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ds (56),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大浴女 铁凝 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l 7 18:33:21 2000), 转信
2
一共六十八封信,每封信都被尹小跳按时间顺序编了号。她打开第一号,展开一张
边缘已经发黄的白纸:“小跳同志,在京匆匆一面,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一种
预感,我们肯定还会冉见面的。现在我在飞机上给你写信,今日到上海,明日飞旧金山
。你约我写童年自传的事我会认真考虑——因为是你约。”署名“方兢”,时间是1982
年3月。
与其说这是一封信,不如说这是一张便条。字很大,歪歪斜斜地铺排在十六开白纸
上,就显得稀疏,字们像是瞪着傻眼在看读信的人。严格来讲,它也算不上情书,但它
当年给尹小跳灵魂的震撼,却比日后她接到的他那些真正的情书要强烈得多。
写信人方兢在当年的电影界人红大紫: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生命》在
全国各大影院不厌其烦地上映之后,还连获了几个大奖。那近一部描写中年知识分于在
过去的年代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却乐观地存活下来的电影,方兢就在电影中扮演那个被
关押在边疆劳改农场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劳改使他再也无缘和这种乐
器见面。
电影中有个情节:主人公在食不果腹的超常劳动之后,当他从莜麦田里直起腰,看
见远方迷人的晚霞时,还是情不自禁地伸出胳膊。他以右臂当琴脖,用左手按在右臂上
,手指跳动着,就像在按动提琴的柔弦。电影在这时有个特写,即主人公那条瘦骨磷峋
、伤痕累累的胳膊和他那只已经变形的古怪的手。那条模拟着提琴的胳膊和模拟着演奏
的手让人心碎,尹小跳每次看到这里都禁不住流下热泪。她坚信那不是表演,而是方兢
本人就有那样的经历。这样的电影情节在今天看来也许稍显矫情,但在当年,在人心被
压抑了太久的时代,它轻而易举就能呼唤出观众奔涌的泪水。
尹小跳从来就没有设想过她会认识方兢。那时她大学毕业不久,通过关系进人福安
市儿童出版社当编辑。像所有崇敬名人的年轻人一样,她和她的同学、同事热心地议论
《美丽生命》这部电影和方兢本人,阅读报纸上、杂忐上一切关于方兢的介绍并且争相
转告: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他的家庭,他的爱好,他正在进行的创作,他带着影片赴
某国参加某个电影分又获一个什么奖,甚至他的身高他的体重尹小跳都一清二楚。她和
他认识是个偶然的机会,她去北京组稿,遇到一个大学同学,这同学的父亲在电影家协
会工作,因此消息特别灵通。同学告诉尹小跳,电影家协会要给方兢的作品开研讨会,
她有办法带尹小跳溜进会场。
研讨会那天,尹小跳被同学带着溜进了会场,她们坐在角落里。那会上说了些什么
尹小跳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方兢比电影上显得年轻,说一口略带南方味儿的普通话。
他嗓音洪亮,笑起来身子频频向后仰,显得很随便。还记得他手握木烟斗,话到激动之
处他就把烟斗在半空挥来挥去,有人称之为潇洒。他的四周,围满了俊男靓女。当研讨
会结束时,这些人一拥而上,举着本子请方兢签名。同学一把拉住尹小跳的手,想随着
人流冲上前。尹小跳也从椅子上站起来,却本能地向后退着。同学只好放开尹小跳,单
枪匹马往前挤去。其实在尹小跳手里,那笔记本已被翻到了新的一页,翻到了准备让方
兢签名的那个空白。可她还是摸着本子向后退着,也许是有些胆怯,也许是骨子里一种
莫名其妙的不合时宜的傲气扼制了她的狂热。尽管在他面前她是如此地微不足道,那她
也不愿意充当一个只会追着名人签名的傻瓜。她后退着,义在心中惋惜着这白白失掉的
机会。这时,处在人的旋涡中的方兢突然伸出他那长臂猿一般的胳膊,指着人群之外的
尹小跳说:“喂,你!”他说着,拨开人丛走到尹小跳跟前。
他来到了她的跟前,小由分说夺过她手中的本子,在上面签下了他的大名。
“现在你满意了吧?”他似乎屈尊地直视着尹小跳的眼睛说。
“我更愿意说非常感谢您,方兢先生!”尹小跳意外而又激动,并忘乎所以地胆大
起来:“不过,您怎么知道我是想让您签名呢?”她也试着直观他的眼睛。
“那你想干什么?”他不明白。
“我想……是这样,我想向您约稿。”尹小跳到底把自己和那些单纯的请求签名者
区分了开来,她怀着满心幼稚的郑重,即兴式地、又带点儿挑衅性地对方兢说。
“我看咱们俩得颠倒一下了。”方兢边说边从衣兜里摸出一个皱皱巴巴的信封:“
我请你给我签个名可以吧?”他把信封伸到尹小跳眼前。
这倒使尹小跳不好意思了,但她还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在方兢的提醒下,留了
出版社的地址、电话。接着,她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地对方兢说了她的约稿计划,尽
管这计划是几分钟之前她才瞎编出来的。她说,她报了一个选题,社里已经通过了,她
准备出一套名家童年丛书,包括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导演、教授等人,面向
小学四年级至初中的孩子,方兢先生的作品和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
人反响,假如从童年角度切入写一本自传,肯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问时也能收到很
好的社会效益。尹小跳一边飞快地说着,一边为自己这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感到惭愧。
