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六 大学,请为少年祝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1:42:47 2004), 站内信件
六 大学,请为少年祝福
余徐刚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讯息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这个喜讯给了很多读书人莫大
的欢欣与鼓舞。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是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于是那些在文革
中被耽搁的老三届、青年工农兵、应历届高中毕业生们都统统加入到高考的大军中。他们
不惜一切代价,把全身精力都投入到高考的战斗中去,有少数人幸运地渡过了这座独木桥
,绝大多数人留下的则是遗憾!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查振全的耳朵里,此时,他更加意识到,这是一个
绝好的机会,他的查海生一定能够通过高考来实现查家几代人的梦想。
中考前夕,查振全不再让他的查海生下地干农活捞工分了。他宁愿自己多辛苦点,延
长时间多为乡亲们缝补几件衣服补缺工分上的损失。
查振全希望儿子能够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一心一意准备中考。
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
皇天不负有心人。
1977年的9月,查海生以优异的成绩被高河中学录取。凭他的中考成绩原本可以
就读于安庆市一中,但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城里较贵的学杂、生活等费用。高河中学也是一
所办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声誉,所以查海生报考母校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
此时的查海生已经明白了学习的全部意义!
经过中考的大熔炉提炼之后,极少数幸运的学生又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山外青山楼
外楼,在这支集体队伍中,他的成绩不算是顶尖级的那种。
他时刻不忘警醒着自己,靠着这种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几个月后,查海生的学习
成绩一跃在班级中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
高一下学期,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被安排试着给班级中的另一些
同学批改作业和试卷。此时的老师之所以让一个学生帮着批改作业和试卷,倒不是因为他
自己懒惰,要让学生分担自己的工作任务,而是他已经发现了查海生的可塑性。他通过批
改别人的作业和试卷,一来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从别的解题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以便
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二来自己可以锻炼一下实践能力,从中悟出解题的思路和规
律,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判断的能力。
高一时,查海生所在的班级还没有具体的文理分科,所以文理各科功课都要学习。他
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优秀,不像有些学生出现偏科现象,所以深受老师的器重。
高河中学高中部是两年制,这意味着学生两年高中毕业就要参加高考。高一学期期末
时,学生开始选择自己优势的文科或理科,以便来年参加高考。
但是在分文理科上,他同父亲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世代务农的父亲查振全很早就听人说过学理科上大学,将来可以做工程师。工程师在
庄稼人的眼中是个了不起的职业,受人尊敬,而且工资拿得也不低,生活有极大的保障。
但查海生的想法颇偏向他的班主任,他的班主任认为查海生记忆能力强,思维敏捷,数学
成绩突出,这是文科学生的最大优势。选择文科报考大学的成功机率更大些。
老师让他选择学文科的另一个原因是班上学文科的人寥寥无几,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比
例上严重失调,学习气氛难以带动起来。他希望查海生选择文科班就读,给文科班的同学
带好头,争取在来年的高考中整个班级结出更多的硕果。
当查海生把选择读文科班的事给父亲说了一通后,父亲当即火冒三丈,把他骂了个狗
血喷头。
“这么大的事也不同我们商量商量,就自作主张,你算什么?”
“老子白养你这么多年了,选择文科,就是考上大学,将来有啥用?”
......
查海生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父亲发这么大火,竟吓得直哆嗦,哭了起来。
母亲又是安慰了他一番,叫他要听父亲的话,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查海生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查振全气得通红的脸终于消了下来。
他一回到学校,就找到了班主任,老师看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知道他肯定遇到什
么事了。查海生把刚才在家遭遇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并要求换到理科班。
班主任让他坐下,安静一下,他想不到查海生的父亲竟是那样的固执,但在农村,这
也很正常。当晚,班主任留下了查海生在家吃晚饭。第二天,班主任亲自来到查海生家里
,给查振全做思想工作,经过教师耐心的说解,查裁缝夫妇终于同意让他的儿子查海生选
择读文科班。
查海生久悬的心终于落了地。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