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作  家: kathy (丫丫) on board 'Reading'
题  目: 躲避崇高[王蒙]-2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Fri Sep 12 08:25:15 1997
出  处: qiujh@hope.hit.edu.cn

发信站: 碧海青天站 (Mon Oct 28 16:43:39 1996)

[接上篇]
   
当然,他就是王朔。他不过三十三、四岁,他一九七八年才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他的
许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他参加并领衔编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大获成功。许多书
店也包括书摊上摆着他的作品,经营书刊的摊贩把写有他的名字的招贴旋挂起来,引人注目
,招揽顾客。而且——这一点并非不重要,没有哪个单位给他发工资和提供医疗直至丧葬服
务,我们的各级作家协会或文工团剧团的专业作家队伍中没有他的名字,对于我们的仍然是
很可爱的铁饭碗铁交椅体制来说,他是一个0。一面是群众以及某些传播媒介的自发地对
于他的宣传,一面是时而传出对王朔及王朔现象的批判已经列入开大批判选题规划、某占有
权威地位的报刊规定不准在版面上出现他的名字、某杂志被指示不可发表他的作品的消息,
一些不断地对新时期的文学进行惊人的反思、发出严正的警告、声称要给文艺这个重灾区救
灾的自以为是掌舵掌盘的人士面对小小的火火的王朔,夸也不是批也不是,轻也不是重也不
是,盯着他不是闭上眼也不是,颇显出了几分尴尬。

    这本身,已经显示了王朔的作用与意义了。

   
在王朔的初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流露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玩的就是心跳》的主人公,甚至对什么是已经发生或确实发生的,什么是仅仅在幻想中出现
而不曾发生的也分不清了。对于他来说,人生的实在性已经是可疑的了。遑论文学?已经有
人著文批评王朔故做潇洒了。因为他更多地喜欢用一种满不在乎绝不认真的口气谈论自己的
创作:“玩一部长篇”、“哄读者笑笑”、“骗几滴眼泪”之类。“玩”当然不是一个很科
学很准确更不是一个很有全面概括力的字眼。王朔等一些人有意识地与那种“高于生活”的
文学、教师和志士的文学或者绅士与淑女的文学拉开距离,他们反感于那种随着风向改变、
一忽儿这样一忽儿那样的诈诈唬唬,哭哭啼啼,装腔做势,危言耸听。他不相信那些一忽儿
这样说一忽儿那样说的高调大话。他厌恶激情、狂热、执着、悲愤的装神弄鬼。他的一个人
物说:

   
我一点也不感动……类似的话我……听过不下一千遍……有一百次到两百次被感动过。
这就像一个只会从空罐子往外掏鸭子的魔术师……不能回回都对他表示惊奇……过分的吹捧
和寄予厚望……有强迫一个体弱的人挑重担子的嫌疑……造就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
野兽凶猛》)

   
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
他们恰似一个班上的不受老师待见的一些淘气的孩子。他们颇多智商,颇少调理,小小年纪
把各种崇高的把戏看得很透很透。他们不想和老师的苦口婆心而又千篇一律、指手划脚的教
育搭界。他们不想驱逐老师或从事任何与老师认真做对的行动,因为他们明白,换一个老师
大致上也是一丘之貉。他们没有能力以更丰富的学识或更雄辩的语言去战胜老师。他们唯一
的和平而又锐利的武器便是起哄,说一些尖酸刻薄或者边应付边耍笑的话,略有刺激,嘴头
满足,维持大面,皆大欢喜。他们维妙维肖地模仿着老师亵渎着师道的尊严,他们故意犯规
说一些刺话做一些小动作,他们的聪明已先洞悉老师的弱点,他们不断地用真真假假的招子
欺骗老师使老师入套,然后他们挤挤眼,哄大家笑笑,并在被老师发现和训斥的时候坚持自
己除了玩、逗笑外是这样善良和纯洁,决无别的居心目的。他们显然得意于自己的成功。他
们不满意乃至同样以嘲笑的口吻谈论那些认真地批评老师的人,在他们看来,那些人无非要
取代现有的老师的位置,换一些词句,继续高高在上地对他们进行差不多同样的耳提面命的
教育。他们差不多是同样地冥顽不灵与自以为是。他的一个人物说,既然人人都自以为是,
和平相处的唯一途径便是互相欺骗。

   
是的,亵渎神圣是他们常用的一招。所以要讲什么“玩文学”,正是要捅破文学的时时
绷得紧紧的外皮。他的一个人物把一起搓麻将牌说成过“组织生活”,还说什么“本党的宗
旨一贯是……你是本党党员本党就将你开除出去,你不是……就将你发展进来——反正不能
让你闲着。”(《玩的就是心跳》)这种大胆妄言和厚颜无耻几乎令人拍案:“是可忍孰不
可忍”?但是我们必须公正地说,首先是生活亵渎了神圣,比如江青和林彪摆出了多么神圣
的样子演出了多么拙劣和倒胃口的闹剧。我们的政治运动一次又一次地与多么神圣的东西—
—主义、忠诚、党籍、称号直到生命——开了玩笑……是他们先残酷地“玩”了起来的!其
次才有王朔。

   
多几个王朔也许能少几个高喊着“捍卫江青同志”去杀人与被杀的红卫兵。王朔的玩世
言论尤其是红卫兵精神与样板戏精神的反动。陈建功早已提出“不要装孙子”(其实是装爸
爸),王安忆也早已在创作中回避开价值判断的难题。然后王朔自然也是应运而生。他撕破
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

   
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他的思想
感情相当平民化,既不杨子荣也不座山雕,他与他的读者完全拉平,他不但不在读者面前升
华,毋宁说,他见了读者有意识地弯下腰或屈腿下蹲,一副与“下层”的人贴得近近的样子
。读他的作品你觉得轻松地如同吸一口香烟或者玩一圈麻将牌,没有营养,不十分符合卫生
的原则与上级的号召,谈不上感动……但也多少地满足了一下自己的个人兴趣,甚至多少尝
到了一下触犯规范与调皮的快乐,不再活得那么傻,那么累。

[待续]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qiujh@hope.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