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Reading
标  题: 鲁迅和他骂过的人  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9 14:26:53 1999), 转信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

    “整理国故”的口号,其实是新文化阵营首先提出的。当时北京大学旧派学生在封

建旧文化维护者黄侃、刘师培等人支持下,成立了“国故社”,扯起了“昌明中国故有

之学术”的旗帜,企图以研究“国故”为名,行复古之实。面对这一情势,由李大钊、

陈独秀、胡适和鲁迅支持的北大进步学生组成的“新潮社”,针对“国故杜”的倒行逆

施,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新潮社成员毛子水首先发表《国故和科学的精神》一

文,指出研究国故,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对国故加以“整理”,反对“国故社”以封

建思想“保存国粹”。这样,就形成了新旧两派关于研究国故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目的和

方法,并开展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封建顽固派认为,“国故”即“国粹”,必须予以保

存和发扬,不得作丝毫的变更。整理国故派则坚持要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对“国故”

进行整理,以剔除糟粕,保存精华。胡适是新潮社的支持者之一,在毛子水的文章发表

以后,胡适就写信给毛子水,谈了自己对“整理国故”的看法。当毛子水发表第二篇文

章《<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订误》,将胡适的来信《论国故学》附在该文

后面。胡适的观点是:整理国故实在很必要,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国故研究;研究

学术史的人,应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胡适在基本精神上

与毛子水是一致的,在某些方面尚有发挥。可见,整理国故的口号并不是胡适首先提出

来的,而且,最初它的内容也是正确的,是革新派对守旧派的一次斗争。

    鲁迅作为“新潮”的支持者,在“整理国故”口号提出之初,以及对“国故”和“

新潮”两社关于研究国故之事,没有发表意见。我们知道,在理论上鲁迅也并没有完全

否定“整理国故”的必要性,他曾明确指出:“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

的学究。”(《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就实践方面看,鲁迅当时正潜心研

究中国古典小说,并与胡适有密切的交往,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在“整理国故”

方面,他采用的是剔其槽粕,去粗取精的科学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说鲁迅是在实践上

支持了新潮社“整理国故”的主张的。

    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问题与主义》一文,提出“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同年12月胡适又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

故,再造文明”。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

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他没有区

别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与一般的青年,泛泛而论,因而授人以柄,给戴上“企图诱使知

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脱离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帽子。在“整理国故”的问题上,胡适采用

的是实验主义的方法论。他提出的科学方法的一部分就是“求否定的例”,他认为“发

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危言耸听,过分夸大了“整理国

故“的社会意义。他向广大青年大开“国学书目”,要求中学的国文课以四分之三的时

间去读古文,这客观上对诋毁新文学的复古派起了支持作用。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

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他在《现代评论》第

二卷第三十九期发表《爱国运动与求学》一文,认为“呐喊救不了国家”,要学生时代

的青年“充分地利用学校的环境与设备来把自己铸造成个东西”,“努力求发展,这便

是你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便是你救国事业的预备工夫。国家的纷扰,外间的刺激,只

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不应该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

    鲁迅目睹许多封建旧文人大搞复古活动,不少无知青年陷进故纸堆里,他感触良多

,认为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他先后写了《所谓“国学”》、《以震其艰深》、《不懂

的音译》、《望勿“纠正”》、《未有天才之前》、《青年必读书》、《春末闲谈》、

《读书杂谈》、《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碎话》等一系列文章,尖锐指出“整理国故

”内容和方向转化带来的弊端,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三四年有一派思潮,毁了事

情颇不少。学者多劝人踱进研究室,文人说最好是搬入艺术之宫,直到现在都还不大出

来,不知道他们在那里面情形怎样。这虽然是自己愿意,但一大半也因新思想而仍中了

‘老法子’的计。”(《华盖集,通讯》)新思想中了“老法子”的计,这点出了“整

理国故”之误入歧途。接着,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对“老先生”和一般青年做了区

别,指出了把“整理国故”当做旗子来号召的荒唐。他说:

    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

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

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

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

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

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

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我们和古董商人谈天,他自然总

称赞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决不痛骂画家,农夫,工匠等类,说是忘记了祖宗:他实

在比许多国学家聪明得远。(《坟》)

    此外,在《青年必读书》中,鲁迅认为“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

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

事”。鲁迅总的思想是要青年关心时事,参加现实斗争,而不是闭门读死书,死读书。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在《鲁迅与瞎嘴》以及《鲁迅与陈源》诸文章中有介绍,这里就

不再重复了。

--

            永忆江湖归白发☆共回天地入扁舟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2.105.18

1.6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 修改:.fzx 于 Jun  9 14:26:52 修改本文.[FROM: heart.hit.edu.cn]
--
※ 转寄:.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fzx.bbs@bbs.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