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第五章 深情-2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13 20:36:59 1999), 转信

         绝对的爱
    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曾经神秘又带着几分得意地说:“你们要知道,今天看
到的
漂亮师母,是我的第二任太太。至于第一个嘛!是家里在乡下为我娶的,不识字的婆娘
,没
什么情感;所以一出来念书,就甩了!”
    “那位师母现在怎样了呢?”我不知趣地问。
    教授一怔,偏过脸去:“在老家带孩子吧!”
    这一幕,至今仍清晰地常在我眼前浮现。倒不是为了教授十分不悦的反应,而是他
所说
的那段话。
    我常想,是不是父母之命的婚姻,就都没有情感?即或生了几个孩子,生活许多年

后,仍像初入洞房时般地陌生?
    我也常想,那婚妁之言成婚的夫妻,在一方亡故时,生者伤恸欲绝,难道都是面对
旧礼
教社会所作的表演,骨子里根本不爱的!
    它让我想起另一位教授讲的故事:
    “有一天我到老学生家做客,那男学生一个劲儿地抱怨夫妻感情不佳,说尽了老婆
的不
是。这时,从里屋跑出一个大男孩。我问:“这是什么人?”
    “我的儿子!”学生答。接着继续讲自己从头就不高兴父母安排的婚事。这时里面
又跳
出一个小女孩。
    “这是我的女儿!”学生介绍:“长得很像那讨厌的女人。”说着居然又爬出一个

