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表弟 5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Nov 28 15:48:06 1998), 转信
我看出,他是唯恐我讲了什么不成体统的话,使他也跟着蒙受羞耻。便堪差信赖地向他
作了保证。
他迈到门外,又说:“当然,你虽然答应了我,也是可以不去的。这没什么。我不是学
生会的。没有义务感。你大可不必为我而扭曲你自己。那多没意思。”
我说:“对,对。我不扭曲我自己。”
他说:“那,咱们可有言在先,是你自己高兴去的。与我,便没什么关系了。我只不
过,替你带回一个愿望,传达一个信息而已,对不对?”
怎么事情竟成了这样的!
我暗想,我多贱啊!
可是,事情已然成了这样的,再改变它的性质,不知又要费多少口舌。用他的话说——
“那多没意思”!“好,好,好!很好!那么就拜托你了!”
“这没什么。小事一桩……”
我们握了一下手,他走了……我独自闷坐,将这件事的始末,细细地回想了一遍,觉得
是一件很“他妈的”事。越细想,越觉得“他妈的”。而且,觉得完全是由于自己很“他妈
的”,这件事才变成很“他妈的”事了。更“他妈的”是——此前我已经到A大学去讲过三
次“文学和人生”了!我不成了不厌其烦地贩卖“文学和人生”的个体户了么!就是这方面
的专家,也没那么多可讲的了啊!
怎么他在的时候,我竟忽略了这一点呢?我恼得连连拍自己的头,后悔莫及。仿佛自己
是扰乱市场价格的罪魁祸首。“文学和人生”,由于我的贩卖,成了最廉价的东西似的。我
觉得这一种搭配,也就是“文学”和“人生”的搭配,是挺胡乱的一种搭配。也许“人
生”,总应该还是不掉价的,但是被“文学”一搭配,如同贴错了商标的东西,怪令人起疑
心的不是?
“你虽然答应了我,也是可以不去的。这没什么……”
他的话清清楚楚地在我耳边回响,如同被我的耳朵录了下来。
去?……不去?……
思想斗争了许久。决定还是要去。
某种时候你明明知道你的确是在扭曲你自己,但你却难免不这样劝你自己:唉,不就是
扭曲一下么?反正已经被别人被自己扭曲过无数次了。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扭曲么?你
既活着,又幻想不扭不曲,你不是活得太矫情了么?你不是活得太烧包了么?进而你甚至会
得出一个足令你感到欣慰的结论:还是自己扭曲一下自己的好。具有了这种主动扭曲自己的
自觉性和风格,某些事情似乎变得十分之简单了。何况,“扭曲”这个词儿,尤其“自己扭
曲自己”这一种说法,听起来怪不舒服的,真已“扭曲”起来,并不像谈论的时候那么痛
苦。谁看见谁被另外一些人拽着胳膊抻着*龋衽ぢ樯谎*
扭曲”过呢?如果“扭曲”竟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许许多多的人岂不是早就自杀了么?中
国的人口,不是不必那么艰难地实行计划生育,也会大大地减少了么?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许许多多的时候,那么习惯成自然地“扭曲”自己,证明了的仅只是一点——“扭曲”自
己,肯定的,比不“扭曲”自己,是一个便利得多的解决问题或摆脱困境窘境的方法。一个
对于中国人非常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且又不痛不痒的方法。
不这么解释,怎么解释呢?
不这么解释我自己,我简直就对自己十二万分的困惑,从理性到潜意识都没法儿搞明白
我自己了!
在咱们中国,无论谁谈什么,总会有不少的人想听。十二亿人口呐,只要你自己不甘寂
寞,你就不会有寂寞那一天的。尽管我在A大学已经大谈过三次“文学和人生”了,谈第四
次,仍济济一堂地坐了一教室的人。三千多学生的一所大学,有十分之一的人捧你的场,你
就会觉得你有忠实的听众。
可是那一天我面对他们的时候,一时感到了从没感到过的*j惶。也许是心理原因,我竟
然觉得,似乎有三分之二乃至四分之三的面孔,都仿佛是熟悉的面孔。而我却已要将同一个
人第四次当“对象”介绍给他们似的。
我背后也站立着些莘莘学子。
我听到他们在窃窃私议:“一听这题目,我就知道又是他!”
“那你还来?”
“刚考完试嘛!再说宿舍里灯坏了,阅览室今天又不开门。”
“哎,这一次是谁请来的?”
“不知道……”
“据说是他自愿来的。”
“他怎么有这个瘾啊?”
