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胡村月令:戏文时  
胡兰成  
 

  十月小阳春,田稻都割尽了,村口陌上路侧乌桕树,比枫叶还红得好看,朝霜夕阳
,不知何时起忽然落叶壳脱,只见枝上的桕子比雪还白,比柳絮比梅花又另是一种体态,
把溪山人家都映照了。此时 浦大王出巡,经过的村子都办素斋酬神,招待迎神诸众。较小
的村子菩萨只停一停,打了午斋或只分 糍,较大的村子则做戏文,请菩萨落座,翌日再启
行,胡村也年年此时必做戏文。

 
  菩萨有三尊,一尊白脸,一尊红脸,一尊黑脸,也许就是桃园结义起兵的刘关张三兄
弟,但是叫 浦天王。出巡时三乘神轿,缓缓而行。轿前鼓吹手,旗牌铳伞,又前面是盘龙
舞狮子,耍流星抛菜瓶,最前面是十几对大铜锣,五六对号筒,还有是串十番的人,此外
神轿前后手执油柴火把及灯笼的有千人以上,一路鸣锣放铳,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十番班是唱绍兴大戏,有锣鼓钲笛弦索来配,惟唱而不扮,菩萨出巡时较大的村子都
出一班娱神,跟菩萨到落座的村里,若无戏文的,便留一班在神座前唱,其余则在较有名
望的人家打斋,就在那家的堂前唱。一年我父亲与胡村一班十番去迎神,路上得知下王的
十番今晚到芦田要唱《轩辕镜》,下王与芦田都是财主村子,《轩辕镜》又是一本傩戏,
胡村人就在路亭里在田塍边歇下来时看戏本,一路走一路记。傍晚到芦田,菩萨落座。诸
众被请到各家打斋,胡村与下王两班十番恰好落在同一台门的两份人家堂前。锣鼓开场,
先是下王班唱《轩辕镜》,胡村班唱《紫金鞭》,随后那边《轩辕镜》只会唱半本,这边
见那边停了就来接下去,是我父亲击鼓执拍板指点,竟是唱得非常出色,引得女眷都出来
听,堂前庭下大门口挤满了左邻右舍,及从各村各保迎神同来的诸众,都说胡村十番班压
倒了下王十番班,主家也得了体面,添烛泡茶,搬出半夜酒,茶食点心八盘头。

  迎菩萨我顶爱看盘龙,龙有二三丈长,八个人擎,一人擎龙头,一人擎龙尾,六人擎
龙身,前面一人擎珠,龙头是布与竹骨再加彩纸箔做成,龙身只是一幅布绘上龙鳞,就像
被剥下的龙皮,每隔二尺套一个像灯笼壳子的竹骨,用带子系着,这竹骨扎在一根五尺长
杯口粗细的棍子上,由一个人高高擎起,如此八个人擎着走时,便有飘飘然婉蜒之势。菩
萨出巡到胡村时,神座还在台登山脚下,前头的龙就已到了村口,路边田里割过稻,正好
盘龙,当下数声铳响,锣声大震,两条龙飞舞盘旋,各戏一颗珠,另外田里也是两条龙在
盘。但还有两条龙则一直跟菩萨到祠堂里。

  龙之后来了几面牌,一面牌:风调雨顺;一张牌:五谷丰登;一面牌:国泰民安;一
面牌:状元及第,再后面就是神轿。神轿本是四人抬的,一进村就换了八人大轿,一派细
细的音乐前导,经过我家门口大路上,村里男女老小都出来焚香拜接,祠堂里正门大开,
神轿将到时止了鼓乐,一齐放铳鸣锣,先由校尉鸣鞭喝道,庭下连放顿地铁炮,震得祠堂
里的屋瓦皆动,又鞭炮如雨,就在这样惊心动魄里倒抬神轿进来,三出三进,才奉安在大
殿上,于是庭下盘旋起两条龙,非常激烈,一时舞罢,锣铳俱止。供桌上摆起全猪全羊,
及诸家斋馔,建昌太公上香献爵,大家都拜,礼成。正对神座的戏台便开锣,先唱做一出
八仙庆寿。