娃,看来不过八、九个月。
    “这是……”
    “这是我刚添的小男孩!”学生再介绍,又回头未完的抱怨:“我跟那妇人,已经
几年
不说话了!您知道吗?她才初级识字班毕业呀!”
    于是,这又使我沉思:是不是知识差的人,没有资格谈感情?一个文盲的爱情,绝
对无
法与学者的爱情相比?村妇的爱,更在层次上远不及仕女的情?
    爱,到底有没有等级之分?是不是如同架子上的商品,因品质、产地、形式的不同
,而
有高级、低级的差异?
    如果是,那么甩掉一个无知的村妇,让她去哭得死去活来,守一辈子的活寡,为公
婆服
一生的劳役,再默默地凋萎、缩小、消逝,就是对的!
    大家不都歌颂郎才女貌、珠联壁合、学问财富门第相当的婚姻吗?当小说中描述一
个黝
面的村妇自愿成全杰出的丈夫,跟世家千金、貌美如花的小姐,到大城市里结为一对玉
人的
时候,读者不都暗自为他们高兴吗?
    看!当乐声悠扬,那一对新人滑入舞池,翩翩旋转,如两朵灿烂的莲花,而四座高
贵的
宾客举杯,为他们祝福,该是多一么完美而令人兴奋的结局?
    这更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看过的残酷大世纪影片中拍摄的真实片段,高级、进化的
白种
人,在非洲草丛,如同猎捕小动物般地,抓住矮小的黑人,一刀切下他的……”再塞入
那小
黑人的嘴里……。
    那小黑人是一种半人类,或者根本不是人类嘛!他们没有文字,甚至没有完整的语
言,
只是一种动物!所以猎杀他们,是不必有罪恶感的!
    他也使我想起在“教会”这部影片中,当文明人听见那“小动物”(野蛮人),居
然能
唱出优美的歇声时,所露出的惊讶表情。
    没有受教育、不文明、不开化的人,是否不能称之为人,如同他们的爱,可以不被
承认
呢?
    我有一个朋友,同时交了三位极亲密的女友,当人们批评的时候,他说:
    “你们知道爱是什么吗?爱就是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生命!这世上有什么比自己的
生命
更宝贵的呢?
    那么,就用我的生命来解释我的爱吧!
    我虽然同时有三个恋人,但对她们每一个,都是百分之百的。当她们其中任何一人
,失
足滑到悬崖边上,而去救的人,九成会被拉下去。我却会毫不犹豫地过去救她。也可以
说我
愿意为她们每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此说来,我的哪段爱,不能称为百分之百的爱?无可怀疑的爱?”
    从他的这段话去思想,凡是能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的,都应该被承认,谁能讲那
是错
的呢?
    如果说那位初级识字班的妻子、文盲的妇人、未开化的小黑鬼,都能为他们所爱的
人,
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能因为他们的无知、未开化,而否定他们的爱吗?
    更深地推论下去,看到主人危难,毫不迟疑地扑身救援的义犬,在它们心中,那简
简单
单思维中的“爱”,不也是百分之百,该被尊重的爱吗?
    “功烈有大小,死节无重轻!”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正因此;我不认同孩子说的
“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任矣。岂若匹夫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一个人因爱主、爱国而捐出生命,那爱难道还要被分列等级吗?
