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ling (精益求精), 信区: Reading
标  题: 60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21 13:29:57 1998), 转信

后记            


    我向《自由谈》投稿的由来,《前记》里已经说过了。到这里,本文已完,而电灯尚
明,蚊子暂静,便用剪刀和笔,再来保存些因为《自由谈》和我而起的琐闻,算是一点余
兴。

    只要一看就知道,在我的发表短评时中,攻击得最烈的是《大晚报》。这也并非和我前
生有仇,是因为我引用了它的文字。但我也并非和它前生有仇,是因为我所看的只有《申
报》和《大晚报》两种,而后者的文字往往颇觉新奇,值得引用,以消愁释闷。即如我的眼
前,现在就有一张包了香烟来的三月三十日的旧《大晚报》在,其中有着这样的一段——
“浦东人杨江生,年已四十有一,貌既丑陋,人复贫穷,向为泥水匠,曾佣于苏州人盛宝山
之泥水作场。盛有女名金弟,今方十五龄,而矮小异常,人亦猥琐。昨晚八时,杨在虹口天
潼路与盛相遇,杨奸其女。经捕头向杨询问,杨毫不抵赖,承认自去年一二八以后,连续行
奸十余次,当派探员将盛金弟送往医院,由医生验明确非处女,今晨解送第一特区地方法
院,经刘毓桂推事提审,捕房律师王耀堂以被告诱未满十六岁之女子,虽其后数次皆系该女
自往被告家相就,但按法亦应强奸罪论,应请讯究。旋传女父盛宝山讯问,据称初不知有此
事,前晚因事责女后,女忽失踪,直至昨晨才归,严诘之下,女始谓留住被告家,并将被告
诱奸经过说明,我方得悉,故将被告扭入捕房云。继由盛金弟陈述,与被告行奸,自去年二
月至今,已有十余次,每次均系被告将我唤去,并着我不可对父母说知云。质之杨江生供,
盛女向呼我为叔,纵欲奸犹不忍下手,故绝对无此事,所谓十余次者,系将盛女带出游玩之
次数等语。刘推事以本案尚须调查,谕被告收押,改期再讯。”

    在记事里分明可见,盛对于杨,并未说有“伦常”关系,杨供女称之为“叔”,是中国
的习惯,年长十年左右,往往称为叔伯的。然而《大晚报》用了怎样的题目呢?是四号和头
号字的——

    拦途扭往捕房控诉

    干叔奸侄女

    女自称被奸过十余次男指系游玩并非风流它在“叔”上添一“干”字,于是“女”就化
为“侄女”,杨江生也因此成了“逆伦”或准“逆伦”的重犯了。中国之君子,叹人心之不
古,憎匪人之逆伦,而惟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耸动低级趣味
读者的眼目。杨江生是泥水匠,无从看见,见了也无从抗辩,只得一任他们的编排,然而社
会批评者是有指斥的任务的。但还不到指斥,单单引用了几句奇文,他们便什么“员外”什
么“警犬”〔1〕的狂嗥起来,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吸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
务的志士。是的,社长我们是知道的,然而终于不知道谁是东家,就是究竟谁是“员外”,
倘说既非商办,又非官办;则在报界里是很难得的。但这秘密,在这里不再研究它也好。

    和《大晚报》不相上下,注意于《自由谈》的还有《社会新闻》〔2〕。但手段巧妙得
远了,它不用不能通或不愿通的文章,而只驱使着真伪杂糅的记事。即如《自由谈》的改革
的原因,虽然断不定所说是真是假,我倒还是从它那第二卷第十三期(二月七日出版)上看
来的——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中国文坛,本无新旧之分,但到了五四运动那年,陈
独秀在《新青年》上一声号炮,别树一帜,提倡文学革命,胡适之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后摇
旗呐喊。这时中国青年外感外侮的压迫,内受政治的刺激,失望与烦闷,为了要求光明的出
路,各种新思潮,遂受青年热烈的拥护,使文学革命建了伟大的成功。从此之后,中国文坛
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但旧文坛势力在社会上有悠久的历史,根深蒂固,一时不易动摇。
那时旧文坛的机关杂志,是著名的《礼拜六》,几乎集了天下摇头摆尾的文人,于《礼拜
六》一炉!至《礼拜六》所刊的文字,十九是卿卿我我,哀哀唧唧的小说,把民族性陶醉萎
靡到极点了!此即所谓鸳鸯蝴蝶派的文字。其中如徐枕亚吴双热周瘦鹃等,尤以善谈鸳鸯蝴
蝶著名,周瘦鹃且为礼拜六派之健将。这时新文坛对于旧势力的大本营《礼拜六》,攻击颇
力,卒以新兴势力,实力单薄,旧派有封建社会为背景,有恃无恐,两不相让,各行其是。
此后新派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陆续成立,人材渐众,势力渐厚,《礼拜六》应时势之
推移,终至“寿终正寝”!惟礼拜六派之残余分子,迄今犹四出活动,无肃清之望,上海各
大报中之文艺编辑,至今大都仍是所谓鸳鸯蝴蝶派所把持。可是只要放眼在最近的出版界
中,新兴文艺出版数量的可惊,已有使旧势力不能抬头之势!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
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以相召号,盖已至强弩之末的时期了!最近守旧的《申报》,忽将
《自由谈》编辑礼拜六派的巨子周瘦鹃撤职,换了一个新派作家黎烈文,这对于旧势力当然
是件非常的变动,遂形成了今日新旧文坛剧烈的冲突。周瘦鹃一方面策动各小报,对黎烈文
作总攻击,我们只要看郑逸梅主编的《金刚钻》,主张周瘦鹃仍返《自由谈》原位,让黎烈
文主编《春秋》,也足见旧派文人终不能忘情于已失的地盘。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
《春秋》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也足见周瘦鹃犹惴惴于
他现有地位的危殆。周同时还硬拉非苏州人的严独鹤加入周所主持的纯苏州人的文艺团体
“星社”,以为拉拢而固地位之计。不图旧派势力的失败,竟以周启其端。

