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作 家: fifi (我爱工大) on board 'reading'
题 目: 关于鲁迅 --梁实秋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Sun Jun 8 14:01:41 1997
出 处: bbs@bbs.hit.edu.cn
发信人: freeboy (自由男孩儿), 信区: story
标 题: 关于鲁迅 --梁实秋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7 21:40:55 1997) , 转信
关于鲁迅
梁实秋
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
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
: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
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
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
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
到共产党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
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
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
。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
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
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
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
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
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
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
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
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
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
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
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
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
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
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
。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
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
说的话有理。我曾经在一个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
书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
,我觉得这是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
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
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
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的利用这
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
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鲁迅本来不是共产党徒,也不是同路人,而且最初颇为
反对当时的左倾分子,因此与创造社的一班人龃龉。他
原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公务员,在北洋军阀政府中的教育
部当一名佥事,在北洋军阀政府多次人事递换的潮流中
没有被淘汰,一来因为职位低,二来因为从不强出头,
顶多是写一点小说资料的文章,或从日文间接翻译一点
欧洲作品。参加新青年杂志写一点杂感或短篇小说之后
,才渐为人所注意,终于卷入当时北京学界的风潮,而
被章行严排斥出教育部。此后即厕身于学界,在北京,
在厦门,在广州,所至与人冲突,没有一个地方能使他
久于其位,最後停留在上海,鬻文为生,以至于死。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
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
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
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
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
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
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
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
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
,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
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
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
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
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
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
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
,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
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
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
,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
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
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
“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
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
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
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
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
“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
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鲁迅大概是忘记了红楼梦里即
曾把“褒贬”二字连用,作吹毛求疵解,北方土语至今
仍是如此。)随後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
