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ling (精益求精), 信区: Reading
标 题: 23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0 20:17:35 1998), 转信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我是喜欢萧的。这并不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或传记,佩服得喜欢起来,仅仅是在什么地
方见过一点警句,从什么人听说他往往撕掉绅士们的假面,这就喜欢了他了。还有一层,是
因为中国也常有模仿西洋绅士的人物的,而他们却大抵不喜欢萧。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
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
现在,这萧就要到中国来,但特地搜寻着去看一看的意思倒也并没有。
十六日的午后,内山完造〔2〕君将改造社的电报给我看,说是去见一见萧怎么样。我
就决定说,有这样地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十七日的早晨,萧该已在上海登陆了,但谁也不知道他躲着的处所。这样地过了好半
天,好像到底不会看见似的。到了午后,得到蔡先生〔3〕的信,说萧现就在孙夫人〔4〕
的家里吃午饭,教我赶紧去。
我就跑到孙夫人的家里去。一走进客厅隔壁的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萧就坐在圆桌的上
首,和别的五个人在吃饭。因为早就在什么地方见过照相,听说是世界的名人的,所以便电
光一般觉得是文豪,而其实是什么标记也没有。但是,雪白的须发,健康的血色,和气的面
貌,我想,倘若作为肖像画的模范,倒是很出色的。
午餐像是吃了一半了。是素菜,又简单。白俄的新闻上,曾经猜有无数的侍者,但只有
一个厨子在搬菜。
萧吃得并不多,但也许开始的时候,已经很吃了一通了也难说。到中途,他用起筷子来
了,很不顺手,总是夹不住。然而令人佩服的是他竟逐渐巧妙,终于紧紧的夹住了一块什么
东西,于是得意的遍看着大家的脸,可是谁也没有看见这成功。
在吃饭时候的萧,我毫不觉得他是讽刺家。谈话也平平常常。例如说:朋友最好,可以
久远的往还,父母和兄弟都不是自己自由选择的,所以非离开不可之类。
午餐一完,照了三张相。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虽然心里想,假如再年青
三十年,我得来做伸长身体的体操……。
两点光景,笔会(PenClub)〔5〕有欢迎。也趁了摩托车一同去看时,原来是
在叫作“世界学院”的大洋房里。走到楼上,早有为文艺的文艺家,民族主义文学家,交际
明星,伶界大王等等,大约五十个人在那里了。合起围来,向他质问各色各样的事,好像翻
检《大英百科全书》似的。
萧也演说了几句:诸君也是文士,所以这玩艺儿是全都知道的。至于扮演者,则因为是
实行的,所以比起自己似的只是写写的人来,还要更明白。此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总之,
今天就如看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现在已经看见了,这就可以了罢。云云。
大家都哄笑了,大约又以为这是讽刺。
也还有一点梅兰芳博士〔6〕和别的名人的问答,但在这里,略之。
此后是将赠品送给萧的仪式。这是由有着美男子之誉的邵洵美〔7〕君拿上去的,是泥
土做的戏子的脸谱的小模型,收在一个盒子里。还有一种,听说是演戏用的衣裳,但因为是
用纸包好了的,所以没有见。萧很高兴的接受了。据张若谷君后来发表出来的文章,则萧还
问了几句话,张君也刺了他一下,可惜萧不听见云。〔8〕但是,我实在也没有听见。
有人问他菜食主义的理由。这时很有了几个来照照相的人,我想,我这烟卷的烟是不行
的,便走到外面的屋子去了。
还有面会新闻记者的约束,三点光景便又回到孙夫人的家里来。早有四五十个人在等候
了,但放进的却只有一半。首先是木村毅〔9〕君和四五个文士,新闻记者是中国的六人,
英国的一人,白俄一人,此外还有照相师三四个。
在后园的草地上,以萧为中心,记者们排成半圆阵,替代着世界的周游,开了记者的嘴
脸展览会。萧又遇到了各色各样的质问,好像翻检《大英百科全书》似的。
萧似乎并不想多话。但不说,记者们是决不干休的,于是终于说起来了,说得一多,这
回是记者那面的笔记的分量,就渐渐的减少了下去。
我想,萧并不是真的讽刺家,因为他就会说得那么多。
试验是大约四点半钟完结的。萧好像已经很疲倦,我就和木村君都回到内山书店里去
了。
第二天的新闻,却比萧的话还要出色得远远。在同一的时候,同一的地方,听着同一的
话,写了出来的记事,却是各不相同的。似乎英文的解释,也会由于听者的耳朵,而变换花
样。例如,关于中国的政府罢,英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人应该挑选自己们所佩服的人,