    据我所闻:周的不能安于其位,也有原因:他平日对于选稿方面,太刻薄而私心,只要
是认识的人投去的稿,不看内容,见篇即登;同时无名小卒或为周所陌生的投稿者,则也不
看内容,整堆的作为字纸篓的虏俘。因周所编的刊物,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私心自用,
以致内容糟不可言!外界对他的攻击日甚,如许啸天主编之《红叶》,也对周有数次剧烈的
抨击,史量才为了外界对他的不满,所以才把他撤去。那知这次史量才的一动,周竟作了导
火线,造成了今日新旧两派短兵相接战斗愈烈的境界!以后想好戏还多,读者请拭目俟之。
〔微知〕但到二卷廿一期(三月三日)上,就已大惊小怪起来,为“守旧文化的堡垒”的动
摇惋惜——左翼文化运动的抬头水手关于左翼文化运动,虽然受过各方面严厉的压迫,及其
内部的分裂,但近来又似乎渐渐抬起头了。在上海,左翼文化在共产党“联络同路人”的路
线之下,的确是较前稍有起色。在杂志方面,甚至连那些第一块老牌杂志,也左倾起来。胡
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原是中国历史最久的杂志,也是最稳健不过的杂志,可是据王云
五老板的意见,胡愈之近来太左倾了,所以在愈之看过的样子,他必须再重看一遍。但虽然
是经过王老板大刀阔斧的删段以后,《东方杂志》依然还嫌太左倾,于是胡愈之的饭碗不能
不打破,而由李某来接他的手了。又如《申报》的《自由谈》在礼拜六派的周某主编之时,
陈腐到太不像样,但现在也在左联手中了。鲁迅与沈雁冰,现在已成了《自由谈》的两大台
柱了。《东方杂志》是属于商务印书馆的,《自由谈》是属于《申报》的,商务印书馆与申
报馆,是两个守旧文化的堡垒,可是这两个堡垒,现在似乎是开始动摇了,其余自然是可想
而知。此外,还有几个中级的新的书局,也完全在左翼作家手中,如郭沫若高语罕丁晓先与
沈雁冰等,都各自抓着了一个书局,而做其台柱,这些都是著名的红色人物,而书局老板现
在竟靠他们吃饭了。

    …………

    过了三星期,便确指鲁迅与沈雁冰〔3〕为《自由谈》的“台柱”(三月廿四日第二卷
第廿八期)——黎烈文未入文总

    《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系留法学生,为一名不见于经传之新进作家。自彼接办
《自由谈》后,《自由谈》之论调,为之一变,而执笔为文者,亦由星社《礼拜六》之旧式
文人,易为左翼普罗作家。现《自由谈》资为台柱者,为鲁迅与沈雁冰两氏,鲁迅在《自由
谈》上发表文稿尤多,署名为“何家干”。除鲁迅与沈雁冰外,其他作品,亦什九系左翼作
家之作,如施蛰存曹聚仁李辉英辈是。一般人以《自由谈》作文者均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
(简称文总),故疑黎氏本人,亦系文总中人,但黎氏对此,加以否认,谓彼并未加入文
总,与以上诸人仅友谊关系云。〔逸〕又过了一个多月,则发见这两人的“雄图”(五月六
日第三卷第十二期)了——鲁迅沈雁冰的雄图

    自从鲁迅沈雁冰等以《申报·自由谈》为地盘,发抒阴阳怪气的论调后,居然又能吸引
群众,取得满意的收获了。在鲁(?)沈的初衷,当然这是一种有作用的尝试,想复兴他们
的文化运动。现在,听说已到组织团体的火候了。

    参加这个运动的台柱,除他们二人外有郁达夫,郑振铎等,交换意见的结果,认为中国
最早的文化运动,是以语丝社创造社及文学研究会为中心,而消散之后,语丝创造的人分化
太大了,惟有文学研究会的人大部分都还一致,——如王统照叶绍钧徐雉之类。而沈雁冰及
郑振铎,一向是文学研究派的主角,于是决定循此路线进行。最近,连田汉都愿意率众归
附,大概组会一事,已在必成,而且可以在这红五月中实现了。〔农〕这些记载,于编辑者
黎烈文是并无损害的,但另有一种小报式的期刊所谓《微言》〔4〕,却在《文坛进行曲》
里刊了这样的记事——

    “曹聚仁经黎烈文等绍介,已加入左联。”(七月十五日,九期。)

    这两种刊物立说的差异,由于私怨之有无,是可不言而喻的。但《微言》却更为巧妙:
只要用寥寥十五字,便并陷两者,使都成为必被压迫或受难的人们。

    到五月初,对于《自由谈》的压迫,逐日严紧起来了,我的投稿,后来就接连的不能发
表。但我以为这并非因了《社会新闻》之类的告状,倒是因为这时正值禁谈时事,而我的短
评却时有对于时局的愤言;也并非仅在压迫《自由谈》,这时的压迫,凡非官办的刊物,所
受之度大概是一样的。但这时候,最适宜的文章是鸳鸯蝴蝶的游泳和飞舞,而《自由谈》可
就难了,到五月廿五日,终于刊出了这样的启事——编辑室

    这年头,说话难,摇笔杆尤难。这并不是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实在是“天下
有道”,“庶人”相应“不议”。编者谨掬一瓣心香,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
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若必论长议短,妄谈大事,则塞之字篇既有所不忍,布之报
端又有所不能,陷编者于两难之境,未免有失恕道。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编者敢以此为
海内文豪告。区区苦衷,伏乞矜鉴!编者

    这现象,好像很得了《社会新闻》群的满足了,在第三卷廿一期(六月三日)里的“文
化秘闻”栏内,就有了如下的记载——

    《自由谈》态度转变

    《申报·自由谈》自黎烈文主编后,即吸收左翼作家鲁迅沈雁冰及乌鸦主义者曹聚仁等
为基本人员,一时论调不三不四,大为读者所不满。且因嘲骂“礼拜五派”,而得罪张若谷
等;抨击“取消式”之社会主义理论,而与严灵峰等结怨;腰斩《时代与爱的歧途》,又招
张资平派之反感,计黎主编《自由谈》数月之结果,已形成一种壁垒,而此种壁垒,乃营业
主义之《申报》所最忌者。又史老板在外间亦耳闻有种种不满之论调,乃特下警告,否则为
此则惟有解约。最后结果伙计当然屈伏于老板,于是“老话”,“小旦收场”之类之文字,
已不复见于近日矣。〔闻〕

    而以前的五月十四日午后一时,还有了丁玲和潘梓年的失踪的事〔5〕,大家多猜测为
遭了暗算,而这猜测也日益证实了。谣言也因此非常多,传说某某也将同遭暗算的也有,接
到警告或恐吓信的也有。我没有接到什么信,只有一连五六日,有人打电话到内山书店
〔6〕的支店去询问我的住址。我以为这些信件和电话,都不是实行暗算者们所做的,只不
过几个所谓文人的鬼把戏,就是“文坛”上,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人的。但倘有人怕麻烦,这
小玩意是也能发生些效力,六月九日《自由谈》上《蘧庐絮语》〔7〕之后有一条下列的文
章,我看便是那些鬼把戏的见效的证据了——编者附告:昨得子展先生来信,现以全力从事
某项著作,无暇旁鹜,《蘧庐絮语》,就此完结。

