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ste (see,look,read), 信区: Reading
标 题: 10.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28日13:23:5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2000年 10月 4日
天气:晴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普国度。
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类似的观念,印象中可能是苏联东欧一带有过,在西方好像没有
跟我们的科普十分接近的那种现存的概念。
我这人好奇,所以很小就与科普结缘的,一是看了些其他人的写的科普书,忍不住
有贩卖的念头,二是朦胧的意识中觉得这是男孩子的本行,有点吸引他人的嫌疑。但也
就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和高士其的一些书里抄点有趣的文字编墙报而已,不过老师的表扬
还是差点让我决心此生就当科普作家了,不写林妹妹了,只讲二氧化硫什么的。
少年的理想像话不投机的远房亲戚,走了就再也没来过,但我对科普的关心却一直
保留下来。
科普与现代中国结合时间短短,当年一批公费留洋的无所用其力,只得写一些纸上
的科技,想着不能为国造坚兵利器,吃上新潮驴肉,也得让国人听一听外邦的驴叫,所
以那年头科普多的是一些“你知道吗?”,虽不能救国但不至于误事。
误事的科普是从五六十年代的狂热开始的,那时,我们面临的是一种深切的尴尬,
即我们的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文盲率高得令人不安,于是有人想起,在全国大力扫盲的同
时普及科学。这事要是整成了,当是离诺贝尔奖不远的,但在中国它是注定要失败的。
知道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文盲吗?不全是因为上不起学,没有人教的,不够脑子的
缘故的吧,那么多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的事实其实跟教育是无关的,不会用的地得才是
教育的缺失造成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国文盲也能比较正常地生活,当时我
们的社会有接受一个画圈代替签名的机制。我们传来传去,一代代乐此不疲的是“技”
,而不是知识和科学。
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撒下错误的种子,收获的会是什么?
几十年后,我就从当时的报章杂志和电影中看到了盲目科普结出的种种怪胎,是的
,那时还没有我,可正因为如此,感觉才更为怪异和强烈。
亩产几万的卫星背后是什么?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个潜台词:我们科普过了,
所以能做到;
无数的中国人爬上屋顶,敲响器或家里其他能发出尖利高音的器皿,为什么,要让
中国的麻雀惶恐不可终日,无处落脚,最终累死于飞行途中。为什么?答案还是:我们
科普过了,麻雀是使粮食减产的害虫。
更让当代人恐怖的是,那时的人们居然会跟公鸡交换鲜血,形成一种“鸡血疗法”
,能治的病肯定不少,要不何以有这么多人尝试?当然科普功不可没。
我们科普过了,所以……
这真是个要命的公式。
现在我们从科普的误事从摆脱了吗?
我仔细地看了看,没有,我们还在轰麻雀,再过若干年,陆幼青不转世,自会有其
他人讲他的笑话其实是我们的故事。
如今的科普主要由报纸的副刊在做,出版社大都亏不起了。而报纸的副刊虽还能维
持,但情形如何呢?仅吃饭后是站着还是躺着,全国的报纸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说法,弄
得中国人民吃了饭不知怎么好;要不要淘米?什么时候吃药,副刊们敢跟别人矛盾,也
敢跟自个矛盾,你还能说什么?
眼看着这样下去不行,副刊们转身投入企业的怀
抱,于是,新的一轮商业化科普兴起。把美国杜邦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料买来,生产什
么“白金”、“黄金”的,科普助上一臂之力。空调上加个变频装置,副刊们给的篇幅
大过慧星撞木星的,不想在此谈到钱的事,只为自己曾经让朋友在副刊上做过类似的事
深深忏悔,只怕日后有评论家指责,后生不屑,我也有过一些旧帐的,不那么干净的。
我们是一个敬仰科学的民族,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在战略上重视科学,
在战术上藐视科学,是工业学大庆那阵子?还是科普的时候?
我们把科学像鸡尾酒一样地分成三层,顶层的是科学家,第二层是政府官员和各类有识
之士,第三层是科普的对象。他们对科学的掌握可分别由三种不同的文体来形容:科研
报告、记实文学、连环画。
问题是科学只有对错,是容不得漫画式的图解和形象化的演义的。从科研报告到记实文
学还好说,至多是去掉了些数字,多了些直观和激动人心的描述:
我们由此可增产106倍,合全国人民每人500千克……
而连环画呢?神奇的金属、超级木材、自己会跑的房子、会说话的米饭……尽是这
些东西啊。
唉,这样的科普不要也罢,误事啊。
但我们又是一个多么需要科普的国度啊,那一棵棵被放倒的参天大树,最终成了伐
木汉子的烧酒钱,成了李阿姨家实木地板;那一项又一项的首长工程,任期工程,是成
了官道上的阶石,也成了科学的败笔,金子炼出来的粪蛋……太多的事实急切地等待科
学的手的抚摸。
我的心里曾经幻想过一种“科学发言人制度”,每一门学科由少数经严格筛选的,
在学术上有高深境界的,善于表达的,让他们承担起科普于全国的重任,当然,国家也
须对此予以重酬。他们不见得就是真理的化身,但我们能够离开真理近一点也是好事一
桩。
如果人微言轻的办不了这类的大事,我倒建议把误事的科普放一放,来个全国范围
的普技吧,“技”这个东西不容易走样,似也是国之急需。
……
想说的还有不少,但重病之人大谈国是倒显着几分矫情,其意也苍凉,不如打住,
留个话尾给他人续下去吧。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