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ling (精益求精), 信区: Reading
标 题: 2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0 15:29:51 1998), 转信
杂忆〔1〕
1
有人说G.Byron〔2〕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
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
肖像。这像,去年才从《小说月报》传入中国了〔3〕。可惜我不懂英文,所看的都是译
本。听近今的议论,译诗是已经不值一文钱,即使译得并不错。但那时大家的眼界还没有这
样高,所以我看了译本,倒也觉得好,或者就因为不懂原文之故,于是便将臭草当作芳兰。
《新罗马传奇》中的译文也曾传诵一时,虽然用的是词调,又译Sappho为“萨芷
波”,〔4〕证明着是根据日文译本的重译。
苏曼殊〔5〕先生也译过几首,那时他还没有做诗“寄弹筝人”,因此与Byron也
还有缘。但译文古奥得很,也许曾经章太炎先生的润色的罢,所以真像古诗,可是流传倒并
不广。后来收入他自印的绿面金签的《文学因缘》中,现在连这《文学因缘》也少见了。
其实,那时Byron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
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
容易惹起感应。那时我所记得的人,还有波兰的复仇诗人AdamMickiewicz;
匈牙利的爱国诗人PetofiSándor;〔6〕飞猎滨的文人而为西班牙政府所杀的
厘沙路〔7〕,——他的祖父还是中国人,中国也曾译过他的绝命诗。Hauptman
n,Su-dermann,Ibsen〔8〕这些人虽然正负盛名,我们却不大注意。
别有一部分人,则专意搜集明末遗民的著作,满人残暴的记录,钻在东京或其他的图书
馆里,抄写出来,印了,输入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于是《扬州十日
记》〔9〕,《嘉定屠城记略》〔10〕,《朱舜水集》〔11〕,《张苍水集》〔12〕
都翻印了,还有《黄萧养回头》〔13〕及其他单篇的汇集,我现在已经举不出那些名目
来。别有一部分人,则改名“扑满”“打清”之类,算是英雄。这些大号,自然和实际的革
命不甚相关,但也可见那时对于光复的渴望之心,是怎样的旺盛。
不独英雄式的名号而已,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
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
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14〕。
2待到革命起来,就大体而言,复仇思想可是减退了。我想,这大半是因为大家已经抱
着成功的希望,又服了“文明”的药,想给汉人挣一点面子,所以不再有残酷的报复。但那
时的所谓文明,却确是洋文明,并不是国粹;所谓共和,也是美国法国式的共和,不是周召
共和〔15〕的共和。革命党人也大概竭力想给本族增光,所以兵队倒不大抢掠。南京的土
匪兵小有劫掠,黄兴〔16〕先生便勃然大怒,枪毙了许多,后来因为知道土匪是不怕枪毙
而怕枭首的,就从死尸上割下头来,草绳络住了挂在树上。从此也不再有什么变故了,虽然
我所住的一个机关的卫兵,当我外出时举枪立正之后,就从窗门洞爬进去取了我的衣服,但
究竟手段已经平和得多,也客气得多了。
南京是革命政府所在地,当然格外文明。但我去一看先前的满人的驻在处,却是一片瓦
砾;只有方孝孺血迹石〔17〕的亭子总算还在。这里本是明的故宫,我做学生时骑马经
过,曾很被顽童骂詈和投石,——犹言你们不配这样,听说向来是如此的。现在却面目全非
了,居民寥寥;即使偶有几间破屋,也无门窗;若有门,则是烂洋铁做的。总之,是毫无一
点木料。
那么,城破之时,汉人大大的发挥了复仇手段了么?并不然。知道情形的人告诉我:战
