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冰心(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7 21:01:11 2000), 转信
四
1921年,冰心经许地山、霍世英介绍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她是该会早期的会员,
并经常在茅盾和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以小说居多,如《笑》、
《超人》、《寂寞》等。内容一如以前,是“问题小说”,字句要比以前更加凝炼。
冰心在燕京大学的生活中,被人评为“静如止水,穆若秋风”,除了正常的功
课之外,她时时为之奋斗的唯一事业,就是创作。那时她已是蜚声文坛的作家了。
1922年夏,冰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由燕京大学提前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及学校
颁发的金钥匙奖。8月,在“五四”运动的低潮中,她与吴文藻、许地山等人同船赴
美国留学,入燕京大学的姊妹学校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城的威尔斯利大学(Vellesle
y College)学习。她在回忆这时期的创作时说:“这时我的注意力,不在小说,而
在通讯。因为我觉得用通讯体裁来写文字,有个对象,情感比较容易着实。同时通
讯也最自由,可以在一段文字中,说许多零碎有趣的事,结果在美三年中,写成了
二十九封寄小读者的信,我原来是想用小孩子口气,说天真话的,不想越写越不像!
这是个不可避免的失败。但是我三年中的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却因此能很自
由的速记下来……”
《寄小读者》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最早的作品,是
中国新文学史中一块晶莹闪光的宝石,在现代散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923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中剪子巷一家书房里冰心开始写第一篇《寄小读者》
——《通讯一》。同月24,北京《晨报副刊》上新辟了“儿童世界”一栏,它的创
议人,就是冰心。她曾多次建议《晨报副刊》设立儿童专栏,并在7月25日即发表了
《寄小读者通讯之一》。其中她写道:“我是你们天真队伍里的一个落伍者——然
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
是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止,我恳切的希望你
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从此她那颗童心一直保护到今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忠实的朋友。
《寄小读者》其中绝大部分写于1923年和1924年。1926年7月,当她一踏上祖国
的土地便喊着:“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祖国的海波,
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中个个的梦中人影。母亲!梦中人只是梦中人,除了你,谁是
我永久灵魂之归宿?”她写了寄小读者最后两篇通讯,结束了连载三年的历史。同
年,这部著名散文结集出版。
《寄小读者》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游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通过对
“花的生活,水的生活,云的生活”的娓娓动听的描写叙谈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了
她深挚的爱国心曲。当她乘约克逊号邮船于8月17日下午离开“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
国”时,看着送别的亲人和祖国,她的心是何等凄侧啊!当她到了异国,便特别关
心起祖国来了:“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她觉得她的心情酷似华兹华
斯《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对祖国的爱。她时刻眷恋着祖国,
无休止地做着温暖的乡梦。
关于这部书的写作,冰心在四版自序里说:“假如文学的创作,是由于不可遏
抑的灵感,则我的作品之中,只有这一本是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了,这书中的对象,
是我挚爱思慈的母亲…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担负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
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这书中有幼稚的欢乐,也有天真的眼泪。”
《寄小读者》先后再版了几十次,它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巴金在《冰心著作集·后记》里说:“从她的作品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
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
的母爱。”冰心的母爱和爱祖国、爱儿童、爱生活是分不开的。
平时我们读或评论《寄小读者》,往往只注意它内涵的那热烈而缠绵的母爱、
儿童爱以及绚丽多姿的美的自然,诸如“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
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
做过不仁爱的事情……”等所表白的思想和那比比皆是的诗情画意。而一方面不太
多的抒写,却常被忽视。比如,当车过泰安时,她忽然忆起了临城劫车的事,“我
这时心中只憧憬着梁山好汉的生活,武松、林冲、鲁智深的生活。我不是羡慕什么
分金阁,剥皮亭,我羡慕那种激越豪放,大刀阔斧的胸襟!”(《通讯二》)当她
到了临城站时,曾看见了一队又放炮仗,又吹喇叭的兵,但“我很失望,我竟不曾
看见一个穿夜行衣服,带镖背剑,来去如飞的人。”(《通讯四》)当她听到美洲
红人酋长威叩落亚坠崖自杀,山因此得名时,她便“以山势‘英雄’而威叩落亚死
的太‘儿女’为恨”,于是,“每天黄昏独自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威叩落亚的
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大地上只山岭纵横,看不出一点文化文明之踪迹!