作为统治者;〔10〕日本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政府有好几个;〔11〕汉字新闻的
萧,说的是凡是好政府,总不会得人民的欢心的。〔12〕从这一点看起来,萧就并不是讽
刺家,而是一面镜。
但是,在新闻上的对于萧的评论,大体是坏的。人们是各各去听自己所喜欢的,有益的
讽刺去的,而同时也给听了自己所讨厌的,有损的讽刺。于是就各各用了讽刺来讽刺道,萧
不过是一个讽刺家而已。
在讽刺竞赛这一点上,我以为还是萧这一面伟大。
我对于萧,什么都没有问;萧对于我,也什么都没有问。不料木村君却要我写一篇萧的
印象记。别人做的印象记,我是常看的,写得仿佛一见便窥见了那人的真心一般,我实在佩
服其观察之锐敏。至于自己,却连相书也没有翻阅过,所以即使遇见了名人罢,倘要我滔滔
的来说印象,可就穷矣了。
但是,因为是特地从东京到上海来要我写的,我就只得寄一点这样的东西,算是一个对
付。
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三夜。
(三月二十五日,许霞译自《改造》四月特辑,更由作者校定。)BB
〔1〕本篇为日本改造社特约稿,原系日文,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号《改造》。后由
许霞(许广平)译成中文,经作者校定,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现代》第三卷第一
期。
〔2〕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人,当时在上海开设主要出售日文书籍的
内山书店。一九二七年十月他与鲁迅结识后常有交往。〔3〕蔡先生即蔡元培(1868—
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当时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领导人
之一。
〔4〕孙夫人即宋庆龄,广东文昌人,政治家。〔5〕笔会带有国际性的著作家团体,
一九二一年在伦敦成立。中国分会由蔡元培任理事长,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成立于上海,后来
自行涣散。
〔6〕梅兰芳博士一九三○年梅兰芳赴美访问时,美国波摩那大学及南加州大学曾授予
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7〕邵洵美(1906—1968)浙江余姚人。曾出资创办金
屋书店,主编《金屋月刊》,提倡唯美主义文学。著有诗集《花一般的罪恶》等。〔8〕张
若谷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当时的投机文人。他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八日《大晚报》发
表《五十分钟和萧伯纳在一起》一文,其中记述给萧伯纳送礼时的情形说:“笔会的同人,
派希腊式鼻子的邵洵美做代表,捧了一只大的玻璃框子,里面装了十几个北平土产的泥制优
伶脸谱,红面孔的关云长,白面孔的曹操,长胡子的老生,包扎头的花旦,五颜六色,煞是
好看。萧老头儿装出似乎很有兴味的样子,指着一个长白胡须和他有些相像的脸谱,微笑着
问道:‘这是不是中国的老爷?’‘不是老爷,是舞台上的老头儿。’我对他说。他好像没
有听见,仍旧笑嘻嘻地指着一个花旦的脸谱说:‘她不是老爷的女儿吧?’”据张若谷自
称,他所说的“舞台上的老头儿”,是讽刺萧伯纳的。〔9〕木村毅当时日本改造社的记
者。在萧伯纳将到上海时,他被派前来采访,并约鲁迅为《改造》杂志撰写关于萧伯纳的文
章。〔10〕英字新闻指上海《字林西报》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八日一段报导:“回答着关于
被压迫民族和他们应当怎么干的问题,萧伯纳先生说:‘他们应当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国也应当这样干。中国的民众应当自己组织起来,并且,他们所要挑选的自己的统治者,不
是什么戏子或者封建的王公’”。
〔11〕日本字新闻指上海《每日新闻》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八日的一段报导:“中国记
者问:‘对于中国政府的你的意见呢?’——‘在中国,照我所知道,政府有好几个,你是
指那一个呀?’”〔12〕汉字新闻据《萧伯纳在上海》一书所引,当时上海有中文报纸曾
报导萧伯纳的话说:“中国今日所需要者为良好政府,要知好政府及好官吏,绝非一般民众
所欢迎”。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uling.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