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nter (无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善待你的荷马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Oct 24 13:30:32 1999), 转信
善待你的荷马
去年秋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去了京西八大处游玩。在北京城里住了十几年
,八大处的大名如雷贯耳,但一直没去看过。我知道八大处是八个寺庙的合称,但根本
记不住是哪八个。不过有一个单单例外,那就是大悲寺。大悲寺在八大处的寺庙群中既
不是最豪华的,也不是最尊贵的。它留给我深深的记忆,是因为老舍先生的小说《大悲
寺外》。北京的秋天,西山的树叶已经发红,我立在大悲寺的院落中,望着连绵的山峦
,心想,老舍先生是坐在哪一处山石上、沐浴在哪一片山风中,构思他的《大悲寺外》
的呢?
《大悲寺外》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学监黄先生为了劝阻学生风潮而被学生殴打、继而
被误杀的故事。“他是我最钦佩最敬爱的一位老师,他爱我们全体的学生。我年年去看
他的矮墓,在一株红叶的枫树下,离大悲寺不远。”故事充满了悲怆和宿命,在一种大
悲的氛围中结束———“我是踏着金黄的秋色下了山的,斜阳在我的背后。我没敢回头
,我怕那株枫树,叶子不知怎么红得似血!”多少年后,作者老舍的命运比黄先生好不
了许多,在被他同一城市的红卫兵的皮带抽得头破血流后,投湖自尽。
尽管有人对老舍的后期作品和行为有异议,我却通过阅读他的许多小说后,认定他
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荷马。他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北京的痛苦和中国的悲哀。但是这位
幽默大师和城市的歌手,却落得个受辱致死的境地,而那些打人豪杰们至今龟缩在灵魂
的污水沟和下水道里,不敢出来忏悔和认错。这使我想起了荷马,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安
身立命的地方,死后却有七个城市争着说荷马是该城的儿子。也使我想起了莫扎特活着
的时候在萨尔斯堡城贫困交加,死后200年时萨城却借着纪念他大发了一笔横财。
风景,尤其是中国寺庙风景、陵墓风景许多是大同小异,但是因为有了“荷马”,
风景才变得光辉和不朽。正如我不喜欢看东陵西陵以及大大小小的木乃伊、僵尸,而喜
欢看看绍兴的百草园、广州的黄花岗,风景是因人而壮丽的。
即使不是为了文化的博大,哪怕是为了旅游产业,为了使市民的钱包丰满起来,也
请善待我们城市的荷马。而北京的荷马——老舍,为旅游产业树立的品牌决不止是一个
大悲寺。今天城市的快餐媒介请形形色色的演艺界人士做广告,但又能流传多久多远呢
?
站在大悲寺内,遥想《大悲寺外》,我也不由得悲从中来。大悲,大慈,大痛苦,
大幽默,而大师去矣,风景长存。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