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essieguan (针儿), 信区: Reader
标  题: 读书随感:培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29 01:22:40 1998)

               培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文化偏至论》一文代表了鲁迅的文化观:“培物质而张灵明,
任个人而排众数”。

    自然,有个社会背景,据注释说,是“对清朝统治阶级洋务派
作了尖锐的批评”。该文作于1907年,辛亥革命还未爆发——同年
秋瑾牺牲,只不知是该文前或后。

    鲁迅认为洋务派提倡的,“曰物质也,众数也,其道偏至。根
史实而见于西方者不得已,横取而施之中国则非也”。其下一大段
论西方者要假君主之权力反教宗,君主力盛而不悯百姓,由是大革
命起,“众数”是不得已。再下一段,说自黑格尔以来西方已有改
变,洋务派不可取旧识而自喜。

    又下一段,说在人群之内,“明哲非多,伧俗横行,浩不可御,
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或者“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
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
而气宇品性,卓尔不群之,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
人类之价值,将咸归于无有”。因此鲁迅赞同尼采的观点“不若用
庸众为牺牲,以冀一二天才之出世”,说“惟超人出,世乃太平。
苟不能然,则在英哲”。

    这段我个人倒是不以为然的,虽然自己没什么本事,但想到要
牺牲做“天才”的垫脚石,我还是要考虑考虑的,我想大多数“庸
众”也是要考虑考虑的——谁有权力去评判他人并要求他人牺牲?
谁能界定哪个是“天才”哪个是“庸众”之一员?

    这里很显出鲁迅冷静而悲观的一面,象华老栓、阿Q、祥林嫂,
又如何不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但——总不该放弃了去,
而要想想如何改变整个体制,以令大多数庸众有成长为“天才”的
可能(事物总是相对的,彼时的“天才”许是此时的“庸众”哩,
那人类就真的是进步了)。

    又一长段——意思差不多罢,很理想主义地提出“灵明”为本
而“物质”为末——读这一段,很有些悲哀,又觉得鲁迅很可爱。

    最后一段是最让人振奋及深省的,且抄一些:

    “内部之生活强,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
明”。

    “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
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而辁才小慧之徒,则又号召张皇,重
杀之以物质而囿之以多数,个人之性,剥夺无余。”

    “是故将生存于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
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立人!立人!张灵明!从哪儿做起呢?

    愚见还得从教育做起,期待一两个横空出世的“天才”固然好,
但从社会大多数做起更好。素质教育如何做?现在各处都顶着个素
质教育的帽子却变本加厉地实施应试教育,把学生教得傻呵呵的,
没有个人见解——大学倒是自由的,但过了这四年一步入社会不又
是论资排辈这一套了吗?——如果我们的高考制度不改革,如果腐
败现象不根除,如果我们的下一辈仍然象我们的上一辈一样(我们
这一辈目前看不出个定数,不提)……

    国家需要忠诚,社会需要一团和气,我们的周围仍漾着善意而
略显虚伪的笑。

                                  九八年十月二十二午后三时

--
※ 修改:·jessieguan 於 Oct 29 01:28:48 修改本文·[FROM:  202.96.141.237]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202.96.141.237]

--
※ 修改:.fzx 于 Nov 25 21:41:45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