    生命平等!生命都应被尊重!爱情平等!只要是爱,就应该被尊重!
    有位女孩对我说:
    “如果两个男人都说百分之百爱我,但是一个虽然当时爱得死去活来,过不多久,
就可
能改变;另一个能维持长久,则后者是真正的爱。”
    又有两位曾经一起殉情,后来却分手的男女,各对我数说对方的不是,悔恨自己殉
情时
弄昏了头,根本不是真爱。
    我对他们说:
    “有些颜料可以维持较久的时间,有些则有快会褪色。但是当你用它的时候,如果
它们
都是百分之百,无可置疑的红色,浓度和鲜丽度完全一样,你能说由于其中一种未来比
较容
易变色,当时就不是红吗?
    爱情就像色彩,他们是可能有基础、材料的不同,有知识、种族的差异,有感性、
理性
的区分,甚至有所谓经得起、经不起考验的顾虑。
    但是,就爱本身而言,只要那爱的当时,是生死与之,以整个生命投入的,就是‘
绝对
的爱’!”
    尊重那绝对的爱吧!虽有的可能化为轻烟、灰烬,但那燃烧的一刻,就是火啊!
    绝对的爱,一生能得几回?能爱时,就以你全部的生命去爱!能被爱,就享受那完
全燃
烧的一刻。
    这世上,哪个颜色能永不褪色?
    唯有画的当时,百分之百地鲜丽!
    于是,只要有绝对的爱,又岂在朝朝暮暮?又岂在短短长长?
    ***********************
    今天,你心中的爱是一颗颗晶圆的葡萄;
    那时,你心中的爱是一湛醇酒。
    不必醉人,你早自醉!
    不必倾诉,你已陶然!
         陶然自醉
    如果看到一幅漫画,画着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抱着婴儿喂奶,给人的感觉多半是狼
狈。
但是如果画着一个两鬓已经飞霜的中年父亲,抱着孩子喂奶,却可能给人一种怡然的感
受。
    是不是因为年轻的父亲,正该开展事业,难有闲暇照顾孩子,所以感觉得匆忙而狼
狈?
抑或因为中年人事业多半已有所成,老来得子,便予人一种“有子万事足”的感受呢?

    实际观察,年轻的父母确实不如中年初为父母感觉得强烈,倒不一定是中年人久盼
终于
获得,而是没有那份优闲,心底也可能少一些“那种说不出的,不吐不快的爱!”
    想想:二十岁,有些年轻人还要父母叮着加衣服呢!他们仍在企盼、接受上一代的
爱,
如何突然转哺给下一代?当然,他们会深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份爱,多半属于天性,而
少有
后天的感动。
    对的,后天的感动!当你在人世浮沉,爱过、恨过、奉献过、负情过、承受过,就
如同
吃了太多、饮得太过的人,再经一风浪颠簸,心头有着难抑的翻搅,是不吐不快的。
    尤其当中年以后,感觉身体逐渐衰老,死亡的阴影远远出现,自己的亲长又一一消
逝的
时候,因为对死亡的认知,愈肯定了生的价值。
    抱着怀里的小生命,你知道当他生龙活虎,自己已经衰老;自己看不到的未来、登
不上
的星球,那小生命部可能代表你去看、去经历。
    你也可能告诉自己,千万要保养着,不可早逝;免得这个小生命失去依靠;或是喃
喃地
对孩子说:当有一天父母的行动迟缓,便要倚仗你有力的手了!
    当然,你也可能知道,愈晚得来的孩子,与他在一起的时日便愈短。但是,你不会
怨恨
他回馈你的时间不多,反而更珍视你们的每一个日子。
    年轻的朋友,请不要怪我讲的与你目前感受不符。而请记取我的这一番话,到你的