    终于,《大晚报》静观了月余,在六月十一的傍晚,从它那文艺附刊的《火炬》上发出
毫光来了,它愤慨得很——

    到底要不要自由法鲁久不曾提起的“自由”这问题,近来又有人在那里大论特谈,因为
国事总是热辣辣的不好惹,索性莫谈,死心再来谈“风月”,可是“风月”又谈得不称心,
不免喉底里喃喃地漏出几声要“自由”,又觉得问题严重,喃喃几句倒是可以,明言直语似
有不便,于是正面问题不敢直接提起来论,大刀阔斧不好当面幌起来,却弯弯曲曲,兜着圈
子,叫人摸不着棱角,摸着正面,却要把它当做反面看,这原是看“幽默”文字的方法也。

    心要自由,口又不明言,口不能代表心,可见这只口本身已经是不自由的了。因为不自
由,所以才讽讽刺刺,一回儿“要自由”,一回儿又“不要自由”,过一回儿再“要不自由
的自由”和“自由的不自由”,翻来复去,总叫头脑简单的人弄得“神经衰弱”,把捉不住
中心。到底要不要自由呢?说清了,大家也好顺风转舵,免得闷在葫芦里,失掉听懂的自
由。照我这个不是“雅人”的意思,还是粗粗直直地说:“咱们要自由,不自由就来拚个你
死我活!”

    本来“自由”并不是个非常问题,给大家一谈,倒严重起来了。——问题到底是自己弄
严重的,如再不使用大刀阔斧,将何以冲破这黑漆一团?细针短刺毕竟是雕虫小技,无助于
大题,讥刺嘲讽更已属另一年代的老人所发的呓语。我们聪明的智识份子又何尝不知道讽刺
在这时代已失去效力,但是要想弄起刀斧,却又觉左右掣肘,在这一年代,科学发明,刀斧
自然不及枪炮;生贱于蚁,本不足惜,无奈我们无能的智识份子偏吝惜他的生命何!

    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你对于时
局,本不该弯弯曲曲的讽刺。现在他对于讽刺者,是“粗粗直直地”要求你去死亡。作者是
一位心直口快的人,现在被别人累得“要不要自由”也摸不着头脑了。

    然而六月十八日晨八时十五分,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副会长杨杏佛〔8〕(铨)遭了
暗杀。

    这总算拚了个“你死我活”,法鲁先生不再在《火炬》上说亮话了。只有《社会新
闻》,却在第四卷第一期(七月三日出)显,还描出左翼作家的懦怯来——左翼作家纷纷离


    在五月,上海的左翼作家曾喧闹一时,好像什么都要染上红色,文艺界全归左翼。但在
六月下旬,情势显然不同了,非左翼作家的反攻阵线布置完成,左翼的内部也起了分化,最
近上海暗杀之风甚盛,文人的脑筋最敏锐,胆子最小而脚步最快,他们都以避暑为名离开了
上海。据确讯,鲁迅赴青岛,沈雁冰在浦东乡间,郁达夫杭州,陈望道回家乡,连蓬子,白
薇之类的踪迹都看不见了。〔道〕

    西湖是诗人避暑之地,牯岭乃阔老消夏之区,神往尚且不敢,而况身游。杨杏佛一死,
别人也不会突然怕热起来的。听说青岛也是好地方,但这是梁实秋〔9〕教授传道的圣境,
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道”先生有道,代我设想的恐怖,其实是不确的。否则,
一群流氓,几枝手枪,真可以治国平天下了。

    但是,嗅觉好像特别灵敏的《微言》,却在第九期(七月十五日出)上载着另一种消息
——自由的风月顽石

    黎烈文主编之《自由谈》,自宣布“只谈风月,少发牢骚”以后,而新进作家所投真正
谈风月之稿,仍拒登载,最近所载者非老作家化名之讽刺文章,即其刺探们无聊之考古。闻
此次辩论旧剧中的锣鼓问题,署名“罗复”者,即陈子展,“何如”者,即曾经被捕之黄
素。此一笔糊涂官司,颇骗得稿费不少。

    这虽然也是一科“牢骚”,但“真正谈风月”和“曾经被捕”等字样,我觉得是用得很
有趣的。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
“老作家”也。

    《后记》本来也可以完结了,但还有应该提一下的,是所谓“腰斩张资平”〔10〕
案。

    《自由谈》上原登着这位作者的小说,没有做完,就被停止了,有些小报上,便轰传为
“腰斩张资平”。当时也许有和编辑者往复驳难的文章的,但我没有留心,因此就没有收
集。现在手头的只有《社会新闻》,第三卷十三期(五月九日出)

    里有一篇文章,据说是罪魁祸首又是我,如下——张资平挤出《自由谈》粹公

    今日的《自由谈》,是一块有为而为的地盘,是“乌鸦”“阿Q”的播音台,当然用不
着“三角四角恋爱”的张资平混迹其间,以至不得清一。

    然而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个色欲狂的“迷羊”——郁达夫却能例外?他不是同张资平一
样发源于创造吗?

    一样唱着“妹妹我爱你”吗?我可以告诉你,这的确是例外。因为郁达夫虽则是个色欲
狂,但他能流入“左联”,认识“民权保障”的大人物,与今日《自由谈》的后台老板鲁
(?)老夫子是同志,成为“乌鸦”“阿Q”的伙伴了。

    据《自由谈》主编人黎烈文开革张资平的理由,是读者对于《时代与爱的歧路》一文,
发生了不满之感,因此中途腰斩,这当然是一种遁词。在肥胖得走油的申报馆老板,固然可
以不惜几千块钱,买了十洋一千字的稿子去塞纸簏,但在靠卖文为活的张资平,却比宣布了
死刑都可惨,他还得见见人呢!

    而且《自由谈》的写稿,是在去年十一月,黎烈文请客席上,请他担任的,即使鲁
(?)先生要扫清地盘,似乎也应当客气一些,而不能用此辣手。问题是这样的,鲁先生为
了要复兴文艺(?)运动,当然第一步先须将一切的不同道者打倒,于是乃有批评曾今可张
若谷章衣萍等为“礼拜五派”之举;张资平如若识相,自不难感觉到自己正酣卧在他们榻
旁,而立刻滚蛋!无如十洋一千使他眷恋着,致触了这个大霉头。当然,打倒人是愈毒愈
好,管他是死刑还是徒刑呢!

