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ling (精益求精), 信区: Reading
标  题: 5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0 20:07:50 1998), 转信

《木刻创作法》序            


    地不问东西,凡木刻的图版,向来是画管画,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国用得最早,而照
例也久经衰退;清光绪中,英人傅兰雅氏编印《格致汇编》,〔2〕插图就已非中国刻工所
能刻,精细的必需由英国运了图版来。那就是所谓“木口木刻”〔3〕,也即“复制木
刻”,和用在编给印度人读的英文书,后来也就移给中国人读的英文书上的插画,是同类
的。那时我还是一个儿童,见了这些图,便震惊于它的精工活泼,当作宝贝看。到近几年,
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
刻”,是艺术家直接的创作品,毫不假手于刻者和印者的。现在我们所要绍介的,便是这一
种。

    为什么要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
但我们钞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
上的画,那岂不是更其好?倘有得到名画的力量的人物,自然是无须乎此的,否则,一张什
么复制缩小的东西,实在远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费。自然,也许有人要指为
“要以‘今雅’立国”〔4〕的,但比起“古雅”来,不是已有“古”“今”之别了么?

    第二,是因为简便。现在的金价很贵了,一个青年艺术学徒想画一幅画,画布颜料,就
得化一大批钱;画成了,倘使没法展览,就只好请自己看。木刻是无需多化钱的,只用几把
刀在木头上划来划去——这也许未免说得太容易了——就如印人的刻印一样,可以成为创
作,作者也由此得到创作的欢喜。印了出来,就能将同样的作品,分给别人,使许多人一样
的受到创作的欢喜。总之,是比别种作法的作品,普遍性大得远了。

    第三,是因为有用。这和“好玩”似乎有些冲突,但其实也不尽然的,要看所玩的是什
么。打马将恐怕是终于没有出息的了;用火药做花炮玩,推广起来却就可以造枪炮。大炮,
总算是实用不过的罢,而安特莱夫一有钱,却将它装在自己的庭园里当玩艺。木刻原是小富
家儿艺术,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装饰,文学或科学书的插画上,也就成了大家的东西,是用不
着多说的。

    这实在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但是至今没有一本讲说木刻的书,这才是第一本。虽然稍简略,却已经给了读者一个大
意。由此发展下去,路是广大得很。题材会丰富起来的,技艺也会精炼起来的,采取新法,
加以中国旧日之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那时作者各将自己的本领和心得,
贡献出来,中国的木刻界就会发生光焰。这书虽然因此要成为不过一粒星星之火,但也够有
历史上的意义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鲁迅记。

    BB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木刻创作法》,白危编译的关于木刻的入门书,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
出版。

    〔2〕傅兰雅(JAFryer,1839—1928)英国教士。一八六一模*清咸丰
十一年)来我国传教,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在上海与人合办“格致书院”,次年出版
专刊西方自然科学论著摘要和科学情报资料的《格致汇编》(季刊),时断时续,至一八九
二年共出二十八本。该刊附有大量刻工精细的插图。

    〔3〕“木口木刻”即在木头横断面上进行的雕刻。〔4〕这是施蛰存在《“庄子”与
“文选”》一文中攻击鲁迅的话:“新文学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本,收罗藏书票,以
骈体文为白话书信作序,甚至写字台上陈列了小摆设的,照丰先生的意见说来,难道他们是
要以‘今雅’立足于天地之间吗?”鲁迅曾将该文录入《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的
“备考”。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uling.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