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大国之魂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pr 20 21:27:46 1998), 转信

                        4

第八军原为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驻昆明。军长何绍周,是军政
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的侄儿。何氏虽然身为中将军长,实际并
不特别擅长打仗,又尤其不擅长与日本人打仗,因此每有战事或
遭遇激烈战斗,便将前线指挥权慷慨交与副军长李弥,自己蹲在
第二线掩蔽部里坐山观虎斗。

李弥,号文卿,又名炳仁,云南腾冲人氏,农民家庭出身。该员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九二四年投笔从戎,在滇军里做勤务兵。
二十年戎马生涯,历经大小百余战,终于官至少将副军长兼荣誉
第一师师长。当然,少将副军长决不是李弥的最高理想,如果说
中国的何绍周们是依靠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后门后台轻而易举取得
高位的,那么平民出身的李弥们便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功劳、
汗水、忠诚、狡诈,以及察言观色、忍辱负重、卖身投靠、铤而
走险等等来实现。

总之,李弥们付出的终归比得到的多得多。

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怒江大桥修复通车,第七十一军转攻龙陵,
由第八军接替进攻松山。五日,远征军直属炮团及军、师炮群百
余门大炮一齐轰击,掩护第八军三个步兵师从四个方向向松山阵
地轮番进攻。

腊孟以上,即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子高地等处,山势更陡,
敌人工事更加坚固隐蔽。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冒著大雨和敌人枪炮,
手脚并用跌跌撞撞在山谷里攀登。泥泞的山坡好像泼了油,士兵们
既要留神脚下摔交,又要提防头顶上长了眼睛的机枪子弹,真是两
面受敌,艰苦异常。

日军利用恶劣天气频频发起反击。他们完全不惧怕数十倍的优势敌
人,心理上没有负担。他们或以逸待劳,准确射杀暴露于开阔地的
中国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者派出小部队,携带掷弹筒、手榴
弹和迫击炮,隐蔽出击,一顿猛轰将敌人赶下山去。

接连几日,第八军进攻受阻,伤亡官兵六百余人。各师奉命待命一
日,在山下修筑工事。

次日夜,荣一师荣三团一部约两百人乘夜悄悄突入敌主峰子高地,
试图中心开花,打乱敌人阵脚。不料立足未稳即遭到包围,始知上
当。这一夜,山上枪炮声喊杀声终夜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伤
兵爬下山来,据伤兵称,子高地中央乃一大地堡,四周簇拥无数小
地堡,火力网四面交叉,密不透风。堡与堡之间且有掩蔽沟壕相通。
有人曾一度接近大地堡,听到地堡里有日本女人唱歌。

此后数日,飞机再炸,大炮再轰,将松山大小山头反覆犁过数遍,
有的地方焦土深达几公尺。

然而第八军的进攻依然收效甚微。

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除了死伤累累,几乎无计可施。
李弥心一横,将指挥所搬上前沿阵地,亲率参谋长及美军顾问到主
攻团督战三日,方才幡然省悟。他在作战日记中留下后话云∶

“……攻打松山,乃余一生之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
垒、火力。若与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须摧毁其工事,
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也就是说,松山之战不应以占领山头为目的,而必须将敌人堡垒逐
个予以摧毁,消灭其有生力量,最终始能大功告成。

至此,第八军官兵伤亡已经超过两千人。血的代价终于换来中国将
军对战争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六章第三节载∶

“七月二十四日,阴云浓雾,步炮协同困难,未能扩张战果。而敌
乘雨之际,猛扑丙丁高地,第三○七团副团长陈伟及第一营营长刘
家骥与敌鏖战负伤……”

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昆明地区天气晴朗晨雾尚未散
尽,阳光温煦地洒进窗来。以逾花甲,面庞清□的陈伟先生坐在市
政协办公室里,接受作者采访。

“我是广州人,南京黄埔十期毕业,打松山那年二十九岁。当过士
兵、二等兵,至副排、连、营、副团。中校。老婆孩子扔在广州沦
陷区。部队一律不带家属。”

“打日本跟打内战不同,但是从打仗的角度讲是一回事。军人以服
从命令为天职,当兵就得打仗,命令下来,不管是谁都得打……你
问现在对日本民族怎么看?我想他们是有罪的,他们并没有承担战
争责任,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永远忘不了这个事实”

“他们必须对中国作出赔偿……政策是一回事,感情是另外一回事。”

“每团都有美军联络参谋组,军部设有参谋团。一九四三年在云南
文山驻防,办军事干训班,由美国军官训练排以上干部和特种兵。
效果不大,连排长习惯按照自己的方法带兵。”

“战斗前一般要进行短期的精神训化,启发士兵的爱国觉悟。团部
设政训处,有政训主任,连部设政治指导员,后来撤销,改设副连
长,负责对士兵进行时事政治和抗日救国教育。”

“渡江第一阶段,我军进攻基本上是失败的,伤亡很大。日本人不
仅工事坚固,而且非常隐蔽,即使我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也无法立足,
因此军部决定改变战术,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掏,将包围圈一点点
收拢。这样看上去虽然进展缓慢,却很有效果,敌人消灭一个少一
个,所以到七月下旬,我军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
五百公尺的阴登山,大垭口和黄家水井一带。”

“我是在指挥攻打黄家水井时负伤的。当时我隐蔽在一棵树椿后面
观察,大约被日本狙击手发现了,于是几颗枪榴弹就接连在我身边
爆炸,其中一颗直接命中树椿,将我头部和大腿炸伤。日本兵枪法
好,狙击手特别多,狙击手往往都用步枪和枪榴弹。枪榴弹比手榴
弹厉害,抛得远,准确性高,瞄准射击,对付步兵比迫击炮还管用。
日本士兵素质比我们好,训练有方,听说他们都是志愿兵,没人强
迫,所以经得起打硬仗。”

“据我个人所知,国民党军队里没有督战队,也许只是我所在的部
队没有。荣一师攻下子高地,被敌人反攻,李弥急了,亲自率领敢
死队上战场。”

“你问松山战役取胜的关键在哪里?我看除了中国官兵打得勇敢和
美国飞机支援外,战术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李弥及时调整战术,
第二是使用火焰喷射器,第三是爆破子高地成功。”

陈先生伤愈后升任团长,后任少将师长,一九四九年在广州率部起
义。现为昆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昆明文史资料》编辑部编
委。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