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三毛(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7 20:58:58 2000), 转信

三毛
----------------------------------------------------------------------------
----
                                 张默芸
    以“小人物”自居的台湾女作家三毛,是深受台港、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广大读
者,特别是青少年欢迎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早被台湾《每月书摘》译成十五国语
言,畅销海内外。1983年5月,我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编了一本《三毛作品选》,即一
售而空;1986年应读者强烈要求,我在《三毛作品选》的基础上又增三毛新作,编
了厚厚的《三毛作品选》,又被读者抢购一空。1991年1月4日,三毛自杀于台北荣
民总医院,读者悲痛之余,又纷纷来信来电话向我要《三毛作品选》,而我已经一
无所有。三毛是怎样一个作家,她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评
价她的创作?
                                   一
    三毛,原名陈平,祖籍浙江, 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是律师陈嗣庆的娇女。
她自幼酷爱文学。把读书当成“玩”。三岁时,就对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
《三毛从军记》着迷,一边猜一边向父母兄弟姐问字,就这样既弄懂了内容又认了
字,就这样边猜边认字,学龄前“玩”了《木偶奇遇记》、《苦儿寻母记》、《爱
的教育》、《安徒生童话集》、《格林兄弟童话》等书。1948年,三毛随父母去台
湾,当时她六岁,刚上小学,对太浅的语文课不感兴趣,却特别爱读《国语日报》、
《东方少年人》、《学友》等报刊。有时还偷读鲁迅、冰心、郁达夫、巴金、老舍
等人的“禁书”,对鲁迅的《风筝》感动得了不得。小学五年级时,迷上了《红楼
梦》、在中学里,也因沉迷于《水浒》、《今古传奇》、《复活》、《死魂灵》、
《猎人日记》、《莎士比亚全集》等“闲书”而不能自拔。①以至初二第一次月
考,她四门课不及格,数学更是常得零分。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因为怕留级,她
决心暂不看闲书,跟每位老师都合作,凡课都听,凡书就背,甚至数学习题也一道
道死背下来,她的数学考试竟一连得了六个满分,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就拿初
二的刁题考她,她当然不会做。数学老师即用墨汁将她的两个眼睛画成两个零鸭蛋,
并令她罚站和绕操场一周来羞辱她,严重地损伤了她的自尊心,回家后她饭也不吃,
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大哭。第二天她痛苦地去上学,第三天去上学的时候,她站在校
门口,感到一阵晕眩,数学老师阴沉的脸和手拿沾满浓浓墨汁的大毛笔在眼前晃来
晃去,耳边轰响着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她双眼顿时变得异常沉重,不敢进校门。从
那天起,她开始逃学,她不愿让父母知道,还是背着书包,每天按时离家,但是她
去的不是学校,而是六犁公墓,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让这个世界上最使她感到
安全的死人与自己做伴。从此,她把自己和外面的热闹世界分开,患了医学上所说
的“自闭症”。这个数学老师就这样残暴地摧毁了三毛的自尊与自信,使她成了一
个“轨外”的孩子。好在父母疼爱她,理解她,当他们了解真相后,即为她办了退
学手续,自此,她“锁进都是书的墙壁……没年没月没儿童节”,甚至不与姐弟说
话,不与全家人共餐,因为他们成绩优异,而自己无能,她曾因此自卑地割腕自杀,
为父母所救。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语,还请人
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可是,她只对书感兴趣。直至她在姐姐二十岁的
生日会上认识了画油画的陈涛,惊奇油画的“立体”,问明了陈涛的老师是顾福生,
她也要拜顾福生为师学油画。就是这个顾福生,把她慢慢从自闭症中解救出来,因
为他了解她的过去和性格,深知她没有绘画的天才就引导她走上文学之路。他借给
她《笔汇》合订本,她读了陈映真的《我的弟弟康雄》后,发现世界上寂寞的不止
她一人:“世界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灵魂啊!”再见顾福生的时候,她不再沉默,
而是“说了又说,讲了父讲,问了又问,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都在那一霎那间
有了曙光”。①三毛的处女作《惑》,也是顾福生交好友白先勇发表在《现代文
学》杂志上,署名是“陈平”,那是1962年12月的事。对三毛来说,白先勇是改变
她生命的第二个人。这两个人帮助三毛由自卑走向自信,三毛永远感谢他们。以后
又在《中央日报》发表了《异国之恋》、在《皇冠》发表《月河》等小说。又经过
顾福生的介绍,三毛与当时刚从台大外文系毕业的陈秀美(即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
陈若曦)成为好朋友,并在陈的劝说下给文化学院的创办人张其昀先生写了封要求
上学的信,三毛即被张先生接纳为选读生。她学过油画,又有文学天才,她本可选
艺术系或中文系、她却选了哲学系,她希望哲学能为她解答人生的问题,但结果哲
学的苍白教条“并没有使我找到生命的答案,解决不了人生问题”,她甚至想“自
杀”。在文化学院,她曾与戏剧系的学兄舒凡热恋却又苦于不能结合,而受到感情
上的重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苦闷和感情上的失落,她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留学,
初识西班牙少年荷西。不久又转入德国歌德书院学德语,毕业后即去美国芝加哥伊
利诺法律图书馆工作,但因不能忍爱“洋鬼子”的“不识相”,两年后即回台湾。
在台湾文化学院、家专、政治干校教德语两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
婚夫心脏病猝死。她看到钉子钉闭棺材,那声音重重锤打她的心,她也不想再活,
但自杀未遂,父母又救了她。为逃离举目皆伤心的场景,又以“人生苦短,不喜平
淡”为理由,辞去教职,重新流浪,终于来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撒哈拉大沙漠,并经
历了艰苦的考验。在这里,她和那位爱了她七年,等了六年的西班牙青年荷西结了
婚。荷西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她有力的支持,就这样,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决
心和沙漠土著沙哈拉威人“打成一片,他们怎么吃,我就怎么吃,他们怎么住,我
就怎么住”,“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个性里逐渐掺杂他们的个性”。她终于爱
上了这儿的人,爱上了她视为第二故乡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凭着这种热爱,
也为回报父母的关怀和期望,她提起已经停了十年的笔,写下了新生活的第一个故
事:《沙漠中的饭店》,紧接着,是《悬壶济世》、《娃娃新娘》……后来,她在
台湾的父母把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即《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
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以及她早期的作品集
《雨季不再来》。荷西逝世之后,哀痛之余又奋起,除了回台湾文化学院中文系任
教外,又出版了《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谈心》、《随
想》、《我的宝贝》、《闹学记》,以及有声读物《三毛说书》、《流星雨》、
《阅读大地》,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唱片专辑《回声》。此外,还有四本翻译
作品:《娃娃看天下》(二套)、《兰屿之歌》、《刹那时光》、《清泉故事》。


--
※ 修改:·zcm 於 10月07日21:01:12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7.2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