这时我往往神游于数百年前,想此山正是束额插羽,奔走如飞的红人的世界。我微
微的起了悲哀。红人的身躯壮硕,容貌黝红而伟丽,与中国人种相似。只是不讲智
力,受制被驱于白人,便沦于万劫不复之地!”(《通讯二十二》)在《通讯二十
七》中,她写了力士搏狮,讲到一败涂地的拿破仑和建立不世之功的惠灵吞,还讲
到“人生中之各趣,我便愿遍尝!——我甘心乐意以别的泪与病的血为蛰,推开了
生命的宫门。”“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追挨遍尝。要他针针见血!”
这些其中的生命力量和庄严,是冰心作品中的一个应当重视的光辉的组成部分。
除《寄小读者》之外,她这时期的散文集还有《往事》(1920年后在《小说月
报》上连载,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了后二十则)和《山中杂记》,内容和艺术特色都
和《寄小读者》没有多大的异同。
冰心是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郁
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
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
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
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红霓的彩滴要自愧不如
的妙音的雨师,是……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现在记也记不清
了,总而言之,把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
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
有的事情。
女士的故乡是福建,福建的秀丽的山水,自然也影响到了她
的作风,虽然她并不是在福建长大的。十余年前,当她二十几岁
的时候孤身留学在美国,慰冰湖,青山,沙穰,大西洋海滨,白岭,
成叩落亚,银湖,沽湖等佳山水处,都助长了她的诗思,美化了她
的文体。
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
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她的写异
性爱的文字不多,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的地方独少的原因,一
半也因为她的思想纯洁,把她的爱宇宙化了秘密化了的原故。
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
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
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
郁达夫对冰心的早期散文作了全面的评价,其中的不少观点是得当而中肯的。
当然冰心的早期散文也有其局限。比如太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母爱的作用,“她
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团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
的儿女,便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
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
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通讯十》)母爱是黑暗社会中使人生得其安慰和温暖的春神,但母爱是不同的。
社会里普遍存在着爱和恨,只是“爱”是不能使社会变成一个极乐世界的。当时的
冰心给人们的只是一颗“爱”心。爱的哲学,主导着她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另一面,
《寄小读者》等,如果只是以小朋友为对象,显然是深奥了,不少道理和语言,他
们不一定能够理解。所以茅盾批评道:“指名是给小朋友的《寄小读者》和《山中
杂记》,实在是要‘少年老成’的小孩子或者‘犹有童心’的‘大孩子’方才读去
有味儿。在这里,我们又觉得冰心女士又以她的小范围的标准去衡量一般的小孩子。”
(《冰心论》)这一点冰心自己在解放后也提到过。
三年美国留学生活中,冰心除了写散文外,还写了小说,如《悟》、《剧后》
等,诗如《赴敌》、《赞美》、《所见》等。在美国的最后一年,大半的光阴都用
在汉诗的英译方面,翻译我国著名古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漱玉集》,并以此作为她
的硕士论文,结束了学生生活。这一年,她创作的东西并不多。
1926年7月,冰心获得威尔斯利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即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
同时还在清华大学兼课。她整天忙于课务,家又远在上海,假期和空下来的时间,
差不多都用在南下和北上之中,以及和海外的未婚夫吴文藻的通信里,写作很少。
1928年,她写了一首《我爱,归来吧,我爱!》的诗,是遥寄远在美国学习的吴文
藻的。这大概是她一生中公开发表的唯一的爱情诗。这几年,“简直没有写出一个
字”,这是冰心颇为遗憾的。
1929年6月,在燕大校园南大地六十号,二十九岁的冰心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
结婚。她回忆说:“我们结婚之后,正是两家多事之秋。我的母亲和藻的父亲相继
逝世。我们的光阴,完全用在痛苦奔波之中。这时期内我只写了两篇小说,《三年》
