陆营官兵从演武坪出发,走过青草桥,向北前
进。曾国藩带着郭嵩焘、刘蓉、陈士杰、黄冕等一批人来到石鼓嘴江边,他们将在此乘船随
同水师顺流北下。
    江边早已竖起一根两丈多高的旗杆,旗杆用白漆刷得发亮,杆顶端挂着一面杏黄旗,旗
上用黑丝线绣着斗大一个“曾”字。江风吹动着旗帜哗哗作响,吸引石鼓嘴上上下下成千上
万看热闹的百姓。旗杆旁边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满是点燃了的蜡烛、线香。桌边有一只空
木盘。离方桌十余丈处,临时搭起了一个帐篷,衡州知府陆传应带领衡阳、清泉两县县令和
各衙门官员,在这里为曾国藩等置酒饯行。
    曾国藩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石鼓嘴边。因为尚在丧期中,他仍着往日常穿的黑布旧棉
袍,只是由于过度兴奋,脸上泛着红光,显得神采焕发。他双手抱拳,向四方围观人群不停
地拱手,算是对他们表示问候、答谢。山上山下发出一阵阵轰动,许多人在高喊:“曾大
人!曾大人!”曾国藩径直向旗杆边的方桌走去。方桌前早已铺好一块蒲垫。曾国藩跪在蒲
垫上,望天拜了三拜。
    这时,一个团丁牵了一头水牛过来。这水牛虽然骨架庞大,但皮褐肉瘦,步履蹒跚,显
然是一头已精疲力竭的老牛了。昨天,曾国藩临时决定,要在湘江边举行隆重的血祭仪式,
吩咐国葆买一头牛来。国葆懂得血祭仪式的重要,在附近农家用高价买来一头油光水亮、高
大精壮的水牛。当国葆将牛牵到大哥面前时,曾国藩抚摸着牛背,很是满意,随后叹了一口
气,对国葆说:“换一头不能耕田的老牛吧!它还在出力之时,杀了可惜。”
    于是换成了现在的这头羸牛。昨夜,这头牛被清水洗了三遍,又喂了些精饲料。清早起
来,脖子上又套上一条彩绸。
    这头老牛并不明白此行是在奔赴杀场,因受过昨夜的精心款待,今晨一反平日奄奄待毙
的神态,居然扬起四蹄,欢快地走到石鼓嘴下。队伍中走出十个穿戴鲜艳、年轻力壮的团
丁,他们来到老牛身边。八个人蹲下去,二人一组,分成四组,都用手促住牛的四只脚,前
面两人,一人捏住一只角。只听见牵牛的团丁发出一声口哨,十个人同时一声吆喝,将老牛
掀翻在地。牵牛的团丁迅速从腰中拔出一把短刀来,朝老牛的喉管猛地一刺,鲜血从喉管喷
出。一个小团丁赶快跑过来,用木盆将血接住。老牛在地上四蹄乱踢,全身痛苦地抽搐着,
两只榛色大眼珠鼓鼓地望着苍天,嘴里发出一声声悲惨凄厉的吼叫。它挣扎一番,慢慢地气
竭力尽,终于平静地躺在沙砾上,再也不动弹了。
    国葆过来,双手捧着牛血,走向跪在方桌边的大哥身边,曾国藩站起来,神色异常庄重
地接过血盆,将它举过头顶,缓缓地走到旗杆边,跪下,默默地祷告,然后站起,将牛血淋
在旗杆上,看着暗红色的鲜血顺着洁白的旗杆流向土中。最后,他将木盆猛地一摔。随着木
盆落地声,锣鼓声、军号声、鞭炮声一齐响起,直震得地动山摇,水波晃荡。
    陆传应率领文武官员们走过来,向曾国藩敬献美酒一杯。
    曾国藩接过酒杯,用手指弹出几滴落在地上,然后一饮而尽。
    随之一阵欢快的唢呐声响起,陆传应后面,两个大汉抬着一面黑底金字横匾走过来,那
匾上漆着八个大字:“国之干城,民之瞩望”。曾国藩喜出望外,双手捧过,立即有亲兵过
来接了去。曾国藩拱手向陆传应道谢:“陆太守,衡州父老所送的金匾,国藩担当不起,请
太守转达一万湘勇的谢意。国藩亦将勉力为之,不负众望。”
    陆传应说:“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早平逆氛,造福社稷。”
    陆传应说完后,王世全也捧着一杯酒走过来说:“大人,世全受东洲书院、石鼓书院四
百学子的委托,向大人敬一杯酒,祝大人一路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曾国藩笑着说:“国藩与全体湘勇深谢东洲、石鼓两书院学子的美意。”
    从世全后面也走出两个青年学子,抬着一块蓝底白字横匾恭恭敬敬地送给国藩。国藩看
时,那匾上也是八个字:“剪灭邪教,卫我孔孟”。曾国藩也高兴地收了。
    锣鼓军号鞭炮声又响起,曾国藩与衡州官员、东洲石鼓两书院学子,以及衡州城里昔日
的亲朋好友和半年来新交的各界人物,一一告别,满怀着壮志将酬的豪情,迈着稳重的步
伐,向停泊在江边的拖罟走去。
    正在这时,一骑飞马从北边奔来,踏过青草桥,直向石鼓嘴冲去。快到欢送的人堆边
时,马上的人高喊:“曾大人接旨!”
    曾国藩此时正走在跳板上,猛听得“接旨”声,赶紧停下脚步。飞马已来到江边,马上
坐的是巡抚衙门的聂巡捕。聂巡捕跳下马来,对曾国藩说:“请大人接旨。”
    曾国藩回到岸上,望北跪下。聂巡捕摊开圣旨,高声念道:
    “前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轻信一面之辞,为革职降级业已亡故之前湖北巡抚杨健请入乡
贤祠,实属大干律令,部议革职严办。朕思曾国藩将统率湘勇北上剿贼,改为降二级留用。
    钦此。”
    聂巡捕念完后,江岸所有为曾国藩送行的人莫不惊愕万分,一齐望着跪在地上的着国
藩。只见曾国藩脸色铁青,两眼冷漠。他机械地说了声“谢旨”,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
来,整整衣袍,昂首向跳板走去。
    拖罟缓缓启锚,水师按预定时间启程了。望着渐渐远去的衡州府城,曾国藩对此时忽然
接到这样一道圣旨百思不解。
    即使那份奏请完全不当,也不至于受这般重的处分,何况那份奏请用辞极为稳当:“名
宦以吏治为衡,乡贤当以舆论为断。”既然原籍舆论尚可,以一故巡抚而入乡贤祠,又干了
哪条律令呢?更何况其孙今日有功于国!昨日王闿运书房密言浮现在曾国藩脑海里,莫非是
出于王闿运所指出的那个缘故?
