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hes (东邪西毒),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芙蓉国(5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12日01:27:3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51章
 

  餐桌上早已摆好了简单的晚饭,刘少奇还坐在客厅沙发上一动不动地等待着。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王光美从昨天下午被造反派骗出中南海, 后来听说是今天
要召开批斗大会,到现在还没回来,已经快三十个小时了。 这种等待充满了麻木的
担心。终于听到院门口有声响,似乎有脚步声进了院子,但随即又消失了。 刘少奇
谛听着,想了想,站起来走出了房门。

  星光和灯光朦胧映照下的院子中央,王光美正扶着一棵小树喘气。 看到刘少奇
,便立直身体,昂起头整理了一下头发,笑着说道:"你放心,我一点都没有受伤。
 你吃饭了吗?"她显得比较轻快地走上来。刘少奇说:"我在等你一起吃饭。 "王光
美一边扶着刘少奇的胳膊往里走一边埋怨道:"等我干什么?到时间你就应该吃饭。
 好了,咱们一起吃吧。还要做点什么?我来弄。"她先到餐厅看了看,有大米粥, 
馒头片,咸鸭蛋,酱豆腐,酱瓜。王光美说:"我再炒个鸡蛋吧。"刘少奇上下看着她
说:"不着急,你先洗洗吧。"王光美看了看自己一身的风尘, 米白色的旗袍早已脏
污,手上也是一片乌黑,便说:"也好。我冲一下,咱们就弄饭,一起吃饭。"

  王光美进了卫生间,响起一片洗浴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她洗完澡, 将湿漉漉
的头发在后面扎起,穿了一身家常的衣服,换了一双拖鞋,很清洁地出来了。 她似
乎把里外一身肮脏的衣服连同一天一夜的遭遇与疲惫都扔在了湿气腾腾的卫生间里,
 看着刘少奇神情阴郁的面孔说道:"你用不着那么担心,我这不是回来了? 批判一
下也就过去了,造反派的能量总要找个地方释放。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说着, 就
围上一块碎花布围裙,利利索索地走进厨房。厨房里很快响起了一片炒菜的声音。 
从这个月起,中南海的造反派把一切内勤人员都赶跑了,这两天他们开始自己做饭,
 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好在早就没有什么党政国务需要他们操持,每日自己
搞家政家务,也是一个消磨时间的方法。转眼,王光美端着几个盘子从厨房出来, 
嫩黄的葱花炒鸡蛋,焦黄透白的椒盐豆腐,虾仁烧白菜,生气盎然地摆在了饭桌上。
 两个人坐着吃饭,筷子拿在手中,却先说开了话。

  刘少奇询问了一天一夜的详细经过,王光美便将整个批判、 审问的过程用比较
平静的口气如实叙述了一下。她知道刘少奇关心批判、审问的整个情况, 提的什么
问,定的什么调,这是他进行政治判断所要依靠的凭据。当全部情况讲述完了, 王
光美才发现,刘少奇从始至终只夹了一块炒鸡蛋,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咽了下去, 其
余的饭菜都没有动。王光美说:"先吃饭吧。要相信历史,相信时间。 "她夹了一块
炒鸡蛋,放在刘少奇面前的小碟里,又夹了一块四四方方的椒盐豆腐, 也放到刘少
奇面前的小碟里,说:"你尝一尝,看我经受了一天批判后,做饭是不是还保持了良
好的状态。"刘少奇目光沉重地盯着眼前,没有什么表示。王光美又将咸鸭蛋磕开,
 挑出里边油红的蛋黄,放到刘少奇面前的大米粥上,"炒菜不吃,吃点咸鸭蛋、酱瓜
,喝碗粥吧。"刘少奇抬起眼,阴郁地看了她一下,说:"你吃吧,我不想吃。 "王光
美吃了两口,放下筷子,看着刘少奇说:"形势确实不那么乐观,可是,黑白总不会
完全颠倒吧?"刘少奇目光凝冻地慢慢摇了摇头。他是搞了一辈子政治的人, 对目前
的处境不敢存丝毫侥幸。他又意识到什么,抬眼看着王光美,用筷子轻轻敲了敲面前
的菜盘, 说:"我一天没动,没胃口。你被折腾一天了,再吃点吧。"王光美摇了摇
头, 说:"我也吃不下。"

