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哈尔滨人15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Feb 26 13:27:51 2000), 转信


                    “神秘的咒语”与城市人的感情判断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和反应方式是多姿多彩的。
    这里只聊其中颇为有趣的一种。
    哈尔滨的这种别样、有趣的思维方法,又更多的凸现在企业,以及民间的交往
当中。这种思维方法的重要特点,一是有让人有莫名其妙的权威性,二是他们使用
的“咒语”,既人人熟悉,又深入民心。是一种流动性广、普及、生命力强,又活
泼生动的判断媒体。
    如果有人掌握了这条法则,又能破译其中的奥秘,他便会在人际交往中,乃至
事业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会因此获得诚实、憨厚、老
成、知情达理、有城府的殊荣。
    要说明这种类似广告说词的特点,需举几个例子才能展示哈尔滨一些人的思维
与判断的“魅力”。
    比如说,要劝一个尊重经验、迷信先验的哈尔滨人多吃鱼多吃肉,无需什么长
篇大论,也用不着什么逻辑推理,更用不着科学的阐述,您用五个字,就可以达到
目的,那就是“是荤强起素”。
    这是一句民谚,意思是说,凡荤腥的食物都比素的食物强。在这五个字面前,
哈尔滨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您说得对,您的话有道理。那么为什么是对的,又为什
么有道理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说的是一则民谚。哈尔滨人从来是固执地认为,
民谚是具有权威性的,是多少年来多少人经历了无数的体验与教训总结出来的,再
者,大鱼大肉比素的食物好吃这种现成的经验,也会给那句民谚的权威性起到推波
助澜的作用。因此,判断就成立了。
    事实上,荤的东西并不绝对比素的东西好,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然而这并没用。
在科学与经验面前,众多的哈尔滨人宁肯选择经验而从之,也不依靠科学来决定自
己的取舍。
    这种一则则一句句类乎神秘梵语似的“经验”,大多数是靠民间自觉地口头流
传至今的。千百年来,这些民谚、名言名句、歇后语之类,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这些神秘的“梵语”与政府行为、政策和科学,竟是相互
独立而并存的。
    因此说,凡是能够大量地掌握这些“经验”并且能够驾轻就熟运用的人,就会
在这个城市里享受智者的形象。
    比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一句,同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然而,
有理真的能走遍天下吗?无理真的是寸步难行吗?有趣儿的是,尽管现实生活能够
提供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例子对此提出有力的反证,但是许多的哈尔滨人并不以其为
然,他们仍然相信这句话是对的,是一条真理。并且,用这句话做为自己实践行为
的准则。南方人说东北人有点傻,不灵活,恐怕是跟这一域的人受“咒语”影响弥
深有关吧。
    比如“谏之双美”。可直言上谏就一定会收获“双美”的效果吗?这是很值得
怀疑的。孔子还曾十分痛苦地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呢。孔子会真的这样认为
吗?当然不是,如果是的话,他就不会说“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了。那么,
把这句话调整为“谏之两伤”,就一定没有道理吗?然而一些可爱的哈尔滨人,宁
可相信前者,也不信赖后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某些哈尔滨人在思考上喜欢走捷径的特点,以及将复杂的
事情简单化的思维方法。
    再比如,两个人打起来了,孰是孰非,总得讨个公道,这样才利于事情的解决
和正义的伸张。可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责任分摊给打架
的双方了。而且,还显得那么有说服力,有权威性,不容置否。更为有趣的是,本
来没有责任的一方,在这样一句话的观照下,自己竟然进入反思状态,反省起自己
的“过错”来了,而且最后,还能心悦诚服、痛心疾首地承认,“一个巴掌拍不响”
是对的,是自己错了,假如对方在打自己左脸的时候,自己把右脸也让给他打,事
情也就可以避免了。
    这种不可理喻的判断,大约也是一种城市异化的文化心理在作祟。结果是:好
人越来越好,好的让你直糊涂;坏人越来越坏,而且坏得理所应当,理直气壮。
    如此而言,若净化一个城市的文化环境,光靠写些标语口号不行的,甚至是无
聊的,应当在城市人文化心理方法上搞点研究,使那些“神秘的梵语”失去权威才
行。
    我们继续举例子,把事情说透,将哈尔滨人的文化心理作进一步的展示。
    例如,一个女士同一个男士,偶有几次单独的接触,他们周围的一些哈尔滨人
就会出来据形判断云:两个人的关系不正常,是暧昧的情人关系。
    这样的“风流韵事”自古以来就具有越演越烈的素质,甚至成为泱泱大国的别
一种民间文学和别一种娱乐消遣的方法了。这种风流韵事,一般也都会越闹越大
(这个“闹”字作得可真好,准确、形象,而且有声有色,有人物,有景致,有气
氛)。在如此舆论的重压下,受害人又果然是委屈的,个性与胸怀所致,又不能将
此事一笑了之,做不以为然状,便去找有关领导说明情况,为自己作主,惩罚谣言
制造者。但领导的一句“无风不起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他或她的陈述与请
求,并轻而易举地将谣传中的罪名永远地戴在受害者的头上。任何人也无法改变这
一点。
    某些哈尔滨人愚昧得也真够可爱的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结果,还算是好的,顶多影响当事人一生的声誉,影响他
们在群众中的形象,或者给自己的配偶及亲属带来一些不妙的影响而已,抑或使自
己的人生价值丧失殆尽,变得像枯叶一样毫无意义,换句粗俗的话说,把你便宜地
贱价处理掉了。而严重的,他们的丈夫或妻子知道了(正巧他们的脾气不好,又心
胸狭窄,不自信),这事情可就闹大了——这个“闹”字哟,可怎么说您好呢?!