    想到这里,曾国藩从头寒到了脚。在一万湘勇喜气洋洋,充满着升官发财的热望时,曾
国藩的心头却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

五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征湘军首领石祥祯是翼王石达开的胞兄,今年二十八岁,长相酷肖翼王,英俊雄壮,是
太平军中一位杰出的青年将领。
    他手下三个副手,个个勇敢忠诚,三万将士能征惯战。这是一支真正的雄兵。这次过洞
庭南下,除服从于整个西征战略部署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为战死在长沙城下的西王萧
朝贵报仇雪恨。
    曾国藩从衡州出师的当天,石祥祯带领三万将士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攻下岳州府,知府
贾亨春弃城逃亡,巴陵知县朱燮元投井自尽。接着华容、湘阴等县相继攻克。整个湘北,大
半都在征湘军的控制下。
    大半年来隐藏在连云出的周国虞三兄弟和幸存的六七十号征义堂骨干,在失败中总结教
训,明白了溪涧之水只有汇入江河才能掀起波澜的道道,当他们听到太平军重回湖南,在湘
北一带闹得热火朝天的消息后,遂一致决定投奔太平军,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加入拜上帝
会。石祥祯、罗大纲等热情接纳了这批迷途知返的兄弟,并请周国虞参加征湘军的领导。
    周国虞对湘北地形很熟悉,指出湘鄂交界之地的羊楼司地势险峻,宜在此处打埋伏。石
祥祯欣然接受这个建议,并由此而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
    离开长沙半年之后,统率连同夫役在内,水陆约二万人马的曾国藩,在朱张渡码头登
岸,从小西门再次进入长沙城的时候,正是征湘军控制湘北,对长沙和全省形成巨大压力之
际。湖南巡抚骆秉章必须依靠这支力量,他亲率文武官员数十名到小西门外迎接,只有鲍起
豹借口军事紧急未来。朝廷终于准许了曾国藩的所请,以塔齐布为长沙协副将,取代清德的
地位,鲍起豹认为这是对他的一次重大打击。当前天在湘潭舟次接到这个上谕抄件时,曾国
藩也的确认为这是他与鲍起豹较量的一次大胜利。这个胜利,将降二级处分的那层阴影大为
冲淡。“皇上对我毕竟还是相信的。”曾国藩心里想。
    只在长沙停歇两天,曾国藩便率领湘勇分别由水陆两路向岳州进发。离城只有三十里
了,探马报,岳州城三万长毛已卷旗退出城去。曾国藩一行兵不血刃地进了岳州城。真个是
旗开得胜!全体湘勇莫不高兴万分。
    第二天清早,先锋王錱、李续宾带着一千号勇丁,兴冲冲地沿着岳州到武昌的大道进
发,两天行军途中未见半个征湘军影子,必定是望风而逃!从王錱,李续宾到每个勇丁无不
都是这样看的。这夜,他们宿营羊楼司,连夜间巡逻的人都没派一个。半夜时分,罗大纲,
周国虞率领五千征湘军从四周山里冲出,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持着刀枪,呐喊着向羊楼司镇
上奔来。湘勇毫无准备,睡梦中被惊醒,许多人连衣裤都找不到,王錱、李续宾不敢恋战,
慌忙率部南逃,在羊楼司丢下了一两百具尸体。
    就在这个时候,埋伏在岳州城附近的石祥祯、曾天养、林绍璋率领二万五千征湘军,趁
夜重新杀进岳州城,藏在城里的周国材、周国贤等三百人与之配合,点火烧屋,杀死守城门
的官勇,打开城门。驻扎在城里的湘勇也没有提防这一着,仓卒应战,打不了几下,便纷纷
败逃。曾国藩在康福的保护下仓皇逃出城外,幸而宿在洞庭湖上的彭玉麟、杨载福闻城内有
变,匆匆率水师前来接应。曾国藩慌乱地上了船,朝长沙方向奔去。在鹿角附近,与从羊楼
司败下的王錱、李续宾相会,湘勇水陆两支人马夺路逃命,直到过了湘阴后才喘过气来。
    将到长沙了,曾国藩不好意思进城,把船停泊在水陆洲附近,陆勇在域外扎营住下来。
清点人数,共死散五百多人,哨官、哨长也丢了十余名。曾国藩虽气恼,但并不灰心。他总
结教训:失利在于虚骄轻敌。曾国藩不理睬城内官场中的闲言碎语,在城外整顿队伍,下次
再跟征湘军决个雌雄。
    岳州城原知府衙门里,征湘军首领们在大吃大喝,庆贺与湘勇开战的首次大捷。周国虞
说:“可惜让王錱、李续宾这两个妖头跑了。若捉住,非取出他们的心肝来祭死去的弟兄们
不可。”
    石祥祯说:“曾国藩这个老贼奸诈。他若和王錱等人一同出城,这次要让他来个出师授
首。”
    林绍璋说:“听说曾国藩手下尽是一批书生在带兵,难怪老子刀一举,便吓得他们屁滚
尿流。来日再打几仗,叫他们全军死在湖南境内,确保武昌包围战不受干扰。”
    罗大纲一直未开口。他在湖南多年,对湖南地形民情都较为熟悉。进入湖南之初,石祥
祯就委托他在军事决策方面多出主意。待大家兴奋心绪稍微平息下来后,他把几天来所设想
的一个计划,讲了出来:“这次初与湘勇交锋的胜利,对全军是个很大的鼓舞。不过,我想
曾国藩等人并非蠢才,这次失败,也会给他们以教训。与这个老贼打交道,还须谨慎为
是。”
    石祥祯对罗大纲的话深表赞同:“骄兵必败。大纲说得对,要切诫将士不要因这次胜利
而骄傲。”
    “现在,曾国藩又退到长沙。”罗大纲接着说:“我们要对长沙形成一个包围之势。紧
靠长沙南面的第一个城市是湘潭。
    湘潭物产丰饶,城内粮食堆积如山,只有长沙协右营五百人驻扎在那里,兵力很弱。且
湘潭居水陆要冲,占领湘潭,不但可以得粮饷,压长沙,还可以阻止曾妖头南逃衡州。”
    “大纲这个主意好,占领湘潭好比关住了南门。”周国虞很赞成这个计划。
    石祥祯也点头说:“很好,你再说下去。”
    罗大纲说:“以偏师攻取湘潭后,大军再继续南下,逼近长沙,在长沙附近,再与曾妖
头决一死战。”
    石祥祯说:“曾妖头战败后,无颜进长沙城,但如果大军进逼,他也会顾不得脸面而进
城了。长沙城易守难攻。前年攻了八十余天攻不下,旷日老师,不是办法。”
    曾天养说:“要吸取西王攻长沙的教训,这次要想办法将曾国藩这条毒蛇引出洞。”
    “引蛇出洞。好主意!”石祥祯很赞赏这个点子。
    林绍璋说:“军事瞬息万变,难以在事先都料定好。我看偏师取湘潭之策,可以立即执
行。国宗爷,就让我带一万人马把湘潭拿下来吧!”
    “行!限你七天拿下湘潭。”石祥祯果断答应。他想,如果曾国藩带兵去救湘潭,毒蛇
不就出洞了吗?
    次日,林绍璋带着一万人出发了。一路晓行夜宿,衔枚疾进。过汨罗镇时,驻扎镇上的
绿营都司早已逃跑。林绍璋没有在汨罗停留,继续南下。第四天夜晚,部队宿在桥头镇。
    为不惊动长沙,决定翌日转而西行,过湘江,沿小路继续南下。在离宁乡县城三十里的
地方,林绍璋叫一名军帅带三千人奇袭宁乡,并吩咐拿下县城后,即驻扎在城里,不再赶到
湘潭。林绍璋带着余下七千人,翻过嵇茄山,从小道前进,过靳江,进驻姜畲市。第六天下
午,仿佛从天而降似地出现在湘潭城下。长沙协右营守备崔宗光,做梦都没想到西征军会越
过长沙来打湘潭。五百营兵平素骄懒惯了,这下都慌慌张张地爬上城头。这五百少爷兵如何
是七千征湘军的对手,到掌灯时分,湘潭城便告易主。
    在湘潭攻下的同时,石祥祯带领大队人马从岳州南下,迅速收回湘阴。
    湘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沙,骆秉章急忙来到水陆洲拖罟上,请曾国藩派勇夺回。曾国藩
对此则另有想法。他想征湘军既然分兵占领了湘潭,北边一定兵力空虚,不如趁此机会冲过
去,越过洞庭湖,赶到武昌城下。救武昌,是皇上屡次上谕中都强调的大事,湖南的长毛实
力雄厚,让骆、鲍去与之周旋。如果救援武昌成功,这个功劳就将震动天下。他将北进的想
法提出,跟身旁的谋士们商量,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最力的,则是在衡州城里搭船
来到长沙的东洲书院学子王闿运。王闿运到长沙后,即去岳麓书院会友,前几天才又来到曾
国藩船上。他对曾国藩说:“冲出洞庭,救援武昌,自然是明公的出师宗旨,但目前此策不
宜采用。湘勇初败,军威尚未复振,此次北进,倘若能冲出去诚然好。只恐冲不出去,前被
麇集岳州的长毛拦截,后被占领湘潭的逆贼堵住,形势则危矣。南下先救湘潭,胜则明公为
朝廷复一城池,战功立见。万一有失,则可退至衡州府,尚可徐图再进。向南向北,还望明
公三思。”
    陈士杰也进言:“王壬秋此言极是。我听人说,占据湘潭的贼首林绍璋有勇无谋,轻率
大意。我军拼命进攻,湘潭必可克复。”
    塔、罗、彭等人都赞同王闿运的分析。于是曾国藩派塔、罗率五营陆勇,彭、杨率五营
水勇前去收复湘潭。
    早有细作报告给驻扎在汨罗镇的征湘军老营,石祥祯召集众人计议。祥祯说:“曾妖头
老奸巨猾,并不离开水陆洲,如何是好?”
    曾天养说:“一定要把他引出来,择一有利之地,一鼓聚歼。”
    国虞说:“此去向南百余里,离长沙城六十里左右,有一处名叫靖港的地方,为沩水入
湘江口,水流湍急,船易北下而难南进;且对岸铜官山,山深林密,便于伏兵,设法把曾妖
头引到此处,定叫他有来无回。”
    “如何引他来呢?”石祥祯问。
    是的,如何引蛇出洞呢?
    ------------------

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这天上午,长沙城内利生绸缎铺里,走进一位客人。此人年在二十岁左右,身穿一件簇
新天青底酱色团花贡缎袍,头戴一顶黑亮呢帽,帽额上嵌着一块晶莹透亮的红宝石。他面色
微傲,器宇昂扬,身后跟着两个中年仆人。绸缎铺里的帐房先生见来人这身打扮和气概,知
道不是贵公子,便是阔少爷,赶紧起身上前去迎接:“少爷来了,请坐,请坐!”
    帐房将来人带进旁边一间客厅,一边张罗着倒茶递烟,讨好地笑着,试探问:“少爷尊
姓,是来看货的?”
