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七 家里的一盏煤油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1:43:39 2004), 站内信件
七 家里的一盏煤油灯
余徐刚
十三四岁的查海生,已经担当了家里“小大人”的角色。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他要帮
着家里挣得更多的工分。
父母肩上的担子太重了,查海生内心非常清楚父母这样劳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全家人的口粮全靠父母来承担,自己和几个弟弟们的学杂费也把父母压得够呛!他们
希
望几个儿子长大后都能出人头地。
每逢星期六下午,他上完两节课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队里干活。
遇到农忙,一个下午他要割完一小块水稻田的稻子。星期天也不会有休息的时间,从
早上出工下地,割稻、挖地、整地、插秧、施肥,这一整套熟练的劳作过程使他练就了一
副庄稼人的好把式。
星期天下午收工后,妈妈叫他从自家的菜园地里拔上两三棵白菜,洗净后,自己生火
起灶,把菜炒熟,放上少许盐花。但是整个一锅菜没有任何油水,事实上,家人常年吃不
上油水早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食用油。
能吃到大白菜,也只有像他这种高中生才能享受到的优遇。家里其他人是很难享用得
到的。平时查振全和家里人一道节衣缩食,在小小的菜园地里种上这些季节蔬菜,就是为
了能让大儿子吃到这些天然的“绿色补品”,他自己和妻子的饭碗里只有几根盐萝卜条或
烂腌菜之类。
等把菜炒熟后,查海生把它装进一个大缸子里,这可是他一个星期难得的美食啊!
不懂事的弟弟们常常吵着父母也要吃大白菜,查振全夫妇听在耳里,痛在心里,但也
只能无奈地对孩子们讲:“等你们长大了,上了高中,也给你们吃大白菜!”
这句话今天听起来确实可笑,可在当时生活条件下,这句话就是孩子们的奋斗目标和
希望。
于是上小学的弟弟们就急切地想长大,想和哥哥一样也能吃到大白菜,那可是连做梦
都要流口水的美食啊!
真正的美食还不止是大白菜,还有面条。一家人想吃上一顿面条也很难得。
年终“分红”时,家里可以分到几十斤小麦,父亲查振全用这些小麦到镇上换些面条
或面粉。在当时,一斤小麦可以换取八两面粉或六两面条。这些兑换的面条大部分留到节
日里全家人一起享用,平时可难以享受得到这样的美食!
天气稍热后,蔬菜不能久置在缸子里,否则就会发馊变质,所以大白菜只能吃上一时
段,剩下的日子还要靠吃盐萝卜条来维持。
这样艰苦的日子陪伴着查海生度过整个中学时光。
为了让儿子能吃饱,查振全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大米,查海生每次回家后,便用米袋子
装上五六斤米,这便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他要把这五六斤米交给学校食堂,换些饭票来
打饭吃。
学校的住宿条件更是让人难以想像,几十个人住一间大通铺,时常受到“陆、海、空
”三军的“侵袭”。
所谓“陆军”,就是硕大的老鼠趁着查海生和他的同学们熟睡后成群结队地偷吃作乱
,还时不时地从学生的被子上、脸上跳来窜去,闹得大家担惊受怕,生怕哪天弄个“毁容
”什么的。
“海军”的“侵袭”则是不间接地发生。遇到下雨天,那间破烂的房子就会渗漏,大
家都会端着脸盆、饭缸子等器物接漏下的雨水,以免衣服和被子被淋湿。
最狠毒的数“空军”———蚊子。天热的时候,这种讨厌的东西嗡嗡直叫,到处乱飞
,叮人吸血,闹得查海生和他的同学睡觉都不安宁,大家只好把头蒙在被子里,留着两个
鼻孔通气。
恶劣的生活、生存环境,终会使一个勤奋的高考生面临身体上的“塌方”。高考前的
几个月,查海生出现了严重的浮肿,这种病症很难被别人看出,但身上的肌肉很松懈,并
且时常伴有发烧发热等病理症状的发生。
查海生一直强忍着,不肯告诉父母。他知道父母用心良苦,他不想让他们担心受怕。
但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很快便被敏锐的班主任发现。毕竟,多年的带高考班的经验让他
对学生产生的各种细微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随后,班主任悄悄走进查振全家,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没有太多文化的父母听到这
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心里十分着急,不知如何应对。
还是查海生的班主任给他们开了一剂良方:查海生的生活太苦了,营养跟不上,你们
必须给他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体能。
结果是,他们夫妇商议,每个星期给查海生块把钱买些菜票,让他在食堂里吃到一些
带有油水的蔬菜。
查振全想过了,大不了自己每天夜里再把工作时间延长几个小时,为村子里的人多做
几件衣服,也要挣上块把钱,让他的查海生吃上点好的。查振全在拼自己的一把老骨头!