和《第一次宴会》。此后算是休息了一年。1931年2月,我的孩子宗生便出世了。这
一年中只写了一篇《分》,译了一本《先知》(The Prophet),写了一篇《南归》,
是纪念我母亲的。”结婚后的冰心家务缠身,于是不能再专职教书。1929年至1936
年只兼教于燕京大学,其间于1930年至1931年,1935年至1936年,还分别在北京女
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在这段时间里,她的创作不多,只在1934年《文学季
刊》在北京创刊,应郑振铎之聘任该刊编辑委员之后,创作才又多起来。这期间,
做为一位辛勤的园丁,她曾培养过许多学生,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了文化界的名人,
如诗人林庚教授、戏剧家焦菊隐、历史学家翁独健、教育家关瑞悟等。
五
从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起,冰心于1919年“五四”
运动至抗战前夕,相继发表了成名之作《斯人独憔悴》、代表作《超人》和《分》
等三十多篇小说及散文,分别集为《超人》(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往事)
(1930年北新书局初版)、南归》(1931年,同上)、《姑姑》(1932年,同上)、
《闲情》(1933年,同上)、《去国》(1935年,同上)和《冬儿姑娘》(1935年,
同上)。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春水》、《冰心诗集》(《冰心全集》之一,
是她1921年至1931年的诗歌总集,1932年,北新书局初版)和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散文集》(《冰心全集》之一;1932年,北新书局初版)、《冰心游记》
(1935年,同上)、《平绥沿线旅行记》(1935年,平绥铁路管理局)和译作叙利
亚凯罗·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
冰心的天才,最早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在“五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热
潮的直接影响下,她开始了“问题小说”的创作。《两个家庭》写摧毁旧家庭建立
新生活,通过对比,触及了妇女解放和家庭等问题。《斯人独憔悴》写出了反帝运
动中父子的矛盾,实则是新生一代同封建家长制度的矛盾,文中描写曾积极参加反
帝爱国运动的颖石、颖铭二兄弟,最终屈服在封建官僚家长的淫威之下,不得不吟
起“斯人独憔悴”的诗来。这篇小说也反映了相类的主题: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短
篇小说《超人》在冰心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茅盾说:“《超人》发表于
1921年,立刻引起了热烈的注意,而且引起了摹仿(刘纲的《冷冰冰的心》,见
《小说月报》第十三卷三号),并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
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在当时一般青年的心里,正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超人》在文坛上引起热烈的注意,说
明了作者和广大读者对人生的探索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小说里的主人公何彬是
个信奉“爱和怜悯都是恶”,对一切都极冷漠的人,但由于禄儿的“我有一个母亲,
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吗?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
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几句话感动得使他痛哭流涕,似乎是良心发现,
立刻认为“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冰心的“爱”的哲学至此便算完
成了。当然在美国留学期间写的那篇小说《悟》,诚如茅盾所说是“《超人》的姊
妹篇或补充”。冰心在《悟》里说:“地狱如何生成,星辰如何运转,霜露如何凝
结,植物如何开花,如何结果……这一切,只为着爱!”“茫茫大地上,岂止人类
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于是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走兽欣欣的奔跃着,人
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
中,这载着众生的古地,便不住的纤徐前进。懿哉!宇宙间的爱力,从兹千变万化
的流转运行了。”这便是冰心所认为的母爱的伟大力量。当时她的人生观、世界观、
文艺观均受“爱的哲学”的主宰,她是以“爱”的观念观察和理解社会上的一切的,
而对现实了解太少,认为人间的隔膜与罪恶,完全是由于人们不相爱的结果,只觉
得母亲是人类的“灵魂的安顿”的所在地,母亲的爱是温暖人间的春光。
阿英在《现代中国女作家》(原署黄英)一书中评论冰心说:“和其他的作家
一样,她对于宇宙的了解,是充满着神秘的幻想;她同样的感到,在这个世界之外,
还有一种不可测度的神秘的足以诱惑人们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她颠倒了,使她麻
醉了,使她对于时间问题不得不冷淡起来。她只是努力于超自然的世界的追求,对
一切社会事业表示嫌恶仿惶,她所认识的,只有精神世界。因此,对于生命,她也