    在张资平被挤出《自由谈》之后,以常情论,谁都咽不下这口冷水,不过张资平的阘懦
是著名的,他为了老婆小孩子之故,是不能同他们斗争,而且也不敢同他们摆好了阵营的集
团去斗争,于是,仅仅在《中华日报》的《小贡献》上,发了一条软弱无力的冷箭,以作遮
羞。

    现在什么事都没有了,《红萝卜须》已代了他的位置,而沈雁冰新组成的文艺观摹团,
将大批的移殖到《自由谈》来。

    还有,是《自由谈》上曾经攻击过曾今可〔11〕的“解放词”,据《社会新闻》第三
卷廿二期(六月六日出)说,原来却又是我在闹的了,如下——曾今可准备反攻

    曾今可之为鲁迅等攻击也,实至体无完肤,固无时不想反攻,特以力薄能鲜,难于如愿
耳!且知鲁迅等有左联作背景,人多手众,此呼彼应,非孤军抗战所能抵御,因亦着手拉
拢,凡曾受鲁等侮辱者更所欢迎。近已拉得张资平,胡怀琛,张凤,龙榆生等十余人,组织
一文艺漫谈会,假新时代书店为地盘,计划一专门对付左翼作家之半月刊,本月中旬即能出
版。〔如〕那时我想,关于曾今可,我虽然没有写过专文,但在《曲的解放》(本书第十五
篇)里确曾涉及,也许可以称为“侮辱”罢;胡怀琛〔12〕虽然和我不相干,《自由谈》
上是嘲笑过他的“墨翟为印度人说”的。但张,龙两位是怎么的呢?彼此的关涉,在我的记
忆上竟一点也没有。这事直到我看见二卷二十六期的《涛声》〔13〕(七月八日出),疑
团这才冰释了——“文艺座谈”遥领记聚仁《文艺座谈》者,曾词人之反攻机关报也,遥者
远也,领者领情也,记者记不曾与座谈而遥领盛情之经过也。

    解题既毕,乃述本事。

    有一天,我到暨南去上课,休息室的台子上赫然一个请帖;展而恭读之,则《新时代月
刊》之请帖也,小子何幸,乃得此请帖!折而藏之,以为传家之宝。

    《新时代》请客而《文艺座谈》生焉,而反攻之阵线成焉。报章煌煌记载,有名将在
焉。我前天碰到张凤老师,带便问一个口讯;他说:“谁知道什么座谈不座谈呢?

    他早又没说,签了名,第二天,报上都说是发起人啦。”

    昨天遇到龙榆生先生,龙先生说:“上海地方真不容易做人,他们再三叫我去谈谈,只
吃了一些茶点,就算数了;我又出不起广告费。”我说:“吃了他家的茶,自然是他家人
啦!”

    我幸而没有去吃茶,免于被强奸,遥领盛情,志此谢谢!

    但这“文艺漫谈会”的机关杂志《文艺座谈》〔14〕第一期,却已经罗列了十多位作
家的名字,于七月一日出版了。其中的一篇是专为我而作的——内山书店小坐记白羽遐某天
的下午,我同一个朋友在上海北四川路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北四川路底了。我提议到虹
口公园去看看,我的朋友却说先到内山书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我们就进了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是日本浪人内山完造开的,他表面是开书店,实在差不多是替日本政府做侦
探。他每次和中国人谈了点什么话,马上就报告日本领事馆。这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了,只要是略微和内山书店接近的人都知道。

    我和我的朋友随便翻看着书报。内山看见我们就连忙跑过来和我们招呼,请我们坐下
来,照例地闲谈。因为到内山书店来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文人,内山也就知道点中国的文化。
他常和中国人谈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的情形,却不大谈到中国的政治,自然是怕中国人对他
怀疑。

    “中国的事都要打折扣,文字也是一样。‘白发三千丈’这就是一个天大的诳!这就得
大打其折扣。中国的别的问题,也可以以此类推……哈哈!哈!”

    内山的话我们听了并不觉得一点难为情,诗是不能用科学方法去批评的。内山不过是一
个九州角落里的小商人,一个暗探,我们除了用微笑去回答之外,自然不会拿什么话语去向
他声辩了。不久以前,在《自由谈》上看到何家干先生的一篇文字,就是内山所说的那些
话。原来所谓“思想界的权威”,所谓“文坛老将”,连一点这样的文章都非“出自心
裁”!

    内山还和我们谈了好些,“航空救国”等问题都谈到,也有些是已由何家干先生抄去在
《自由谈》发表过的。我们除了勉强敷衍他之外,不大讲什么话,不想理他。因为我们知道
内山是个什么东西,而我们又没有请他救过命,保过险,以后也决不预备请他救命或保险。

    我同我的朋友出了内山书店,又散步散到虹口公园去了。

    不到一礼拜(七月六日),《社会新闻》(第四卷二期)就加以应援,并且廓大到“左
联”〔15〕去了。其中的“茅盾”,是本该写作“鲁迅”的故意的错误,为的是令人不疑
为出于同一人的手笔——

    内山书店与左联

    《文艺座谈》第一期上说,日本浪人内山完造在上海开书店,是侦探作用,这是确属
的,而尤其与左联有缘。记得郭沫若由汉逃沪,即匿内山书店楼上,后又代为买船票渡日。
茅盾在风声紧急时,亦以内山书店为惟一避难所。然则该书店之作用究何在者?盖中国之有
共匪,日本之利也,所以日本杂志所载调查中国匪情文字,比中国自身所知者为多,而此类
材料之获得,半由受过救命之恩之共党文艺份子所供给;半由共党自行送去,为张扬势力之
用,而无聊文人为其收买甘愿为其刺探者亦大有人在。闻此种侦探机关,除内山以外,尚有
日日新闻社,满铁调查所等,而著名侦探除内山完造外,亦有田中,小岛,中村等。〔新
皖〕这两篇文章中,有两种新花样:一,先前的诬蔑者,都说左翼作家是受苏联的卢布的,
现在则变了日本的间接侦探;二,先前的揭发者,说人抄袭是一定根据书本的,现在却可以
从别人的嘴里听来,专凭他的耳朵了。至于内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检书谈
话,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却不做侦
探;他卖书,是要赚钱的,却不卖人血:这一点,倒是凡有自以为人,而其实是狗也不如的
文人们应该竭力学学的!