年、老年去咀嚼!
    今天,你心中的爱是一颗颗晶圆的葡萄;那时,你心中的爱是一湛醇酒。不必醉人
,你
早自醉;不必倾诉,你已陶然!
    ***********************
    只是想,如果有一天那少女成了妇人,妇人佝偻了双肩,而那盏风灯依旧……。
    只是想,如果有一天我随着你的风灯和长发,
    走进你的小屋……
         一盏风灯
    黄昏时,你总是挂一盏风灯。
    在你门前的树上。
    当我每晚驰车归去,便见它在深蓝的夜色中摇荡……。
    偶尔我会停下车,你便飞也似地跑出来,羞怯地摘下灯,又踮着脚尖,一溜烟地奔
回你
的小屋。
    多半的时候,我只是匆匆驰车而过,便见小窗内的你,微扬着手,仿佛招呼,又道
一声
晚安。
    于是每一次经过你的灯前,我就加深一次矛盾。
    黄叶飘零,凄风冷雨的秋夜,本是我急着回家的时刻,因为我那贤慧的妻子,正在
门前
引颈盼望。只是轮子辗过潮湿的地面,竟是你千声的怨叹。
    细雪纷飞,满眼银白的冬夜。本是我急着回家的时刻,因为我那白发的母亲,正生
起一
炉红红的炭火。只是雪花飞上车窗,竟然变成你门前万盏的风灯。
    斜光朗朗,白画特长的夏季,本是我急于回家的时刻,因为我那初试步的幼女,正
坐在
草地上嬉戏。只是黄昏的天空,竟然是你那盏风灯的扩大,从四面向我拥来。
    于是我便一次又一次地停驻,看你飞奔而出,摘下风灯,又轻盈地奔去。
    或许那盏风灯是为我而悬吧!
    或许是为每一个孤零零穿过这林间小路的人悬挂。
    或许你只是希望有个人能欣赏你巧手做出的风灯。
    这些事我都不想知道。
    只是想,如果有一天那盏风灯不再悬挂,那扇小窗不再敞开,那少女不再飞身出来

