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ckysea (飞鸿踏雪泥), 信区: Reading
标 题: 《门门门》之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2日08:57:0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
九
回到寝室,同学都已走了,桌子上留了一大堆留言条。欧长风也没心看,骑着自
行车去了法制报社。
“……公检法,国地税,新闻记者,黑社会,黑社会不算黑,比起他们差着嘞!……”
到了报社门口一个乞讨老头一看欧长风过来,忙举着碗要钱。欧扔进一元硬币。
到了报社一问,郭主任已调走了,招聘是报社经济部的事。
经济部办公室在一楼的拐角处,十余平米的小屋挤满了人。其中一位中等身
材,四方脸、胳腮胡、虾米眼的中年人西服革履的装扮成主任的样。欧长风轻敲
了几下门,从里面走出一个,身着灰色夹克衫,瘦高个、排骨型、圆规样的年轻
人。
“应聘的吗?”
“是的。”
“填张表吧,另外再交20元钱。”
“怎么还交钱?”欧长风心里虽不高兴,但还是交了。
“没看报?”年轻人说着递给欧长风一份日报。
欧长风一看报上打着:招聘采编10人,正式录用后调组织关系,报名费20元。
“什么时候考试?”
“考试?”年轻人一听笑了“不用考了,你已经被录用了。明天上午八点来开会
就行。”
第二天,欧长风去上班,却发现办公室门锁着,门上还留了条:应聘人员到
对面宾馆3楼会议室开会。欧长风到的时候,里面人多得苍蝇似的。欧长风只好
站在门口听。
“大家都静一静,现在请李主任讲话。”瘦个年轻人站起来说。
“嗯,大家都来的很准时,我很高兴,本人李河群,将来能与大家一块工作
心里很高兴。今天开会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白来此的目的。实不相瞒,我们是招聘
外勤人员,也就是要搞经济创收的,打招聘时,我给社里说优秀的留用为编辑记
者,社里也同意了,所以报纸上打的是招采编。”
“唏——”众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不满意。欧长风心里也很别扭。
“静一下,有意见的到报社说去,再不行找政法委去,不想干的,可以走。
我们大门是宽敞的,能进也自然能出,”李一看众人,态度很不耐烦。“反正交过
报名费了。”李最后又嘟哝了一句。
李河群话刚说完,人群中有十几个人站起来走了,嘴里低声骂着“骗子”“痞
子”。欧长风本也想走,但考虑到走了也没个着落,还是观望观望再说吧。
“尽是些书呆子!”李河群不屑地说“什么叫记者,什么叫编辑?我们有自己
的版面,想发什么文章就发什么文章,我们的稿子只要我李某签字就发,同样署
名为本报记者,到外面谁能说我们不是记者?拉广告怎么了,广告部的马燕人家
一年拉了五十多万,仅提成就提近10万!比记者还差哪去?这些书呆子,哼——
话没听完扭头就走,自认为自己读几年大学就趾高气昂,谁不是大学毕业,我也
是!哦......,函授也是大学嘛。”李脸一红,忙转了话题:“不说那么多了,
下
边让南可分一下组。”
欧长风这才知道那个瘦条年轻人就是南可。
欧长风被分在了一组。接着南可又介绍了一下报纸情况和版面价格。“我们的
报纸是以政法为主涵盖各方面综合性报纸……”
“我们政策比较活,只要人家给钱,怎么宣传都行,直接发广告,可以;搞
专题报道,可以;发通讯,可以……”李河群最后做了补充。
会开完后,除了南可其它人都走光了,欧长风没有直接走,他想问一下证件发放
问题。
南可在整理什么东西。
“欧长风,你还没走,来帮我把这些应聘人员的电话传呼号码抄一下。”
两人忙完已是中午了。
“长风,不要走了,中午一块吃饭,老李拔了20块的餐费。这次老李又赚了个小
钱。”
“赚什么钱?”
“招聘嘛!仅应聘人员就一百八十多人,每人20元就是三千六百多块,而他在省
晚报上打广告才花了2000块,老李干什么事,都不会吃亏呀!”
这里的工作实在无聊,松松垮垮,上班的人不来,下班的人不走。这天上午
就欧长风一人来上班了。没事干他想把《浮躁的净土》再改一改,北京那家出版
社想再版一次。
“河群,河群。”
欧长风听到有人喊李主任,忙去开门。是个四十多岁很富态的男子,欧忙让
座。
“李河群不在?”
“他刚出去了,可能一会就回来了”。
“你是新来的吧!”
“嗯,是嘞。”
“家是哪的,哪学校毕业的?”