    但也有人来抱不平了,七月五日的《自由谈》上,竟揭载了这样的一篇文字——谈“文
人无行”谷春帆虽说自己也忝列于所谓“文人”之“林”,但近来对于“文人无行”这句
话,却颇表示几分同意,而对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喟,也不完全视为“道学
先生”的偏激之言。实在,今日“人心”险毒得太令人可怕了,尤其是所谓“文人”,想得
出,做得到,种种卑劣行为如阴谋中伤,造谣诬蔑,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
当,举不胜举。而在另一方面自吹自擂,觍然以“天才”与“作家”自命,偷窃他人唾余,
还沾沾自喜的种种怪象,也是“无丑不备有恶皆臻”,对着这些痛心的事实,我们还能够否
认“文人无行”这句话的相当真实吗?(自然,我也并不是说凡文人皆无行。)我们能不兴
起“世道人心”的感喟吗?

    自然,我这样的感触并不是毫没来由的。举实事来说,过去有曾某其人者,硬以“管他
娘”与“打打麻将”等屁话来实行其所谓“词的解放”,被人斥为“轻薄少年”与“色情狂
的急色儿”,曾某却唠唠叨叨辩个不休,现在呢,新的事实又证明了曾某不仅是一个轻薄少
年,而且是阴毒可憎的蛇蝎,他可以借崔万秋的名字为自己吹牛(见二月崔在本报所登广
告),甚至硬把日本一个打字女和一个中学教员派做“女诗人”和“大学教授”,把自己吹
捧得无微不至;他可以用最卑劣的手段投稿于小报,指他的朋友为×××,并公布其住址,
把朋友公开出卖(见第五号《中外书报新闻》)。这样的大胆,这样的阴毒,这样的无聊,
实在使我不能相信这是一个有廉耻有人格的“人”——尤其是“文人”,所能做出。然而曾
某却真想得到,真做得出,我想任何人当不能不佩服曾某的大无畏的精神。

    听说曾某年纪还不大,也并不是没有读书的机会,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
力和那种阴毒机巧的心思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然而曾某却偏要日以吹
拍为事,日以造谣中伤为事,这,一方面固愈足以显曾某之可怕,另一方面亦正见青年自误
之可惜。

    不过,话说回头,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未必一定能束身自好,比如以专写三角恋爱小
说出名,并发了财的张××,彼固动辄以日本某校出身自炫者,然而他最近也会在一些小报
上泼辣叫嗥,完全一副满怀毒恨的“弃妇”的脸孔,他会阴谋中伤,造谣挑拨,他会硬派人
像布哈林或列宁,简直想要置你于死地,其人格之卑污,手段之恶辣,可说空前绝后,这样
看来,高等教育又有何用?还有新出版之某无聊刊物上有署名“白羽遐”者作《内山书店小
坐记》一文,公然说某人常到内山书店,曾请内山书店救过命保过险。我想,这种公开告密
的勾当,大概也就是一流人化名玩出的花样。

    然而无论他们怎样造谣中伤,怎样阴谋陷害,明眼人一见便知,害人不着,不过徒然暴
露他们自己的卑污与无人格而已。

    但,我想,“有行”的“文人”,对于这班丑类,实在不应当像现在一样,始终置之不
理,而应当振臂奋起,把它们驱逐于文坛以外,应当在污秽不堪的中国文坛,做一番扫除的
工作!

    于是祸水就又引到《自由谈》上去,在次日的《时事新报》〔16〕上,便看见一则启
事,是方寸大字的标名——张资平启事

    五日《申报·自由谈》之《谈“文人无行”》,后段大概是指我而说的。我是坐不改
名,行不改姓的人,纵令有时用其他笔名,但所发表文字,均自负责,此须申明者一;白羽
遐另有其人,至《内山小坐记》亦不见是怎样坏的作品,但非出我笔,我未便承认,此须申
明者二;我所写文章均出自信,而发见关于政治上主张及国际情势之研究有错觉及乱视者,
均不惜加以纠正。至于“造谣伪造信件及对于意见不同之人,任意加以诬毁”皆为我生平所
反对,此须申明者三;我不单无资本家的出版者为我后援,又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以谋
得一编辑以自豪,更进而行其“诬毁造谣假造信件”等卑劣的行动。我连想发表些关于对政
治对国际情势之见解,都无从发表,故凡容纳我的这类文章之刊物,我均愿意投稿。但对于
该刊物之其他文字则不能负责,此须申明者四。今后凡有利用以资本家为背景之刊物对我诬
毁者,我只视作狗吠,不再答复,特此申明。

    这很明白,除我而外,大部分是对于《自由谈》编辑者黎烈文的。所以又次日的《时事
新报》上,也登出相对的启事来——

    黎烈文启事

    烈文去岁游欧归来,客居沪上,因《申报》总理史量才先生系世交长辈,故常往访候,
史先生以烈文未曾入过任何党派,且留欧时专治文学,故令加入申报馆编辑《自由谈》。不
料近两月来,有三角恋爱小说商张资平,因烈文停登其长篇小说,怀恨入骨,常在各大小刊
物,造谣诬蔑,挑拨陷害,无所不至,烈文因其手段与目的过于卑劣,明眼人一见自知,不
值一辩,故至今绝未置答,但张氏昨日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射影,肆意诬毁,
其中有“又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一语,不知何指。张氏启事既系对《自由谈》而发,而
烈文现为《自由谈》编辑人,自不得不有所表白,以释群疑。烈文只胞妹两人,长应元未嫁
早死,次友元现在长沙某校读书,亦未嫁人,均未出过湖南一步。且据烈文所知,湘潭黎氏
同族姊妹中不论亲疏远近,既无一人嫁人为妾,亦无一人得与“大商人”结婚,张某之言,
或系一种由衷的遗憾(没有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的遗憾),或另有所指,或系一种病的发
作,有如疯犬之狂吠,则非烈文所知耳。

    此后还有几个启事,避烦不再剪贴了。总之:较关紧要的问题,是“姊妹嫁作大商人为
妾”者是谁?但这事须问“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张资平本人才知道。

    可是中国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
去请教他了。《访问记》登在《中外书报新闻》〔17〕的第七号(七月十五日出)上,下
面是关于“为妾”问题等的一段——(四)启事中的疑问

    以上这些话还只是讲刊登及停载的经过,接着,我便请他解答启事中的几个疑问。

    “对于你的启事中,有许多话,外人看了不明白,能不能让我问一问?”

    “是那几句?”

    “‘姊妹嫁作商人妾’,这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影射?”

    “这是黎烈文他自己多心,我不过自然他既然说了不能公开的话,也就不便追问了。

    “还有一点,你所谓‘想发表些关于对政治对国际情势之见解都无从发表’,这又何所
指?”