越是惭愧,她便越要煞有介事、一板一眼地说下去。就这样,越说越跟真的似的,是啊
,就跟真的似的;她多么希望方兢在她们滔滔不绝的时候拒绝她啊,那样她就解脱了,
那样一切就跟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了。本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啊,一个人名人和一个外
省出版社的普通编辑。可是方兢没有打断她也没有拒绝她,是电视台的几个记者打断了
他们,簇拥着他作现场采访去了。
那次研讨会后不久,卢小跳就接到了方兢从飞机上写给她的这第一封信。她无数遍
地读着信,研究着、玩味着、琢磨着那些似有意、似无意的字字句句。为什么他一定要
在飞机上给我写信呢?为什么他一定要把自己的行踪比如上海比如旧金山什么的,随便
告诉一个陌生人呢?在尹小跳的概念里,名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神秘的,包括他的行踪。
又为什么因为是她尹小跳约稿,他才会认真考虑呢?这合乎常情吗?她反反复复地琢磨
着,无法细想,又不能不深思,她让一种偷偷的甜蜜在心里洋溢。至少,她的小小的虚
荣心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满足,她的工作也将有一个美妙的开端吧。她必须郑重对待她那
即兴的胡编乱造的约稿计划了,她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严密的、有说服力的选题
报给编辑室主任,并力争社里通过,因为方兢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名人已经答应考虑她
的约稿了,一切就跟真的似的。
又过了些大,尹小跳收到了方兢从旧金山写来的第二封信。
这是尹小跳按顺序编就的第二号。
小跳:
我去掉“同志”二字你不介意吧?我很奇怪我为什么会连续给你写信——给一个不
屑于让我签名的女孩子写信。当一大群美女往我身上扑的时候你退却了,请原谅我用了
这么一句轻佻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话。但她们的确是频频往我身上扑的,这两年我也理
直气壮地充分享受着,半真半假、半推半就的。这时候你出现了,那么冷淡,那么让人
不可琢磨。现在,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西海岸,我面前不断出现你那天的样子,你的让人
不敢直视的深渊一样的眼睛,你的神秘的紧紧抿住的双唇。我想,你本不是一个人出现
在我面前的,你是被神的力量送来的。而当我前往美国的时候,却鬼使神差地带了一张
中国地图。这有点儿做作,似乎向人炫耀我是多么爱国,我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后来我才发现我是为了把中国地图上的福安市带在身上,那是你的城市,你居住的地方
。在地图上它只有一粒小米儿那么大,我不断用手指尖儿抚摸它——那一粒小米儿,就
像……就像……我想,虽然我们只见过一面,其实我们离得并不远,仅仅200公里。说不
定什么时候我会到你居住的城市看你。你是不是觉得这很可笑?如果你觉得不方便,可
以不必见我,我就在你家窗户下边站一会儿就行了。另外,我经过认真考虑,觉得你的
选题是很有意义的,我已决定为你写一本,在拍片之余我就可以做这件事。
下午去了著名的金门大桥。夕阳之下,在伟岸的桥畔看旧金山这座城市,这座人工
填海创造的梦幻般的都市,我第一次对都市有了确凿的概念。如果从前我对城市有着不
好的情感或曰偏见,旧金山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使我看到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怎样发挥到
极致,人类和城市那互相征服又互相陶醉的壮美景象我不了解你的生活经历,不知道你
这个年龄的人对西餐有多少了解。在这儿,渔人码头卖一种很有意思的食品:一只硬壳
儿带盖儿的大圆面包(盖子也是面包做的),打开之后里边盛着热腾腾的奶油浓汤,这
面包其实就是一只面包做的大碗。吃时你得小心地捧着面包碗,咬一口面包喝一口汤。
喝完汤,那“碗”也就被你吃进了肚里。当我站在海风里过瘾地吃着这“面包碗”时,
我想起了从前在劳改农场的岁月。我想,即使耗尽我心中所有的浪漫,也假设不出这样
一种憨厚而又奇特的食品。我还莫名其妙地想到了你,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你一定爱吃。
当然,更多时间我还是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太穷了。我们的人民必须尽快地富
裕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真正坦然地和他们相处,真正消除内心深
处最隐蔽的自卑,而这自卑又往往是以自满的形式强烈地表现出来的,在我身上就有…
…我想我已经占用了你太多时间,很多话以后我们见面再说吧,很多话以后让我慢慢说
给你听。我总觉得我们以后还会有很多时间,你和我。
现在已是深夜,在我窗外,太平洋的涛声仿佛就响在耳边。希望你能收到并读完这
封信。我一星期之后回国,如果有可能,请给我回一封信行吗?寄电影厂即可。当然,
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祝愉快
方兢
1982年X月X日
--
老鼠怕猫,那是谣传
一只小猫,有啥可怕
壮起鼠胆,把它打翻
千古偏见,定要推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ap.bbs@bbs.fudan.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