争时候自然有些损坏;革命军一进城,旗人〔18〕中间便有些人定要按古法殉难,在明的
冷宫的遗址的屋子里使火药炸裂,以炸杀自己,恰巧一同炸死了几个适从近旁经过的骑兵。
革命军以为埋藏地雷反抗了,便烧了一回,可是燹余的房子还不少。此后是他们自己动手,
拆屋材出卖,先拆自己的,次拆较多的别人的,待到屋无尺材寸椽,这才大家流散,还给我
们一片瓦砾场。——但这是我耳闻的,保不定可是真话。
看到这样的情形,即使你将《扬州十日记》挂在眼前,也不至于怎样愤怒了罢。据我感
得,民国成立以后,汉满的恶感仿佛很是消除了,各省的界限也比先前更其轻淡了。然而
“罪孽深重不自殒灭”〔19〕的中国人,不到一年,情形便又逆转:有宗社党的活动和遗
老的谬举〔20〕而两族的旧史又令人忆起,有袁世凯的手段而南北的交恶〔21〕加甚,
有阴谋家的狡计而省界又被利用〔22〕,并且此后还要增长起来!3不知道我的性质特别
坏,还是脱不出往昔的环境的影响之故,我总觉得复仇是不足为奇的,虽然也并不想诬无抵
抗主义者为无人格。但有时也想:报复,谁来裁判,怎能公平呢?便又立刻自答:自己裁
判,自己执行;既没有上帝来主持,人便不妨以目偿头,也不妨以头偿目。有时也觉得宽恕
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
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因此我常常欣慕现在的青年,虽然生于清末,而大抵长于民国,吐纳共和的空气,该不
至于再有什么异族轭下的不平之气,和被压迫民族的合辙〔23〕之悲罢。果然,连大学教
授,也已经不解何以小说要描写下等社会的缘故了〔24〕,我和现代人要相距一世纪的
话,似乎有些确凿。但我也不想湔洗,——虽然很觉得惭惶。
当爱罗先珂君〔25〕在日本未被驱逐之前,我并不知道他的姓名。直到已被放逐,这
才看起他的作品来;所以知道那迫辱放逐的情形的,是由于登在《读卖新闻》〔26〕上的
一篇江口涣氏的文字〔27〕。于是将这译出,还译他的童话,还译他的剧本《桃色的
云》。其实,我当时的意思,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
恶和愤怒而已,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华
国的艺苑。
日文的《桃色的云》出版时,江口氏的文章也在,可是已被检查机关(警察厅?)删节
得很多。我的译文是完全的,但当这剧本印成本子时,却没有印上去。因为其时我又见了别
一种情形,起了别一种意见,不想在中国人的愤火上,再添薪炭了。
4孔老先生说:“毋友不如己者。”其实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我
们自己看看本国的模样,就可知道不会有什么友人的了,岂但没有友人,简直大半都曾经做
过仇敌。不过仇甲的时候,向乙等候公论,后来仇乙的时候,又向甲期待同情,所以片段的
看起来,倒也似乎并不是全世界都是怨敌。但怨敌总常有一个,因此每一两年,爱国者总要
鼓舞一番对于敌人的怨恨与愤怒。
这也是现在极普通的事情,此国将与彼国为敌的时候,总得先用了手段,煽起国民的敌
忾心来,使他们一同去扦御或攻击。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国民是勇敢的。因为勇
敢,这才能勇往直前,肉搏强敌,以报仇雪恨。假使是怯弱的人民,则即使如何鼓舞,也不
会有面临强敌的决心;然而引起的愤火却在,仍不能不寻一个发泄的地方,这地方,就是眼
见得比他们更弱的人民,无论是同胞或是异族。
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她们却不很向
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兵和匪不相争,无枪的百姓却并受兵匪之苦,就是最近便
的证据。再露骨地说,怕还可以证明这些人的卑怯。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愤火,除弱草
以外,又能烧掉甚么呢?