    一个仆人答:“这位是隆之清隆老爷的侄公子。”
    “哦,原来是隆少爷,失敬失敬!”帐房满脸尽是谄笑。
    隆之清的父亲曾在朝中当过户部员外郎,后外放江西臬台,当了十几年的地方官,为家
里积蓄了万贯家财。隆之清也做过几任小官,四十岁便致仕,在家乡铜官山下建起一座大宅
院,管理着几百亩水田和分布在长沙、湘潭、湘阴等地的十余家店铺。长沙各大商号都知道
铜官隆家是个财大气粗的阔主顾。
    隆少爷跷起二郎腿,端着茶杯问:“孙老板呢?”
    “孙老板有点小事出去了。”帐房向门外望了一眼,见铺里几个伙计都在忙着应付顾
客,便起身拱手,“隆少爷宽坐片刻,敝人亲自去叫孙老板来。”
    趁着等老板孙观臣的空闲,隆少爷将客厅浏览了一遍。房间不大,布置得倒也整洁雅
致,没有一般店铺客厅的粗俗气味,显示出老板书香门第的出身。正面墙上的装饰,尤其引
起隆少爷的注意。这里悬挂着三幅字画:正中是一幅水墨画,画的是满山大大小小的竹子,
竹杆挺挺,枝叶森森,竹林上飘浮着两三朵闲云,旁边蜿蜒一溪山水,林间飞跃着三四只杜
鹃鸟,整个画面情趣清幽,生机盎然;右上角题了四个字:苍筤谷图。隆少爷脱口说了声:
“好一幅墨竹!不亚于板桥手笔。”
    画的左右两边是两幅字。隆少爷本无心细看,却瞥见上首那幅字的落款是“涤生曾国
藩”五字,下首那幅的落款是“湘上农人左宗棠”七字,顿时生了兴趣。
    他先看曾国藩的字,是一篇七言古风,题作《题苍筤谷图》:
    我家湘上高嵋山,茅房修竹一万竿。
    春风晨锄劚玉版,秋风夜馆鸣琅树。
    自来京华昵车马,满腔俗恶不可删。
    苦忆故乡好林壑,梦想此君无由攀。
    钱塘画师天所纵,手割湘云落此间。
    风枝雨叶战寒碧,明窗大几生虚澜。
    簿书尘埃不称意,得此亦足镌疏顽。
    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
    再看左宗棠的字,也是一篇七言古风,也是十六句,也题作《题苍筤谷图》:
    湘山宜竹天下知,小者苍筤尤繁滋。
    冻雷破地锥倒卓,千山万山啼子规。
    子规声里羁愁逼,有客长安归不得。
    画师相从询乡里,为割湘云人湘纸。
    眼中突兀见家山,数间老屋参差是。
    频年兵气缠湖湘,杳杳郊垌驱豺狼。
    会缚湘筠作大帚,一扫区宇净氛垢。
    归来共枕沧江眠,卧看寒云归谷口。
    隆少爷看罢,嘴角边露出一丝冷笑。
    “隆少爷光临,敝人未及迎迓,实在对不起!”孙观臣刚进客厅,便高声打着招呼。隆
少爷起身作答:“孙老板,打扰了。舍弟拟今年端阳节完娶……”
    “恭喜恭喜!”孙老板一听,便知财神爷进了门,忙关心地问,“令弟娶的是哪家千
金?”
    “湘阴李文恭公的孙女。”
    李文恭公就是做过两江总督的李星沅。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富家,孙观臣心里好不欢
喜,对隆少爷说:“想必尚未用饭?”转过脸吩咐帐房,“赶快到菜根香去叫一桌菜来!”
    “家叔叫我到长沙、汉口一带采买些绸缎首饰。”隆少爷慢条斯理地说,“久闻得利生
铺绸货齐全,孙老板为人厚道,故特来宝号拜访,并看看货。”
    “隆少爷光临,是小铺的福气。小铺虽谈不上齐全,但在长沙城里,不是敝人自夸,却
也算得上第一家。敝人经商多年,向来把信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八方来客,敝人不但将他
们当作主顾,也视如朋友。少顷吃完饭后,敝人陪同少爷看看货,倘若还缺些什么,只需少
爷开个单子,要不了十天半月,必将货物备齐。”
    “孙老板果然商界豪杰,怪不得在长沙久享盛誉。听说前年长毛围攻长沙,孙老板仗义
捐助巨款,使长沙城得以保住。
    家叔每提起此事,总是称赞不已。”
    前年孙观臣迫不得已借出三万两银子,回得家来,太太哭了几日几夜,帐房也说是出借
荆州,有去无回,他心痛了好久。后来太平军走了,张亮基践诺如数归还,还给了三百两银
子的利息;又说,待湖南全境安宁后,一定在红牌楼铸铜钟刻名纪念。孙观臣与黄冕、贺
瑗、欧阳兆熊一起,顿时成了长沙城里备受尊崇的英雄。太太和帐房也夸他有远见。孙观臣
甚为得意,对张亮基、左宗棠也很敬重。
    “隆老爷客气了,这是敝人分内事。”孙观巨不无自得地谦让。
    “往日只听说孙老板的豪放仗义,今日见客厅里悬挂的字画,更见孙老板雅量高致,且
与湖南时下两大名人交谊极深。”
    “孙家与曾、左两家原是世交,敝人与他们二位亦相识多年,不过,这幅画与曾、左题
诗,都与敝人并无直接关系。”
    “那又为何悬挂在宝号客厅中?”隆少爷奇怪地问。
    孙观臣正要说明,忽见菜根香的菜已到,忙说:“少爷与两位贵价请入席,容在席间慢
慢叙说。”
    席上,孙老板殷勤相功,隆少爷也竭力奉迎,二人十分亲密。
    “刚才少爷问起这字画的事。”孙观臣一边擦嘴,一边说,“这幅画,原是家兄鼎臣在
京师请人画的,画的是我们老家的山景。”
    “怪不得孙老板一家芝兰玉树,昆仲连袂高中,原来贵府风光这样好,真可谓地灵人
杰。”隆少爷有意恭维。
    “少爷夸奖了。”孙观臣心中高兴,继续说,“尽管京中有兄弟二人,但为官日长,离
家日久,这思乡怀土之念是无法消除的,反而与日俱增。想得急了,大哥便请一位钱塘丹青
名手,按自己的叙说画了这幅苍筤谷图,将它挂在家中,公事完毕后便伫目凝视,仿佛回到
了竹山冲,摸到了那根根挺拔直上的翠竹。”
    “令兄风雅高情,在京师显宦中怕是凤毛麟角吧!”
    “少虽少,但亦不乏知己。曾涤生侍郎便是一个。”孙观臣又劝隆少爷喝酒吃菜,接着
说,“那日,涤生侍郎到家兄处,见了这幅苍筤谷图,赞不绝口,在画前站了一两刻钟,对
家兄说他天天想着高嵋山,念记着山上的幽篁翠竹,只可惜回不去。家兄见他如此喜爱,便
说送给你吧!涤生侍郎连说不敢,只提出借看半个月。半个月后送还画,同时还送了一篇七
言古风。”
    “看来就是上首这幅了。”隆少爷指了指对面墙壁。
    “正是。涤生侍郎诗、文、字俱佳,这篇古风发自真情,尤其作得好,字也写得出色,
家兄甚是看重,叫人装裱起来。去年冬,家兄回家省亲,随身把字画带了回来。一日,左师
爷来访。家兄拿出字画来,夸奖画、诗双绝。左师爷只微微发笑,不做声。过几天,他也送
来一篇七言古风,题目一样,句数也一样。”
    “左师爷是存心要与曾侍郎比一比高低。”隆少爷笑着说。
    “少爷真是猜到左师爷的心里去了!”孙观臣笑得满脸肉堆起,两眼眯成一条缝,整个
头脸,活像一个油光水滑的大肉丸。“家兄读过左师爷的诗后,也是这样说的。家兄也叫人
装裱起来,临回京前,招呼我好好藏于家中,并说:‘曾、左二人都是当世不可多得之人
才,日后功名都不可限量,几十年后,这两幅字便是宝贝了。’我说:‘涤生侍郎十年二十
年之后,或许有入阁之望,但左季高已年过四十,仍为布衣,这一生的出息怕不会很大。’
家兄正色道:‘你不会看人,左宗棠的发迹,只在这几年之中。’果然给家兄言中了。骆中
丞对左师爷现在是言听计从,皇上也多次表彰,左师爷这不真的要发迹了么!”说完,又笑
起来。
    “原来如此,怪不得孙老板将这字画挂在客厅中!”
    孙观臣没有听出隆少爷话中有话,仍然得意地说:“自这几幅字画张挂之后,小铺生意
真的兴隆起来。长沙官绅名流都喜欢来坐坐看看,欣赏一番。不少人说,曾侍郎的诗虽比左
师爷写得好,但这篇古风却不及左师爷,左师爷的气魄雄健、音韵流转。看来左师爷是比赢
了!”
    孙观臣说得快活起来,起身走到墙壁边,指着左宗棠题诗中的“会缚湘筠作大帚,一扫
区宇净氛垢”两句说:“你看看,多有气概,真有力敌千军、横扫一切的魄力。曾侍郎的确
比不上。”
    孙观臣只顾自己说,没有看到隆少爷脸上已渐露不快。他走到隆少爷身边,问:“少爷
以为如何?”
