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di (benben), 信区: Reading
标  题: 2000年 8月 3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13日18:36:0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2000年 8月 3日 
     天气:睛热

  不知别人的情形如何,我很小的时候脑子里就建立了一幅关于死亡的画面,这
几十年来,每当我不经意地想起死亡这个话题,脑子里便会非常逼直地映印出这幅
现在想起来很像油画的画面:
  冬天,一个清洌的湖,湖水并不很纯净,只是因为寒冷的沉淀才如此。土是暗
暗的,远处有白色的痕迹,不知是不是雪。周围有几棵高大的北方的树,因寒冷而
寂寞……
  湖的对岸有一幢欧式的大房子,依稀是白色的,每个房间都亮着灯,看不真切
,它的巨大身影投在湖面上,却一动也不动,只是灯光看上去更亮了。
  过了一会,它开始熄灯,一盏、二盏、三盏……熄灯的过程缓慢而坚定,像一
个仪式……
  最后一盏灯灭掉的时候,有人死了。

  我一直在想这种旁观式的死亡意象从何而来?是我遗传密码中已经多媒体化了
的一部分?还是我小时看过哪一部苏联电影的片断?我看不懂它的故事,却能体味
它的意境。
   
  房间里那个死去的人是谁,而谁站在湖边?
  我长久以来一直迷惑这两个问题,直到我决定用日记的形式的来记载我生命最
后的情形,我才恍然大悟:同一个人,那是同一个人。
  接受死亡的我和体验死亡的我。
  我真有点崇拜自己的童年,三十前,如果我能把这些写出来,怕还没人能懂呢
?而前两天我看了一本德国人的死亡研究报告,通篇都在讲这些。
  看来,我现在要做的事童年时就决定了。

  为什么用日记的形式呢,我想过,论文是不可能的,散文随笔之类的当然可以
,但想到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不比日记,像考勤卡
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其实,日记里也可以写论文嘛,还可以写诗,可以写更
多自己的故事,可惜我没什么有票房的隐私。
  日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真实,这种文字不太容易有假,而事实上,谁到了
我这样的境地都会觉得已没有说假话的必要了。
  真实,就是价值。
  在选择榕树下作为这些日记的首发地,我是经 过深思熟虑的,觉得网站的风格宗旨很合我的心意,更重要的是,她的网民们不同
那些“积分族”、“大奖族”,是一群思考着的人,我希望他们是最早看见这些文
字的人,也是能和我呼应唱和的人,我真切地等待着她们的文字,要知道,大热天
的,我一个人闭门造“车”,最后出产的车怕不怎么样。
  很多传统媒体提出要刊登这些日记,我把日期往后推了一下,也同意了。我希
望他们能把我的文字带给另一些人,那些在我们身边,还在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
,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他们有用。
  他们是我写这些日记的主要动力之一。


 
--
          岂 能
 尽 如
 人 意
但 求 无 愧 吾 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