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oox (秋雨),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康熙大帝-018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1 13:34:37 1999), 转信

十八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铁丐逢圣君            




    康熙由太监张万强和侍卫孙殿臣护卫着回到养心殿,早有苏麻喇姑冒雨接了。想起方才

情景,康熙有点后怕,又颇有点得意。紧张、兴奋、焦躁,激动,各种情绪在心中搅动,像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俱全。苏麻喇姑为他除了冠服,只穿一件石青夹纱褂,上面缀着

白檀马尾钮带,顿时觉得身心舒展了不少,跟着凉鞋踱了几步,躺倒在软榻上,头枕双手。

目光炯炯地望着殿顶的藻井出神。



    苏麻喇姑在一旁看着,心想:“十四岁的人,便这等深沉老练,多亏伍先生教授有

方……”她也站着出了一会神,连康熙唤她也不曾听见。



    康熙正要再叫。却见苏麻喇姑上身穿着太后赐的杏黄坎肩,荷绿色长裙,在微红的宫灯

下显得格外风姿绰约,神态俊逸。手里摆弄着素红纱绢默默沉思,俨然一枝临风芍药,不禁

看呆了。他第一次想到,这个平日冷峻泼辣的女郎,有时竟也如此温柔可人:“我富有四

海,贵为天子,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里,康熙觉得心跳气喘,又轻声叫道:“苏麻喇

姑……”



    苏麻喇姑一怔,回身走近康熙,问道:“万岁爷,是不是有点冷?”说着顺手拉起一床

夹被要给他盖上,康熙却轻轻地推开了,热烈地注视着她,说道:“阿苏,你坐这儿。”



    那灼热的目光,任何人都会明白它的意义。苏麻喇姑顿时慌得心怦怦直跳,低声说道:

“奴才不敢……”康熙一把拉过她的纤手,轻轻抚摸着道:“这里没人,你只管坐下。”



    苏麻喇姑既不能嗔又不能躲,张惶地四面看看,宫女们早已躲得远远的了,只好红着脸

挨着康熙身子坐下了。



    好一阵两人都没说话,只听殿外的雨刷刷地下,铁马在风中叮当作响。康熙拉着他的手

坐起身来,轻声问道:“阿苏,你在想什么,”



    苏麻喇姑这时已镇定了许多,略顿一下答道:“奴才在想一直诗。”“哦?”康熙坐直

了身子,“你倒吟给朕听。”



    苏麻喇姑略一沉吟,低声吟道: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比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鹅。

    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

    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泪绝,从此终天别……

    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裙,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愿作罗藤枝,攀树死不休。

    死变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倘化断肠花,优得生君家!



    康熙原是满腔的爱恋情思,竟被这首诗洗得一干二净。他松开了手,起身来望着殿外凄

风苦雨,不禁黯然泪下,良久方问道:“这诗是哪里听来的?”



    苏麻喇姑嗫嚅了一下才道:“伍先生说这诗见于《永乐大典》,题目‘李芳树刺血

诗’,无出处,也没注朝代,李芳树其人无传无记,只是缠绵悱恻,千回百折之情思,颇能

动人心肠。”



    “伍先生的高风亮节,实在令人敬佩。”康熙叹道:“听你所言,象是倾心于他,能否

从实对朕说说。”苏麻喇姑红着脸不言语,半晌才道:“奴才并无自择之权,惟圣命是

听。”康熙点头叹道:”方才是朕失态了,一旦为朕所幸,你和伍先生都会遗憾终生、岂非

朕之罪孽——不过这种诗格调过于凄怆,非福寿之语,你也不必常吟才好。唉……”他自己

也不知为什么长叹了一声。



    苏麻喇姑屈身跪下道:“万岁爷德高如山恩深如海,只是奴才身在旗籍……”



    “哦,不必说了。”苏麻喇姑尚未说完,康熙便摆手让她起来,“祖宗旧训,也并非不

可改动。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不是汉人,他不是也做了额驸!自今而后,你就叫婉娘好了。

这是汉人的名字。”此时,苏麻喇姑真是感激涕零,“奴才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答主子恩

典。”



