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ttlewolf (讨厌鬼),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转载] 世纪末的人文神话---钱钟书热(下)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Dec 22 09:08:26 1998), 转信

             世纪末的人文神话----钱钟书热(下)

    钱钟书本人只是一个学者,并无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昆
仑”。他之所以被推上圣坛,是由于中国文化结构所决定的。在这个
过程中的确有许多来自于过去的力量在起作用。比如说,但就博学而
言,我所知道的许多西方大学者研究哲学、经济学、法学、美学等,
而钱钟书的研究领域不过文史哲,却被说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圣
人,其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原
因是发人深省的。

    钱钟书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心态问题。传统的
文化心态就是重知识,轻创造。传统的治学方式就是注经、解经和所
谓“疏通”。谁知识越多,谁就至高无上,而不象近代西方那样谁思
想越多,谁创造性越大,谁就至高无上。中国有史以来的思维方式决
定了中国人崇拜知识性的学者。

    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还是向后看的,时间流向还是指向过去的。
在当代遇到了问题,重要到古代去寻找答案。钱钟书对古代文化的高
深造诣,恰好满足了中国人的这种心理。“钱学热”的根子还在旧的
文化----心理结构中。

    传统之所以会对我们起作用,旧的文化----心理之所以会决定当
代中国人的思考倾向,还有一个生存处境的问题。世纪末的中国文化
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要讲话,要
么是言说西方文化的东西,要么是言说传统文化中的东西,没有别的
选择。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学人想超越“后殖民语境”,不愿意用西
方话语说话,又没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所以他们选择了钱钟书,企图
以此来对抗西方话语。这就使他们陷入了虚假的文化繁荣中,获得一
种虚假的文化乐观主义。

    进一步探讨“钱钟书热”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1。钱钟书满足
了文化民族主义的需要----钱钟书渊博的文化学识,特别是他的《管
锥编》无限制的引用典籍,给人的印象是外国人谈到的东西我们中国都
有。比如说,西方现代派讲意识流,钱钟书说中国古代讲“思波”,也
相当于意识流的提法,使文化民族主义者找到了支持自己的证据。2。钱
钟书满足了新保守主义的需要----新保守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比
美丽的瑰宝,只要沿着传统文化的思路走下去才能战胜西方,而他们在钱
钟书那里找到了支持自己的东西。3。钱钟书满足了道德理想主义的需要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处于失落状态,无法为自己定位,而钱钟书则通过
渊博的知识和道德上的吸引力为他们提供了榜样。这三个原因不能全说是
消极的,但是无论文化民族主义也好,新保守主义也好,道德理想主义也
好,总的视角是向后的,其立足点是中国已有的人文精神可以解决人类的
一切困惑。

    究其根本来说,中国知识分子还停留在或者借鉴西方或者回归传统的
二元选择中,还不善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化的
一个悲剧性所在。产生这个悲剧的根源就是包括钱钟书在内的中国知识分
子不善于体系性建构,而没有体系性建构就不能创造出新的人文空间,新
的人文视野,新的超越理想。例如,“钱学”家们所总结出的钱钟书的几
个重大贡献,如企慕情境、距离说、通感等等,基本上可以在西方大哲学
加的著作中找到,而且不过是人家大体系中的小结论。这说明钱钟书评点
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不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超越后殖民语境,那首先要拿
出我们全新的理论来,否则就还会在悲凉的喊:“中国没有理论”。体系
性建构能力的缺乏在现代中国文化界是显而易见的事。我们现在有很多文
化名人,却极少思想家。可以说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向第一级
位的学术境界冲击的能力。无论我们如何推崇钱钟书,将“钱学”炒得多
么热,当我们面临新的文学现象时,我们还不能不引用现代西方思想家的
方法和结论。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守成者,还是创造者?是需
要知识,还是思想?显然我们需要的是思想家,是能将下个世纪与世纪末
区别开来的思想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仅有钱钟书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
是孔子、海德格尔、马克思这样的大思想家。

    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学人,现在已经一目了然。由
此可以看到“钱学热”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它将导致“疏”和“通”等传
统致学方式的复辟,妨碍大思想家的出现。从这个角度看,“钱钟书热”并
不是钱钟书本人意志的结果。它表面看是一些人在推动,但实际上是一种超
个人的文化力量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对“钱钟书”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对钱
钟书本人的否定。对于钱钟书个人,我是心怀敬意的。对他的定位和评价,
除了迎接新文化的诞生之外,并无其他目的。
  
    钱钟书是“钱钟书热”的牺牲品。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etp3.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etp3.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