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从翻译之争说到名人太太的圣旨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Nov 28 13:38:18 1998), 转信
从翻译之争说到名人太太的圣旨
(杜鲁门夜话之五)
·方舟子·
鲁迅和梁实秋的翻译之争是直译和意译之争。在草创之初,直译
难免成为硬译,意译又往往成了乱译,所以那也是硬译与乱译之争。
现在大陆的翻译界,崇尚直译,万不得已才意译,足见在这场争论中
,鲁迅是胜利者。当然,现在的翻译家都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非
当时鲁迅之类的半道出家可比;现在又有国家机构在统一译名译法,
非当时的游兵散勇、各自为政可比;而六十多年来汉语书面语精密了
不少,欧化了不少,且大家都已习惯,没有鲁迅当时所感叹的“汉语
文法的缺陷”的问题了,所以直译的水平自然是今非昔比,倘以今日
的水平嘲笑当初的粗陋,是不公平的。
严复给翻译定了个“信达雅”的标准。“雅”是奢侈品,一般只
要既信又达,既保留原意又通顺易读即是成功的翻译。但是如果信达
不可兼得,哪一个更重要呢?这正是当时鲁迅和梁实秋所争论的。
鲁迅认为信比达更重要。信而不达,虽然读起来不舒服,多读几
遍还是可以明了原意;但如果达而不信,则非要参照原文才能知道原
著有没有被歪曲了。这种主张,乃是出于尊重原著,不敢乱译误了读
者,虽然读者读起来或许觉得头疼。
梁实秋的主张恰好相反。他是宣扬宁达而不信的,翻译有错误,
甚至有害人非浅的错误,都没有关系,只要译得通顺,让读者读起来
爽快就行了。这话听起来不象是个自以为真理在握的人说的,甚至只
要有点责任感的人都不该有如此高论,但的确是梁实秋的主张,那位
贴梁文的网友如果能再贴一下梁的《论硬译》,其开宗明义就是这一
条。
虽然这主张有点怪,但毕竟也可算是一派,何况也有学生追随,
可以跟人辩辩的。可惜梁实秋的争辩功力太差,最后不得不使起盘外
招来,由批硬译而批到文学的阶级性,批论文学的阶级性而暗示论敌
领苏联的卢布,正是黔驴技穷的缘故;正如网上的贵族捧胡不成而骂
人嘴歪,被证明自己的嘴更歪后便只好求爷爷告奶奶,又是千里迢迢
公开邀人一聚,又是肉麻兮兮在此贴私人信件--斗嘴斗不过,也只
好玩点儿旁外招博取别人的一点同情。
旁外招究竟还算是招,更有趣的是用连梁教授都不屑用的三岁小
孩的把戏,一边一再宣布“早不看你的文章”了,一边又把拙作从头
读到“人生得一知己”的签名,并对“知己”二字浮想连翩,愤愤不
平;同时又哀求对手不要再读他的大作。笑话,既然贴出来,别人看
得,我看不得?我从来就不会装出一副贵族样宣布不屑读某某人的张
帖,越是骂我的张贴我读得越认真,并往往忍俊不禁--世间最好玩
的莫过于有人想拿起大棒一棍子把你打死,结果却是用火柴棍在为你
搔痒。比如说吧,今天贵族最后一次(?)在这里当众打手枪,表演
到“网上某名人太太评道:‘这人还算是个男人吗?’”这一幕,我
就捧腹不已:贵族大概习惯于把名人太太的评论当圣旨,便以为人人
都应该把名人太太的评论当圣旨。
这种有趣的表演,正是“达而不信”的典范。
1995.1.26.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