    “这事儿暂放一下吧。”康熙忽然想起,说道:“朕还有一件差使要你去办。”苏麻喇

姑一听有正经差使,便欲跪听,康熙笑道:“不用这些规矩了。跪来跪去的,怎么说事

情?”苏麻喇姑抿嘴一笑立起了身子。



    康熙端起桌上凉茶喝了两口说:“马上又要开科了,听伍先生的意思还要应试。你要想

法子劝阻他;鳌拜他们正在寻访他,撞到网里不是玩的。”他顿了一下,又笑笑道:“话总

要婉转些,又不能露朕的身份,好在他还是听你的。”苏麻喇姑忙敛衽答道:“奴才尽力办

去就是。”



    两人正说话,却见张万强进来,请了安道:“太皇太后己启驾过来了!”



    康熙瞟了一眼自鸣钟,已到亥初,忙道:“这么晚了,天又下雨,有什么要紧事,”张

万强道:“雨小些了,方才慈宁宫赵秉正打发小大监来传过懿旨,奴才不知为何事。”



    康熙忙赶出门来迎接。早见雨地里两行玻璃灯渐渐走近,苏麻喇姑掌好黄绢油伞双手擎

着,站在康熙身后迎驾。



    太皇太后颤巍巍地扶着两个宫女肩头进殿坐下。康熙施年随:“请皇祖母安!——皇祖

母有何吩咐,只管传叫孙子,何必亲自走来?”太皇太后笑道:“整整一后晌没见到皇帝,

心里惦记着,又听说皇帝夜里还在文华殿办事儿,任凭再关紧的事,身子骨儿是要紧的——

晚膳可进得好?”



    苏麻喇姑忙跪下道:“回老佛爷,万岁爷今晚进了两碗碧粳米膳,一块春卷儿,进得

香!”太皇太后呵呵笑道:“好,起来吧!皇帝如若进得不香,你只管叫人到我小厨房让他

们现做。”苏麻喇姑笑着回道:“奴才记下了。”



    康熙接着太皇太后的话道:“方才在文华殿召见了索额图,熊赐履知小魏子,已晋封小

魏子为三等侍卫。”



    大皇太后点头叹道:“索额图和熊赐履都还罢了,小魏子也是个有良心的——只是据我

看,皇帝你还缺着一个人儿呢!”



    康熙心中一动,忙赔笑道:“求老佛爷明示!”太皇太后说:“你怎么就没想到重用九

门提督吴六一呢?”



    “吴六一!”康熙一听这个名字。心中豁然开朗。在京城,九门提督只是个从三品,秩

位并不高,但这个职务,统辖着德胜、安定、正阳、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和西直

门的防务,最是紧要不过。吴六一自号“铁丐”,素称京华“怪人”,一般的王公大臣都不

敢招惹——这人如能笼在袖中,擒鳌拜便添了五成把握。康熙不禁说道:“好!”又迟疑

道:“只是如今局面如此纷乱,万一他与鳌拜……”



    “那不会!”太皇太后收敛了笑容,“这人不会轻易膛混水。他恩怨心重得很,鳌拜和

他同列入关,只因占了个满籍,名分比他高出了一大截子,他心能服?讷谟上回犯夜,叫他

拿住打了二十板子才放,这件事轰动了北京城,怎么你这做皇帝的竟一点也不知道?”



    听太皇太后责备下来,康熙忙躬身答道。”老佛爷教训极是。不过——”



    “你给他恩典,他自然听你的!”不等康熙说完,太皇太后便截住说,“你父亲压他官

秩、就是留着叫你用的!”



    “是!”康熙恍然大悟,“明日就下诏,叫他做兵部侍郎。”太皇太后忍不住笑道:

“越发悖谬了!不做九门提督,你要个兵部侍郎派什么用场?”



    康熙顿觉为难,茫然道:“那……怎么办呢?”



    “我说个方儿,管保中用。”太皇太后换了口气,和颜悦色他说道:“你下个诏儿,从

天牢里放了那个查什么来着?”



    “那个人叫查伊璜!”侍立在旁的苏麻喇姑早已喜形于色,脱口而出,“老佛爷真是点

石成金!”