  王光美将饭桌收拾了,又说了一会儿话,已经是十一点多了。 王光美说:"休息
吧。"刘少奇看了看她,说:"你先休息吧,我再坐一会儿。"王光美想了想, 说:"
我先躺一会儿,如果你还不睡,我再起来陪你。"刘少奇点点头。王光美进了卧室,
躺下了,才一会儿,就听见她打起了呼噜。她平时是从不打呼噜的, 看来今天实在
是太累了。刘少奇慢慢走进卧室,床头灯还亮着,王光美已经睡得很沉,她仰躺着,
 被子盖在胸口下,一只胳膊放在胸前,一只胳膊就平伸在床上,头陷在枕头里, 还
没干透的头发显得十分零乱。走近看看,发现她一脸的疲惫。刚才硬撑着微笑, 还
看不出什么,此刻睡着了,一天多来的紧张、惊怕与劳累全写在了脸上。 那张脸一
下多了许多皱纹,露出衰老之态。刘少奇站在床前,心情黯然。当一个男人不能保护
女人, 还要女人受到牵累、替自己去承担压力时,委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王光美
的鼻咽里似乎堵了什么东西,张着嘴呼吸着,响着一下又一下的呼噜。这样打着呼噜
睡很不舒服,刘少奇很想让她侧过身来睡,又怕惊醒她,想了想还是拧灭了床头灯,
 慢慢走出了卧室。

  他在写字台前坐下了,将台灯打开, 在当天的台历上记下几个字:"王光美去北
清大学接受批判,晚九点半回家。"然后,又简单写了几个字, 表明这次批斗大会和
审问的大致情况,"中国最大的赫鲁晓夫。""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最大的反党
头子。""《论修养》。""对中央文革的态度。"接下来, 他的思绪陷入无从开展的停
滞状态中。文化大革命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全国的形势, 也在思考自己的命
运,但实际上越来越难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了。台灯光照下一片静默的黄晕, 他呆呆
地坐了一会儿,便拿过台历,顺手翻看一下今年三个多月来的情况。

  1月1日,元旦,这一页上写了几个字:"六时,大标语。 "那天的情景立刻在
眼前浮现。清晨六点钟,他们被敲门声惊醒,打开院门,进来了几个中南海的造反派
。他们在院墙上贴了很多大标语,最主要的就是"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 "谁
反对毛泽东思想,绝没有好下场"。最后, 他们用排刷蘸着墨汁在院子的地上也写下
了这两条大标语。这样,每次出门或者从外面回来,都要看到这两条大标语了。 1
967年的元旦就在这样"开门黑"中开始了。

  又翻到1月3日,上边写了几个字:"看刘少奇的丑恶灵魂。 "他不禁把眼睛闭
了一下,这几个字对他的刺激最强烈。那天,他与前妻王前所生的女儿刘涛、 儿子
刘允真在中南海职工食堂的门口贴下了这份大字报。 听说这份大字报后来被转抄到
北京许多大学。当时,中南海职工食堂门口围满了人, 当他在人群中看到这张自己
子女署名的大字报时,既感到屈辱,又感到痛苦。听说在此之前, 江青曾亲自找到
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刘涛做工作,儿女们的行动让他尤其觉出了这场大革命的残酷。那
一天, 他没有吃饭,这比政治局通过一个批判他的决议对他的打击还大。晚上, 又
一群中南海的造反派闯到他的家中,在走廊里批斗了他四十多分钟, 一片嘈嘈杂杂
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印象最深的是,一群人让他背毛主席语录, 并勒令他每天要
去中南海怀仁堂看大字报。1月3日是给了他沉重一击的日子。

  翻下来,是1月13日,上边写了几个字:"毛主席接见,人民大会堂。"那天,
毛泽东派他的秘书徐业夫坐着华沙牌小轿车来接自己。深夜了, 他们来到人民大会
堂北京厅毛主席的临时住处。记得毛泽东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平的腿好了吗? "毛
泽东指的是1月6日清华大学造反派搞的"智擒王光美"中的一个细节,在那个细节中
,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腿受伤了。毛泽东从这个误传的细节出发, 似乎表明了他对
自己的一点关怀,当时,他有如释重负之感。一路上坐车过来时,他始终惴惴不安,
 不知道领袖将如何处置他。那天晚上,谈话的气氛显得平和, 他向毛泽东提出辞去
政治局常委和国家主席的职务,辞去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主任的职务, 回延安或
者老家种田,以能够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当他说完这些话时, 
毛泽东抽着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将话题岔开,建议他读几本书, 毛泽东还推荐了
德国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这两本书。谈话结束后,
毛泽东站起身,一直将他送到北京厅的门口。握手告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回去
后好好看书学习,保重身体。"他回到家中, 王光美及子女们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
在急切地等待他带回来毛泽东接见的消息。他对他们说:"主席没有批评我的错误,
很客气, 嘱咐我认真学习,保重身体。"全家人都松了口气,王光美眼巴巴地看着他
说:"这下好了。"那天回来,他居然感到肚子有些饿了,王光美又在半夜给他弄了点
吃的。 毛泽东的接见,给全家人带来了朦胧的期望,好像在云雾浓重时相信天气总
会晴朗起来,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不是这样。