    隆少爷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忙换上笑脸说:“孙老板说得对,看来这压倒元白的
事,也是常有的。”
    吃完饭后,隆少爷转入了正题。
    “舍弟的喜期定在端阳节。”
    孙观臣一直在等待着隆少爷谈起买货事,这时忙接言:“今天是四月初一,这不很快就
到了吗?”
    “是不远了,但可恼的是地方不靖。早几天,靖港来了几百号长毛,沩水、湘江上泊着
几十号战船,弄得人心惶惶。家叔有心想在长沙采办些衣料,又怕沿途遭抢窃;且长毛在靖
港,喜事又如何好办呢?老人家意欲将喜期推到中秋,一发等武昌安定后,再到汉口去采
办。”
    孙观臣一听急了:“隆老爷也太过虑了,长毛能呆得多久!
    况且到汉口去买,盘缠要贵几倍,划不来。”
    “我也是这样和家叔说的。再说孙老板是君子经商,靠得住,故一再劝说家叔打消出省
采办的意图。”
    “小铺日后还得靠少爷扶持,请少爷一定劝说老爷惠成这笔生意。”
    “我是一心要与孙老板做个长久往来的主顾。你看,”隆少爷从靴子夹层里取出一张纸
来,“这是一千两银子的支票,且放在孙老板这里作为定金。你看如何?”
    孙观臣两眼发亮,连声说:“少爷真是个诚信的人。少爷要什么货,小铺一定如期采
办,务必使少爷在老爷面前挣个全脸面。”
    孙观臣双手接过支票,见它是汇丰钱庄的,忙慎重放进袖口里。
    “孙老板,这笔生意要做成,还得靠你合作。”
    “是的,是的。”孙观臣赶急答话,“不知少爷对货物还有何吩咐?”
    “孙老板没理解我的意思。”隆少爷说,“我不是对货物而言。我是怕靖港、铜官一带
不清静,日后家叔又改变主意,或到汉口,或到上海去买,那时我虽有心成全,也是爱莫能
助了。”
    “少爷说得对。”孙观臣又急了,“这倒是件难事。”
    “呃,孙老板不是同曾侍郎很熟吗?”隆少爷翘起二郎腿,摩挲着手中的青花瓷杯,似
突然想起,不经意地说,“你可以请曾侍郎出兵呀!叫曾侍郎派兵剿灭长毛,靖港、铜官不
就安静了吗?”隆少爷双目炯炯地望着孙观臣。孙观臣为难了:“我叫曾侍郎出兵,能说得
动吗?”
    “叫我看,能!”隆少爷凑过脸去,严肃地说,“曾侍郎不久前败在长毛手中,在朝廷
和湖南官场面前丢了脸,他急于要杀贼立功,挽回面子,一定会出兵的。何况,”隆少爷指
着对面墙壁上的字画说,“就凭这字和画,他也不会拂你的请求呀!”
    孙观臣想,倘若说不敢去请曾国藩发兵,那是很失身份的事,况且生意也做不成了,无
论如何要办好这事。
    “靖港到底有多少长毛?”孙观臣问。
    “家叔为保乡邑,曾派庄上团丁探过长毛虚实,长毛水陆合在一起不会超过五百。”
    孙观臣想了想说:“过两天我去拜访曾侍郎。”
    “其实,明天倒是有个好机会,不知曾大人能不能抓住这个时机。”
    “此话怎讲?”
    “孙老板,”隆少爷压低声音说,“明天是个长毛大头领的生日,全体长毛都要大吃大
喝一天。对于兵家来说,这不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么?”
    “真的。”
    “这还有假!从昨天开始,长毛就四处买肉买酒,操办酒席了。”
    “好!”孙观臣拿定主意,“我今下午就去见曾侍郎。”
    “孙老板,”隆少爷起身,“若是这笔生意做成了,腊月舍妹出嫁的衣料,也全部定在
宝号。”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隆少爷随便看了看货,便告辞了。出了湘春门,三人相视哈哈大笑。一人说:“国贤兄
弟,幸亏你是大家出身,真正把个隆少爷扮得维妙维肖,那神态,那派头,我们这些穷苦人
是一辈子都学不出的。”
    周国贤心里很是痛快,说:“我是真正当了二十年阔少爷的人,怎会不像?”
    ------------------

七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下午,孙观臣赶到江边,上了曾国藩的拖罟,将这一重要军情告诉曾国藩。
    “曾侍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失之可惜呀!”
    曾国藩摸着大胡子,良久没有做声。向北出兵,这是他既定用兵计划,消灭靖港这股长
毛,符合这个计划。曾国藩与孙观臣的大哥关系非比一般,对孙观臣,他也有好感。他觉得
在前年那个危难关头,孙观臣能慨然借款,的确是个血性志士,今天前来要求出兵,固然是
为了做生意,但也有保境安民的好心在内,何况明天又确是个好机会。不过,他心里还有点
不踏实。
    “隆少爷这人,你以前见过吗?”曾国藩问孙观臣。
    “见过,见过。隆家是我的老主顾,每年都要和他家做几笔大生意。”孙观臣其实并没
有见过隆家的少爷,他知道曾国藩多疑,若说没见过,曾国藩必定怀疑;何况他与那人谈了
个多时辰的话,可以断定其人是千真万确的隆家少爷。倘若不是,怎会一段料子未买,先付
下千两银子的定金?
    曾国藩点点头,自言自语:“长毛安排五百号人在靖港做什么呢?”有了上次岳州的失
败,曾国藩慎重多了,发不发兵,他仍然没拿定主意。
    “涤师,管他做什么!先把这五百号长毛收拾再说。”王錱急着要报羊楼司之仇,在一
旁竭力怂恿。
    “涤师,靖港离此不远,我看先派几个人去打听打听,若确如隆少爷所说的,再发兵不
迟。”李续宾也很想借这一胜仗来洗羊楼司之羞,但他比王錱稳重些。
    王、李二人的态度促使曾国藩下了决心。“倘若真的只有五百人,”他在心里盘算着,
“水陆洲现有五千人,以十倍兵力前去剿洗,必胜无疑。这一仗打胜了,大可振作湘勇士
气。”
    是的,曾国藩此时太需要打胜仗了!他终于采纳了李续宾的建议。晚上,派出侦探的人
回来真报,隆少爷说的一切属实。曾国藩终于决定出兵。
    第二天,湘勇四更起床吃饭。王錱、李续宾带领全部陆勇,曾国藩坐着拖罟,亲自指挥
全体水勇,浩浩荡荡向靖港开出。一路顺水,战船很快驶到离靖港二十里水路的白沙洲。
    水师在白沙洲停下。不久,陆勇也赶到了。骑兵回头报告:靖港镇上正在杀猪宰牛,八
仙桌摆满了一条街。曾国藩大喜,下令水陆并进,水师在靖港登岸,陆勇过浮桥在靖港会
师。
    中午时分,湘勇水陆两支人马聚集在靖港。靖港镇上,八仙桌虽摆满街,却不见半个太
平军。正在疑惑之际,忽听得一声冲天炮响,埋伏在铜官山上的两万太平军将士一齐钻了出
来,一个个举着大砍刀,呐喊着奔下山,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急流冲过浮桥,压向靖港。曾国
藩看着漫山遍野的红、黄包巾,方知上了隆少爷的当,心中叫苦不迭。湘勇只知道靖港仅有
五百长毛,满怀轻易取胜的把握,眼前忽然出现的这种惊天动地的场面,完全没有料到,个
个吓得胆战心惊,尚未交手,先已气馁腿软。王錱、李续宾只得强压住阵脚,指挥湘勇迎
敌。刚一接仗,湘勇便纷纷败下阵来。靖港镇上,四面八方响起“活捉清妖曾国藩”的吼
叫。炮声、鼓声、脚步声,仿佛雷鸣电闪。湘勇如同跌进八卦阵,不知向何处奔逃,只得退
回江边。曾国藩又气又急,无计可施。看到一群湘勇抱头鼠窜,直向江边奔来,他怒火中
烧,慌忙抽出王世全所赠的宝剑,离船上岸,叫康福将一面军旗插在江边,自己仗剑立在旗
下,鼓起三角眼高喊:“有过此旗者,立斩不赦!”
    溃勇被镇住了,呆立在江边,不敢前进,有几个想将功补过的,又硬着头皮转回去。这
时,又一股溃勇犹如被狂风卷起的败叶,没头没脑地来到江边。其中一个湘乡籍小个子勇丁
慌慌张张,只顾逃命,没有看到曾国藩站在那里,晕头转向地从旗杆边跑过去。曾国藩恨得
牙齿直咬,一剑刺去。小个子勇丁惨叫一声,痛得在地上打滚,鲜血染红了河滩。趁着曾国
藩抽剑的时刻,一群胆子较大的逃勇慌忙绕过军旗,手忙脚乱地向停在江边的战船涌去,并
不等将令,便扯帆开船,一面盲目地向两岸开炮,许多湘勇则趁混乱之机脱下号褂,丢掉刀
枪,躲进草丛树后。周国虞和新近前来投奔的串子会大龙头魏逵,带着兄弟们从靖港街上冲
过来,一路高喊:“抓住曾国藩!”“杀死王錱、李续宾!”“为弟兄们报仇的日子到
了!”
