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tlwtl (秋天的虫子),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8]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7 10:19:31 2000), 转信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里
收益递减是一个普遍规律,在生产领域和在消费领域它都起作用。它的表述是:在
其他
条件不变时,投入增加并不能使我们得到的产出成比例增加,而呈递减规律。譬如在一
块土
地上增加化肥的投入,所增产的粮食呈递减趋势。到最后,终会达到一点,由于施肥太
多,
化肥非但不能增产反而造成减产。如果收益不递减,我们可以放弃其他的耕地,专耕一
块土
地,仅靠不断增加化肥就可满足全世界人口所需的粮食。这显然是荒谬的,上面说的是
在生
产领域,在消费领域也这样。肚子饿了吃一口馒头得到很高的享受。可是吃得多了,这
种享
受的感觉将减退,这也是产出不可能始终与增加的投入成正比的规律在起作用。设想如
果收
益不是递减而是递增,这将出现什么现象?吸毒就接近于收益递增,因为毒吸得越多越
上
痛。换言之,与其他消费相比较,益发觉得毒品给人的享受超过了其他的各种享受。所
以吸
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干,宁可食不充饥,衣不蔽体,毒却不可不吸。如果全世界
的人
都接受了吸毒,一切的人都将忙于种毒品,收毒品,运输毒品,加工毒品,分配毒品,
不会
有任何人士从事任何其他的活动。这将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一
个收
益递减的世界里。
说到这里,我们忽然懂得了何以经济发展要有适当比例。从理论上分析,说到底,
是收
益递减律在起作用。相反,如果收益不递减,而是永远成比例,甚至还递增,我们就会
面临
一个疯狂的世界,全世界的人醉心于单一的消费,而且这种消费由一种极端畸型的方式
在生
产,譬如全世界只种一块地。然而收益递减律无法用任何逻辑的方法加以证明,所以它
只能
当作经济学中的一条公理被接受。所谓公理,就是一种假定,从来没有被任何事实所否
定,
虽然它不能用逻辑方法来证明,却能广泛地被接受。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似乎坚持了经济发展要有比例的理论,然而又否定了收益递减
律。
从表面上看,这种立场并无什么矛盾,但从深层次分析,这种立场是荒唐的。
1994年8月25日
贴现率之争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大如
何评
价的问题。贴现个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
要;
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
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大衡
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
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169万元)。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
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上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
的扣
折称作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惜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
付
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止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
价不
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未的收益当作和今人的收益一样,因而造
成资
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尔还沿用老概
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
率越
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人看来价值很小,而已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
天看
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朗有酒今朝醉”就是这
种心
态的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
德水
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因素
有政
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
图估
计出手会贴现率的值。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和
资源
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
涉
及到巨额开销。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所以贴现的概念使
核
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
没
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使遥远的事今
天不
必认真考虑。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10
0年
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可是反
对降
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
推翻
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
张,
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
矛
盾。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
章讨
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
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井未能解决上述逻辑矛盾,只是提出
一些
政策上的补救办法。贴现率为止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
