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傻瓜牌生活),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关于霸王别姬的断想(白帆)               oak (转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ug 20 18:45:49 1999), 转信

发信人: syt (水手),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关于霸王别姬的断想(白帆)

发信站: BBS 曙光站 (Fri Nov 28 17:37:22 1997)

                            关于《霸王别姬》的断想

                         白 帆

  出了国门,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爱国,不管什么时候, 都喜欢看中国人得奖。

美籍华人也罢,香港人也罢,台湾人也罢,大陆人也罢,无论是科技, 还是体育

文艺,只要是华人得了奖,大家都高兴,这大概是海外华人的一个共同心愿。 不

过,对于中国电影,我却渐渐有了一个怪毛病,没有得奖的时候盼着得奖, 得了

奖又急不可耐满腔热情地去欣赏,看完之后又喜欢乱发议论。

    最近我看了新近获奖,现在又准备进军澳斯卡的热门片子《霸王别姬》。 我

想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从熟知整个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 谈一点

自己的观感。当然,也许跟洋人的感觉不一样,不过我想, 出于对中国电影真诚

的爱心,即使意见不一定中肯,或许能够抛砖引玉, 使我们的“大腕”们能够看

到一些中肯的公正的不同意见。

  这部电影一开始,说的是孩子们在戏班子里学戏的情形。 中国的戏班子大约

一直都有打孩子的传统,似乎是不打不成器,不打成不了材, 更成不了“角”。

有时候外人看起来,几近残酷,可多少有一点“打是亲,骂是爱”的味道。 戏班

里的老板,也有不少好人,当然也有不少坏人, 但是存心用打人来催残孩子的恐

怕不多。吴祖光先生的《先学受罪》,很生动地记述了新凤霞小时候学戏的情形,

戏班子的老板对她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亲,严格要求,又爱护备至, 其真情实

感真是令人感动。学戏的孩子当然受的罪比一般的孩子多, 不过戏班子的生活并

非人间地狱,许多老板非常讲义气,讲戏德,这恐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象电

影《霸王别姬》里那样,把孩子往死里打,不能说是绝无仅有, 起码也是少见。

为了迎合洋人胃口,故意把中国人都写得很可恶,恐怕并不是艺术的正道。

  《霸王别姬》里的主要情节, 是饰演虞姬的一个演员程蝶衣和饰演楚霸王的

演员段晓楼以及一个妓女之间的关系。同性恋, 也是迎合洋人胃口的热门题材。

我们姑且不去追究作者为什么要去表现在中国并不普遍的同性恋现象, 单从艺术

表现手法上来看,就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我们从电影里只看得见程对段那种比

恋人还要强烈铭心刻的柔情,却看不到段对他有丝毫的回应。从影片中看来, 段

对程的感情,充其量不过是一般的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并无特殊之处。我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段和程从小到大,相儒以沫,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即使

是段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性恋倾向,也该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怜悯之心啊!更何况,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对程从未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爱慕之意, 始终只是程一个

人自作多情,那么这出戏也许早就唱不下去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表现同性恋题材, 如果影片能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

人物个性,戏剧冲突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另外有一段关于文革的情节,也许是导演苦心经营的重头戏, 影片似乎想表

现在文革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暴露出来的中国人灵魂里的阴暗面。 我感觉到这场

戏脱离了人物性格的轨道。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文艺作品中,每一个人, 都有他

独特的性格,每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 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特殊方式。

失去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失去了这个人物的固有属性,也就失去了他的真实性。

如果说程蝶衣揭发段妻,尚且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因为妒忌),那么段之揭发程,

就与他一惯的个性不合了。当然,在文革那种特殊的高压气氛下, 许多人做出了

他们平时不会做或者不想做的的事情, 如果影片能够反映和表现出“为什么”会

出现这样的悲剧,是什么东西“逼”得人物做出自己违心的事情, 也就能够更加

深入地展现文革灾难的真正含义。

  文革的悲剧最令人痛心之处,在于当时中国人的愚昧和狂热, 即使是一些著

名的高级干部,一些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 都没有认识到这场文化革命是一个彻

头彻尾的错误,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跑, 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灵魂深处爆发

革命,揭发自己也揭发别人,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主演或导演一场害人又害己

的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应该说,当时的人们, 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行为的

正义性和合理性,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说是有信仰的, 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

有信仰,最有灵魂的时代。

  真正的失去了信仰,道德观念日下,是文革之后二十年间的事情。 人们从狂

热的政治运动之后,得到了喘息,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生活日益改善, 人们开

始醒悟到过去的错误,反思,失落,迷罔,苦闷, 有些人甚至故意地反传统之道

而行之, 将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一起抛得九霄云外,

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犯罪,贪污腐化也日益严重起来。 应当说这也是文革

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影片刻意表现文革对人物的扭曲, 竭力暴露中国人灵魂的

阴暗面,却没有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膊, 除了使洋人对中国人的道德沦丧大开眼

界以外,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的和现实的意义。

  《霸王别姬》反映的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 也许是因为时间跨度

太大,有些事情似乎没有办法深入写下去, 许多重要情节没有能够深入地开掘,

好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是这一类题材很容易有的通病, 不过也不是不可避

免的,处理得好,还可以获得得天独厚的效果。老舍先生的《茶馆》, 就是在一

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反映了从北洋到四九年以前几十年间风云变幻。 我们在

茶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看到了上至权倾一时的太监,下至三教九流, 苦力车夫

的喜怒哀乐,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栩栩如生,

叫人过目难忘。作者深刻地表现了象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 又经过高度集中的

活生生的众生像。

  我们当然不可能要求电影《霸王别姬》有《茶馆》那样的艺术成就。 不过两

相比较,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影片《霸王别姬》的不足之处。也许用《茶馆》

来和《霸王别姬》相比较,对于我们的导演和剧作家来说,是过于苛求, 不过,

《霸王别姬》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电影, 是中国电影中少数获国际影展大奖的片子

之一,我们应该有理由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它。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电影堂而煌之地走向世界, 而不是靠牺牲中国人的民族自

尊来迎合洋人胃口。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中国人的人性, 中国人的缺点不可批

判,批判了,暴露了就等于出卖民族,出卖国家。众所周知, 许多著名的文艺作

品都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鲁迅等伟大作家的直面人生,

对社会、人性中的阴暗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其深度和广度, 直到今天

还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能够超过他们。他们的作品是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但是,很遗憾,《霸王别姬》却是一部典型的媚外的作品, 它不仅不能使我们感

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而且使我们为中国的文人堕落到如此地步而耻辱。

--



*************************************

* 在梦与现实之间,找不到依靠的地方!*

*************************************

※ 来源:.BBS 曙光站 bbs.ncic.ac.cn.[IP: 159.226.43.2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