    曾国藩虽仍仗剑立在军旗下,但已丝毫不起作用,一队队溃勇绕过军旗,跳上战船,仓
皇逃命。浮桥头边,王錱率领的一批敢死队经过一番搏斗,略占上风,浮桥被湘勇夺过来
了,但一批批溃勇却乘机从浮桥上逃跑,奔走在回长沙的路上。曾国藩气得把剑扔到地上,
命令康福带人去拆桥。李续宾跑到曾国藩面前请求:“涤师,千万莫拆桥,让兄弟们寻一条
活路吧!否则就要全军覆没了。你老也赶快上船,此仇来日再报。”
    曾国藩看着如海浪般压来的太平军,以及全部乱了套、争先恐后上船逃命的湘勇,无可
奈何地直摇头,但仍不愿意上船。李续宾急得团团转。忽然,有人高喊:“韦永富,射军旗
下那个大胡子!”
    话音未落,一支箭擦着曾国藩的左耳飞过去,他吓得魂都掉了。李续宾、康福过来,将
他硬拉上拖罟,立即开船。
    这时,江面上刮起了西南风,战船逆风逆流而上,甚是艰难。李续宾逼着勇丁下船,到
岸上去拉纤;褚汝航督促水勇放炮掩护。各船火炮一齐发射,终于勉强把后面追赶的太平军
压住。没有上得了船的勇丁,则四处寻路,翻山越岭,丢盔卸甲地向长沙方向逃去。从开仗
到全线崩溃,前后不过一顿饭工夫。
    曾国藩坐在拖罟上,听着后面追兵一声声“活捉曾妖头”的喊叫,看着两岸飞蝗般射来
的箭,以及自己这副仓皇奔命的狼狈相,又恼又羞。自衡州出师以来,与长毛打的两仗,都
以惨败告终,还不知湘潭那边战局如何,长毛如此诡计多端,怕多半也会失败。辛辛苦苦训
练了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曾国藩灰心至极。皇上的重托,恭
王、肃学士、镜海师的信任,自己的抱负,眼看都将化为泡影。《讨粤匪檄》中的那些大
话,将会永远成为子孙后世的笑柄。想到这里,曾国藩羞得无地自容。他闭住眼睛,眼前忽
然出现了鲍起豹狰狞愤怒的面孔,徐有壬、陶恩培忌恨阴冷的面孔,骆秉章幸灾乐祸的面
孔,以及长沙官场形形色色不怀好意的面孔,心里又烦又乱,慢慢地,这些面孔合为一张
脸。这张脸蜡黄狭长,两只尖细的眼睛,从镜片后面射出寒冷的光来,死死地盯着他,干瘦
的喉管里挤出哑涩的声音:“先主,你今后不死于囚房,便死于刀兵。”曾国藩唬得睁开眼
睛,这不是二十年前的司马铁嘴吗!“活捉曾妖头”的喊叫声从后面铺天盖地压来,似乎越
来越近,越来越响了。他断定司马铁嘴预言的这一天已经来到,今日必死无疑。他深知自己
已与太平军结下大仇,一旦被抓,结局只有这样几种:抽筋、剥皮、点天灯、五马分尸、剜
目凌迟、枭首示众。哪一种都令他心惊肉跳。他设想受刑时的痛苦,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不行!我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岂能受长毛的侮辱,还不如自己一死干净。”曾国藩下定自
尽的决心。
    他两眼下垂,面色煞白,无神地望着舱外湍急北去的江水。怎么也不能想象,这条从小
深受自己喜爱的美丽多情的江水,今天居然会无情地吞噬自己的躯体。“命运呀,这是命
运!”曾国藩在心里绝望地长叹了一口气。
    康福进舱来,见曾国藩死人般地呆坐在凳子上,两只眼睛已经木了,他猛然意识到情形
不妙。康福悄悄退出,坐在舱外,一步不再离开。
    船过白沙洲,曾国藩望准了舱边有一个漩涡。他推开舱门,紧闭双眼,纵身向漩涡跳
去。康福听见水响,见舱门大开,知是曾国藩投水,一边大喊“救曾大人”,一边跳进漩涡
中。满船人大惊,纷纷奔向船舷边。康福水性好,很快就把曾国藩推出水面,船上人接住,
把他抬进舱内。众人见曾国藩一脸灰白,担心已死。康福把手放到曾国藩鼻孔边,觉察到一
丝气在出进,才放心。大家七手八脚给他换衣服。好半天,曾国藩才睁开眼睛,看见康福湿
漉漉地站在旁边,知是他下水救自己上来的。他怒视康福一眼:“你是想让长毛侮辱我
吗?”
    康福急中生智,忙笑着说:“大人,刚才长沙飞马来报,塔副将在湘潭大获全胜!”
    曾国藩冷冷地说:“船在水上走,飞马报信,你是如何知道的?”
    康福不慌不忙地答:“璞山在陆路遇到报捷的骑兵,为着使大人放心,特遣人坐小划子
前来相告。”
    “人呢?”
    “在后舱,待我去叫他。”
    “不用了。”曾国藩又闭上了眼睛。
    康福对着曾国藩轻轻地说:“大人,你老安心养神吧!一切到长沙后再说。”
    曾国藩已无力再说话,平躺在床上,让拖罟拖着他向长沙逃去。一路上风吹浪打之声,
他总疑心是长毛在追赶,直到靠近水陆洲,惊魂甫定。
    ------------------

八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就在曾国藩靖港惨败投水被救仓皇逃回水陆洲的这天傍晚,巡抚衙门西花厅里,为陶恩
培饯行的盛大宴会正在进行。
    前几天,陶恩培接到上谕,擢升山西布政使,限期进京陛见,赴山西接任。陶恩培心里
好不得意。一来升官,二来离开了长沙这个兵凶战危之地。出席宴会的官场要员,城里各界
头面人物,都殷勤向陶恩培致意。酒杯频频举起,奉承话洋洋盈耳。这里是荣耀、富贵、享
受、升平的世界。正当骆秉章又要带头敬酒的时候,一个戈什哈匆匆进来,向各位报告靖港
之役的消息。骆秉章为之一惊。陶恩培却分外快活起来。一边是蒙恩荣升,一边是兵败受
辱。孰优孰劣,孰是孰非,不是清清楚楚了吗?骆秉章的酒杯僵在半空,陶恩培主动把杯子
碰过去,微带醉意地说:“中丞,你感到意外吗?说实话,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
    曾国藩这种目空一切的人,不彻底失败才怪哩!”
    骆秉章苦笑着喝了杯中的酒,心想,你陶恩培今夜就离开长沙了,你可以说风凉话,我
怎么办呢?看来长沙又要被围了。想起去年担惊受怕的那些日日夜夜,骆秉章心里害怕。
    鲍起豹喝得醉薰薰的,满脸通红,他放下手中的鸡腿,嚷着:“怎么样?诸位,我早就
把曾国藩这个人看透了。一个书生,没有一点叽吧本事,眼睛却长到头顶上去了。上百万两
银子抛到水里不说,现在引狼入室,完全打乱了我的用兵计划。”
    说罢突然站起,对身边的亲兵大声吼道:“传我的命令,关闭城门,加强警戒,准备香
烛花果,老子明天一早上城隍庙里请菩萨。”
    听着鲍起豹下达的军令,西花厅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才过了几个月的平安日子,又要打仗了,大家都无心喝酒吃菜,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干瘦的老官僚徐有壬气愤愤地说:“练勇团丁,剿点零星土匪尚可,哪能跟长毛交战呢!我
去年有意将他们与绿营作点区别,免得刺伤绿营兄弟的自尊心。若不加区别,一体对待,大
家说说,还有没有朝廷的体面?他曾国藩还不满,还要负气出走,还要在衡州大肆招兵买
马,想要取代绿营,真是不自量力!也是朝廷一时受了他的骗,结果弄得这样,把我们湖南
文武的脸都丢光了。”
    唯独左宗棠坐在那里不语。他既为鲍、陶、徐等人的中伤而愤懑,也为曾国藩不争气而
懊恼。忽然,鲍起豹又嚷起来:“骆中丞,我们联名弹劾曾国藩吧!此人在湖南一年多来,
好事未办一桩,坏事数不清。这种劣吏不弹劾,今后谁还肯实心为朝廷卖力?”
    陶恩培、徐有壬立即附合。骆秉章稳重,他制止了鲍起豹的鲁莽:“曾国藩兵败之事,
朝廷自会处置。至于弹劾一事,现在不忙,待朝命下来后再说吧!”
    左宗棠坐在一旁气得腮帮鼓鼓的,心里骂道:“这班落井下石的小人!”
