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大国之魂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pr 20 21:27:12 1998), 转信
2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两千六百九
十公尺,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
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
自从一九四二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
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而且掌握著怒
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登上主峰子高地,勿须借助望远镜便能将东岸婆
海山敌军阵地尽收眼底。平时云开雾散,每个标准视力的人都能
清楚地望见峡谷里那架折断的怒江大桥(惠通桥),还能看见滇
缅公路保(山)龙(陵)段八十八公里长的灰色公路好像带子一
样在两岸山间绕来绕去。美军飞机获得的航测资料表明,日军设
在松山阵地上的一一五榴炮群至少可以将两岸一百公里路段完全
置于炮火控制之下。因此松山又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直
布罗陀”。(见美国驻华新闻《怒江战役述要》)
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初
将腾冲选作主攻方向,其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
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二师团下属腊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
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计有一一五重炮群、反坦
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一千二百六十名。
腊孟(日方译作拉孟)是松山大垭口下面的一座村寨,“孟”在
傣语中是平坝的意思。环山而上的滇缅公路即穿寨而过通往龙陵。
金光少佐的司令部就设在腊孟街上。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日军在太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
日本战略专家深谋远虑地设想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
重要据点。日军第十五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
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为保密不用中国人)昼夜施工,
苦心经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
极为复杂坚固,甚至连坦克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如。
日本缅甸派遣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十五军新任司令官牟田
口廉也中将和第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
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五百磅重型炸弹
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满意。
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
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八个月以上。”
(见《缅甸作战》)
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
抗战胜利后,一位名叫方诚的国民党将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写成一本名叫《八年抗战小史》的书,意在总结经验,明辨得失。
该书于一九四六年在昆明出版,受到陈诚、李根源等国民党元老
的高度肯定。方先生列举二十三大条对中日两军进行详尽比较。
比较结果,除“领袖英明”和“全民抗战”两条外,日军竟有二
十一条优于华军。例如第二条∶“敌中级以上官佐,其战术修养
比我高一至二级,下级军官比我高二至三级;至士兵素质,我简
直不能与敌相比。”又如第十三条∶“独立作战精神;我军一连
有时尚不能独立作战,敌兵一班甚至一名,担任搜索、掩护与阻
击时,常能发生很大效用。第一次南宁作战,我军追击数师,因
受敌一班掩护之兵力,而迟滞数小时前进。”
结论∶“就作用而言,敌兵可望以一当五、当十,我军若无五倍
十倍优于敌人,则不能歼敌……”
3
中国远征军左翼战线的攻势是在三十架美军“B-29”对松
山的狂轰滥炸中拉开序幕的。
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凌晨,第十一集团军一个加强师强渡怒江,
随即开始仰攻松山。据侦查报告,松山守敌约有三、四百人,
火炮五门,机枪十余挺,以腊孟寨、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
和松山主峰子高地等处为主要阵地。考虑松山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宋希濂命令第七十一军二十八师主攻松山,以该军另外
两师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的增援。
若以兵力论,中国军约为日军三十倍,另有两个整编军随时准
备增援,取胜当万无一失。
因此第七十一军中将军长锺彬亲随第二十八师渡江督战。
战斗一开始,仗著炮火和空中优势的中国军便气势汹汹地扑向
腊孟寨外围山头。锺军长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他的穿土布军
装的士兵猫著腰,好像灰色的蚁群顺著山谷和山坡的缝隙慢慢
蠕动,渐渐接近敌人阵地。山大,坡陡,飞机和大炮早把腊孟
寨犁成一片焦土。士兵们端著枪警觉地前进,或匍匐,或跳跃,
或不断鸣枪壮胆。
他们等待敌人出现。
五百公尺,敌人沉默著;两百公尺,敌人仍然沉默著。越接进
山头,这种沉默越发显得阴险和不祥。
莫非敌人在耍什么花招?锺军长头脑中刚刚闪过一丝疑惑,立
即被自己否定。无论如何,敌人只有一支小小的守备队,难道
三、四百人能够打败一个师加上飞机大炮的进攻么?
锺军长身经百战,对自己的战争常识深信不疑。
敌人的出现不幸打破了中国将军的乐观信念。
地雷爆炸。手榴弹爆炸。阵地上腾起的黑烟吞没了士兵灰色的
身影,无数烟柱此起彼落,死亡的阴影渐渐遮没了天空。
机枪响了。不是十挺,而是五十挺,一百挺。机枪、小炮、掷
弹筒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吐火舌,交叉射击,强大的火网笼罩著
灰色的人群,将他们纷纷抛入血泊和死亡中。
仅仅一刻钟,第一轮进攻即告失败。主攻团一营只退下来一排
人。正副营长均陈尸山头。
若非亲眼所见,锺军长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即日本人
眨眼工夫就把他的部队赶下了山。于是第二轮炮轰之后,更大
规模的进攻又开始了。
然而进攻依然失败。
锺军长被激怒了。不仅激怒,他更因失败感到惊恐不安。因为
在军长背后还有一双双更加严厉更加冷酷的眼睛∶集团军司令
官,远征军总司令,直至委员长都在注视著松山,注视著强大
的第七十一军在敌人区区一支守备队面前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锺军长并非不能容忍自己部下打败仗,他不能容忍失败带来的
后果。
松山,难道你注定要给第七十一军带来灭顶之灾?!