灯,那脸上的神采不再羞怯……。
    只是想,如果有一天那少女成了妇人,妇人佝偻了双肩,而那盏风灯依旧……。
    只是想,如果有一天我随着你的风灯和长发,走进你的小屋……。
    ******************
    ……用她的身体,滚过一边又一边。
    看着看着,竟觉得那像是人的胸腹之间,有脉搏、有呼吸、有生命。
         许多风跑了过去
    自从为小女儿在院子里装了风车,风的模样就更多了!
    那是一个连着木偶的风车,风一吹,上面的白胡子老公公便开始砍柴,风吹得愈急
,风
车转得愈快,老公公也就忙得愈起劲。
    于是原本充满各种“树声”的后园,便加入了砍柴的声音,当狂风吹过林子,飒飒
一片
如涛声传来,其间更多了一种较规则的节拍。
    只是细细听,又常让人纳闷。有时候群树乱舞,不闻风车响,过一刻风车猛转,后
面的
森林却已悄然。
    坐在院子里写稿,那感觉就愈强烈了!桌子与风车不过咫尺,此处有风,彼处无风
;或
桌上无风,风车狂转,竟判若两个世界。
    渐渐领悟风不仅是一阵一阵,且分头前进,成为一缕一缕。每一缕风,各自为政,
也各
自奔走,甚至各有各的面貌。
    今早到曼哈顿去,过时代广场时,仁立良久,因为在一片新设的广告墙上,我看到
了风
的真切面貌。
    广告墙是以千万片悬浮如鱼鳞般的小亮晶片组成,随着风吹,那晶片便高低起伏,
反射
出各种光彩。晶片非常敏感,想必轻如鸿毛,即使一丝风动,也留下痕迹。于是我看到
了风
的手,抚过一遍又一遍,且用她的身体,滚过一边又一边。看着看着,竟觉得那像是人
的胸
腹之间,有脉搏、有呼吸、有生命。
    这一景象把我带回儿时,解释了当年的困惑。那时离家不远就是稻田,当稻穗成实
,在
夕阳下远远看去,能幻化出千万种金黄。
    因为阳光是斜的,每一波倒下去的稻穗,就跌入阴影之中,再度挺起时,又因为承
接阳
光,而灿烂闪耀。当时在课本里正读到“千顷稻流”,却怎么看也不觉得那稻如浪。因
为浪
是一波一波、一纹一纹的,而眼前的稻浪,却是回旋变化,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又霎
时像
有一支无形的笔,画着一圈又一圈……。
    直到今天,我终于能描摹出风的样子,那是软软的、好象魂魄般似有形又无形的东
西,
有尾巴、有裙角、有扫帚、有长发,且有着伸缩自如的纤纤十指。
    “不是一阵风吹过”我对小女儿说:
    “听!许多风跑了过去,有一个正在玩我们家的风车呢!”
    ******************
    美若没有几分遗憾,
    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
         昙花
    小时候,院角种了一棵昙花,几乎从来不曾刻意去照顾,只有母亲偶尔放几个剩下
的蛋
壳在四周,到了七、八月间,却能一开就是十余朵。
    起初的几年,家人倒还打亮了灯,过去欣赏,后来只觉得院子里有些幽香传来,想
是昙
花又开了,第二天便见一朵朵调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
    昙花不像小小的茉莉,可以插在发上、襟上,带来一日的馥郁;也不像含笑或玉兰
,愈
是艳阳天,愈香得醉人。
    她只是偷偷地从叶间探出,以不过七、八天的时间,长大到原先花芽的千百倍,再
找一
个不知名的夜晚,也或许是凄风苦雨的时刻,忍不住地绽现。
    就只是一瞬啊!在那人声、车声、鸟声,都已消敛的夜晚;在那无蜂、无蝶、暗暗
阴阴
的一角,以她对夜的坚持,偷偷开展薄如纱的花瓣。
    是什么力量,使她长长如喇叭的花柄,能向上弯转扬起,支撑这一朵如玉之花?是
什么
力量,使那纤纤剔透的花瓣,能向后深深地开展,露出里面上有的蕊丝与花药?又是什
么原
因,使她在不过两、三小时之后,再幽幽地合拢,缓缓地垂头?
    这世上许多花,开了便是开了,凋落时也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譬如那高大的木棉
、幽
香的缅栀,更有许多凋零便是凋零,一片片卸下自己的妆扮,零落如一季花雨的樱、梅
与桃
花。
    这世上也有些花在白日绽开,夜晚收拢,次日还能再度绽放,像是如杯的郁金与亭
亭的
菡萏。
    香幽的诱人,甜美的招蜂、艳丽的引蝶。哪一朵花不是为播散自己的爱恋,传递自
己的
情愫,或展示自己的美丽而绽放?
    只有昙花,如此执着地,有如Obsession着魔地,选择孤独、宁静的夏夜,绽放出这