    看看时候不早了,陶恩培想今夜如走不成,万一长毛围住了长沙,就脱不了身;若不幸
城破身亡,那就冤枉透顶了。
    他站起身,对骆秉章和满座宾客拱了拱手,说:“恩培在湖南数年,多蒙各位顾看,今
日离湘,实不忍之至,且大战在即,真恨不得朝廷收回成命,好让恩培在长沙和全城父老一
起与长毛决一生死。只是一切都已安排就绪,今夜就得启航。恩培感谢各位厚意,就在此与
骆中丞、徐方伯、鲍军门和各位告别了。”
    说罢,挤出几滴眼泪来。不知是为陶恩培的深情和忠心所感动,还是想起马上就要打仗
而胆怯,很有几个高级官员掩面哭泣。骆秉章说:“哪能就在这里分手,我们都一起送陶方
伯到江边上船。”
    当灯笼火把、各色执事前后簇拥着几十顶绿呢蓝呢大轿出现在江边的时候,曾国藩正兀
然坐在船舱里,望着汩汩北流的江水出神,心想:湘潭并没有胜仗的消息传来,看来多半也
败了。长毛确实会打仗,怪不得两三个月间,便从长沙一路顺利地打到江宁。突然,他看到
一列庞大的轿队向他走来,心里觉得奇怪: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深夜来到江边,一定是湘潭
获胜了,骆秉章带着文武官员们前来祝贺。自从岳州败北逃到水陆洲两个月了,除开左宗棠
来过几次外,从没有一位现任官员登船看望过他。徐有壬、陶恩培等人好几次送客到江边,
都不肯多走几步上他的船,想不到今夜大出动。
    但他又不大相信,对康福说:“你上岸去看看,可能是骆中丞他们来了。打听好了,就
上船来告诉我。”
    康福走后,曾国藩赶紧收拾一下,戴上帽子,穿好靴子。
    一会儿,康福进舱了,满脸怒气地说:“骆中丞倒是来了,但不是看我们的。”
    “他们到江边来做什么?”曾国藩不理解,不是来贺喜的,深夜全副人马到江边,为的
何事呢?
    “说是陶恩培荣升山西布政使,今夜刚在巡抚衙门里结束了宴会,骆中丞、徐方伯等人
亲自送他上船。”
    像重病之人盼来的不是救星而是死神,曾国藩颓然倒在船舱里,吓得康福忙把他背到床
上。曾国藩想到自己如此辛苦劳累,亲冒矢石,尽忠国事,得到的却是失败、冷落,陶恩培
嫉贤妒能,安富尊荣,尸位素餐,却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愤怨、不平、痛苦、失望,一时
全部涌上胸膛。他睁开失神的三角眼,对康福说:“把贞幹叫来!”
    曾国葆的贞字营(即原来的龄字营)死伤最重,听到大哥叫他,垂头丧气地进了舱,走
到床边问:“大哥,这会子好点了吗?”
    “你带几个人到城里去买一副棺材来。”
    国葆大吃一惊,带着哭腔说:“大哥,你不能再寻短见了,你要想开点!”
    曾国藩鼓起眼睛吼道:“不要多说了,叫你去你就去!”
    大哥与满弟之间相隔十七岁,国葆从来是敬兄胜过敬父。
    他尽管心里十分不情愿,也不敢与大哥顶嘴,只得说声“好,我就去”,就退出了船
舱。出舱后,他赶紧把这事告诉康福、彭毓橘,叫他们务必不能离开半步。
    透过船上的窗户,曾国藩看见离他三百步远的江边灯火明亮,陶恩培满面春风地与各位
送行的文武官员、名流乡绅一一拱手道别;各衙门和私人送的礼物,一担接一担地抬进陶恩
培的坐舱。陶恩培的大小老婆们,一个个披红着绿、花枝招展地被扶上跳板,一扭一摆地走
进船舱。半个时辰后,陶恩培才登上甲板,在众人一片“珍重”声中,官船缓缓启动;然
后,一顶接一顶的绿呢蓝呢大轿气派十足地向城里抬去。似乎谁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从靖港
败回的前礼部侍郎、现任钦命帮办团练大臣就在离此不远处。
    曾国藩此时已万念俱灰,决心一死了之。但既奉命办事,就不能不给皇上最后一个交
代。他提笔写了一封遗折:
    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析,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
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
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折阙廷,即于今日
殉难。论臣贻误之事,则一死不足蔽辜;究臣未伸之志,则万古不肯瞑目。谨具折,伏乞圣
慈垂鉴。谨奏。
    写完后,又仔细看了一遍,改动两个字;想了一下,又附一片于后,片中称赞塔齐布忠
勇绝伦,深得士卒之心,请皇上委以重任,并保荐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等人。
    遗折遗片写好后,曾国藩反觉得心静了些。他想起应该向弟弟交代几句办理后事的话,
于是又拿出一张纸来,写道:
    季弟:吾死后,赶紧送灵柩回家,愈速愈妙,以慰父亲之望,不可在外开吊。受赙内银
钱所余项,除棺殓途费外,到家后不留一钱,概交粮台。国藩绝笔。
    现在,曾国藩轻松多了。他要好好思考一下,究以何种方式自裁:投水,还是上吊?
    左宗棠的蓝呢大轿紧随着藩司徐有壬的绿呢大轿之后。
    对这种官场的虚文应酬,他深感厌倦,本不想到江边来送陶恩培,只是因为想看看靖港
败退下来的湘勇阵营最近是否有所变化,才随着骆秉章出了城。他看到水陆洲一带船破桅
断,灯火稀疏,心中甚是不忍,决定明早再一人前来看望曾国藩。
    猛然间,他见前面有几个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向江边走去,在旁边指指点点的竟是曾国
葆!他心里一惊,难道是曾国藩死了?不然,为什么由曾国葆亲自监抬棺材呢?他吩咐停
轿,待后面的轿队过去之后,轿夫抬着他,飞速向曾国藩的大船奔去。
    曾国藩见左宗棠进来,跟他打了声招呼。左宗棠见曾国藩没死,舒了一口气,开门见山
地质问:“听说你在白沙洲投水自杀,有这事吗?”
    曾国藩点点头。
    左宗棠又问:“我方才见贞幹指挥人抬了一副棺材往江边走,这副棺材是给谁的?”
    曾国藩斜着眼睛回答:“鄙人自用。”
    左宗棠突然心头火起,大叫:“好哇!好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曾涤生,你大丈夫不
做,却要效法愚夫村妇。你若真的死了,我要鞭尸扬灰,劝说伯父大人不准你入曾氏祖
茔。”
    曾国藩没想到左宗棠不但不劝慰他,反而来这样一顿痛骂,又气愤又尴尬,冷冷地问:
“你说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理由何在?”
    “好吧,让我慢慢地说给你听,使你心服口服。”左宗棠一屁股坐到曾国藩床边,声色
俱厉地说,“你二十八岁入翰苑,三十七岁授礼部侍郎衔,官居二品,诰封三代,皇上对你
的恩情,天高地厚,河长海深。洪杨作乱,朝廷有难,皇上委派你帮办团练,指望你保境安
民、平乱兴邦,你却刚刚出师,便以受挫而自杀,置皇上殷殷期望于不顾,视国家安危为身
外之事,你忠在哪里?”
    曾国藩身冒冷汗,惨无血色的面孔开始出现绯红,两眼依旧微闭,躺在床上默不做声。
左宗棠继续说:“令祖星冈公多次说过,懦弱无刚乃男儿奇耻大辱。你将祖训书之于绅,发
愤自励,并以此教诫诸弟。京中桑梓,谁不知道你曾涤生这些年来自强不息,是曾氏克家兴
业的孝子贤孙。现在一受挫折,便想一死了之。这不是懦弱无刚是什么?上让老父为之伤
心,下使子弟为之失望。你死之后,何能在九泉下见令祖星冈公?令尊大人在你出山前夕,
庭训移孝作忠,实望你为国家作出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流芳千古,使曾氏门第世代有光。
你今日自杀,使父、祖心愿化为泡影,请问孝在何处?”
    左宗棠的一番貌为谴责,实为信任的话,使得浑身僵冷的曾国藩渐有活气。这个自诩为
今亮的怪杰,是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流芳千古的啊!他从心里感激左宗棠的好心,
但嘴上却有气无力地说:“国藩自尽,实因兵败,不得已而为之呀!”