  戏文时四亲八眷都从远村近保赶来,长辈及女眷是用轿子去接,家家都有几桌人客,
单是戏台下见了邻村相识的就都款留,家家戏文时都特为裹粽子,上三界章家埠赶市备馔
,客人都谦逊,主人都慷慨。堂前请酒饭点心,桥下祠堂里已戏文开头场,一到大桥头就
听得见锣鼓声,大路上人来人往,都是谁家的人客,男人穿竹布长衫加玄色马褂,瓜皮缎
帽,上缀红顶子。女人都戴包帽,身上穿的,年轻的多是竹布衫袜,亦有穿华丝葛,脸上
胭脂花粉,年长的多是蓝绸衫黑裙,包帽像两片海棠叶子联成,中间狭处齐额一勒,分向
两边,松松的遮过耳朵,到后面梳髻处把两片叶尖结住,顶上的头发依然露出,依着年龄
,包帽或是宝蓝缎子绣红桃,或是玄色缎子绣海棠双蝴蝶,或玄色缎子什么也不绣,但沿
边都缀珍珠。脚下穿的,年轻女子天足,缎鞋两侧绣的彩凤双飞,小孩也是新袍裤,穿的
老虎头鞋,戴的蓝缎子瓦棱帽,当前缀长命富贵或金玉满堂四个金字,亦有只是一寸八分
宽的一个帽圈,红锦细绣,上缀一排金身小罗汉。

  戏台在祠堂里,祠堂内外摆满摊贩,直摆到大路上田塍边,卖的甘蔗荸荠橘子金橘、
姜渍糖、豆酥糖、麻酥糖、芝麻洋钱饼,还有热气蒸腾的是油条馒头云吞辣酱油豆腐,及
小孩吹得嘟嘟叫的泥蛙彩鸡响铃摇咕咚,一片沸沸扬扬。戏台下站满男看客,只见人头攒
动,推来推去像潮水,女眷们则坐在两厢看楼上,众音嘈杂,人丛中觅人唤人,请人客去
家里吃点心。看楼上女客便不时有娘舅表兄弟从台下买了甘蔗橘子送上来,她们临栏杆坐
着看戏,而台下的男人则也看戏,也看她们。

  戏文时真是一个大的风景,戏子在台上做,还要台下的观众也在戏中,使得家家户户
,连桥下流水,溪边草木,皆有喜气,歌舞升平原来是虽在民国世界亦照样可以有。但如
今都市里上戏馆看戏则单是看,自己一点亦不参加,风景惟是戏台上的,台下与外面的社
会没有风景。

  却说胡村戏文时是做的绍兴大戏。偶或做徽班,即掉腔班,一句戏前台只唱大半句,
尾巴由后台众口接唱。绍兴戏像京戏,惟唱工不同。且京戏唱时配胡琴,而绍兴戏唱时则
配乐以横笛为主,胡琴亮烈,横笛嘹亮,但横笛多了个悠扬。绍兴戏的横笛是元曲、昆曲
的流变,且更配以板胡而已。胡琴有三种,一是京戏里的,亦称二胡,最刚,又一是配洞
箫的,最柔,而板胡则近似二胡。京戏与绍兴戏的唱工与配乐的直谅,及生旦净丑的明划
,取材自闾巷之事以至于天子之朝廷及历朝民间起兵,皆极其正大,可比《诗经》的大雅
、小雅,而此外如嵊县小戏及河南坠子山东大鼓等则是国风,广东戏亦只能取它的南音。
但掉腔班的来历较奇,或是古昔杨柳枝和歌的流变。

  绍兴戏开锣敲过头场二场,先以八仙庆寿,次则踢魁绰财神,然后照戏牌上点的戏出
演。中国的舞皆已化成戏,惟踢魁绰财神仍是舞,戴的假面。魁星不像书生,却是武相,
右手执笔,左手执斗,笔点状元,斗量天下文章,舞旋踢弄极其有力,民间说文曲星武曲
星,只是一个魁星。踢魁绰财神皆不唱,惟魁星把笔题空时,一题一棒锣响,后场有人代
唱,“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魁星的假面极狰狞,但与其说狰狞不如说峥嵘。
财神则白面,细眼黑须,执笏而舞,倒是非常文静,白面象征银子,却只觉是清冷冷的喜
气,财富可以这样的文静有喜气,这就真是盛世了。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