    “那是讲我在文艺以外的政治见解的东西,随笔一类的东西。”

    “是不是像《新时代》上的《望岁小农居日记》一样的东西呢?”(参看《新时代》七
月号)我插问。

    “那是对于鲁迅的批评,我所说的是对政治的见解,《文艺座谈》上面有。”(参看
《文艺座谈》一卷一期《从早上到下午》。)

    “对于鲁迅的什么批评?”

    “这是题外的事情了,我看关于这个,请你还是不发表好了。”

    这真是“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18〕,寥寥几笔,就画出了这位文学家的嘴脸。
《社会新闻》说他“阘懦”,固然意在博得社会上“济弱扶倾”的同情,不足置信,但启事
上的自白,却也须照中国文学上的例子,大打折扣的(倘白羽遐先生在“某天”又到“内山
书店小坐”,一定又会从老板口头听到),因为他自己在“行不改姓”之后,也就说“纵令
有时用其他笔名”,虽然“但所发表文字,均自负责”,而无奈“还是不发表好了”何?但
既然“还是不发表好了”,则关于我的一笔,我也就不再深论了。

    一枝笔不能兼写两件事,以前我实在闲却了《文艺座谈》的座主,“解放词人”曾今可
先生了。但写起来却又很简单,他除了“准备反攻”之外,只在玩“告密”的玩艺。崔万秋
〔19〕先生和这位词人,原先是相识的,只为了一点小纠葛,他便匿名向小报投稿,诬陷
老朋友去了。不幸原稿偏落在崔万秋先生的手里,制成铜版,在《中外书报新闻》(五号)
上精印了出来——崔万秋加入国家主义派《大晚报》屁股编辑崔万秋自日回国,即住在愚园
坊六十八号左舜生家,旋即由左与王造时介绍于《大晚报》工作。近为国家主义及广东方面
宣传极力,夜则留连于舞场或八仙桥庄上云。

    有罪案,有住址,逮捕起来是很容易的。而同时又诊出了一点小毛病,是这位词人曾经
用了崔万秋的名字,自己大做了一通自己的诗的序,而在自己所做的序里又大称赞了一通自
己的诗。〔20〕轻恙重症,同时夹攻,渐使这柔嫩的诗人兼词人站不住,他要下野了,而
在《时事新报》(七月九日)上却又是一个启事,好像这时的文坛是入了“启事时代”似的
——曾今可启事

    鄙人不日离沪旅行,且将脱离文字生活。以后对于别人对我造谣诬蔑,一概置之不理。
这年头,只许强者打,不许弱者叫,我自然没有什么话可说。我承认我是一个弱者,我无力
反抗,我将在英雄们胜利的笑声中悄悄地离开这文坛。如果有人笑我是“懦夫”,我只当他
是尊我为“英雄”。此启。

    这就完了。但我以为文字是有趣的,结末两句,尤为出色。

    我剪贴在上面的《谈“文人无行”》,其实就是这曾张两案的合论。但由我看来,这事
件却还要坏一点,便也做了一点短评,投给《自由谈》。久而久之,不见登出,索回原稿,
油墨手印满纸,这便是曾经排过,又被谁抽掉了的证据,可见纵“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
妾”,“资本家的出版者”也还是为这一类名公“后援”的。但也许因为恐怕得罪名公,就
会立刻给你戴上一顶红帽子,为性命计,不如不登的也难说。现在就抄在这里罢——

    驳“文人无行”

    “文人”这一块大招牌,是极容易骗人的。虽在现在,社会上的轻贱文人,实在还不如
所谓“文人”的自轻自贱之甚。看见只要是“人”,就决不肯做的事情,论者还不过说他
“无行”,解为“疯人”,恕其“可怜”。其实他们却原是贩子,也一向聪明绝顶,以前的
种种,无非“生意经”,现在的种种,也并不是“无行”,倒是他要“改行”了。

    生意的衰微使他要“改行”。虽是极低劣的三角恋爱小说,也可以卖掉一批的。我们在
夜里走过马路边,常常会遇见小瘪三从暗中来,鬼鬼祟祟的问道:“阿要春宫?

    阿要春宫?中国的,东洋的,西洋的,都有。阿要勿?”

    生意也并不清淡。上当的是初到上海的青年和乡下人。然而这至多也不过四五回,他们
看过几套,就觉得讨厌,甚且要作呕了,无论你“中国的,东洋的,西洋的,都有”也无
效。而且因时势的迁移,读书界也起了变化,一部份是不再要看这样的东西了;一部份是简
直去跳舞,去嫖妓,因为所化的钱,比买手淫小说全集还便宜。这就使三角家之类觉得没
落。我们不要以为造成了洋房,人就会满足的,每一个儿子,至少还得给他赚下十万块钱
呢。

    于是乎暴躁起来。然而三角上面,是没有出路了的。

    于是勾结一批同类,开茶会,办小报,造谣言,其甚者还竟至于卖朋友,好像他们的鸿
篇巨制的不再有人赏识,只是因为有几个人用一手掩尽了天下人的眼目似的。但不要误解,
以为他真在这样想。他是聪明绝顶,其实并不在这样想的,现在这副嘴脸,也还是一种“生
意经”,用三角钻出来的活路。总而言之,就是现在只好经营这一种卖买,才又可以赚些
钱。

    譬如说罢,有些“第三种人”也曾做过“革命文学家”,借此开张书店,吞过郭沫若的
许多版税,现在所住的洋房,有一部份怕还是郭沫若的血汗所装饰的。此刻那里还能做这样
的生意呢?此刻要合伙攻击左翼,并且造谣陷害了知道他们的行为的人,自己才是一个干净
刚直的作者,而况告密式的投稿,还可以大赚一注钱呢。

    先前的手淫小说,还是下部的勾当,但此路已经不通,必须上进才是,而人们——尤其
是他的旧相识——的头颅就危险了。这那里是单单的“无行”文人所能做得出来的?