或者要说,我们现在所要使人愤恨的是外敌,和国人不相干,无从受害。可是这转移是
极容易的,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与一种特异的名称,即可放心[事刂]刃。
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逆徒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或洋
奴。庚子年的义和团捉住路人,可以任意指为教徒,据云这铁证是他的神通眼已在那人的额
上看出一个“十”字。
然而我们在“毋友不如已者”的世上,除了激发自己的国民,使他们发些火花,聊以应
景之外,又有什么良法呢。可是我根据上述的理由,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
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余,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当鼓舞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
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而且还得偏重于勇气和理性,从此继续地训练许多年。这声音,自
然断乎不及大叫宣战杀贼的大而闳,但我以为却是更紧要而更艰难伟大的工作。
否则,历史指示过我们,遭殃的不是什么敌手而是自己的同胞和子孙。那结果,是反为
敌人先驱,而敌人就做了这一国的所谓强者的胜利者,同时也就做了弱者的恩人。因为自己
先已互相残杀过了,所蕴蓄的怨愤都已消除,天下也就成为太平的盛世。
总之,我以为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现
在,应该更进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莽原》周刊第九期。
〔2〕G.Byron拜伦,参看本书《摩罗诗力说》第四、五节及注〔24〕。
〔3〕拜伦的肖像,指英国画家菲力普斯(T.Phillips)所作的拜伦画像。
一九二四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四期《拜伦逝世百年纪念专号》曾予刊载。《小说
月报》,一九一○年创刊于上海,一九二一年经过改革,成为当时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主持的刊物。一九三二年停刊。
〔4〕《新罗马传奇》梁启超根据自著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改编的戏曲,其中并无
拜伦诗的译文。按梁启超在他所作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中,曾以戏曲的形式介绍
过拜伦长诗《唐·璜》第三篇中的一节:(沉醉东风)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平
和时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撒芷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Sappho,
通译萨福,约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希腊女诗人。日语译音为サツフオ“ツ”(音芷)在此处不
读音,“撒芷波”系梁启超的误译。
〔5〕苏曼殊(1884—1918)名玄瑛,字子谷,广东中山人,文学家。二十岁
时在惠州人寺为僧,号曼殊。他曾用古体诗形式翻译过拜伦的诗五篇:《星耶峰耶俱无生》
一篇,收入一九○八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文学因缘》;《赞大海》、《去国行》、《哀希
腊》、《答美人赠束发带诗》四篇,收入一九○九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拜伦诗选》。
“寄弹筝人”,指《寄调筝人》,是苏曼殊自作的情调颓废的三首七言绝句,最早发表在一
九一○年出版的《南社》第三集,思想风格与所译拜伦诗异趣。
〔6〕AdamMickiewicz密茨凯维支;PetofiSándor,裴多
菲。参看本书《摩罗诗力说》第八、九节及有关注。
〔7〕厘沙路(J.Rizal,1861—1896)通译黎萨,菲律宾作家,民族
独立运动领袖。一八九二年发起成立“菲律宾联盟”,同年被捕;一八九六年第二次被捕后
为西班牙殖民政府杀害。著有长篇小说《不许犯我》、《起义者》等。他的绝命诗《我的最
后的告别》,曾由梁启超译成中文,题作《墓中呼声》。
〔8〕G.Hauptmann霍普德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著有
《织工》、《沉钟》等。H.Sudermann,苏德曼(1857—1928,德国作
家。著有剧本《故乡》、小说《忧愁夫人》等。Ibsen,易卜生。
〔9〕《扬州十日记》清代江都王秀楚著,记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扬州时惨
杀汉族人民的实况。
〔10〕《嘉定屠城记略》清代嘉定朱子素著,记顺治二年清兵攻入嘉定时三次屠杀汉
族人民的实况。
〔11〕《朱舜水集》朱之瑜著。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号舜水,
浙江余姚人,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据舟山抗清,力图恢复,失败后流亡日本,客死水户。他
的著作有日本稻叶岩吉编辑的《朱舜水全集》,一九一二年印行;国内有马浮就稻叶本重订
的《舜水遗书》二十五卷,一九一三年印行。
〔12〕《张苍水集》张煌言著。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
浙江鄞县人,南明抗清义军领袖,文学家。他于清顺治二年(1645)在浙东起兵抗清,
奉鲁王(朱以海)监国,兵败后被俘,不屈而死。清末章太炎从鄞县得《奇零草》抄本,上
卷杂文,下卷古今体诗,改题《张苍水集》印行。
〔13〕《黄萧养回头》以鼓吹反清革命为主题的粤剧,署名新广东武生著,原载于一
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杂志,后有上海广智书局单行本。黄
萧养是明代正统末年广东农民起义领袖,景泰元年(1450)在战斗中中箭牺牲。剧本内
容是说黄帝命黄萧养的灵魂投生,从事救国运动,使中国进入“富强之邦”。
〔14〕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曾留学日