“牟河县的,花城师大毕业的”。
“牟河,那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他看到欧手中在拔捻一本书“平时都看点什么
书?”
“这是我自己写的。出版社想再版一次,我想修改一下。”
“自己写的,我来看看。”
欧长风忙把书双手递上。
“嗯,不错。这么年轻就出书了”。中年人随手拔捻“其它部室反映,你们这
个部很乱,现在外面有几家单位也找报社说你们问题,李河群在创收上怎么给你
定的?”
“我刚过来,还不太清楚。”欧长风感觉自己知道内情太少,不宜多讲,话讲
出没什么力度,不如不讲,再说现在也搞不清社里到底是什么关系。
“以前搞过新闻吗?”
“没有,我刚毕业。不过我上学时在咱们报上发过几篇稿子,前几天还发了
篇《萍桥领导新观念》。我平时较留心报纸,也知道点。”
“你感觉咱们的报纸办的怎样?”
“如此下去,可能难过五年就会被‘砍。’”欧长风意识到了他可能是社里的
一个主要领导,所以要语出惊人才会引起他的注意。
“为啥?”中年人猛一惊但马上又是一副不以为然。
“随着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报纸进入市场是必然的,其实现在已经是进入
市场,再象以前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不可能了。竞争就要遵循市场的法则;优胜
劣汰,适者生存。要想生存必有卖点,卖点就是报纸的特色,也是报纸的生命。”
“接着说。”中年人微点一下头。
欧长风知道预期效果达到了。
“报业发展方向是集约化、集团化,再抱着‘小国寡民、偏安一隅’的思想,
必然被吃掉。所以那些发行量小、影响小,质量差或资不抵债的,首先就是牺牲
品。”
“咱们的报纸现在说是行业报,其实它已经是综合报了,40多年的报龄了,
在花城除了日报,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数咱了。再说报纸停与办,还要有出版署来
定。”
“对,最怕的就是新闻出版署要你停。现在全国统一号的报纸2000余家,仅省里
就近百家,法制类报刊带有统一号的就15家,还不包括数10家省内部号。报刊
大量重复,必造成建设资源浪费,自不必说树林砍伐,植被破坏的环保问题。国
家不会不予制止。再说现在报纸发行五花八门,有硬性摊派的,有拉关系的,有
以发稿换发行的,把基层搞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案,反
映强烈。再说这么多报纸管理也是困难,一些报刊连连出现问题,因此报刊整顿
是早晚的事。”
“你说说咱们的报纸有什么问题?”
“咱们的报纸从管理上讲是乱,从体制上讲是僵,从质量上讲是差。管理上
有个别部门以报社的名义在外搞的一些活动,很不象回事,影响到了报社的声誉,
缺乏规范;体制上没有建立激励机制,还是吃大锅饭,人缺乏活力,自然报社也
就没有生机;质量上版式呆板生硬,千篇一律,缺乏生机、鲜活,稿子的质量差,
记者的稿太少,通讯员的稿太多。如果不是省政法委系统内摊派,咱们的发行不
堪设想。
“嗯,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认为怎样提高报纸影响?”
“找特色,创特色,保特色。《中青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北青报》
,
之所以发行量大,是因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咱们的报纸必须走入生活,继
续加强综合性。要赢得读者必须关注社会,写老百姓身边的新闻,尤其敢于写批
评性的稿子,敢给老百姓说话,老百姓说好,才是真正的好……”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咱们报社缺乏你这种想把事做好的人。你把这些想法形
成文字,给我送去,另外,你见到李主任让他到社长室去一下。”中年人说完起身
走了。
嘿,是社长!郭主任送的一沓法制报和书籍,看来没白看!
第二天,记者部打电话要欧长风去一下。
“你是欧长风吧!”一看欧长风进来,一个低矮的胖子站起来。
“我就是。”欧长风诚惶诚恐地说。
“我姓邢……”
“这是邢主任。”一旁一个年轻人说,后来欧长风才知道他叫王青峰。
“报社研究决定,把你调入记者部工作,希望你能好好工作,这对于你是个机遇,
希望你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欧长风听得脸红红的,喝了酒似的,尽管他心理早有准备。
不久,南可也被调进了记者部,因为在经济部他是报社唯一的在编人员。
后来,欧长风才知道,社长也是牟河县人。欧长风很快写出了一份近万字的《关
于报纸质量若干问题及整改草案》交给社长,第二天,社长下文指出方案中的问
题牵扯到谁谁整改。
记者部的新鲜的工作,欧长风吮吸着这新鲜的空气,斗志昂扬的工作着。不到一
个月就发稿10篇文稿,社里通报表扬。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