疯狂的冲锋又开始了。第二十八师在军长亲自督战下,各团各
营轮番投入进攻。各级长官层层督战,士兵们被督战队的枪口
逼迫著,好像一群群面如死灰的囚犯,硬著头皮冲向日本人的
火网。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本人夺回去,漫山
遍野躺满了中国士兵的尸体。
失去理智的冲锋使士兵感到无比恐惧和绝望。与其曝尸荒野不
如自己捡条活命,于是成班成排的逃兵出现了。他们或遁迹山
林,或乘夜间泅水逃回内地。初战半月,第二十八师伤亡达三
千人,逃亡近一半,剩余部队军心涣散,攻势日衰。
司令部闻讯,急调第六军新编三十九师增援,亦遭伤亡。月底,
两师人勉强攻占腊孟寨,日军遗尸百余具。
至此,锺军长才确实获悉∶日军守备队共有兵力一千二百余人,
附火炮数十门,机枪百余挺,另有坦克若干。
大吃一惊的锺军长一面将情报火速上报,一面命令按兵不动。
于是松山前线阵地就出现短暂的平静和对峙局面。
右翼战线,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
松山、龙陵大举进攻。经过短暂踌躇,终于决定留下一个联队
固守腾冲,自己匆匆率领师团主力驰援左翼。同时,驻守芒市、
遮放、畹町和腊戍沿线的日军第二、第三十三师团也接到河边
总司令的命令,沿滇缅公路向龙陵进发。日军的战略意图是∶
一举夹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中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
征军左翼击破,最后在腾冲围歼中国军右翼,实现怒江大捷的
战略抱负。
正在龙陵围城的第七十一军两个师本已攻入城中,眼看再有一
两日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敌人援军突至,只好
慌忙退出城外,像刺胃一样缩起身体,在公路沿线山头掘壕固
守。卫立煌总司令意识到形势严重,给两名师长下了死命令∶
战至一兵一卒,不许后退半步。
由于松山据点始终像根鱼刺那样牢牢卡住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
中国军队急需的粮食弹药后勤物资均要依靠人力骡马经由山间
小道运抵松山和龙陵前线,因此前线供应时时发生危机。六月
中旬,滇西雨季来临了。昼夜之间,到处山洪暴发。怒江江面
比平时涨宽一倍。交通断绝,山道泥泞,民夫骡马均不能行,
美军飞机亦无法起飞。前线作战的军队失去后勤保障,好比飞
机舰船没有了动力,一时军心动摇,功势颓缓。士兵们蹲在光
秃秃的战壕里,怀抱步枪,日夜听凭大雨浇泼,苦不堪言。有
时实在耐不住饥饿,就满山遍野去寻觅充饥之物。伤员运不下
来,只好听其自然死亡,痛号呻吟之声到处可闻,其状甚惨。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对此忧心如焚。他们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续
十天半月,中国军队的攻势将自行瓦解,全线崩溃将不可避免。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司令官担心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终于没有出
现。头场暴雨只下了一周便有了二三日好天气。怒江上空雨驻
云薄,时隐时现的阳光将深山大谷照耀的满目青翠。大雨暂时
洗刷了战场上的硝烟气息,使人感到一派清新气象。数千民夫
和骡马队抓紧起程,大批美军机群迅速飞临前线阵地进行空投。
这样才暂时缓解了前线四个师濒临崩溃的危险局面。在空投过
程中,一架美军飞机由于飞得过低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机上
六名人员全部遇难。
长官部的人们虽然喘出一口大气,但是威胁依然存在,日军随
时都有可能吃掉龙陵两个师然后会师松山。于是卫立煌急令后
备队第二军、第八军渡江增援。第八军接替攻打松山,第七十
一军和第六军各一师偕第二军经小路绕道增援龙陵。
至此,中国二十万大军全部投入战场,方圆百里的怒江前线呈
现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战争场面∶左翼龙陵松山,中国三个半
军与日本三个师团紧紧咬在一起,枪炮昼夜不息,大地硝烟弥
漫,阵地犬牙交错,攻防互有胜负。右翼腾冲,中国第二十集
团军六个师围攻日军一四八联队,日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
对处于劣势的日本人来说,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松山。松
山是内线,是钉子,是支撑胜利的据点。松山不守,腾冲龙陵
则无依托,怒江防御体系的三角支点就将瓦解,把敌人各个击
破的战略设想也将化为泡影。
对人数占优势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在天时地利上明显处于不利,
背水一战,交通受阻,大雨滂沱,进攻困难。松山据点正好是
插在心窝上的一把匕首,它的战略作用是把中国大军分割成彼
此孤立的三块,至使龙陵方向的中国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始终
处于被动挨打和岌岌可危的境地。松山不克,腾(冲)龙(陵)
之师都成孤军,随时有被敌人各个击破最终导致全线崩溃的局
面。松山若克,则满盘皆活,三处战场连成一片,后续部队及
物资便能源源投入战略大反攻。
这样,松山就必然成为战争双方拼死争夺的焦点和取胜关键。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