  他继续漫不经心地慢慢翻着台历。1月17日, 这页台历上写了四个字:"中断
电话。"那天,中南海的造反派冲进家里将电话扯断,又将电话机搬走。 他抗议说:
"你们没有权力这样做,我是国家主席。"然而,没有用。 他从此便失去了和外界联
系的渠道,也失去了直接和毛泽东通电话的可能。 2月4日的台历上写着"刘允若"
三个字。那天,他的二儿子刘允若被公安部逮捕。再往下,翻到3月16日, 这页
台历上写着"六十一人"四个字。那一天,中共中央印发了《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
、杨献珍等六十一人的自首材料》。这个中央文件给他看了,在这个文件中, 薄一
波等六十一人成了"叛徒集团"。文件指出,这是刘少奇策划决定, 张闻天同意的一
个事件,是背着毛主席干的。看到这个文件,他惊呆了, 他已经很难将这一切与毛
泽东1月13日接见他时的情景统一起来。

  翻到3月31日的台历,则记下了"《红旗》,戚本禹文章。"这一天,《红旗》
杂志第五期刊登了《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这
篇文章是对他第一次公开的、大规模的批判。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明显恶化了。
 前几天,4月8日的台历上,写着"《光明日报》社论"几个字。这天, 《光明日报
》发表了题为《打倒中国最大的赫鲁晓夫》的社论,接着, 便有了今天几十万人批
斗王光美的大会。

  他把台历推到一边,他理不清的是1月13日毛泽东接见的真正含义。那天, 
毛泽东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无法让他得出自己将被打倒的信号。 毛泽东翘着
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抽着烟,样子显得比文化大革命前更宽厚,更和蔼, 讲话中还
常流露出宽慰他的口气。临别时握手,毛泽东也握得很和蔼,很嘱托。那么, 今天
这一切是毛泽东改变了态度,还是其他一些人影响了毛泽东的态度? 这样大规模批
判的文章,没有毛泽东点头是发不出来的。思路进行到这里,已经山穷水尽无从前进
了。 再迂回一下,不过是想到毛泽东1月13日的接见是不是欲取而先纵的策略,
 以麻痹他要打倒的对手。这个思路一出来,他便慢慢摇了摇头。自己早已失去了任
何实权, 命运全在毛泽东的一句话中,毛泽东根本无须麻痹他。

  眼前流烟飞雾地闪过以往的一些镜头。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一次谈话中, 毛泽东
曾经勃然大怒地对他说道:"我用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当时, 他没有领会
这句话的厉害,现在果然变成现实了。 他看了一眼写字台一角自己写的一些检查的
底稿和交待自己认识的大字报的底稿,那些底稿最后都以"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
、 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这句口号作为结束, 从这里就
可想而知他现在所处的地位。他希望有一百次、 一千次机会来表白自己拥护毛泽东
的革命路线。他越来越多地忘记了自己是国家主席,而常常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已经年
迈的老头。

  他止不住咳嗽起来,胸口有些憋闷,左肋下也不舒服。他慢慢站了起来, 在房
间里走了几步。今年他已经六十九岁,再过一年,就七十了。 他从来十分珍惜自己
的生命,想着还有多少年可以做多少事。现在,浑身上下露出的疲惫和衰老甚至让他
想到,自己能否活到明年的七十周岁。当他在屋子里站住时, 对自己的身体有了非
常明确的感觉,他觉出自己心脏已经衰弱,消化系统已经呆滞,全身气血的循环已经
枯涩。 当他在屋里慢慢走动时,他很难将一身衣服挺拔地架起来。 文化大革命让人
难以承受的不仅是政治上的打击,还有肉体上的打击。一想到随时可能被揪斗,被勒
令弯腰, 被罚站,被揪上批判会,他就不免胆战心惊。 一个再了不起的政治家面对
这样具体的打击,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当造反派揪着他在走廊里背毛主席语录
时, 当造反派让他和王光美站到桌子上弯腰接受批斗时,自己只是一个年近七旬的
老人。那时, 他也便想到,这个年龄的老头在农村已经是老态龙钟地柱着拐杖了。


  这样想着,他再一次觉出自己的身体与身上穿的衣服不配套了。 他看了一眼旁
边柜子上的穿衣镜,镜中的自己十分衰弱地架着一身庄重的中山装。 他明白自己的
感觉从哪儿来了。 他现在穿的浅灰色的中山装是他作为党的副主席和国家主席出场
时最常穿的一身衣服,然而, 这个已像农村老头一样衰弱的身体架不起这身国家主
席的中山装了。这套中山装是朴素的,又是端庄的,他的身体却到处出现了萎缩, 
他甚至觉得很难挺直自己的脊背和脖颈了。当他在屋里慢慢走来走去时, 脚步有那
么点小心翼翼怕摔倒的意思,那已经不是国家主席的脚步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他不仅在政治上,也在身体上、精神上几乎完全被打倒了。

