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炼狱-5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Jan 24 19:51:01 2000), 转信

5
    二月二十九日    星期四
    他梦见自己的书就是一个妖艳的女人,正渴望着被施以暴力。她是诗的化身,诗的
名字就叫《神谕》。在梦与现实的错乱中,他感到浑身每一部分都极度地亢奋。肚子是
空的,也许这样更干净。他舒服极了,心想:“多么美妙的饥渴的欲望。”
    起身看表,凌晨三点。
    他的头又开始越来越疼。他竭力探索着宇宙的本源。他说:“跟我前行吧,不再蒙
昧,把上帝和宙斯从他们的宝座上赶下,以惩罚他们的欺蒙。”
    他觉得最后下结论有必要等到他将整个人类历史批判完,否则他所有的话都将是抄
袭。
    他又睡着了。又做了梦,仿佛又有所启示。
    他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他睡着时,它就放在桌上。他动了一下身。明正要去上班

    他艰难地追忆梦的内容,有一部分被还原。开始他在练习射点球,很难使自己满意
。真正到了赛场,真正在射点球。他好象又是在看电视,因为他能听到解说员的旁白。
解说员在讲一个花絮:那个对方的守门员隐瞒自己的身份,在球场外对别人说对他很不
屑,接着又问怎么才能买到入?
的门票。他也许的确表现得很不错,因为旁白又在讲他不仅赢得了比赛,还成了最受欢
迎的偶像,而受欢迎的程度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纪录。他看到了他的微笑,他戴着一顶
小皇冠,他的女儿也在身边,也戴着皇冠,他的妻子也在身边。他们都很幸福,他们在
接受记者的拍照,他们都很?
    他不能确定他最后看到的人是否就是他自己,他的眼睛游离于一切之外,而他们怎
么都象是外国人?
    他不指望从什么时候能得到消息。他又想起一个心理学问题。有个心理学家对一个
班的学生做性格和智商测试,然后把结果藏起来,另外随机编了一些数据给老师们看,
一个学期后,被称赞的学生果然表现不凡,而不被看好的则真的平平,最后得出结论,
外界的热情和冷遇对人的影响?
常大。他想她肯定能感觉到什么,看她有什么反应倒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走廊里隐约传来噼哩叭啦的洗牌声。他想:“如果我用研究哲学的精力去潜心麻将
也是个牌圣了。”
    蜡烛被暖气烤得歪倒成弧形。他咬下一块在嘴里嚼,因为中国有句成语叫“味同嚼
蜡”。他倒不是想尝蜡的味道,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蜡的味道。他只是想在牙齿咬下的瞬
间体会一下古代的圣人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心中果然产生了悸动。他觉得自己很无耻
,认为自己这是在吃圣餐,是?
自己的崇拜。因为他想,当今世上除了他,没人会想到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同样具有
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真理将责无旁贷地由他发现,他就是圣人。这使他得出结论,自
己陷入了严重的个人中心主义,而世上又没有人会象他这样对自己批判得如此深刻,所
以他还是圣人。这样他真正?
入的是一个****环(作者注:取一个长方形纸条,将两个窄端弯过来对在一起,其中一
端扭180度,然后和另一端粘成一体,形成一个一个面一条边的空间几何结构。谁能帮我
回忆它的名字)。也就是说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那他就是世界上最坏的
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最坏的
人,那他就是最好的人。他解释不了这一矛盾。他把这叫做“嚼蜡难题”。
    他的悸动不仅仅是因为惊惧对自己神圣或是无耻的判断,更是无数次否定之否定的
能量的瞬间的聚积。他发现了这一怪圈,这使他很骄傲,而骄傲又使他觉得很无耻。最
后他断定自己既神圣又无耻。
    世上既有矛又有盾,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存在着矛利与盾坚的判断,用
矛去刺盾结果马上就可分晓。如果你因感到矛盾而犹豫不决,就必须知道其中必然隐藏
着谬误。
    下面有两句话:“如果不能证明命题正确,便证明命题错误。”和“如果不能证明
命题错误,便证明命题正确。”这两句话是矛盾的,所以其中必然至少有一句话是错误
的。“光速无穷大。”这是牛顿物理的前提。牛顿无法证明自己错误。很显然哪句话是
错误的,一目了然。
    可见神圣与无耻必然并不矛盾。
    无耻不是罪恶,个人主义也不是罪恶。“无耻”这个词正是人潜意识中个人主义发
泄的产物。无耻的含义实际是别人做了你认为是错的事,而别人说不定还以为自己是最
正确的呢。这就归结为有没有绝对的善恶标准的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绝对的真理。
    他又想到一个极端的问题,既然善恶的标准由感到幸福与痛苦的人的数量多少机械
地决定,假如就只有两个人,一个你,一个与你同龄同性的人,在一个半分钟内就要失
事的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如果由对方决定,必选其自己逃生。现在,你如何处理
