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mmand (行云流水),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战俘手记(40)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8 13:07:11 1997), 转信

                       成立“共产主义团结会”
                        ~~~~~~~~~~~

  不久,我们那些去海边清倒垃圾的难友在垃圾场上捡到几份美军《星条报》,
带回来给我。我在其中一张较近期的报上看到了有关和谈已完全中断陷入僵局的消
息。报道中说我方代表在板门店和谈会议上对美方的强行血腥甄别,强行扣留数万
名所谓“拒绝遣返”的中朝战俘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这个报道使我们大为激动。一方面感到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行动,向全世
界揭露美方在战俘营的严重罪行,以支持我们的和谈代表;一方面我们原来以为可
能很快交换回国的幻想被打消了,必须做好长期承受集中营的痛苦生活和长期进行
对敌斗争的思想准备。这也使我更钦佩集中营地下党委的远见,他们一来“60
2”就告诉斗争骨干,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充分思想准备。他们教育大家说:“我们
党在艰苦斗争中总是强调:要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因此,他们在
“602回国支队”建立之初,就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努力健全组织,巩
固内部,准备迎接长期艰苦的斗争。

  健全组织、巩固内部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重新建立地下党组织。

  对于这个组织的名称,大家很费了一番脑筋。一方面,几乎所有参战的部队都
有被俘的同志在中国战俘营里,当时来到回国支队的五千多名战友互相都不很熟
悉,连难友本人是否是共产党员都靠自报;另一方面,汇集到“602”来的各战
俘营原有的各种地下斗争组织又很多,比如:地下党支部地下团支部、爱国主义小
组、回国小组、五一同盟、七一同盟等等。加上被俘后一年多来难友中政治状况变
化很大:许多原在部队不是党员的同志,特别是很多参军不久的知识青年,在斗争
中表现很突出,而有些原来是共产党员的却表现一般,个别的甚至有丧失气节的行
为。如果仅以原部队党员作为成员组成地下党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斗争需要
的。

  那时,还考虑到如果不能得到党中央认可,作为集中营的正式党组织是否合法
的问题。

  最后,赵政委根据多数领导同志的意见,提议将领导集中营斗争的核心组织定
名为“共产主义团结会”。这既表明它的政治方向,又表明它的任务和宗旨;同
时,也有利于团结各个部队和各个地下斗争组织成员有利于发展非党群众加入组织。

  当时起草的《团结会章程》基本上是按照党章的内容制定的。会员的标准与发
展入会手续,和党员的标准与发展党员手续完全一样,只是更加强调了保持革命斗
争气节和准备为共产主义献身的要求。

  当时,明确了共产主义团结会实际上是起着地下共产党的作用,它的各级组织
也完全按照党组织形式设立,各中队有支部,各大队有分委会,全支队设总委会,
各级组织都设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保卫委员、敌工委员、机要秘书。总委会则
设有相应的组织组、宣传组、保卫组、敌工组、机要秘书组等,由各常委分管。


  赵政委任总委书记,杜岗、魏林、孙振冠、顾则圣、马兴旺等任副书记,总委
委员多由在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原营、连指导员担任。我记得总委组织委员是陈吉
庆,宣传委员是张城垣(金甫),保卫委员是李喜尔,敌工委员由孙振冠兼任。总
委机要秘书组由黎子颖负责,敌工组由我负责,高化龙、安宝元等同志都参加了敌
工组。我还被总委任命为“对敌总翻译”。对美方则我的职务为“回国支队”的支
队长,必要时可参加总委扩大会议。

  共产主义团结会向全体战友宣布了“团结、学习、斗争”三大任务。从此,在
共产主义团结会领导下,中国战俘的对敌斗争便从原来自发的、分散的斗争进入了
有统一组织领导,团结一致的崭新阶段。


--
 

------------------------意似行云流水,不执着!--------------------------------

※ 来源:.紫  丁  香 pclinux.hit.edu.cn.[FROM: magic.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