    左宗棠横眉望了曾国藩一眼,根本不理睬他的辩白,依然侃侃而谈:“一万水陆湘勇,
从四处赶来投在你的麾下,他们都是你的子弟,犹如儿子投靠父母,幼弟依赖兄长一样,眼
巴巴地盼着你带他们攻城略地、克敌制胜,日后也好图个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现在,你全
然不顾他们嗷嗷待哺之处境,撒手不管,使湘勇成为无头之众,最后的结局只能落魄回乡,
过无穷尽的苦日子。这一年多来的辛苦都白费了,功名富贵也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作
为湘勇的统帅、子弟的父兄,你的仁在哪里?众多朋友,应你之邀,放弃自己的事情来做你
的助手,郭筠仙募二十万巨款资助你。他们图什么?图的是你平天下巨憝,建盖世勋名,大
家也好攀龙附凤,青史上留个名字,也不枉变个男儿在世上活过一场。你如今只图自己省去
烦恼,却不想因此会给多少朋友带来烦恼。你的义又在哪里呢?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八个
字,只因你今日一死,便如同铜打铁铸,永远伴随着你曾涤生的大名……”
    不待宗棠说完,曾国藩霍地从床上爬起,握着他的手说:“古人云‘涣乎若一听圣人辩
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这不是指今日的我么?国藩一时糊涂,若不是吾兄这番责
骂,险些做下贻笑万世的蠢事。眼下兵败,士气不振,尚望吾兄点拨茅塞。”
    左宗棠想,曾国藩毕竟不是俗子,此番能够复起,前途大有指望。他微露笑容说:“宗
棠深怕仁兄一时气极而懵懂,故不惜危言耸听。涤生兄,我想你一定是见到今夜江边送陶恩
培荣升而更抑郁。其实,这算得什么!像陶恩培那样的行尸走肉,宗棠从来就没正眼瞧过。
漫说他今日只升个布政使,就是日后入阁拜相,也不过是一个会做官的庸吏罢了。太史公说
得好:‘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不能在史册上留下惊天动
地、烈烈轰轰的丰功伟绩,再高的官位也不值得羡慕。至于世俗的趋炎附势,只可冷眼观
之,更不必放在心上。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失败
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挠的气概。昔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
最后垓下一战,项羽自刎。诸葛亮初辅刘先主,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
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这些都是仁兄熟知的史事,以宗棠之见,今日靖港之败,安得不
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异日或许就是灭洪杨、克江宁的雄师!”
    慷慨激昂的议论,意气风发的神态,给曾国藩平添百倍勇气。他握着左宗棠刚劲有力的
双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左宗棠摸摸口袋,猛然想起一件事,说:“昨日朱县令来长沙,谈起日前见到伯父大人
情形。伯父大人临时提笔写了两行字,托朱县令带给你。今日幸好放在我身上,你拿去看
吧!”
    左宗棠从衣袋中拿出一张折迭得整整齐齐的纸条。曾国藩看时,果然是父亲的亲笔:
“儿此出以杀贼报国,非直为桑梓也。兵事时有利钝,出湖南境而战死,是皆死所,若死于
湖南,吾不尔哭!”父亲的教诲,使曾国藩心酸:今日若真的死了,何以见列祖列宗!他抖
抖地重新折好父亲的手谕,放进贴身衣袋里,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康福兴奋异常地奔进船舱,问候过左宗棠后,对曾国藩说:“大人,湘潭水
陆大胜。十战十捷,逆贼全军覆没,贼首林绍璋只身仓皇逃走。”
    “真的?”曾国藩简直不敢相信。
    “真的!这是塔副将的亲笔信。”
    曾国藩接过塔齐布的来信,两行热泪再也不能控制,簌簌流了下来。
    ------------------

九 白云苍狗
  
    湘潭水陆全胜,把曾国藩和整个湘勇从死亡中挽救过来。
    不久,报捷的奏折加上咸丰帝的朱批转了回来。朱批大大嘉奖湘潭之捷,对岳州和靖港
的失败仅轻轻带过,未加指责。尤使曾国藩感到意外的是,皇上严词训斥鲍起豹失城丧土之
咎,并革了他的职,交部查办;塔齐布被任命为湖南水陆提督,管带湖南境内全体绿营,又
撤销了对曾国藩降二级的处分,准其单衔奏事。还有一点,是曾国藩做梦都不曾想到的:除
巡抚外,包括藩、臬两司在内的湖南所有文武官员,都可以由曾国藩视军务调遣。这一道上
谕,是咸丰帝对曾国藩最有力的支持,使湖南官场对曾国藩的态度彻底改变了。骆秉章带着
徐有壬、左宗棠等一班官员来到水陆洲畔,并抬来一顶八抬绿呢空轿,亲来拜访一直住在船
上,被长沙官场冷落了两个月的曾国藩。骆秉章异常亲热地对曾国藩问长问短,说鲍起豹等
人要上参折,自己如何反对;对湘勇的能征惯战,自己如何赏识等等。这种官场的极端虚
伪,曾国藩见得多了,心里不住地冷笑。经过左宗棠那一顿痛骂后,曾国藩对功名与事业、
人情与世态,认识又大大加深一步。他知道自己今后仍需要骆秉章,需要湖南官场,故当骆
秉章执意恭请他上岸,依旧回到原来审案局衙门去住时,他在几经推辞后,还是上了骆秉章
送来的大轿,带着水陆营官和郭、刘、陈等一批参谋进了城。王闿运则在前次随彭玉麟的船
回湘潭云湖桥老家去了。曾国藩坐在轿中,想起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特别是这几天的变化,更令人感慨良多。“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变幻难测
的人世,真比白云化作苍狗还来得快!
    当天夜里,藩司徐有壬便客客气气地单独来审案局拜访。
    寒暄毕,徐有壬说:“去年中元节的节礼,鄙人原拟绿营、练勇一体散发,不分彼此,
怎奈鲍起豹坚持说不能发给练勇,不然,他的提督面上无光,并以辞职相要挟。也是鄙人生
性软弱,一时间少了主张,还望仁兄千万勿挂在心上。”
    曾国藩淡淡一笑,说:“徐方伯客气了,区区小事,国藩早已淡忘,何烦再提。”
    徐有壬放下心来,又说:“去年湘勇向衡州陆知府腾借的十万两银子,我已通知陆知
府,这批银子就从藩库里增拨下去,不必再向湘勇讨还了。”
    曾国藩心想,这是拿朝廷的钱来结私人的感情。这种事,曾国藩也见得多了。湘勇现在
缺的就是银子,你既然送银子上门,我就照收不误。曾国藩客气地微笑着说:“徐方伯厚
意,国藩很是感激。”
    徐有壬摆出一副诚恳的神态,说:“都是皇上的银子,仁兄在为皇上办事,何谢之有!
湘勇不久就要出省与长毛作战,随营征战,非鄙人所长,这后方筹款筹粮之事,鄙人则尽力
而为。”
    曾国藩心想,原来他是怕征调入营去担惊受苦,便笑着说:“随营征战之事,哪里敢劳
动大人,若能为湘勇筹款筹粮,方伯之功,将莫大焉!”
    徐有壬彻底放心了,满意出门。王錱看不过去,对曾国藩说:“何不委他个苦差事,让
他尝尝味道。”
    曾国藩说:“这种人骨头软架子大,派在军中,反而误了我的事。莫说他还拿了十万两
银子来,就是朝廷下令调他到军中,我都不要。”
    说罢,二人都笑起来。因徐有壬的到来,曾国藩想起一件大事,赶紧叫荆七到提督衙门
去请塔齐布来。曾国藩对当初推出塔齐布的决策深为满意。倘若塔齐布不是满人,何能如此
快地得到朝廷的绝对信任!绿营在塔齐布的手里,也就在自己的手里。
    塔齐布招之即来。曾国藩问:“塔提督,湖南绿营,你将如何统率?”
    “绿营腐败已甚,当今之务,首在严加整顿。”塔齐布不加思索地回答。曾国藩微微摇
头,说:“严加整顿,固是必行之事,但今日首务,却不在此。”
    “为什么?”塔齐布感到奇怪,曾国藩不是常常说绿营已烂,必须下狠心割去烂肉吗?
    “塔提督,论资历,你比得上鲍起豹吗?”
    塔齐布摇摇头说:“远不及。”
    “去年镇筸兵哗变,冲进你的宅院要杀你,还记得吗?”
    “这仇恨永世不忘。”
    “智亭兄,你资历不及鲍起豹,军中不服者必多;你记下镇筸兵的仇恨,又必然引起镇
筸兵的害怕。这一个不服,一个害怕,绿营军心能稳吗?”
    塔齐布感到事情严重了,他望着曾国藩,以祈求的口吻说:“大人,我是你老一手提拔
上来的。我只有一句话,从今以后,死心塌地跟着大人。听大人分析,我才知我这个提督位
子尚在动摇之中。请大人明示,塔齐布一定照办。”
    “智亭兄,今日治绿营,当首在收抚人心,其手段只有一个字。”曾国藩伸出一只手,
清脆地吐出一个字来:“赏!”