“嘘,兴许他家的电灯也坏了……”
我发现肖冰坐在中间一排。和一切与“策划”此事毫无干系的人一样,一副反正没什么
更正经的事儿可做的嘴脸。他还带了笔记本和笔!我发现他时,他正望着我。我们的目光一
接触,他便将脸转开了,和身旁的人说什么。我的目光一掠过,他又望着我。
我便觉得被存心出卖了。
只有产生了这种心理的时候,自己扭曲自己才似乎是挺委屈的事。
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同学们,请大家安静。作家梁晓声同志,虽然时间很宝贵,但
对我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他自愿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再获得一次机会,继续对
我们谈谈‘文学和人生’,大家热烈欢迎!”掌声竟热烈得没法比。
大学生们真是最可爱的人。
待掌声停息,我面红耳赤的说:“同学们,我们的主持人对情况有所不知。其实,我虽
然对大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却不是自愿来第四次谈‘文学和人生’的。这一点你们可以
问肖冰同学。是他前天顶着大风到我家去请我的。我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再说……再说他是
我表弟。因为这一层特殊的关系,我不能拒绝。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表弟们是千万不能
得罪的……”
我确实从一本小说读到过最后一句话。但绝对不是巴尔扎克说的。哪怕是一句最寻常的
甚至傻气的话,若使人相信是出自名人之口,不是名言也是名言了。所以我盗用巴
尔扎克的名义。反正他已经是死人了,不认也得认了。何况他著作等身,没谁敢愚蠢地怀疑
不是他说的。同时,足以证明着我自己的博览群书,强记善引不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大概
还有某种小小的恶念作祟。因为望着一束束目光都朝“表弟”投去的情形,望着他在座位上
扭捏的不自在起来的样子,我体验了一次机智地报复了别人一下的快感。最重要的,我当众
澄清了不是我自愿的。而将那一种使我面红耳赤的尴尬,当众抛给了“表弟”……隔日下午
四点多,“表弟”又登门了。
我打开门,见是他,不由得一愣。在我想来,在这大千世界中,我们两人的一次遭遇,
已经是一件结束了的事情。他怎么又来了呢?瞧他的样子,我断定他准又是来收复尊严的。
我当他的一位表兄,我暗想,也不见得怎么玷污了他呀,又要问的什么罪呢?他那样子,完
完全全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样子。
“梁晓声,你究竟怀的什么居心?”
他在走廊里就气势汹汹地质问。
我恐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听到后传播难以一一解释清楚的流短飞长,立刻将他扯进屋里。
“你小点声儿好不好?我又怎么了?”
“怎么了?你自己还不清楚么?谁是你表弟?我当时把话说得很清楚*M悴灰*
扭曲自己。还说你虽然答应了我,也是可以不去的。说我只不过负责带回你的愿望。传达一
种信息。你当时不是毫无疑义的么?你怎么当众跟我来那一套?”我强词夺理:“那么你自
己说,你顶着大风到我家,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说:“不错。我到你家,的确是为了请你。但这不过是我的一个愿望。你可以接受,
也完全可以拒绝嘛!去,或者不去,你有选择的充分自由和充分权力嘛!我威逼你了么?没
有。我利诱你了么?没有。我乞求你了么?没有。你自己有自由有权选择不去,而你选择了
去,不是你自愿的,是谁自愿的?你为什么又当众说成仿佛是我死乞白赖地求于你呢?你这
不是卑鄙么?……”
我一边关窗子,一边据理力争:“肖冰,你用词可要有分寸啊!你言重了!我说你是我
表弟,无非想使开场白诙谐点儿,幽默点儿,谈得上什么卑鄙不卑鄙的?”
“但是你造成了我的女友对我的误解!”他的声调半些儿也没降低,“她以为我要求你
说我是你表弟!她以为我不择手段攀附一位作家!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在人们靠读小
说打发业余时间的那几年中,写了几篇不俗不雅的小说么?我怎么那么想攀附你?你必须对
你造成的严重后果负责!你必须对我道歉!……”
这时我的老母亲从外边回来了。
当着老母亲的面,我不便发作,一笑,说:“好,好,好。我向你道歉。是我不对,使
你蒙受了奇耻大辱。行了吧?”母亲不知我做了什么亏心事,疑惑地、不安地望望我,又望
望他,静静地站在旁边,忐忑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我说:“妈,你进屋去。没你什么事
儿。”便往屋里推母亲。
母亲不肯被推进屋里去。用息事宁人的口吻对他说:“孩子呀,他要做了什么对不起你
的事儿,我一定严厉管教他。你们有话都好好说,千万别争吵。俗话讲,冤家宜解不宜结是
不是?……”
在我的老母亲面前,他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忽然也笑了,礼貌地说:“大娘,其
实……其实他没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我们也不是在吵架。我们不过……不过就是在讨论问
题。一时激动,嗓门儿就高了些……”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