就不能获得一种正确的了解,而沉缅于各种唯心的说明之中,处处表示了她的不可
解决的矛盾。”“但由于自然界的陶醉,母爱的浸润,她却感到了伟大的‘宇宙的
爱’的存在。她对于社会的失望,人间的隔膜,纵使表示了极端的烦恼,可是,这
一切,都被‘宇宙的爱’与‘母性的爱’的力量抑压了,征服了。所以,她的思想,
即使陷于悲观伤感,却还不至于颓废,失望。”冰心所以没有失望,是因为她那时
期手里有一面“爱”的旗帜,是“爱的哲学”给了她希望和光明。
陈西滢对冰心早期的小说曾有一句著名的评论:“(超人》里大部分的小说,
一望而知是一个没有出过学校门的聪明女子的作品,人物和情节都离实际太远了。”
(《西滢闲话》)这句话切中了冰心小说的弱点。这主要是因为作者优裕的生活,
限制了她的生活视野。但不管怎样,她的“问题小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
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都是那个以“狂人”为首的激流勇进的队伍里的成员,他们
不同的声音,或强或弱地也都汇入了时代的呐喊;揭露了一些社会矛盾,反映出对
封建势力的不满,尤其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探索、追求。
当中国历史穿过风雨跋涉到1931年的时候,苦难的大地不断成长出新的因素。
自然,冰心不仅听到炮声和呻吟,也看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于是她那“爱的
哲学”里,萌生出叛逆的成分。就在这一年,冰心写出了另一篇小说《分》。这是
她的又一篇代表作,标志着她创作的新高度,是她创作生活中第一个分水岭。
《分》具有几分童话色彩,它写两个刚降生的婴儿(他们都会说话,都有成人
的思想,又有天真稚童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话,对比,表现了不同家庭(一个
是教授的儿子,一个是屠户的儿子)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前途,表达了作者对劳苦
大众深挚的爱与同情。当他们刚到人间的时候,在医院睡一样的床,穿一样的衣,
一俟离开那里,这两个小小的新生命便从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并开始了不同
的奋斗。那屠夫的儿子有着自己的骄傲,他认为“我父亲很穷,是个屠户,宰猪的。……
宰猪的!多痛快,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我大了,也学我父亲,宰猪,——不
但宰猪,也宰那些猪一般的尽吃不做的人!”他还对那教授的儿子说:“你将永远
是花房里的一盆小花,风雨不侵的在划一的温度之下,娇嫩的开放着。我呢,是道
旁的小草。人们的践踏和狂风暴雨,我都须忍受。你从玻璃窗里,遥遥的外望,也
许会可怜我。然而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
气。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
割不完的。在人们脚下,青青的点缀遍了全世界!”
从《分》发表之后,冰心又写了《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等等,这
些小说都显示出更深的社会内容,大异于以前的作品,这无疑是冰心的成熟和进步。
冰心在她的《自述》里曾写道:
我觉得我如同一个卖花的老者,挑着早春的淡弱的花朵,歇
担在途中。在我喘息挥汗之顷,我看见许多少年精壮的园丁,满
挑着鲜艳的花,葱绿的草,和红熟的果儿,从我面前如飞的过去。
我看着只有惊讶,只有艳羡,只有悲哀。然而我仍想努力!我知
道我的弱点,也知道我的长处。我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没有
喷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在平凡的小小
的事物上,我仍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我要裁下平凡的小小的
花,给平凡的人看!
每个作家,企图描写什么,都必须有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感受和认识。关于
小说创作,冰心曾多次说:“我所写的社会问题,还不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工人农民
中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周围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些小说里,给予他们的就只
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问题中的主人翁,个个是消沉下去,憔悴了下去,抑郁了下
去。我没有给他们以一线光明的希望!理由是:我不是身当其境的人,就还不会焦
思苦想出死中求生的办法,而在我自己还没有找到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工农大
众,而坚决和他们结合之前,这一线光明我是指不出来的!那时,我还没有体会到
这一些,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从“五
四”到“四五”》)这是冰心十分合乎实际而又十分诚恳的自白。当然,描写自己
熟悉的人群及其生活,就是一位诚实作家的伟大人格。
--
※ 修改:·zcm 於 10月07日21:02:1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7.21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0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