“带罪”的女人或丈夫,浑身是嘴也解释不清了,“无风不起浪”!后果闪电一样
的出现了:丈夫被妻子毒死了——或者妻子被丈夫勒死了——出人命了。这种事,
在哈尔滨是有一些活生生例子的。
    那么,这一切至此应该万事皆休了罢?这您就错了。千万可别小看那一句仅仅
五个字的“无风不起浪”的威力呀,它像一个人的影子一样,既能跟随着你穿过时
间的隧道进入历史的永恒,还能毫无畏惧地伴随着你进入阴曹地府接受冥界的审判。
    记得有一次我从上海乘船去大连。我站在船舷上,那一天真的没风。但四野的
海浪依然有尺把高,像似数万计灵魂的舞蹈——那是我第一次怀疑“无风不起浪”
这句话的可靠性的。
    再比如“姜还是老的辣”。也正因为如此判断的诱惑,使得有些人一遇到难题,
便喜欢向白发人请教。这当然是无可指责的君子之风了。白发人毕竟是白发人,他
们有广阔的阅历,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所谓“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的盐
比你吃的米都多”。听他们的没错,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一点,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也是被众多的市民信奉不二的。可是,世间的任何事
物都不是绝对的。恰恰是一些白发人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种守旧,墨守陈
规,甚至是故步自封的思想。这对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对那些锐意创新于改革大业
的年轻人来说,作用无疑是消极的。大而话之,它不利于整个民族的昌盛与繁荣;
小而言之,它也不利于你的身体力行。因此,姜未必都是老的辣。老年人被骗,被
耍,被玩的事,也多了去了。甚至一个年轻的小媳妇,也能轻而易举地把一个老年
人的钱财骗个精光。姜怎么会总是老的辣呢?
    再比如,在哈尔滨市有一个顺口溜,是调侃司机师傅的,不妨抄录于下:
        一等司机开小车,跟着领导混吃喝;
        二等司机开吉普,跟着领导到处唬;
        三等司机开面包,拉完结婚要红包;
        四等司机开大客,亲戚朋友都有座;
        五等司机开大板,不管拉啥都来点;
        六等司机开胶轮,哆哆嗦嗦也来神;
        七等司机开手扶,家里常点煤油炉;
        八等司机车老板,卖点马料下小馆。
    这一组顺口溜,便把哈尔滨全体司机的形象都给糟蹋了。然而,这种顺口溜的
威力,在于它对人们认识、判断,甚至社会的舆论,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实在
是不可小视的。
    如果你想诱使这样的哈尔滨人去作恶,用“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即可;
如果你想勾引这样的人去荒唐,也十分容易,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就能
奏效;如果你想怂恿这样的哈尔滨人大把大把地花钱,选用“人生苦短,需及时行
乐”则可矣;如果你想挑拨这类人之间的关系,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
可无”就能一言中的。
    我常想,如果一个外地人,想在哈尔滨这个地方办成点事情,恐怕事先掌握一
些这个城市信奉的“歇后语”、“名言名句”之类,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这
个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而且是掌握着一定权力的人,是特别习惯于这种思维
方式和判断方法的。
    习惯于使用这种思维方法和判断方式的那些哈尔滨人,是很容易被人所左右的。
他们这些人基本没什么主见,也不善于进行科学的判断,他们处理任何事情,几乎
全部依靠这些五花八门又自相矛盾的“名言名句”——这种城市的思维景观,真让
人触目惊心。
    在这一组哈尔滨人物、灵魂、情感、判断的画廊面前,逐个浏览,逐个掂量,
会令人大惑不解起来——人类经过了几万年的进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怎么会
如此的幼稚和不成熟呢?仅仅是一些歇后语,一些民谚,一些名言名句,就会对这
些人产生那么大的作用,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这的确是事实,而且是不断发展壮
大的事实。再有几千年的生命力也未可知。这究竟是人的悲剧,还是民族的悲剧呢?
是科学的悲剧,还是一个城市的悲剧呢?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