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exiaoyu (家有猪蹄,万事大吉),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局长 三(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17 14:09:55 2006), 转信
“局长,不好了,可能杨德彪已经从地道里跑出来了。”彭远大自己都让自己的猜想惊出了一身冷汗,忍不住大声叫了出来。
老局长正在闭目沉思,让他的喊声吓了一跳:“说啥呢?不可能,俄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啊。”
彭远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局长,局长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这种可能性不但可怕,而且现实存在。如果杨德彪因为熟知人防工事的走向和设施已经逃逸,再布网抓捕困难就很大了,想到那么多干警和民兵团团包围在人防工事的各个出口,结果让罪犯轻易逃脱了,简直就是公安局更是老局长个人的奇耻大辱,他都没脸向市委领导汇报。
“你说该咋办呢?”一向自信的老局长向眼前这个小个子年轻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刹那,彭远大忽然觉得老局长有些可怜,因为他知道,这种问题老局长从来不会向任何一个部下提出来。显然,老局长有些惊慌失措了,惊慌失措的背后隐含着老局长到了承受高强度精神压力的临界点。
彭远大说:“我想应该派人进入人防工事进行搜捕,同时对所有出口,不管是不是已经封闭的出口,都严加看守。”
老局长牙疼似的吸了一口冷气说:“别忘了,那家伙可是携带着一支五六式冲锋枪,三百发子弹的侦察兵啊。”老局长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经历了太多的牺牲和死亡,进入了和平时期,老局长一向认为再不应该有任何一个好人死在枪口下面。因此,老局长爱护部下是公安系统出了名的。围捕罪犯,尤其是掌握凶器的罪犯,老局长一向的观点就是:先保护好自己,再处置罪犯,如果保护不好自己,宁可不处置罪犯。这种观念和极左路线指导下所谓的牺牲精神格格不入,这也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他关进牛棚的一项罪名。然而,正是老局长这种观念使银州市公安干警因公死伤的比率在全国都是最低的。现在彭远大提出要派人深入地道里搜寻携带枪支的罪犯,太让老局长踌躇难决了。
彭远大说:“我去,人防工事里面的构造我熟悉,我会小心的。”
老局长拍拍他:“好娃娃,去也轮不到你。”他很喜欢彭远大,从碰到彭远大扛着一大麻袋衣服鞋袜满世界跑着一家一家找失主认领失物那一刻起,他就喜欢上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个子年轻人。但是彭远大在他眼睛里终究还是个孩子,他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个刚刚进入警察队伍不久的年轻孩子去冒生命危险。他也知道,现在自己面临的局面已经不允许他再犹豫了,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罪犯逃逸,可能失去生命的就不仅仅是几个公安干警,一支五六式冲锋枪再加三百多发子弹掌握在罪犯手里,可能发生的后果让人毛骨悚然。
“命令所有后备武装民兵立即包围所有已经封闭了的人防工事出口,发现犯罪嫌疑人鸣枪警告后对方如果不投降就地击毙。命令公安部队立即抽调精锐力量到指挥部集合,立即从警犬队把最好的警犬调过来。”老局长连续下达几项命令,指挥部的人都知道,老局长已经下定决心,要派人进入地道进行搜捕了。
武装民兵为这种紧急行动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很快在前线指挥的政委就报告所有封闭的地道出口都已经被荷枪实弹的武装民兵包围起来,让老局长松了一口气的是,迄今为止在任何一个地道出口处还没有发现杨德彪的痕迹。公安部队的精锐很快在指挥部楼下集合待命了。老局长利用集合队伍的时间给他的驳壳枪压满了子弹,然后把枪挎上了他的肩膀。时代不同了,连彭远大这样的新警察都背上了五四式手枪,尽管那是一支子弹打出来会翻跟头的旧枪,可终究也是一支五四式。老局长却一直顽固地保留了一支驳壳枪。驳壳枪的枪套是硬木制的,枪套的顶部有一个销口,枪把上也有一个销口,把枪把插到枪套的顶部,枪套就成了枪托,驳壳枪有了枪托就变成了一支微型冲锋枪。驳壳枪的弹夹也是两种,常用的短弹夹可以压进去二十发子弹,长弹夹可以压进去四十发子弹,老局长就是看好这种老掉牙的驳壳枪,虽然局里给他配了最新式的七九式小手枪,可是局长就是不喜欢,把七九式叫坤枪,说是给女人用的。五四式大一些,但是老局长说不能连发,功能不如驳壳枪,所以他一直在身边保留了一支驳壳枪。
老局长武装好了就吩咐副局长:“你坐镇指挥,俄带他们到下头看看。”
副局长大惊,起身撞翻了一杯茶水:“你要干吗?你怎么能亲自带队呢?这件事情要向政委报告,没有他的批准你不能去,要去也得我去。”
老局长问:“你打过仗吗?”
副局长尴尬地回答:“没有。”
老局长朝楼下的方向指了一下:“那些战士打过仗吗?”
--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看见景点就拍照!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27.62.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