    塔齐布按曾国藩的指示,遍赏绿营将士,得六品军功者,多达三千人。火宫殿闹事的那
几个镇筸兵,也都在赏赐之列,于是绿营皆大欢喜。塔齐布又特地请来邓绍良一道喝酒,邓
绍良很受感动。绿营将士知曾国藩和新提督宽宏大量,不记旧怨,军心立即稳定下来。
    与遍赏绿营相反,对湘勇,曾国藩却实行塔齐布所提出的“严加整顿”的方针。
    第一个拿来开刀的便是曾国葆的贞字营。这个营在靖港战役中最先溃逃,除开五十余名
跟着曾国藩败退的勇丁外,包括曾国葆在内,一律开缺回籍。曾国葆不服气,听了大哥“正
人先正己”的一番大道理后,勉强服从了。曾国藩把满弟叫到书房,密谈了大半夜,最后叮
嘱国葆,要国华、国荃各招募五百壮丁,用心操练,五百勇丁都当什长训练,到时便可由五
百立即变成五千。
    由于贞字营先被撤掉,曾国葆带头回原籍,其他各营的整顿都很顺利,共裁掉团丁三千
余人。岳州、靖港战场上逃走的人,有的又想回来,曾国藩命令一个不收。他又乘着这个大
好时机,将湘勇扩大一倍,建陆师二十营;水师二十营;又水陆二师分别设统领二人。陆师
由塔齐布、罗泽南充当,一人管十营;水师由彭玉麟、杨载福充当,也是一人管十营。塔、
罗、彭、杨均听调于曾国藩。湘勇建制更显得健全了。鲍超、申名标在湘潭战场上打得勇
敢,都被提拔当了营官。
    每天,南门外操场由塔、罗负责训练陆师,江面上由彭、杨负责训练水师。曾国藩再
忙,每天也要到操场、江边去看看,训训话。曾国藩又吸取戚继光用军歌教育士卒的经验,
用心编了几支通俗易懂的歌,又由精通乐理的郭嵩焘谱成曲,早晚教习。这些歌词七字一
句,将行军打仗安营扎寨等要点都包括了进去。陆勇唱《陆军得胜歌》,水勇唱《水师得胜
歌》。
    几天唱下来,从官到勇,个个都唱得流畅,记得烂熟了。每天上操下操路上,湘勇们高
声唱着军歌,虽不动听,但合着步伐,也还显得整齐、威武,长沙城里的百姓觉得十分新
鲜。
    湘勇的再次兴旺给曾国藩带来喜悦,他想到,幸而没有死成,否则哪能看到今天的气
象!他很感激救他性命的康福和左宗棠,思量报答他们。左宗棠是大才,今后可以大事相委
托,眼下不着急。康福有统领之才,但曾国藩不想让他离开自己身边,他极需要康福这样的
保镖。若让他领统领的薪水,别人会说是因救自己而得到额外好处,也或许会有人说;当初
自己投水是做样子的假死,不然,何以对救者这样重报呢?曾国藩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如
何报答康福的好办法。一次,他偶尔翻阅野史,上载鳌拜厚报塾师的故事。他觉得这个方法
好。于是暗地叫荆七到沅江去,以康福的名义买下一座大宅院和三百亩水田,迁一户老实人
住进宅院,每年代康福收这三百亩水田的租。不久,康福知道了这事,十分感激曾国藩的厚
赐,对曾国藩更加忠心耿耿。康福有救主帅之恩,又并没有加薪晋官,湘勇上下也都称赞曾
国藩不以官禄报私恩的品德。
    这时,天天都有西征军围攻武昌的消息传到长沙,曾国藩与大家日夜商议,准备救援鄂
省。
    一日下午,曾国藩正在书房读书。曾国藩的书房原自名为“求缺斋”。有一次,他深夜
之中高声朗诵古文,在前人的妙辞巧构和自己的抑扬顿挫声中进入一种艺术境界,领略到极
大的乐趣。他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
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一时高兴,他把“求
缺斋”易名为“三乐书屋”。这天读的是《史记·高祖本纪》。曾国藩深为汉高祖称赞萧
何、韩信、张良的一段话所吸引。他想,刘邦起事前,不过泗水一亭长,文武两方面都平
平,后之所以有天下,实仗三杰之功;而使三杰各尽其才,这便是刘邦的才能。自己在带兵
打仗这方面,既无才能又无经验,靖港之败便是明证。今后务必要让塔、罗、彭、杨等人充
分施展其才,还要多多发现、物色人才。正思忖间,亲兵来报:“门外有一人求见,自称大
人故人胡林翼。”曾国藩心里喜道:“吾之萧韩来了。”立即放下《史记》,奔出门外。
    ------------------

十 兄才胜我十倍
  
   曾国藩和胡林翼在翰林院共事一年,彼此年龄相仿,又同为湖南人,故相交亲密。道光
二十一年,胡林翼之父詹事府右詹事胡达源病逝,胡林翼奉父柩回益阳原籍。曾胡二人便在
那年分手了。三年丧期满,胡林翼捐贵州安顺府知府,后又改镇远府知府、黎平府知府。在
知府任上,因组织乡勇镇压苗民动乱有功,升为贵东道。吴文镕在贵州巡抚任上,极看重胡
林翼的军事才干,到武昌署理湖广总督后,急向朝廷求调胡林翼来湖北支援。胡带六百乡勇
来到金口时,吴文镕已阵亡。胡不愿投靠接任的荆州将军旗人台涌,于是将六百乡勇留在金
口,只身来到长沙,与曾国藩、左宗棠商量进止。
    “润芝兄!”曾国藩望着一身戎装的胡林翼,亲热地说,“多年不见,兄台与昔日相
比,更显得雄姿英发了。”
    胡林翼也异常高兴地说:“自道光二十一年先父弃养,林翼离京回籍,与仁兄分别已经
整整十四年。云树之思,无日不萌。知仁兄这些年春风得意,今又统率雄兵两万,战将百
员,拯国难,纾君忧,林翼不胜仰慕之至。”
    二人携手来到书房,亲兵献茶毕。曾国藩深情地对胡林翼说:“前年八月,国藩不幸闻
母丧,遂从江西主考任上急回湘乡。后奉朝廷帮办团练之命,思欲负山驰河,挽吾乡枯瘠于
万一,遂来省与张石卿中丞、江岷樵、左季高等招募乡勇,组建军营。谁知国藩非带兵之
才,初与长毛交手,便两次败北,幸赖塔、罗、彭、杨诸君之力,免使全军覆没,蒙皇上高
恩宽恕,今再次组建。兄台练兵,成效卓著,弟与季高、罗山等常以兄台大才振刷相勖,屡
称台端鸿才伟抱,足以救今日之滔滔。”
    “涤生兄太客气了。贵州乃荒僻之地,林翼所做之事,实不值一提。长毛巨寇,其强悍
善战,古今少有,且胜败兵家之常,林翼今见湘勇军营整肃,甲胄鲜明,来日大胜,定可预
卜。”
    正说话间,左宗棠闻讯赶来。胡林翼正妻乃陶澍第七女静娟。按辈分,左宗棠比胡林翼
高一辈。但实际上,左胡同年,胡比左还大四个月,故二人之间,始终以兄弟相称。寒暄之
后,宗棠说:“听说仁兄应吴文节公生前之邀,率领六百乡勇来到湖北。现在吴公殉国,仁
兄何进何止?”
    “林翼正为此事来与二位仁兄相商。”
    “湘勇即将北上援鄂,正缺乏大将。兄才胜我十倍,若不嫌弃,这支人马就由我兄统
率,国藩和季高为仁兄筹饷补员,做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吧!”曾
国藩说罢大笑。
    胡林翼连连摆手,说:“涤生兄真会开玩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你是众望所归的湘
勇统帅,林翼何能望兄之项背。”
    左宗棠觉得曾国藩此话有些矫情虚伪,便断然说:“涤生不必让出寨主之位,润芝也不
要再回贵州。六百黔勇由湖南藩库发饷,润芝就协助涤生,一道北进吧!”
    由于左宗棠去年建议到南门外操场犒劳湘勇,靖港败后,又到舟中斥劝曾国藩,使得骆
秉章对左宗棠的卓越识见十分敬佩;平时相处之中,骆秉章常为左宗棠办事的魄力、干练所
折服,因而对左宗棠很是看重,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故左宗棠可以俨然用巡抚的口气,对此事作了安排。
    胡林翼正愁这六百乡勇的粮饷无着落,便慨然相允:“林翼遵季高之命,从今以后就在
涤生兄帐下作一偏裨。”
    曾国藩也谦让一番,就定下了此事。胡林翼说:“林翼蒙涤生兄收容,无以为报,今特
献曹操乌巢断粮败袁术之计,作为见面礼。”
    曾国藩高兴地说:“请言其详。”
    胡林翼说:“我在金口十余天,探知长毛粮草多聚于通城、崇阳两城。此次北进,宜分
头行动,派一军先攻通城、崇阳,夺其粮草。”
    曾国藩和左宗棠几乎同时说:“这是一条好计。”
    数日后,曾国藩湘勇水陆三路大军在长沙誓师出发,救援武昌。这三路是:第一路,由
塔齐布、罗泽南等人率领七千人马,沿汨罗、岳州、临湘、蒲圻、咸宁、纸坊一路进武昌;
第二路,由胡林翼、李元度等人率领三千人马在夺取通城、崇阳的太平军粮草后,再投咸宁
大道进攻武昌;第三路是水师,由彭、杨统领,出洞庭湖,从临湘、嘉鱼、金口东进武昌。
三路人马正要启程,亲兵报,湖北巡抚青麟带一千饥疲之兵已到湘春门外。曾国藩闻之大
惊,跌足叹息:“看来武昌已经丢了。”
    ------------------
  中文东西网 整理
 
  



 书香门第
整理推出(http://thebook.yeah.net)

返回  下一部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bb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3.7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