    “对,查伊璜。”太皇太后笑道,“叫姓查的去说,比圣旨还灵呢!”



    “傻孩子,你不明白其中原因。”见康熙如堕五里雾中,大皇太后又疼又爱他说,曼姐

儿知道,叫曼姐儿办吧。”



    康熙点头道:“成,就叫苏麻喇姑办这个差。”



    “奴才领旨!”苏麻喇姑笑盈盈跪下叩了头,道:“依奴才看,明儿就叫小魏子去会查

伊璜,火情做给小魏子,好么?”



    太皇太后笑道:“这就是了。唉,我听宫里人兑,近来学业长进了,皇帝近日口里都换

了词儿,连那些个翰林们都服气,都学些什么功课。那个伍先生怎么样?倒难为了他教!”



    “皇祖母挂心,”康熙笑道,“孙儿近日学业是有些长进,除伍先生外,熊赐履也常讲

一点书,四书己经讲过读完了,每日都是按索额图订的谱儿,孙儿逐条请教。伍先生批讲,

又快又得益!”太皇太后笑道:“这就好,不过四书里头有孟子呢!听人家说,这个人损得

很,老说皇帝坏话,可是真的?”康熙正色答道:“孟子所言,是为君之道的正理,都是要

紧的。伍先生不知孙儿的身份,讲起来没顾虑,孙儿常听得出汗。孙儿就没听过哪家大臣敢

当面说‘民命重于君命’这样的话。”



    太皇太后笑道:“你爷爷、你父亲都是教人读《三国》,那书虽好,可我总瞧着有点调

唆着人不安分的味儿,如今也该学点正经学问了。”



    康熙笑了:“皇祖母说得对。这正是‘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看起来,老佛爷也是圣人!”太皇太后笑着又絮絮叨叨地安排了好一阵子,才启驾回慈宁宫

去。



    康熙对吴六一的事心里不踏实,笑问苏麻喇姑道:“哎,方才太皇太后说吴六一、查伊

璜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苏麻喇姑笑道:“姓查的是吴六一的大恩人,万事都听他调遣!”



    见康熙半信半疑,苏麻喇姑便对他慢慢他讲了起来:“被关的这个查伊璜是福建海宁

人,也是世家出身,在顺治爷时期当过孝廉,年轻时也是个眼高心大的。那年隆冬,海宁下

了一场大雪,他带了四五个僮仆挑着酒食野游,到一个破观子里头看雪赏梅,却见大殿前头

有一个石瓮大的古钟,旁边有一行脚印被雪盖了薄薄一层,钟上的雪也嫁被入撞动过……”



    “大雪天,谁到钟跟前做什么?”康熙问道。



    “是啊,查伊璜觉得奇怪,便到跟前俯身瞧钟底下,只见里头有个竹筐子,感到奇怪,

就命那几个随从合力去掀。”



    “装的什么?”



    “不料掀了半天,几个人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就是掀不动,那钟恰如生根一般,查

孝廉心里更觉奇怪,索性独自坐在廊下饮酒观雪,他想看看究竟是谁来取竹筐,”苏麻喇姑

平静他说着,好像自己也身历其境。康熙也听得入神,“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雪地里来了

个讨饭的,不过二十上下年纪,把要来的一堆干粮放在钟旁,一只手掀起钟来,另一手抓着

干粮放进筐里,往往返返五六次才放完,然后扣起钟就走了。“过了一会儿,这个乞丐又来

了,旁若无人地坐在钟前雪地里,掀起钟拿块干粮就啃,吃完再掀再拿,像开箱子那么容

易。”



    “这真是奇人奇事。”康熙听呆了,惊叹他说。



    “是啊!”苏麻喇姑道,“查伊璜大吃一惊,这个人怎么有这么大的神力呢,便亲自来

到他的跟前,在背后冷丁说了一句‘这等一个好男儿,为何要行乞呢?’



    “那乞丐回头看了一眼查孝廉,边吃边道:‘好男儿不做英雄,宁为乞丐!”



    “说得好!”康熙惊叹道:“后来呢?”