间难觅的莹洁之花。
    或许正因为莹洁如玉吧!使她无法忍受那白日的喧闹;也或许因为她的娇弱,使她
竟受
不得注目;更或许因为她的过度完美,使她必要如流星般损落!
    否则,如何有伤逝的感怀?淡远的余情?
    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
    在植物书上查到,昙花原产于中美洲的森林,方知她本不是市间的俗物,而当做深
林中
的隐士,于是我以密密的林木、热带的芋头类和攀爬的常春藤,还有那朦胧之月,作成
这张
画。
    画题“夜之华”,也可做“夜之花”,只是觉得昙花美得不能以花名之,所以用
“华”,那是夜的精华,也是夜的光华!
    ***********************
    突然有一闪白光,从姜花丛中腾升而起,
    翩跹如一位白衣仙子。
    水的精灵、花的化身。
    瞬时穿过那团月晕,
    消失在千顷烟波之间……。
         野姜花
    野姜花,只听那“姜”字,就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又仿佛gingerale甜美中带着一

点儿的“辛”香。至于加上个“野”字,就更有味了,那无拘无束,在山溪水滨一片摇
曳的
长叶白花,更幽幽地在记忆中摇摆了起来。
    我爱姜芬,如同我爱童年,姜花就是我的童年的化身,我的童年也如同姜花。
    小时候,常到家附近的溪边捞小鱼,我总是一手捧着竹制的畚箕,一手拨开丛丛的

花,行至膝深处,再缓缓将畚箕浸入溪水。
    小河里偶有水蛇出现,色彩斑斓地成群顺流而下,每次守望的一叫,溪里的孩子就
拉着
姜花往回听。姜花的茎很结实,根又所得深,所以抓着姜花,就像抓着绳子,连涨水也
不用
怕了。
    捞到小鱼之后,我们常坐在岸边,抽姜花叶鞘的纤维,把鱼串起来。鱼腥,而姜花
的叶
子正能去腥,有时回家洗手之后,鱼腥没了,倒还觉得留下一抹淡淡姜花的辛香。
    最爱在夕阳消逝,将夜未夜,晚天泛上一抹深蓝的时候看姜花,每一朵花都变得无
比亮
迎,仿佛能从水边跳出来似的。
    最爱在月夜看姜花,那光滑劲直的叶片,在月光的照射下成为了银白色,如同出鞘

剑,高举着欢呼。
    最爱在风中、雨中欣赏姜花,宽大的叶片,点滴凄清,且摇曳摩掌着,发出絮语,
更有
那冷冷的幽香,似有似无地在水边飘游,突然吸到,心头一震,随之一醉!
    成年之后,就少接触姜花,有一回到乡下去,看见溪边的姜花,便停车与朋友下去
采,
结果我满载而归,对方却败兴而迟。
    看他羞得脸红,我笑说:
    这不能怪你,因为你不熟悉姜花,徒手搏斗,当然折不断她那强韧的茎。而我先在
路边
捡了一块锐利的小石片,用割的方法,所以能带回整把的姜花。不过你如何跟我比呢?
我是
在姜花丛中长大的啊!?
    至于近年印象中最美的姜花,要算是一次大溪之行所见到的了。由于花店里买的,
总被
剪得只剩一两片叶子,而不适合写生。当我从角板山回台北,路过大溪的一处河边,看
到成
片的姜花时,虽然夜色已浓,仍冒险走向水边。
    沁心的幽香啊!不知因为姜花如同晚香玉,属于夜里特别芬芳的花种,抑或清凉的

风,最宜于凝聚姜花的冷香。我如童年般涉入溪水,摇曳的花影,使我觉得像是游走于
儿时
的梦境。一轮银月,则透过晚风,洒下柔柔的光晕,仿佛一张银网,撒人溪中,激荡起
万点
轻波。突然有一闪白光,从姜花丛中腾升而起,翩蹑如一位白衣的仙子,水的精灵、花
的化
身,瞬时穿过那团月晕,消失在千顷烟波之间。
    于是我以勾勒法画了那片水边的姜花,淡淡地加上几抹水绿,表现反对射着月光的