    上文所说,有几处自然好像带着了曾今可张资平这一流,但以前的“腰斩张资平”,却
的确不是我的意见。这位作家的大作,我自己是不要看的,理由很简单:我脑子里不要三角
四角的这许多角。倘有青年来问我可看与否,我是劝他不必看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脑子里
也不必有三角四角的那许多角。若夫他自在投稿取费,出版卖钱,即使他无须养活老婆儿
子,我也满不管,理由也很简单:我是从不想到他那些三角四角的角不完的许多角的。

    然而多角之辈,竟谓我策动“腰斩张资平”。既谓矣,我乃简直以X光照其五脏六腑
了。

    《后记》这回本来也真可以完结了,但且住,还有一点余兴的余兴。因为剪下的材料
中,还留着一篇妙文,倘使任其散失,是极为可惜的,所以特地将它保存在这里。

    这篇文章载在六月十七日《大晚报》的《火炬》里——新儒林外史柳丝

    第一回揭旗扎空营兴师布迷阵却说卡尔和伊理基两人这日正在天堂以上讨论中国革命问
题,忽见下界中国文坛的大戈壁上面,杀气腾腾,尘沙弥漫,左翼防区里面,一位老将紧追
一位小将,战鼓震天,喊声四起,忽然那位老将牙缝开处,吐出一道白雾,卡尔闻到气味立
刻晕倒,伊理基拍案人怒道,“毒瓦斯,毒瓦斯!”扶着卡尔赶快走开去了。原来下界中国
文坛的大戈壁上面,左翼防区里头,近来新扎一座空营,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无
产阶级文艺营垒受了奸人挑拨,大兴问罪之师。这日大军压境,新扎空营的主将兼官佐又兼
士兵杨邨人提起笔枪,跃马相迎,只见得战鼓震天,喊声四起,为首先锋扬刀跃马而来,乃
老将鲁迅是也。那杨邨人打拱,叫声“老将军别来无恙?”

    老将鲁迅并不答话,跃马直冲扬刀便刺,那杨邨人笔枪挡住又道:“老将有话好讲,何
必动起干戈?小将别树一帜,自扎空营,只因事起仓卒,未及呈请指挥,并非倒戈相向,实
则独当一面,此心此志,天人共鉴。老将军试思左翼诸将,空言克服,骄盈自满,战术既不
研究,武器又不制造。临阵则军容不整,出马则拖枪而逃,如果长此以往,何以维持威信?
老将军整顿纪纲之不暇,劳师远征,窃以为大大对不起革命群众的呵!”老将鲁迅又不答
话,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只见得从他的牙缝里头嘘出一道白雾,那小将杨邨人知道老将放
出毒瓦斯,说的迟那时快,已经将防毒面具戴好了,正是:情感作用无理讲,是非不明只天
知!欲知老将究竟能不能将毒瓦斯闷死那小将,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天就收到一封编辑者的信,大意说:兹署名有柳丝者(“先生读其文之内容或不难
想像其为何人”),投一滑稽文稿,题为《新儒林外史》,但并无伤及个人名誉之事,业已
决定为之发表,倘有反驳文章,亦可登载云云。使刊物暂时化为战场,热闹一通,是办报人
的一种极普通办法,近来我更加“世故”,天气又这么热,当然不会去流汗同翻筋斗的。况
且“反驳”滑稽文章,也是一种少有的奇事,即使“伤及个人名誉事”,我也没有办法,除
非我也作一部《旧儒林外史》,来辩明“卡尔和伊理基”〔21〕的话的真假。但我并不是
巫师,又怎么看得见“天堂”?“柳丝”是杨邨人〔22〕先生还在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者”时候已经用起的笔名,这无须看内容就知道,而曾几何时,就在“小资产阶级革命文
学”的旗子下做着这样的幻梦,将自己写成了这么一副形容了。时代的巨轮,真是能够这么
冷酷地将人们辗碎的。但也幸而有这一辗,因为韩侍桁〔23〕先生倒因此从这位“小将”
的腔子里看见了“良心”了。

    这作品只是第一回,当然没有完,我虽然毫不想“反驳”,却也愿意看看这有“良心”
的文学,不料从此就不见了,迄今已有月余,听不到“卡尔和伊理基”在“天堂”上和“老
将”“小将”在地狱里的消息。但据《社会新闻》(七月九日,四卷三期)说,则又是“左
联”阻止的——杨邨人转入AB团

    叛左联而写揭小资产战斗之旗的杨邨人,近已由汉来沪,闻寄居于AB团小卒徐翔之
家,并已加入该团活动矣。前在《大晚报》署名柳丝所发表的《新封神榜》一文,即杨手
笔,内对鲁迅大加讽刺,但未完即止,闻因受左联警告云。〔预〕左联会这么看重一篇“讽
刺”的东西,而且仍会给“叛左联而写揭小资产战斗之旗的杨邨人”以“警告”,这才真是
一件奇事。据有些人说,“第三种人”的“忠实于自己的艺术”,是已经因了左翼理论家的
凶恶的批评而写不出来了〔24〕,现在这“小资产战斗”的英雄,又因了左联的警告而不
再“战斗”,我想,再过几时,则一切割地吞款,兵祸水灾,古物失踪,阔人生病,也要都
成为左联之罪,尤其是鲁迅之罪了。

    现在使我记起了蒋光慈〔25〕先生。

    事情是早已过去,恐怕有四五年了,当蒋光慈先生组织太阳社〔26〕,和创造社联
盟,率领“小将”来围剿我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句,大意是说,鲁迅向
来未曾受人攻击,自以为不可一世,现在要给他知道知道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我自作评论
以来,即无时不受攻击,即如这三四月中,仅仅关于《自由谈》的,就已有这许多篇,而且
我所收录的,还不过一部份。先前何尝不如此呢,但它们都与如驶的流光一同消逝,无踪无
影,不再为别人所觉察罢了。这回趁几种刊物还在手头,便转载一部份到《后记》里,这其
实也并非专为我自己,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对于别人的攻击,想来也还要
用这一类的方法,但自然要改变了所攻击的人名。将来的战斗的青年,倘在类似的境遇中,
能偶然看见这记录,我想是必能开颜一笑,更明白所谓敌人者是怎样的东西的。

    所引时文字中,我以为很有些篇,倒是出于先前的“革命文学者”。但他们现在是另一
个笔名,另一副嘴脸了。这也是必然的。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
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2
7〕,而革命一受难,就一定要发现以前的“良心”,或以“孝子”〔28〕之名,或以
“人道”之名,或以“比正在受难的革命更加革命”之名,走出阵线之外,好则沉默,坏就
成为叭儿的。这不是我的“毒瓦斯”,这是彼此看见的事实!

