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ling (luling),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平凡的世界158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y 22 18:20:11 1998), 转信

第五十章


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禾场上的活路也随之结束,庄稼人便渐渐消闲下来。

山野里绿色褪尽,裸露的大地重新变得荒凉起来。庙坪的枣林显出了一片严峻的铁黑,
枝头挑挂着稀疏的黄叶,东拉河的水流却到了旺季,朗朗在喧响着,把潮湿的凉气扩散到了
东西两岸。

早晨,地上已经开始结霜。只是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天气才暖和那么一会。大部分农人
的棉衣都上了身。

这时候,有些人即是没什么买卖,也要到石圪节或米家镇的街头去溜达一圈。更多的人
闲着没事,就三五成群蹲在村子各处的阳崖根下说闲话。近一两年不象责任制刚开始,人们
都忙于改变自己的穷光景,谁也顾不上找别人说闲话;经过几年的拼命劳作,大部分人家都
有了些存粮,因此在冬闲的时候有时间凑到一块说说古朝今世了。

双水村各处的"闲话中心"又都自然地恢复。要是闲话说得有了兴致,大家还会凑着拿
几升软小米,割几斤羊肉,"打平伙"吃一顿小米羊肉丁子饭。另有一些爱红火热闹的人,
等不到正月里闹秧歌,现在就聚在一块吹拉弹唱,闹得不亦乐乎;某些破窑洞里不时传出悠
扬的丝弦声和庄稼人的欢歌笑语......

双水村一片歌舞升平景象。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相当神秘的事正暗中在这个村庄进行着。

这件事的主角是神汉刘玉升。

双水村的这位"精神领袖"最近被北方一个以搞迷信活动著称的大寺庙任命为这一带的
头领,负责收缴为神鬼许下口愿的老百姓的布施。这使刘玉升在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公众中
的权威。现在谁也不知道这家伙在暗中搜刮了多少愚昧庄稼人的钱财。据有人估计,他足可
以和著名的财主孙少安一争高低。

神汉也有乡土观念。刘玉升在一两月前突然萌发了一个宏大抱负;他要为双水村做件好
事,把庙坪那个破庙重新修复起来,续上断了多年的香火,他准备自己拿出一部分浮财,另
外让村民们以布施的方式每家再出一点钱,一定要把这座庙修得比原来更堂皇!

实际上,刘玉升是以凡人的心理谋划他的"壮举"的:他要在双水村的历史上留下他自
己的一座纪念碑。

他立刻成立了一个"庙会",自任"会长",同时挑选金光亮任他的"副会长"。

金光亮对这个职务受宠若惊又深感荣幸。作为地主的儿子,他生不逢时,这辈子大部分
时间在村里一直是"人下人";别说当什么领导人了,当个平顶子老百姓都不得安生。

政策松宽后,虽然头抬起了一些,但在村里还不是受制于人?

人家让他刨庙坪的泡桐树,他只得刨掉......好,他现在成了"副会长",虽然共产党不
承认这个官,但许多老百姓承认哩!

哼,让他也坐上几天官位!

光亮自"意大利"蜂跑掉,又被村中的党支部勒令刨掉庙坪的泡桐树后,灰了一段日子。

后来,他用积攒的钱,又买了几箱蜂。不过,他没敢再买该死的"外国蜂",而买的是
"东北黑蜂"。当然,他并不知道,"东北黑蜂"也属于西方蜜蜂的品系。

重新买了"国产蜂",又当了"副会长",使得光亮再次"光亮"起来。另外,他感到
腰硬的是,他还是个"革命军属"--他的二锤都在南方的国界上立了功哩!

这些日子里,金光亮动不动就神气地淌过东拉河,到田家圪崂这面来,一整天钻进刘玉
升昏暗无光的黑窑洞里,筹划在庙坪重新修庙的事。与此同时,有些村民也在深更半夜神秘
地出没于刘玉升的院落--他们是来交建庙钱的......

