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mmand (行云流水),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战俘手记(20)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Dec 25 13:02:46 1997), 转信

                        争取成立“回国战俘大队”
                       ~~~~~~~~~~~~

  第二天,我告诉来送饭的美国黑人士兵说:“我们要向管理当局写封申诉信,
请你给我笔和纸。”那位士兵向我看了看,很快取来了一沓白纸,一支沾水笔和半
瓶墨水。

  我和周铁行一起研究起草了《告美军战俘营管理当局书》,控诉了在“7
2”、“86”中国战俘集中营内,叛徒特务们违反日内瓦公约,企图强迫战俘改
变信仰,对战俘实行白色恐怖统治的罪行,明确表示,我们81人不愿背叛自己的
国家,坚决要求回归祖国,希望美方管理当局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尊重我们的个
人意愿。最后表示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誓死不去“72”、“86”集中
营,坚决要求将我们单独关押,成立一个志愿回国的战俘大队。

  我随即将它译成英文。中午那位黑人士兵送饭时,我请他替我将信转交给他的
上司。他把那封书写工整的英文信正过来倒过去地看了看,吹了声表示欣赏的口哨
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拿着一个空白的军用信封悄悄地进来对我说:“你们的信我
已送交司令部头头了。你真棒,写得一手好看的英文字,能不能替我写封家信呢?”

  我笑笑说:“你不怕我在信上进行赤色宣传吗?”他想了想,回答说:“我不
怕,相信你也不会那么做。”

  “那你怎么酬谢我呢?”

  “我给你一盒烟,行吗?”

  我本想答应,又觉不妥,便说:“你知道,你们给的饭太少了,大家老是肚子
饿得咕咕响,你能偷着多给我们送些饭菜就好了!”

  “这并不难,我把饭压紧些就行了!”他高兴地比着手势说。

  于是,我根据他的叙述写了一封给他在加里福尼亚的老母亲的平安家书。印象
最深的是他要我在信的最后写上:“去年圣诞节没能回国,今年圣诞节回国的希望
又不大了,请老母亲和我一起祈求上帝保佑,让战争早日结束吧!”

  从那以后,他送给我们的饭菜果然多了些。

  我们焦急地等待着管理当局的答复,一连几天毫无音信。我向警卫要求面见宪
兵司令官,他回来说:“司令官让你们等候巨挤岛战俘总管菲茨泽拉尔特上校的决
定。”我们听了,只好一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敌人把我们分散开送往“72”、
“86”,一方面耐心地等待。

  在那些前途未卜的日子里,大家十分不安。党支部决定分头做大家的思想工
作。我的那些四川同乡,从成都、重庆参军的小青年们,包括几位从国民党95军
起义合编过来的难友,思想比较单纯,也不大动脑筋。“反正有党支部领着大家干
呢!”一闲下来就缠着我讲故事。我们就披上破军毯,围坐在帐篷里,从文天祥蒙
难讲到苏武牧羊,从《鲁宾逊飘流记》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时,巨济岛上
已很冷,当帐篷外海风夹带雨丝呼啸而过,大家更觉寒气逼人,于是就更紧地挤靠
在一起。这时,大家静静地听着外面北风怒吼,感到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在这
寒风中冻死的……

  后来,几个青年团员要求听革命故事,我就讲了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讲我1
948年到解放区,正好遇上八一建军节,我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上受到朱总
司令和叶剑英、聂荣臻等首长接见的情形;讲我又从解放区回四川搞学运、农运、
匪运,和在邛崃山区打游击的故事。

  尽管当时我也才22岁,但每当我看见在这些小兄弟那毫无血色的脸上绽出笑
容时,看见那些尚带天真稚气的眼睛里闪耀出向往真理、向往自由、向往祖国的光
彩时,就又高兴又心痛!

--
 

------------------------意似行云流水,不执着!--------------------------------

※ 来源:.紫  丁  香 pclinux.hit.edu.cn.[FROM: magic.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