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
?他不回答了。
不要以为鲁迅自始即是处心积虑的为共产党铺路。那不
是事实,他和共产党本来没有关系,他是走投无路,最
後逼上梁山。他从不批评共产主义,这也是不假的,他
敞开着这样一个后门。所以后来共产党要利用他来领导
左翼作家同盟时,一拍即合。事实上,鲁迅对于左倾分
子的批评是很严厉的,等到后来得到共产党的青睐而成
为左翼领导人的时候,才停止对他们的攻击。大约就在
这个时候,他以生硬粗陋的笔调来翻译俄国共产党的“
文艺政策”。这一本“文艺政策”的翻译,在鲁迅是一
件重要事情,这很明显的表明他是倾向于共产党了。可
是我至今还有一点疑心,这一本书是否鲁迅的亲笔翻译
,因为实在译得太坏,鲁迅似不至此,很可能的这是共
产党的文件硬要他具名而他又无法推卸。这一文件的寿
命并不长,因为不久俄国的文艺界遭受大整肃,像卢那
卡尔斯基,普列汉诺夫,玛耶卡夫斯基,全都遭受了最
悲惨的命运,上海的“普罗文艺运动”亦即奉命偃旗息
鼓,所谓“左翼作家同盟”亦即奉命匿迹销声,这一段
戏剧式的转变之经过详见于伊斯特曼所著之“穿制服的
艺术家”一书。经过这一段期间,鲁迅便深入共产党的
阵营了。
在这个时候,我国东北发生了中东路抗俄事件。东北的
军阀割据,当然是谁也不赞成的。可是当我们中国的官
兵和苏俄帝国主义发生了冲突,而且我们的伤亡惨重,
国人是不能不表关切的。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同情者
是一个考验。我很惊奇的在上海的马路旁电线干及各处
的墙壁上发现了他们的标语“反对进攻苏联!”我很天
真的提出了询问:是中国人进攻苏联,还是苏联侵入了
中国?鲁迅及其一伙的回答是:中国军阀受帝国主义的
唆使而进攻苏联。经过这一考验,鲁迅的立场是很明显
的了。
鲁迅没有文艺理论,首先是以一团怨气为内容,继而是
奉行苏俄的文艺政策,终乃完全听从苏俄及共产党的操
纵。
鲁迅死前不久,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好象就是“死”,
他似乎感觉到不久于人世了,他在文里有一句话奉劝青
年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也不必以人废言
,这句话便是:“切莫作空头文学家。”何谓空头文学
家?他的意思是说,文学家要有文学作品,不是空嚷嚷
的事。这句话说的很对。随便写过一点东西,便自以为
跻身文坛,以文学家自居,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怪不
得鲁迅要讽刺他们。可是话说回来,鲁迅也讽刺了他自
己。鲁迅死后,马上有人替他印全集,因为他们原是有
组织的、有人、有钱、有机构,一切方便。猩红的封面
的全集出版了,有多少册我记不得了,大概有十几册到
二十册的光景。这不能算是空头文学家了。然而呢,按
其内容则所有的翻译小说之类一齐包括在内,打破了古
今中外的通例。鲁迅生前是否有此主张,我当然不知道
,不过把成本大套的翻译作品也列入全集,除了显着伟
大之外,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幸亏鲁迅翻译了戈果里的
“死魂灵”而未及其他,否则戈果里的全集势必也要附
设在鲁迅全集里面了。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
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
有问题的。所谓讽刺的文学,也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
、用意要深刻,文笔要老辣,在这一点上鲁迅是好的。
第二、宅心要忠厚,作者虽然尽可愤世嫉俗,但是在心
坎里还是一股爱,而不是恨,目的不是在逞一时之快,
不在“灭此朝食”似的要打倒别人。在这一点上我很怀
疑鲁迅是否有此胸襟。第三、讽刺的对象最好是一般的
现象,或共同的缺点,至少不是个人的攻讦,这样才能
维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流为泼妇骂街。鲁迅的杂感
里,个人攻讦的成分太多,将来时移势转,人被潮流淘
尽,这些杂感还有多少价值,颇是问题。第四、讽刺文
虽然没有固定体裁,也要讲究章法,像其他的文章一样
,有适当的长度,有起有讫,成为一整体。鲁迅的杂感
多属断片性质,似乎是兴到即写,不拘章法,可充报纸
杂志的篇幅,未必即能成为良好的文学作品。以上所讲
也许是过分的苛责,因为鲁迅自己并未声明他的杂感必
是传世之作,不过崇拜鲁迅者颇有人在,似乎不可不提
醒他们。
在小说方面,鲁迅只写过若干篇短篇小说,没有长篇的
作品,他的顶出名的“阿Q正传”,也算是短篇的。据
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
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
,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单就一部作品而
论,“阿Q正传”是很有价值的,写辛亥前后的绍兴地
方的一个典型的愚民,在心理的描绘上是很深刻而细腻
。但是若说这篇小说是以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为对象,若
说阿Q即是典型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我以为那是夸大
其辞,鲁迅自己也未必有此用意。阿Q这个人物,有其
时代性,有其地方性。一部作品,在艺术上成功,并不
等于是说这个作家即能成为伟大作家。一个伟大作家的
作品,必须要有其严肃性,必须要有适当的分量,像“
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似乎尚嫌不够把它的作者造成一
个伟大作家。有一次肖伯纳来到上海,上海的所谓作家
们便拥出我们的“伟大作家”鲁迅翁来和他会晤,还照
了一张像在杂志上刊出来,一边站着的是一个身材高大
须发银白的肖伯纳,一边站着的是身材弱小头发蓬□的
鲁迅,两相对照,实在不称,身量不称作品的数量分量
也不称。
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
“中国小说使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
究的功夫的,这一本书恐怕至今还不失为在这方面的好
书。我以为,至少这一本书应该提前解禁,准其流通。
此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别的贡献。有人说,他译过不
少欧洲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我的知识太有限,我尚不
敢批评那些所谓“弱小民族”的文学究竟如何。不过我
想,鲁迅的翻译是从日文转译的,因此对于各民族的文
学未必有适当的了解,并且鲁迅之翻译此类文学其动机
可能是出于同情,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至于其本身的
文学价值,他未必十分注意。
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
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他可以有更可观的成就,可
惜他一来死去太早,二来他没有健全的思想基础,以至
于被共产党的潮流卷去,失去了文艺的立场。一个文学
家自然不能整天的吟风弄月,自然要睁开眼睛看看他的
周围,自然要发泄他的胸中的积愤与块垒,但是,有一
点颇为重要,他须要“沉静的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
整体。”(To see life steadily
and see it whole)。这一句话是英
国批评家阿诺得Matthew Arnold批评英
国人巢塞Chaucer时所说的话。他说巢塞没有能
做到这一点,他对人生的观察是零星的局部的肤浅的。
我如果要批评鲁迅,我也要借用这一句名言。鲁迅的态
度不够冷静,他感情用事的时候多,所以他立脚不稳,
反对他的以及有计划的给他捧场的,都对他发生了不必
要的影响。他有文学家应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
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他写了不少的东西,态度只
是一个偏激。
--
~~~~~~~~~~~~~~~~~~~~~~~~~~~
* *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
*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 *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12.26.47]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bs@bb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