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king (farm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林语堂轶事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l 25 12:28:48 1998), 转信





  1.1933年12月8日,林语堂在上海某大学演讲《关于读书之意见》,
他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
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
不懂。”

  2.林语堂将自己的传记取名为《狂吠的专家》,不料被上海密勒
氏评论报社的英文版《中国名人录》作为林的身份编了进去。潘光旦
说:“这编辑有改正的责任,否则嬉笑怒骂尽成文章,名人录变做滑
稽列传了。”

  3.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
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
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4.林语堂把在台北阳明山家中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
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
“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5.林语堂曾为自己做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
宙文章。”他在台湾阳明山,自己设计房子,用几根西方螺旋圆柱,
顶着一弯回廊,绕着的却是一个东方式的天井。

  6.林语堂在美国从事写作,有时发生难题,常常到哥伦比亚图书
馆查找,但不便用自己名字,其女儿替他取了一个名“林语珠女士”。

  7.林语堂到美国后,原由他主编的《宇宙风》改由其弟林憾庐主
编,不久林憾庐病死,林语堂没赶回送葬,只是寄回两篇文章,将其
稿费充作葬仪。

  8.林语堂很珍视郁达夫的文才,当他以英文写出《京华烟云》后,
曾认为唯有郁达夫是将这本书译为中文的“最理想的人”。但郁达夫
没有翻译,后来是由黄嘉音、黄嘉德合译。

  9.林语堂在美国讲学,有两个哲学学会不谋而合,都指定他讲的
题目是“孔夫子与林语堂”。

  10.《人世间》停刊,林语堂又创办杂志《西北风》。他说,用
西北风并无什么深意,浅一些说,我们认为西北风的尖锐,能使人兴
奋;不若东南风,使人感到软绵绵的。

  11.林语堂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读书,说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
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不如读《三国》、《水浒》;
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

  12.林语堂自称,成功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
有力量。

  13.林语堂在寻源书院、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均以第二名的成绩
毕业。他的理由是:不论做什么事,一生都不愿居第一。

  14.林语堂应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约,将旧小说《四杰传》中的
故事“唐伯虎点秋香”作为题材,改编成电影剧本。为契合西方习惯,
把“唐伯虎”更名为“唐伯纳”,并把它作为剧名。

  15.林语堂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内称沈三白曾向洋人借高
利贷。此“洋人”,原作中为“西人”,指山西人。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