本,积极参加反清斗争,一九○三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逮捕,判刑二年,一
九○五年四月死于狱中。《革命军》是邹容宣传反清革命的著名作品,一九○三年作,共七
章,约两万言,前有章炳麟的序和作者的自序。自序后署“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岁
次癸卯三月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该书揭露了清政府的殊酷统治,提出建立“自由独
立”的“中华共和国”的理想,起了很大的革命鼓动作用。
〔15〕周召共和据《史记·周本纪》,西周时厉王无道,遭到国人反对,于三十七年
(前841)出奔,“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又据《竹书纪年》,周厉王出奔
后,由共伯和(共国国君名)代行王政,号共和元年。
〔16〕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组
织华兴会,一九○五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居协理地位。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总司
令,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窃国后,流亡日本,一九一六年在
上海逝世。
〔17〕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宁海人,明惠帝建文时任侍讲学
士。建文四年(1402)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即永乐帝),命
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遂遭杀害,被灭十族,死者多达八百七十余人。血迹
石,相传是方孝孺被钩舌敲齿时染上血迹的石块。
〔18〕旗人清代对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按八旗是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来
一般称满族人为旗人。
〔19〕“罪孽深重不自殒灭”宋代以来,一些人在父母死后印发的讣文中,常有“不
孝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廷显考(妣)”一类套语。
〔20〕宗社党清朝贵族良粥、毓朗、铁良等企图保全清室政权于一九一一年成立的一
个反动组织。这些人曾于一九一二年三月七日(夏历正月十九日)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
名义发表宣言,反对溥仪退位。民国成立后,他们潜伏天津、大连等地,在日本帝国主义操
纵下,进行复辟阴谋活动。一九一四年五月,曾和遗老劳乃宣、刘廷琛、宋育仁等勾结图谋
复辟;一九一七年七月,又和张勋、康有为等勾结进行复辟,俱告失败。
〔21〕南北交恶指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七月所发生的袁世凯与南方国民党讨袁军
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是由袁世凯以阴谋手段挑起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当时以孙中山为首、
以南力为根据地的国民党势力。在战争前,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重要人物宋教仁于上
海,并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积极准备战争;国民党方面,原是对袁世凯妥协的,在宋教仁
被刺后,孙中山由日本回上海发动讨袁的军事行动。战争于七月开始,八月底讨袁军即告失
败。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南北仍处于对立的局面。
〔22〕省界被利用段祺瑞在袁世凯失败后出任国务总理时,为了团结北洋系的武力,
曾使徐树铮策动各省区派代表到徐州开会,于一九一六年成立了所谓“省区联合会”。这是
北洋军阀利用所谓省界联合的手段以图保存他们的封建割据的组织。与此同时,南方各省成
立了联合的“护国军政府”。从此以后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盘据南北各省的军阀就
常在联合的名义下,实行以省为单位的封建割据;而在利害冲突时,又进行相互之间的战
争。
〔23〕合辙指异族统治者强制汉族人民遵从他们的制度和政策。辙,即轨道。古代车
制,两轮相距八尺,车行必与辙合。
〔24〕指当时东南大学教授吴宓。作者在《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曾说:“那
时吴宓先生就曾经发表过文章,说是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竟喜欢描写下流社会。”
〔25〕爱罗先珂(1889—1952)俄国诗人、童话作家。童年时因病双目失
明。曾先后到过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一九二一年在日本因参加“五一”游行,六
月间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辗转来到中国,曾在北京大学、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一九
二三年四月回国。他用世界语和日语写作,鲁迅曾译过他的作品《桃色的云》、《爱罗先珂
童话集》。
〔26〕《读卖新闻》日本报纸,一八七四年(明治七年)十一月在东京创刊,一九二
四年改革后成为全国性的大报。该报经常登载文艺作品及评论文章。
〔27〕江口涣(1887—1975)日本作家。作品有《火山下》、《一个女人的
犯罪》等。他所作的关于爱罗先珂的文章,题名《忆爱罗先珂华西理君》,文中记述爱罗先
珂在日本受迫害的经过。该文曾由鲁迅译载于一九二三年五月十四日《晨报副刊》,现收入
《鲁迅译文集》第十卷《译丛补》。
----校对:方舟子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uling.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7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