善恶呢?如果对方甘愿献身,?
又如何处理呢?
    你可是一个大哲学家,你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你是受人崇敬的,如果你死
了,也许无数的人会感到痛苦,而正象你说的,你认为坐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白痴。那么
判断这件事情的善恶是只根据你们两个人幸福与痛苦的比例,还是应该把全世界的人都
算上?应该算全世界的人。那?
两个人的数目可以忽略不计?
    半分钟时间早过了。他想了半天。
    如果你是正义的,你的目的是使全世界人幸福,而不是接受全世界人的崇拜,你要
使他们重新获得思想,你要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谁也不崇拜谁的哲学家,如果你已经做
到了,那他们就不会因为你的死而感到痛苦,即使痛苦,也不是因为你是哲学家,而是
因为你是人。你的死和任何一?
人的死都毫无区别。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又回到了你们两个人。你无
法在半分钟内使一个人成为哲学家,你和那个人是完全对立的。不论谁生谁死,幸福与
痛苦的比例都将是一比零。所以这件事本身没有善恶。按他的一点小小的私心,他是宁
愿让对方活的,不过如果他?
书还没出版,他的使命还没完成,他就是不择手段也要把降落伞夺过来。
    人的行为受思维的引导不断地变化。而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与结论不相符合。这就说
明人的判断始终处于谬误之中,而自己一直不知道,虽然此谬误在某种条件下也能作为
指导行为的准则。这就得出结论人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从习惯意识的反面,也就是从否定
自己判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
能性。这就叫“反思”?
    他由此想到“幽默”。如果这世界不存在谬误,幽默也就不存在了。
    事物都存在对立,但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本身并没有正反面,真理的反面就是谬误
。人只应该向着真理的一极靠近。真理是确实存在的,也就是说存在是存在的。整个宇
宙,也就是整个存在,受统一的,也是唯一的规律支配,所以万物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他相信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建?
在这一假设之上?
    既然很多事情是有原因的,那么万物都应该是有原因的。那上面的假设又从何而来
?从人的经验来。这必然导致经验主义。人人都是经验主义者。中国历来有“白马非马
”的故事,讲的是抽象与具体,个别与统一的关系。他也想编一个寓言:有个猩猩在快
要变成人的时候,肚子饿了,?
了一口马肉,活了下来,突然有了意识,想:“我不能凭经验,认为下一口马肉同样能
让我活命。”他看同伴也吃了一口马肉,也活了下来,他又想:“那一口马肉能让他活
命,但下一口马肉不一定能让他活命。”于是他再也没吃一口马肉,于是他死了。而其
他猩猩想:“我是经验主义?
。我的经验告诉我,我祈祷神猩猩,不如吃一口马肉。我的经验还告诉我,万物必存联
系,我经验的马肉和我未来的马肉同大于异。我的经验还告诉我,万物必存因果,我的
经验便是我未来的因,我的未来便是我经验的果,所以我能预言下一口马肉能让我活命
,如果真能让我活命,更证明?
我的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人类的基因就由经验主义铸成了?
    这又导致两大问题:过去与未来。万物都存在原因,那存在也应该有存在的原因。
这导致了神的产生。人的经验是有限的,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人的经验使人知道人无
法绝对地确定经验之外的事物。人的经验还使人知道经验之外的事物是绝对存在的。所
以可以推断存在必然有存在的?
因,只是人无从知道?
    他说:“这不就是不可知论吗?”而他又想知与不可知并不重要,哲学的使命只是
帮助人走完一生。这又导致了“实用主义”。他想他也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在他这个时
代“实用主义”已经足够实用了。
    至于未来,他不得不承认了宿命论。他想这就象二的一万次方是多少,是必然唯一
的。每一代人的任务就是在上一代人的结果上乘以二。人的工作量是逐代增加的,不是
以几何级数,而基本上是以代数级数。这有点形而上学。他想这只是打个比方而已。二
的无穷次方是多少?他说:“?
要二的任何一次方,我都可以告诉你,而二的无穷次方你没必要知道。?
    宿命论并不等同于颓废主义。他想对那些行动萎靡的粒子们说:“你们将受到来自
外部的撞击。”
    人能总结出的真理是有限的,相对的,并且是有等级的,在后一级的真理面前前一
级就成了谬误,除非前一级承认了自己的相对性。正如数的概念:自然数、小数、实数
、复数……

--
    感情是一个难以驯服的野马
    理智却是一个严厉的马夫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