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三 《风》助我成长的荣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1:39:26 2004), 站内信件
三 《风》,助我成长的荣耀
余徐刚
风很美 果实也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你家中破旧的门
遮住的贫穷很美
风 吹遍了草原
马的骨头 绿了
———引自《风》
操采菊的文化程度在查家湾妇女中算是高的。虽然只读了五年书?熏也只是小学文化程
度,但基本的汉语文字她还认得些。凭着自己的丈夫为村里人加工衣物这一行当,有空的
时候,她会和村里稍有文化的人聊聊家常。时间长了,她和那些“文化人”关系处理也比
较融洽,邻居们在查裁缝家量衣、裁衣时,顺便把家中的旧书旧报纸带给操采菊看,凭着
天生的聪慧和自身独有的一份求知欲望,她很快把这些读过的文章内容编成一个个简短的
故事讲给儿子听。
刚学会爬走的查海生终究听不懂妈妈的故事,但他就是这样被熏陶着,意识中有了一
种朦胧的感觉。
当他咿呀咿呀地能喊上一两句让人听得懂或听不懂的话时,竟有种天然的意识看着那
些旧报刊杂志上印刷的文字。大人在读这些文字时,他睁大着眼睛使劲地盯着陌生的方块
字,目光跟随着别人上下移动,长而久之,小海生也识得了不少文字,这使父母亲和邻居
们都感到特别的惊奇。
查海生刚满两个多年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它席卷了整个中国城市乡村
。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查家湾照样能揪出几个反动派、土地主、牛鬼蛇神
,他们每天的早课是:全村人都被召集到公社学校的操场,听着红卫兵头子下“最高指示
”。晚上又要进行“汇报”,批斗大会是常课。
在大会上,红卫兵们几乎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颂词和旋律。
群众已经习惯了跟着红卫兵喊:“毛主席万岁,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万寿无疆……”
接下来便是一批人在“打倒”的痛斥声中被押上台,红卫兵们开始揭露他们的各种“
罪行”。
说到激烈时,几个“义愤”的、狂热的少年红卫兵们会给被“打倒”者们几脚猛踹。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在整完一批人之后,造反派们又是照本宣读《毛主席语录
》,台下的群众跟着大声朗诵,这其中包括查裁缝夫妇和年仅两三岁的儿子查海生。
“革命”的形势似乎越来越猛烈。人们的激情都被红卫兵的呼喊声激活。红卫兵的打
砸吵闹已成了家常便饭。
查湾村家底稍好的人家都被刨根问底,翻了个底朝天,就差没挖地三尺了,男人们被
绳子捆起来,痛打着或者被戴上高帽子游街,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被一条界线划得清清楚
楚。
查湾村整日吵吵闹闹,喋喋不休。
红卫兵们煞有其事地站在村口,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以防备阶级敌人混入无产阶级
队伍中来,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昼夜不歇,坚决捍卫查湾村的每一寸宝贵土地。
那些日子,跳“忠”字舞和朗诵“毛主席语录”是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在众多花样繁
杂的项目中,比赛背诵“毛主席语录”占了首位,它比人们下地劳动可重要得多。
查海生被父母领着参加了每一次的“毛主席语录”朗诵会。父母每次都要带上他去参
加朗诵会的原因是他们不放心小海生一个人呆在家,生怕有个闪失。
年幼的查海生当然不会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去异口同声地大声诵读这些东西,
只是去的次数多了,聪明的小脑袋瓜子里也储存了不少大人们朗诵的句子。他天天看着大
人们读墙上刷的鲜红的标语大字,心里也跟着默读,很快,他掌握了那些汉字的拼法与写
法。累积多了,还会随手划写。
查裁缝夫妇在外面撕破了喉咙大声诵读着“语录”诗词,回家后,稍作休息又开始忙
碌起来。此时的家里,除了丈夫缝纫机脚踏板和妻子纳鞋底的声响,没有任何人的声音,
寂静极了,大家似乎都不愿意浪费口舌再去讲话,明天还要继续喊叫呢。
小海生看着疲惫的父母默不做声,自己竟一时兴起来,他把妈妈教给他的小故事再重
复讲给父母听,把全家人一下子都逗乐了。
接下来,他学着台上的红卫兵,踱着步子,停下,抬起头,挺直腰杆一条又一条地背
诵着“毛主席语录”,滔滔不绝地背下去。
一旁的父母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幼小儿子竟有如此般的记忆力。但这的确是
事实,摆在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实。
于是,查振全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儿子查海生代表全家去参加“语录”背诵会。
又是一天,红旗高扬,人头攒动。当主持人宣布查振生查裁缝家四岁的长子查海生要
给大家背诵“毛主席语录”时,台上台下一阵哄堂大笑。
查振全满怀信心地将四岁的儿子查海生抱上台,人群中又是一阵讥笑。
个头很小的查海生穿着父亲亲手缝制的当时流行的卡其制服,他望着父亲慈祥的笑容
,更显得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紧张,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查海生凭借着记忆中的句子,一条条,井然有序地往下
背诵,人群中发出了喝彩声。他的表演被掌声打断。
背诵还能继续下去吗?人们在等着他的表演,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小孩子,闹着玩,鹦
鹉学舌,也只不过会这几句罢了。
查海生没有令父亲失望,他的背诵一条接一条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人群中开始骚动了
,有人拍着查裁缝的肩膀说他的儿子是位天才。
“语录”仍然像泉水一般从查振全儿子的嘴里涌出,人群中的喝彩声、惊叹声一浪胜
过一浪,很多人看着台上这小家伙的精彩表演,使劲鼓掌,把手都拍红了、拍麻了,他们
为从未见识过的这位天才小神童而欢呼不已。
刚才那些讥笑的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这小家伙有出息。
人群中的查振全显然是被儿子出色的发挥感动了,现场的热烈气氛让他不知道说什么
好。
背诵结束后,查振全的儿子获得了桂冠,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这一刻,查振全的脸上堆满了荣光。
他带着儿子,在一片赞叹声中回到了家中。
从那时起,查裁缝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大儿子天资优于同龄人,通过读书升学,将来
必成大器。
他们查家祖祖辈辈,能识得上一篓筐方块字的没有几个,几代人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
生活,彻底地担当农民的社会角色。查振全的父亲当初让他学门裁缝手艺,就是为了想让
他减轻体力劳动,生活得更加舒坦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有了门手艺活,查振全确实比父辈们过得要幸福。他想,将
来儿子查海生若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一定会比他生活得更好。
查振全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儿子查海生给培养出来!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