这件事起先尽管秘而不宣,但不久就在村中成为公开的秘密。

所有村中的中共党员和队干部都大吃一惊--他们很长时间被蒙在鼓里!

但是,村里的领导制止不了这件事。也无人去制止。因为大部分村民都卷入了这一活动
,使得问题变得相当复杂。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随着改革开放,黄土高原许多地方的群众都开始自发地修建庙宇。
双水村某些人甚至感慨他们在这一潮流中都有些"落后"了。而我们的感慨是:如果不能从
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即是进行几十年口号式的"革命教育"也薄脆如纸,封建迷信
的复辟就是如此轻而易举!

这一段时间里,村里的人已很少再谈论什么田福堂和孙玉亭,甚至连田海民和孙少安也
很少谈论,而刘玉升和金光亮的名字却日益响亮起来!

当然,尽管制止不了这种迷信活动,但还没有哪个共产党员去给刘玉升上布施--这点
起码的觉悟他们还是有的。

对这事最气愤的是孙玉亭,为此,他对田福堂和金俊山等人大为不满:为什么不召开党
支部会呢?哼,完全可以一绳子把刘玉升和金光亮捆到乡上去!

孙少安返回村中后,还不知道这些事。在此之前,他大部分时间在石圪节忙他砖瓦厂的
事,对村里新出现的事态并不是很了解的。

另外,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有了新的熬煎。不知怎搞的,秀莲最近身体猛然间垮了。整
天咳嗽气喘,原来丰满的身体消瘦了许多;脸色憔悴而枯黄,显得两只大眼睛象扩开的铜环


尽管妻子一再说没事,拒绝到医院里去看病,但少安还是强行带她去了一次石圪节医院
。医院也没检查出个所以然,开了些类似田福堂吃的咳嗽药,建议他们到大医院去用"仪器
"检查。可固执的秀莲别说去黄原,连原西县也不去。她又是个挣性子的人,尽管身体不好
,仍然象过去一样门里门外忙个不停。这也使家里的人对她的病情麻痹了,以为真象她说的
没什么事。少安只是痛切地感到,妻子的身体是在七八年间繁重的劳动中熬苦中累垮了;这
是为了幸福而付出的不幸代价啊!

少安决定,等明年天暖后,不管秀莲怎反对,他一定要带她去黄原或省城去看病!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把他从家里叫到院子里。

"什么事?"少安惊慌地问。他看见父亲一脸的诡秘。

孙玉厚就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
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
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
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不知该怎样指教这个造孽的逆
子......

第二天上午,少安本来要去石圪节砖瓦厂,但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
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是啊
,他的儿子也上学了!由此他又想起了自己当年上学的情景,心里不免有点酸楚。现在,心
爱的儿子再不象他当年一样,为上学而受那么多的委屈和折磨。虎子,只要你爱念书,哪怕
将来到美国去上学爸也要把你供出来!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淌过东拉河,走过初冬荒凉的
庙坪,跨过了哭咽河上的那座小桥。他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他也好长时间没有这种闲情
逸致了。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
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喧,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
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

这就是当年他和润叶上过学的地方!以后,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
,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
也是双水村的耻辱。田福堂和他二爸那些人不知道是否为此感到羞愧?当年意想天开,炸山
打坝;结果人亡坝破,把个好端端的学校也震垮了。哼,田福堂口口声声要给双水村人民造
福,瞧,这就是他造下的"福"!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
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
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
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孙少安立刻想起了不久前在大牙湾煤矿和弟弟的那次谈话。少平说的有道理!他既然慷
慨地准备把一大笔钱扔到"三国"去,为什么不拿这钱给村里人办点事!电视台有得是来钱
处!国家、省上、县上、乡上,那也自有人治理呢!

