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大国之魂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pr 20 21:16:41 1998), 转信

                                2


        三月二十九日拂晓。太阳尚未露脸,同古城外地皮尤河被一层淡淡的薄
雾笼罩着。远远望去皮尤河大桥好像一条死气沉沉的巨蟒,一动不动地僵卧在水
面上。
        连日来,从仰光撤下来的英缅败军如同潮水一般涌过大桥,他们连同古
城也不敢停留,就慌慌张张绕城而过,往曼德勒方向逃去。一眼望不到头的仰曼
公路上,到处都是英国人丢弃的武器和装备,还有许多汽车翻倒在河沟里。
        根据情报,日军一个师团已经尾追而至,另有一个师团向西面包超,企
图一举围歼英缅军主力。惊慌失措的英国人节节败退,现在日军前锋已经距离同
古城不到二十英里。
        当最后一批英缅败兵涌过皮尤河大桥,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先头部队一
个营刚好赶到大桥北岸。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大军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仰光陷
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盟军一触即溃。
        更重要的是委员长再次显得信心不足。
        敌人大兵压境,仅以中国远征军收复仰光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不能收
复仰光,入缅作战就失去目的,而缅甸失守的最大受害者仍将是中国。英国人答
复:已命令中东及印度军队增援缅甸,请贵军火速开赴前线。委员长敏感地觉察
出这是英国人的花招。英国人根本不想收复仰光,他们只想拿中国军队去当挡箭
牌。
        问题在于蒋介石已经骑虎难下:取胜没有把握,撤军又没有借口。委员
长出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之初,曾致电美国总统,夸口要“让中国军队来独立防
守缅甸”。如果战而不胜,或者不放一枪就溜之大吉,这都将严重有损委员长的
形象。何况委员长还盘算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租借物资。
        蒋介石不愧是政治家,政治家往往善于从宏观把握策略和机会。仗当然
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委员长不想为英国人做
嫁衣裳。
        于是他一面命令大军按兵不动,一面单独招见戴安澜,询问第二百师能
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立正,誓言铿锵: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
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戴安澜列传》,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三月九日,委员长离开腊戌回国,指挥大权交给杜隶明。
        十九日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分乘二十辆缴获的汽车和摩托车,大摇大
摆尾追到皮尤河南岸,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缅军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他们连通常
的火力侦察都省略了,就一路打着枪肆无忌惮直奔大桥。
        伏在北岸的先遣营副营长曹行宪少校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他把敌人车
队放进伏击圈,然后猛一挥手,随着一声巨响,事先安放的几百公斤炸药将皮尤
河大桥掀上天,桥上的汽车和人群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下河去,埋伏在河堤上
的中国军队把暴风骤雨般的机枪子弹和炮弹泼向敌人,打得敌人来不及招架,就
扔下许多尸体和汽车仓惶逃走了。
        先遣营首战告捷,向师部发回击退敌人一个大队,歼灭一小队的捷报。
        打扫战场的时候,士兵从一具日本大尉军官尸体上找到一份作战地图。
地图上标明:同古正面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西路为三十三师团。另有两个
增援的主力师团正从海路赶往仰光登陆。曹营副倒吸一口冷气,连忙亲自把缴获
的地图送到师部去。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十一万。
同古距仰光二百六十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
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同古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第二百师指挥部,师长戴安澜陷入一种少有的和莫名其妙的焦躁不
安中。
        形势发展出人意料。在腊戌,委员长对戴安澜的忠诚勉励有加,但
是面授的机宜却十分含糊。委员长再三强调“保存实力”,“坚守同古一两
周”,可是并未指明坚守同古的战术意义何在。阻滞敌人,掩护英军撤退?
抑或虚张声势?如果集中远征军优势兵力,果敢迎击冒进的当面之敌,击溃
或吃掉其中一部是完全可能的。问题在于戴安澜仅仅是个师长,对于领袖的
决策,他既无权质疑,又不敢贸然多嘴。他的使命注定是“理解和不理解的
都要执行”。
        既然委员长需要二百师“打个胜仗”,他的理解就是要挡住敌人,
不许敌人越过同古城一步。但是先遣营送回的敌情加重了他的不安。一旦敌
人援军赶到,他区区一个师能挡住敌人二至三个师团的强大进攻么?
        那时候所谓胜利,就只好同阵地共存亡,可是牺牲的意义何在呢?
戴安澜在地图前站住,一种隐隐的悲哀好像虫子一样悄悄爬上心头。
        戴安澜深恐自己的悲观情绪影响部下,于是毅然决然宣布:
        “来人!传我的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
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
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为了防止孤军深入的第二百师被日寇吃掉,手忙脚乱的远征军长官
部急令第五、六两军从腊戌推进至曼得勒,同时命令新二十二师前出到央米
丁和彬文那一线,担任二百师后援。英缅盟军三个师也在西线卑谬稳住阵
脚,与中国军队遥相呼应。至此,战争双方均已摆出阵势:日军大举进攻,
气势咄咄逼人,但第一线兵力只有两个师团。中英盟军取守势,全线总兵力
为十三个主力师。
        但中国方面真正上场的只有第二百师。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