    “查孝廉猛然心动,长叹一声道:听得人言,海宁城有一乞丐,手不拖杖,口若衔板,

破衣如钨,三餐不饱而无饥寒之色,人称‘铁丐’的,可是你么?”



    康熙此时猛然醒悟道:“原来吴六一号称‘铁丐’,得之于此!”



    “那人直:‘是,我就是铁丐吴六一。’孝廉又问:‘能饮酒吗?’”



    “铁丐哈哈大笑道:‘不能饮酒,算什么大丈夫?’”



    “于是孝廉就邀他到廊下,二人对座而饮。孝廉喝一杯,铁丐喝一碗,直饮了三十多回

合,铁丐面不改色,查孝廉已大醉,只说了句:‘好一个铁丐,你真是海量!便扶醉而

归。’”



    “这查某也真豁达!”康熙赞道,颇有钦羡之意。



    “当晚酒醒,查孝廉忽然想道,天气如此严寒,怎么就没有邀铁丐来家避雪,赶紧命人

把自己的狐裘和袍子送到观庙里去,那铁丐欣然接受,也不感谢。



    “第二天下午查孝廉去拜访铁丐,见他依旧赤足露肘,便惊讶地问:‘我送你的袍子和

狐裘呢?’



    “‘换酒吃了’,铁丐淡淡一笑,‘一个讨饭的要那么好的衣服有什么用处?’”



    “孝廉听了更觉此人不可等闲视之,仔细询他的出身,才知这铁丐原也是世家子弟,父

亲吴道大是前明的观察,死后家道败落他便沦为乞丐,游遍天下。闲谈中,吴六一谈论起江

南山隘河道形胜险阻、安营下寨,用兵布阵,头头是道。



    “查孝廉不禁大惊,道:‘吴贤弟,我错看了你!你是海内奇杰,拿你当酒友,真是失

敬失敬!”



    康熙听至此,觉得周身热血奔涌,兴奋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后来,查孝廉就吴六诣

到家里,每日上宾相待,说:‘贤弟乃蚊龙,暂且在我这小池里待些时。方今天下大乱,不

愁英雄无用武之地。’”



    “查孝廉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没有英雄的慧眼哪能识得真正的英才!”康熙道:“后

来又怎么样了?”



    “我大清天兵入关,洪承畴打到浙江,查孝廉资助铁丐盘缠,让他投了洪承畴。他直从

福建打到广州,血战百余阵,功劳并不次于鳌拜。先前听说做过一次循州知府,后来才晋升

为九门提督。”



    听至此,廉熙才舒了一口气。又问道:“那姓查的怎地又入了狱呢?”



    “吴六一发迹之后不忘查伊璜的大恩,派长差至海宁寻找查孝廉,才知道查伊璜家遭了

兵灾,穷病潦倒,以卖字为生。吴六一当即赠金三千两,帮助查孝廉恢复家业。那查孝廉在

铁丐花园游赏时,偶然夸了一句园中的假山,第二天铁丐就命人拆掉,用兵舰直送海宁。万

岁爷想想,这是何等的情分!”



    “他是一个知府哪来那么多钱?”康熙惊奇地问道。



    苏麻喇姑笑道:“主子偏爱盘根问底儿——羊毛出在羊身上,打仗年头,哪个带兵将军

不是金山银海!”



    康熙点头道:“你且说说姓查的入狱这件事。”



    苏麻喇姑笑道:“‘也是命里该当,有个叫庄廷龙的人,闲着没事弄来一本前明的什么

《朱相国史概》的书。写序的人想着查孝廉的名气大,不言声地把他的名字也署了进去,顺

治爷查究这本书时,就将他抓了起来。”



    “哦!”



    “吴六一听说这事就慌了手脚,请了一个姓何的先生,是个大手笔,给他写奏折。一个

月连上了七折,非要用自己的官职换查孝廉一命不可。瞧着洪老头的面子和这吴六一的功劳

情分,顺治爷才免了查伊璜一死。”说至此,苏麻喇姑一笑,“万岁爷您若把查伊璜放出

来,吴六一能不感激报恩么?”



    听完这个故事,康熙陷入了沉思,久久没有说话。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yan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5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