而农村,就得靠生活在其间的人来治理。双水村是他生存的世界,他一生的苦难、幸福
、屈辱、荣耀,都在这个地方;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应该为亲爱的双水村做点事。他有能
力这样做--他的能力实际上也许只够在这个天地里施展!

孙少安这样一想,便很有些激动。他甚至把他将要做的事放到了本村近代史中去考虑。
人的这样一些活动,通常也不可避免地要受一种历史意识的支配。

在双水村最近的几代人中,曾有过几个人用不同的方式给这个古老贫困的村庄上打了深
深的印记。

首先是金光亮他爸。这位老地主几乎占据过本村三分之二的土地,使得许多人牛马般活
了一生就无声无息地睡到了黄土地里。另一位是俊武他爸。深孚众望的金先生精通孔孟学说
,用他的道德文章为村里村外的人做过许多好事。东拉河一带象他父亲那个年龄的人,如果
有识字知书者,都是受惠于这位老先生:连赫赫有名的田福军,也是在金先生膝下完成的启
蒙教育......

双水村最近的一位历史性人物当然是田福堂了。这是一个难以评价的人物。他统治了双
水村近三分之一世纪,客观地说,有功也有过。至于功过那个大哪个小,这就不好说了,有
待于未来的历史做出结论。

而眼下,另一个人物正在崛起。谁也想不到双水村出了个"神职"人员!是的,刘玉升
正以他的方式,开始强有力地影响双水村的生活。

可现在却又给他孙少安提供了一个与之抗衡的机会。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
!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一个重大的行动就这样在刹那间决定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甚至某些改变人类历史过
程的划时代行动,很多情况下也往往是由某个伟人这样决定的。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孩子们正在上课。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
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地,一股牲
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
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没有忙着去石圪节他的砖瓦厂,也没有回家,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

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只要他出钱,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
大事。

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
会长。俊武对少安说,他如果砖瓦厂的事忙,只撑个头,具体事由他替他领料,马上就动手
!两个人估算,原来的学校只是裂了缝,拆下的石头都能用,因此,不会花太多的钱。少安
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栗剩余下了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今后村中
有人考上中专或大学,就给奖一部分学费。另外,还可以高薪请个小学英语教师。农村学生
高考主要吃亏在外语上;如果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论,那升学率就可能大大提高...
...

双水村的两个"中层领导"说得津津有味。尽管他们不是村中的头号人物,但生活似乎
不知不觉把他们推到对这个村庄负责的位置上。

是的,我们一眼看见,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需要新一代领袖来统帅它进入新的时代了!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
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不过,这是儿子的事。他向来在儿子们的大事上采取不干涉的态度-一实际证明这种当
老人的态度是明智的。当然,这事他倒不必象上次扩大砖场那样为儿子担心骇怕--白把钱
给公众还有风险吗?

孙玉厚老汉对儿子白花这一大笔钱是否值得,还需要他长时间在心里慢慢思谋出乎少安
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生病以来,秀莲的性情有些改变
,变得十分和善,对老人,对孩子,都关怀备至;对他也更依恋,一进门,就扑进他怀里,
非让亲一亲再去干其它事,当听他说完出钱修学校的抱负后,她除支持不说,还精明地告诫
他一定要以主事人的身份亲自出面领料;而不要让他们花钱,却叫金俊武领了大头人情!女
人啊......

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划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心潮涌动,毫无睡意。他侍候着让妻子吃(毫无用处的)咳嗽
药,对她说自己要到金家湾那面和俊武商量一些具体事,就走出了家门。

正是月亮满圆的日子,外面一片清亮;村庄和周围的山野在月光下清晰可见。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没有去找俊武,却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
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没有抽纸烟,而象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
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
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
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
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
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
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
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
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
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
一片赞扬之声。许乡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又找到少安和俊武,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
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党支部一筹莫展立在圈外,而两个民间组织--以
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用竞争和对抗的
形式领导起本村公众生活的潮流,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
支持的态度。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uling.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