  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的毛泽东的大照片。那是毛泽东在北戴河照的, 戴着帽子穿
着一件大衣背着手站在海滩上,后面是大海,风把大衣一角吹起来, 毛泽东显得高
瞻远瞩,深沉伟大。毛泽东现在当然还能架起他的领袖衣装,可是, 倘若让他每天
也接受这样的冲击,他也会和自己一样很快衰弱下去, 和他那一身笔挺的领袖装不
配套了。他不敢往下想了,他不能有任何不尊重领袖的思想意识。

  他走出书房,来到卧室门口,听到王光美的呼噜声已经变成柔和一些的鼾声。 
他慢慢走进去,借着门口射进来的光亮,看见王光美已经翻过身侧睡着, 被子很乱
地缠绕在身上。他想了想,没有惊动她,又退了出来。觉得胸口还是有些憋闷, 不
舒服,这种情况下慢慢走一走最好,于是,他便在客厅里走了走,思索了一下, 又
慢慢走到院子里。工作人员全部走尽了,倒也显得清静。院子里是一派春天的气息。
 星光凉凉爽爽地照下来,能够闻到中南海湖水的气息、松柏的气息和柳树刚刚发绿
的气息。

  他在中南海住的这套院子叫福禄居。福禄居并没有给他带来福, 反而成了他被
变相软禁的地方。他每天只能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或者坐在家中一动不动, 再就是
到中南海怀仁堂大字报区看大字报。当他在福禄居与怀仁堂之间的路上行走时, 中
南海的一切人员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他不会离开这两点连线。 去中南海其他地
方散步,他已经没有了那样的权力;而去怀仁堂往返, 倒是他接受革命大批判的老
实安分的表现。

  夜晚的空气挺宁静,他转着转着便走到院门口。看见外面的树、房子和路, 觉
出深夜的中南海似乎还和平安静,受到这个和平安静的诱惑,他不由得迈出了院门。
 中南海过去是绝对安全的,现在,只要没有造反派揪你,自然也是安全的。 造反派
这个时候都不会活动了,他尝试着在院门口来回走一走。这种走动似乎有着一种意义
, 那就是他还有比院子更大一点的活动权力,他也还有走出院子活动的一点勇气。
 这样,他慢慢来回走的距离越来越长了一点。当他站住, 看见自己与星光照耀下的
福禄居有一段距离时,觉出了这种谨小慎微争得的自由空间的稀缺和宝贵。 春夜的
中南海十分安详,虽然在朦朦胧胧的房屋及树木的阴影中,还能觉出神秘叵测的不祥
因素,然而,只要在心头克服一下,就会把一团一团阴影想象成夜色最安谧的表现。
 一排一排的路灯光很节制地照耀着各自的范围,房屋与树木在路灯光下遮蔽出各种
形状的黑暗, 都可以理解为每个建筑与植物的高度和宽度。也可能是走一走松弛下
来了,便没有回头,走得远了一些。遇到几个值夜勤的军人,他也没有太在意, 只
恍惚觉出对方有些疑惑地观察着自己。

  他懵懵懂懂地架着那身国家主席的中山装,走到一片灯光比较明亮的地方。 抬
头一看,不禁为自己黑夜里争取自由空间的努力感到悲哀。因为在不经意中, 他又
来到了怀仁堂前的大字报区。这里的大字报栏一排一排在灯光的照耀下冷清静默地敞
开着,稀稀寥寥的几个人在那里背着手看大字报, 白日里人群稠密的大字报区此刻
像一幅冷清的梦境。白日里,这里是大革命的中心,每个人都陷在汹涌的人潮中, 
贴出的每一张大字报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此刻, 大字报区冷清清地摆在中南
海的春夜中,天上是星空,四周是朦胧树影,你便觉得它是一个多余的、虚假的存在
。 灯光明亮的大字报区远远摆在夜色中,像是奇特的盆景,又像是空无一人的戏台


  正在他进退犹豫时,听到后面有急急赶来的脚步声。回头一看, 王光美在一个
警卫战士的指引下匆匆向这里赶来,她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自己的头发。 她没有看到
站在树影下的刘少奇,着急地朝大字报区张望着,及至看到刘少奇站在树下, 连忙
走过来搀扶住他。这个警卫战士的态度显得比较善良,他宽大为怀地摆摆手, 意思
是让他们回去。王光美致谢地向他点点头,便搀挽着刘少奇慢慢往回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