叶,又以喷雾遮掩的技巧,制造一片夜色和朦胧的月晕,至于那凌波的仙子——白鹭,
则以
淡墨表现一袭白羽,逆光看来的莹洁与透明,且让她幽幽地翳入远天……。
    ***********************
    依依恋恋地这边送情人上了车,
    跟着飞奔另一位情人,
    且到达时不能露出一丝香、
    一滴汗,
    否则便不是翩翩佳公子的洒脱!
         群花有约
    这几天被花忙煞!花之忙人,大概一是种花人为花辛勤,一是赏花人目不暇给。至

我,则属于少有的第三者——为画花而忙。
    杜甫有诗:“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

宁。”其中用“无赖”形容春色,又以“造次”比喻花开,真是对极了!大概冬天忍得

久,春天一暖,花便争发,茑尾、芍药、紫藤、蔷微,几乎一夜之间,全开了。使我这
个既
爱赏花,又喜欢画花的人,顿时乱了方寸。
    画花的人,最能惜阴,今日花开、明日花开,你因为忙而不画,难保后天没有一阵
狂风
骤雨,瞬间谢了春红。古人说“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不论手头的事有多忙,花一开,便不得不搁下来,拿着写生本,一花接一花
跑,
倒像是忙碌的政客,应付许多应酬。
    以政治应酬来比喻画花,真是煞风景,画花本是风流事,要得闲散飘逸的趣味,一
沾上
忙碌二字,就落得俗了。
    赶赴群花之约,功夫就在这儿。尽管在一花与一花之间奔劳,既然来到花前,便要
气定
神闲,迈着方步,左看看,右探探,一会儿俯视,一下子蹲在地上仰观,只有这样才能
找到
最美的角度。然后坐定,更是徐徐展纸,先看位置、布局,然后才能落墨。否则左边花
起高
了,右边的花,就出了画纸之外,如何在小小写生册中,容得群芳,而且各见姿态,最
是学
问。
    所以我常比喻赴群花之约,像同时交许多女朋友,得早早算好各人的时间,排定约
会顺
序,而且地点距恰当,于是一约扣着一约,依依恋恋地这边送情人上了车,跟着飞奔另
外一
位情人,且到达时不能露出一丝香、一滴汗,否则便不是翩翩佳公子的洒脱!
    眼看天气要变,怕明早盛开的芍药全低了头,十点多仍然拿着手电筒,到院子里的
剪了
几枝,插在瓶里,打算熬夜画了,纸才摊开,却见妻睡眼惺松地下楼:“梦里,突然被
一阵
花香薰醒,才发现你楼上的昙花开了!”
    “才五月!雪没过去多久,就开昙花?”我冲上楼,果然满室馨香,那朵偷偷绽放
的昙
花,开得比秋天还大。
    “昙花最不等人,只好放下芍药,先画昙花了!”
    我教儿子把昙花盆推到屋子中央,架起灯光,比了又比,既恐不够亮,又怕直射的
强光
伤了娇客,再搬来一只纸箱当桌子,把写生册和工具全移上楼,那花朵已经由初绽,逐
渐开
满。尤其糟糕的是,当我由花的一侧起笔,画到另一侧,花瓣已经转换了斜度。
    绕着垂在中间的昙花,趁着盛放,从不同的角度写生,手心冒汗、脚底也冒汗,更
惦着
楼下一瓶芍药,门前一丛鸢尾、檐前一片紫藤,竟觉得自命风流的唐伯虎,有些登徒子
的狼
狈起来……。
    **********************
    这小妖怪,
    只要浇水,
    就会慢慢长大……。
         被尊重的主命
    儿子的同学送他一个耶诞礼。迷你的红色水桶里,坐着毛绒绒的玩偶,上面戴着一
顶白
色的小帽子,露出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水桶边上扎着一朵粉色的蝴蝶结,还插着朱红的
耶诞
果和青绿的叶子,放在书桌一角,真是漂亮的摆饰。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孩子居然往玩偶的四周浇水,过去责怪,才发现那毛绒绒戴着帽子的小东西
,居
然是活的!
    “这小妖怪,只要浇水,就会慢慢长大!”孩子说:“因为它是一棵小小的仙人掌
!”
    可不是吗?在看来毛绒绒的小刺间,透出淡淡的嫩绿,那两只塑胶的眼睛和帽子,
是用
强力胶沾上去的,小水桶里面,则装满粗粗的砂砾。
    自从知道那是一棵活的仙人掌之后,每次经过孩子的门口,就自然会看到它,而每
一触
目,总有些惊心,仿佛被上面的芒刺扎到一般。
    那桶中的砂砾经过化学材料调配,坚硬得像是水泥,仙人掌则被牢牢地锁在其中。
它不
可能长大,因为扎根的环境不允许。它也不可能被移植,因为连皮带肉都被紧紧地沾住
,它
确实是个生命,一个不被认作是生命的生命,向没有未来的未来,苟且地活着。
    小时候,大人曾说熊孩子的故事给我听,走江湖卖艺的坏人,把骗来的孩子,满身
用粗
毛刷刷得流血,再披上刚录下的血淋淋的熊皮,从此,孩子就变成熊人,观众只以为那
是个
特别聪明的熊,却没想到里面,有个应该是天真无邪又美丽的孩子。
    今年又听到一个故事:养鸡场在鸡蛋孵化之后,立即将公鸡、母鸡分成两组,除了
少数
留种之外,公鸡全被丢进绞肉机,做成肉松,井拌在饲料里喂母鸡,所以那些母鸡是吃
她兄
弟的肉长大的。
    “那根本不是生命,而是工业产物,所以不能以一般生命来对待。何况那些小母鸡
,到
头来还是死,也就无所谓谁吃谁了!”说故事的人解说。
    这许多命运不都是由人们所创造的吗?既创造了它们被生的命,又创造它们被处死