    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日午,记。



    〔1〕什么“员外”什么“警犬”反动文人对作者的这种诬蔑,参看本书《以夷制夷》
附录《“以华制华”》。

    〔2〕《社会新闻》反动刊物。一九三二年十月在上海创刊,曾先后出版三日刊、旬
刊、半月刊等,新光书店经售。一九三五年十月起改名《中外问题》,一九三七年十月停
刊。

    〔3〕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文学研究会主
要成员,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长篇小说《蚀》、《子夜》及《茅盾短篇小说集》、
《茅盾散文集》等。〔4〕《微言》反动刊物,周刊,一九三三年五月在上海创刊。〔5〕
丁玲湖南临澧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中篇小说《水》等。潘梓年(18
93—1972),江苏宜兴人,哲学家。他们同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在上海被捕。

    〔6〕内山书店日本人内山完造在上海所开的书店。内山完造(1885—195
9),一九二七年十月与鲁迅结识,以后常有交往,鲁迅曾借他的书店作通讯处。

    〔7〕《蘧庐絮语》札记,陈子展作。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日起连载于《申报·自由
谈》。

    〔8〕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清江人。早年曾赴美留学,回国后任
东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他协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
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一九三三年六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
上海。〔9〕梁实秋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新月派主要成员之一,国家社会党党员。当时
任青岛大学教授。

    〔10〕“腰斩张资平”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创造社早期成
员。写过大量三角恋爱小说。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他的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
自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起在《申报·自由谈》连载,次年四月二十二日《自由谈》刊出编
辑室启事说:“本刊登载张资平先生之长篇创作《时代与爱的歧路》业已数月,近来时接读
者来信,表示倦意。本刊为尊重读者意见起见,自明日起将《时代与爱的歧路》停止刊
载。”当时上海的小报对这件事多有传播,除文中所引《社会新闻》外,同年四月二十七日
《晶报》曾载有《自由谈腰斩张资平》的短文。

    〔11〕曾今可(1901—1971)江西泰和人。关于他的“解放词”,参看本卷
第54页注〔2〕。

    〔12〕胡怀琛(1886—1938)安徽泾县人。他曾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
第八号(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五日)、第十六号(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先后发表《墨翟为印
度人辨》和《墨翟续辨》,武断说墨翟是印度人,墨学是佛学的旁支。一九三三年三月十日
《自由谈》发表署名玄(茅盾)的《何必解放》一文,其中有“前几年有一位先生‘发见’
了墨翟是印度人,像煞有介事做了许多‘考证’”的话,胡怀琛认为这是“任意讥笑”,
“有损个人的名誉”,写信向《自由谈》编者提出责问。

    〔13〕《涛声》文艺性周刊,曹聚仁编辑。一九三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三年
十一月停刊。该刊自第一卷第二十一期起,封面上印有乌鸦搏浪的图案并题辞:“老年人看
了摇头,青年人看了头痛,中年人看了短气,这便是我们的乌鸦主义。”前面引文中关于
“乌鸦主义”的话即指此。

    〔14〕《文艺座谈》半月刊,曾今可等编。一九三三年七月在上海创刊,共出四期,
新时代书局发行。

    〔15〕“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一九三○
年三月在上海成立,一九三五年底自行解散。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
扬等。〔16〕《时事新报》一九○七年十二月在上海创刊,初名《时事报》,后合并于
《舆论日报》,改名为《舆论时事报》,一九一一年五月十八日起改名《时事新报》。初办
时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辛亥革命后,曾经是拥护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政客集团研究系的报
纸。一九二七年后由史量才等接办。一九三五年后为国民党财阀孔祥熙收买。一九四九年五
月上海解放时停刊。下面的启事载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六日该报副刊《青光》上。

    〔17〕《中外书报新闻》周刊,包可华编辑。一九三三年六月在上海创刊,内容以书
刊广告为主,兼载文坛消息,中外出版公司印行。同年八月改名《中外文化新闻》。

    〔18〕“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轲的话,见《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
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眊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眊,眼睛失
神。

    〔19〕崔万秋山东观城(今与河南范县等合并)人,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当时《大晚
报》文艺副刊《火炬》主编。〔20〕曾今可用崔万秋的名字为自己的诗作序事,指一九三
三年二月曾今可出版他的诗集《两颗星》时,书前印有崔万秋为之吹捧的“代序”。同年七
月二、三日,崔万秋分别在《大晚报·火炬》和《申报》刊登启事,否认“代序”为他所
作;曾今可也在七月四日《申报》刊登启事进行辩解,说“代序”“乃摘录崔君的来信”。
〔21〕“卡尔和伊理基”卡尔,马克思的名字。伊理基,通译伊里奇,指列宁;列宁的姓
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扬诺夫),伊里奇是其父称,意为伊里亚之子。

    〔22〕杨邨人(1901—1955)广东潮安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
九二八年曾参加太阳社,一九三二年叛变革命。一九三三年二月他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
一期发表《离开政党生活的战壕》,诋毁革命。为适应反动派分裂瓦解革命文艺运动的需
要,他又在同年二月《现代》第二卷第四期发表《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宣扬
“第三种文艺”。

    〔23〕韩侍桁天津人。曾参加“左联”,后转向“第三种人”。当杨邨人发表《离开
政党生活的战壕》和《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后,他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六期
(一九三三年六月)发表《文艺时评·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其中说杨邨人是
“一个忠实者,一个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团体的忠实者”;他的言论是“纯粹求真理的智识
者的文学上的讲话”。

    〔24〕苏汶在《现代》第一卷第六号(一九三二年十月)发表的《“第三种人”的出
路》一文中,曾说:“作家,假使他是忠实于自己的话,……他不能够向自己要他所没有的
东西。然而理论家们还是大唱高调,尽向作者要他所没有的东西呢!不勇于欺骗的作家,既
不敢拿出他们所有的东西,而别人所要的却又拿不出,于是怎么办?——搁笔。”

    〔25〕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赤,安徽六安人,作家,太阳社主要
成员。著有诗集《新梦》、中篇小说《短裤党》、长篇小说《田野的风》等。

    〔26〕太阳社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
(阿英)、孟超等。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版《太阳月刊》,提倡革命文学。一九三○年“左
联”成立后,该社自行解散。〔27〕狮子身中的害虫原为佛家的譬喻,指比丘(佛教名
词,俗称和尚)中破坏佛法的坏分子,见《莲华面经》上卷:“阿难,譬如师(狮)子命绝
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敢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瞰
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
行勤苦所集佛法。”(据隋代那连提黎耶舍汉文译本)这里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

    〔28〕“孝子”指杨邨人。他在《离开政党生活的战壕》中说:“回过头来看我自
己,父老家贫弟幼,漂泊半生,一事无成,革命何时才成功,我的家人现在在作饿殍不能过
日,将来革命就是成功,以湘鄂西苏区的情形来推测,我的家人也不免作饿殍作叫化子的。
还是:留得青山在,且顾自家人吧了!病中,千思万想,终于由理智来判定,我脱离中国共
产党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uling.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9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