我在《择优分配原理》一书中曾写过:“当理论和实际矛盾的时候,99%的情况我
相信
理论,并怀疑‘实际’是个假象,因为理论是经过千百万人的实践检验过了的。但当经
过仔
细的核对,确认那个事实是真实的,我们就面临着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任务,而
这种
幸运的机会对一个科学家来说,一辈子也碰不上几回。”
为什么经济学中确认贴现率为正?我认为这个概念之正确,正如“人一定会死”一
样,
而且二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换句话说,如果人永远不死,贴现率就会变成零。设
想一
个第二大就要上刑场的死因,他的贴现率接近于无穷大,因为一切发生在第二大以后的
事情
川他来讲都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道理,青年人的贴现率就不同于老年人的。市场上能
观察
别的贴现率是资金的边际供求决定的,它不一定是老年人的,也不一定是青年人的。愿
意出
更高代价获得贷款的人理应都能得到;愿意以低于此贴现率的利息而贷出的人理应都能
找到
借款人而将自己的资金贷出。
有人反对说,即使人永远不死,明天的消费仍不如眼前的消费更吸引人。因此从需
求节
米看,贴现率应大于零。刨根究底来看,这一判断的前提仍是人的寿命有限。由于人都
要
死,这个事实是铁定不移的,它无形地左右着人的一切判断。由于人的寿命有限,而且
哪大
会死完全不能预测,因此一件事发生的早晚便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如果人竟然可以永恒
不
死,不论是年老、疾病,交通事故、地震、火山爆发都不能致人于死,那么时间的参考
便失
去了实际意义,一件事不论发生在哪一个时间坐标的点上都无关紧要,于是贴现率便化
为了
零。
人当然要死的,贴现率便应当大于零。然而就整个人类而言,虽然人类也有最后消
亡的
一灭,但那可能是几千年或几万年以后的事。实际上就可以认为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
因此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贴现率便应当趋于零,其推论是我们应当关心子孙后代和关心我们
自己
一样。三峡报废,大气变暖等等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
从贴现率应否为正的讨论,使我们回忆起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它假定无数
生产
者和消费者参与市场活动,前者的门标是利润极大化,后者的目标是个人(或家庭的)
效用
函数极大化,于是均衡的价格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样的结论逻辑上是一贯,是
无懈
可击的。然而当考虑整个人类的利益不是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时,现代经济学的
理论
便完全不适用了。在一个市场环境中想叫贴现率等于零是根本行不通的。整个人类的利
益与
个人的或家庭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这就要有政府出来发挥作用。政府必须在科学家
和经
济学家的参与下,排除市场干扰,在认准了事实依据和科学推论的条件下,制定对人类
前途
负责的政策,坚决地贯彻执行。出此,政府除了提供公共产品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
环境
科学发展到今大,已经严肃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任务,我们将不能回避它们
。
歧视性定价的利弊
歧视性定价是指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对个同的人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早先只
对在
华的外国人实施,现在则日益泛滥,连公共交通部分本地人外地人而有不同的票价(见
1994年7月12日《中华工商时报》五版《厦门巴十季票卖“歧视”》一文)。
首先,歧视性定价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行得通,一种是顾客处于分隔的市场中,他
们无
法互相沟通,例如,本国顾客和外同顾客,同一商品在国内和国外有两种价格;第二种
情况
是垄断性商品,顾客只能从唯一的供应方得到商品,他们不能逃避垄断者对他们的区别
对
待。这两种情况都是竞争个充分引起的。根据择优分配原理,商品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必
须达
到均一的边际产‘出,在中场经济中就是均价格。所以歧视性定价将破坏资源的最什配
置,
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在我国,歧视性定价几乎部发生在政府垄断的行业中,他们的目
的,
或者是减少亏损,或者是增加利润。在减少亏损的情况下又往往和价格管制,定价低于
成本
并造成供不应求的现实有关。当然也有许多情况单纯就是为了牟利,例如医院收费(以
及出
国体检等等)分公费医疗和自费医疗。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多数人不是经济学家,
政府
的歧视性定价给他们的印象足政府为了赚钱而勒索他们,从而产生一种忿忿不平的感觉
。
以上各种区别定价,不论是歧视性或优惠性,都不利于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更为
重要
的足政府的行为有示范作用,区别定价会诱发不法商人利用顾客信息不灵来宰人的行为
。因
为公平有效的定价是“长期边际成本”,这种成本是一个确定的数,不能随人而异。政
府定
价的任意性,破坏了市场规则,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在什么情况下区别定价是有利的呢?如果厂商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边际成本线,换
言
之,由于扩大市场,使生产者能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在满足了付高价的消费者之后,
可以
降价冉满足一部分只能出低价的消费者,从而使整个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政策又
有利
于社会公平,因为低收入的人可以付较低的价格,例如我国的铁路票价在提高到可以抵
偿全
部成本并保证服务质量之后,不妨对内地的打工民工降低一点票价。我相信这样的票价
政策
将既有利于效率,又有利于公平。但就目的而言,当务之急(指铁路1994年9月调整旅客
票价之前)是大幅度提高运价,缓解供需矛盾,改善服务,保证安全,还谈不上降价优
惠的
可能。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plc.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