命,且安排了它们自相残杀的命。
    问题是,如果我们随便从那成千上万待宰的小雏鸡中提出一只,放在青青的草地喂
养,
也必然可以想见,会有一只可爱的、能跟着主人跑的活泼的小公鸡出现,且在某一个清
晨,
振动着小翅膀,发出它的第一声晨鸣。
    许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不能倒提鸡鸭、不能虐待小动物,人们可以为食用,或为
控制
过度繁衍而杀生,但对“生命”却要尊重。
    可以剥夺,不能侮辱!
    如此说来,那小小的仙人掌,是否也应该有被尊重的生命?
    **********************
    那许许多多的生机,都是预先藏在里面的,
    如同存款,
    到了该绽放或发芽的时候,
    就从银行里被提出来用……。
         深藏的春天
    每年三月初,在纽约的九十二号码头大厅,都会举行盛大的花展。参展的团体,莫
不费
尽心思,布置出风格独特的花园。于是走入大厅,就如同走进一片自然公园,不但是花
团锦
族,而且有小桥、流水、亭台,雕塑穿插其间。让人直觉得由外面的隆冬,一下子跨入

春。
    可不是吗?纽约的三月初,还是冰封雪冻的时节,泥土地硬得像铁板,树枝脆得如

木,所有的生机,都还深藏未露呢!那么这些花匠园丁,又怎能移来满室的春天?难道
是由
温暖的南方运上来?
    答案不全对,原来多数的花,只是花匠们早些把秃枝插入温水,放在室内养着,或
将各
种鳞球,提早种入温室的泥土,就把春天提前一个月。
    起初我不信,直到亲自从园中剪了几枝连翘,放在屋里养着,果然开出满茎的黄花
,才
不能不接受这个事实。于是,我更想:从什么时候,这秃枝开始蕴藏花信?难道我在冬
天才
落叶时,就把枝子剪进来,也能有繁花绽放吗?
    自从有了这个疑问,每次踏雪归来,我就仔细观察路边的花树,渐渐发觉,凡是早
春开
的花,譬如山茱萸、木笔,竟然从孟冬就已经举起一个个花芽,她们或用鳞皮护着,或
盖着
厚厚的绒毛,如同一群等待出场跳舞的小朋友,在后台兴奋地站着。
    有一位植物学家更对我说:你注意看!法国梧桐的叶子,是被藏在枝里的另一个叶
芽顶
掉的,虽然那片叶子下一午春天才会冒出来。
    “如此说来,不像是小孩子换牙,下面的成齿顶掉乳齿吗?”我说。
    “对!可是不止顶一次,那许许多多的生机,都是预先藏在里面的,如同存款,到
了该
绽放或发芽的时候,就从银行里被提出来用!”
    我想这大地就是银行吧!藏着无尽的生机,源源不绝地展现出来。而如同植物在冰
雪中
已经包藏春意般,人们必然在最消沉困顿的时刻,也有那天赐突破的力量,在里面酝酿
着。
    只要时机一到!或是时机虽未到,我们却给他几分温暖的助力时,就一下子——寒
冬尽
去,满园春色!
    *********************
    He-an’t-heavy,Father……
    he’s-m’brother!
    他不重,神父!
    他是我的兄弟!
         他是我的
    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慈善机构募款的信件,有基督教儿童基金、伤残退伍军人协会、
盲人
组织、口足艺术家、保护野生动物、心脏病研究……。他们或赠彩券、或送月历、或附

书、或夹空白贺卡、或寄成棵的小树和种子,甚至施出苦肉计——将回邮现款一并寄来
,表
示你如果不捐钱,就等于吃了慈善机构的钱。
    今天在众多这类的邮件中,我发现了一个新面孔:
    天主教男童收容中心。
    除了一封信和回邮信封之外,井附赠了许多邮票式的贴笺,上面印着耶诞快乐的贺
词,
想必是供人们在寄卡片时封信口之用。
    但这贴笺真正吸引我的,是上面的图书。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大男孩,背着一个
比他
稍小的,仿佛受伤或重病的男孩子,站在雪地中。旁边印着两行小字:“He-ain't-
heavy,Father......he's-m'brother!译成中文则是:“他不重,神父!他是我的兄弟
!”
    这是一句多么奇怪的话啊!看那个男孩背着跟他差不了多少的兄弟,怎么可能不感

重?更何况走过松软而冰冷的雪地!
    那是多么不合文法与逻辑的话!兄弟和重量有什么关系呢?
    但那又是多么有道理的一句话,令人无可置疑地接受。
    只为了他是“我的兄弟”,所以我不觉得重!
    他使我想起有一次看见邻居小女孩,抱着一只浑身稀泥的小狗,弄得满身满脸都是

浆,我问她:
    “你不觉得它太脏了吗?”
    “什么?”小女孩瞪着眼睛尖声叫了起来:“它是我的狗!”
    又让我想到在教育电视频道上,看过的一个有蒙古痴呆症孩子的家庭纪录片,那个
孩子
已经四十多岁,智力却停留在两、三岁的阶段,白发的双亲,自己已经走不稳,每天早
上仍
然牵着孩子的手,送他上特殊学校的交通车,还频频向学校打听孩子的表现。
    片子结尾,白发的母亲伤心落泪:“只是不知道我们二老死了之后,他要怎么活下

去……。”
    而当记者问她后不后悔养下这么一个痴呆儿,误了自己半生的幸福时,那母亲居然
毫不
犹豫地抬起泪脸:
    “我不觉得苦!他是我的孩子!”
    他是我的!他是我的!他是我的!他们都没有说出下面那个最重要的字——“爱”

    却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
    虽然蒙着双眼,一片漆黑,
    但你的脚步才上病房的楼梯,
    我就看见了你,
    看见你跨着大步走过来………

--
    感情是一个难以驯服的野马
    理智却是一个严厉的马夫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4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