凭着每个星期多给的块把钱,查海生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能够得以保证,生活上有了很
大的改善,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上课了。
离高考时间只剩下短短两个来月,查海生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紧张地复习迎考。父母
对他的期望值随着高考日子的逼近与日俱增,全家的焦点都聚集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必须
奋不顾身地跳进书海里。
查海生也在拼自己的嫩骨头!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后,他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六套教材翻
烂、翻破了,上面密密麻麻手写记载的小文字着实让所有的任课老师感动。
他绝不放过任何一条数学公式、任何一个英语单词、任何一个课本上的历史事实、任
何一条政治术语、任何一个地理名称。为了检阅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除了每天都要跳入
题海中做大量练习外,他还和班里成绩好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请教,遇到问题,及时解
决。
他不想把遗憾留在高考之后,也不想高考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遗
憾留给养育他的父母亲!
高考实战模拟开始了,在第一次的考试模拟中,他排的名次一般,并不领先于其他同
学。成绩一公布,他就伤心得落泪了。
他的心如刀割,这样的成绩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问题就出在他对课本熟知的程度太深,以至于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习惯套用课本上原
有的东西,而没有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给他的建议是:课本固然要熟知,但也须注重训练的方法,要多看别人是怎么总
结、概括、归纳所要回答的问题的,这样才会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看即明
白。做不到这一点,很难在高考实战中取得高分。
查海生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对照着自己考过的模拟试卷,他发现损失的分值较大
的都是后面的问答题、论述题,而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很少失分。
他找来几套样卷。理解着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路,再逐一地请教老师。老师们当然非常
乐意为这位有很大希望的学生解惑作答。
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模拟考试开始了,凭着先前吸取的教训和前一阶段积累的经验
,他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比班级第二名同学成绩总分高出了几十分。
第三次、第四次……,查海生的考试成绩在稳步提高,成直线上升趋势,所有的任课
老师都对他充满了信心。
所有的老师都睁大了眼睛。
高考前的几天,学校按惯例放假,让所有的考生回家多做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查海生回家后没有休息,他在家为高考做最后一次准备,从头到尾把课本浏览一遍。
此刻,家里父母的心都紧绷在弦上,集喜悦、担心、期待于一体。
当查海生临考前还一个劲地看书时,父母亲就劝他把书放下来,到池塘边钓鱼去。况
且只剩下几天了,再看也没有用。
他没有采纳父母亲的建议,继续在家看书。从白天到晚上,一点也没有放松自己!
他相信自己的一套备考方法。在这个时候看书,更容易记住一些被遗忘的知识要点。
父母亲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和他争执,他们想要让儿子保持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情走
进考场,不要带有任何精神压力。查海生的三个弟弟也被父母置留在外面,他们不想让三
个顽皮的孩子分散查海生的注意力。
在高考前一天,查振全没有给儿子做过多的叮嘱。同妻子商议后,他决定不陪同海生
一道去考场,让他一个人自由发挥,减少精神顾虑。
给儿子打理好行装后,查振全淡淡地对儿子说了句:“考试不要太紧张,大不了明年
再来一次!”
查海生点了点头。他明白父亲的意思,实际上,父母亲比他更紧张。临行前,他似乎
有什么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父亲送他到村口,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想离去。他在心里祝福他的查海
生。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赌注!
很多人都为此下了血本一搏。查海生亦是如此!他年仅十五岁的心被高考这块大石头
压得沉甸甸的,似乎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像他这样成绩如此优秀的学生,感受尤为深刻
。
但他不会怠慢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全班同学被班主任从床上叫了起来,集合起来发准考证。
查海生手持着大红的准考证有些颤抖,内心一时不能平静。他在老师的交待下和其他
同学仔细阅读了这张背面简体字中夹杂着繁体字的高考准考证。
事实上,在未开考前夕,班主任就已经把有关考试事宜说得一清二楚,并且一再重复
讲解以至每个人都能将每一条熟记于心。
高考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是件随便的事,老师之所以反复地费尽口舌交待有关事宜,
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种事情曾经出现过。
这一次,查海生拿着属于自己的准考证,他逐一地把里面的文字重新“咬”了一遍。
开考的铃声响了,查海生走进了考场。与平时在班上考试的情形不同,这一次周围全
是陌生人,大龄考生很多,有的都快接近“叔叔”辈的考生也参与其中。
整个考场上数查海生的年龄最小。他是那么的一丁点儿大,很不起眼地坐在旁边的座
位上。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科目,语文是他的强势项目,他可以应答自如,正常情况下,不会
有太多难题能难倒他。但卷子一发放到他手中,查海生却显得格外紧张,他还在心里提醒
着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越是这样,越是六神无主。
毕竟,这是一场人生命运的大较量。与他对擂的还有成千上万个高考学子,大家都曾
挥洒汗水,大家都在奋力拼搏。
他停顿了几分钟,做暂时调整!
终于心静了下来。
凭着平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优美的文笔,他很快完成了最后一大题———作文题,内
容是改写“陈伊玲的故事”,题目为“第二次考试”。怀着一种感动的心情,查海生流畅
地写好了作文。
细心的他又认真仔细地从头到尾做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直至终止考试的铃声响起。
交卷!走出教室。他随着人流涌了出来。
他明白了什么是高考!和平时考试一样,但又不一样!这种滋味没法说得清。
查海生满怀信心地来到了在场外等候他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中间。
从查海生神采飞扬的眼神中,老师已经估猜他考得不错。而他的同学迅速将他围住,
与他一起校对答案,仿佛查海生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没有丝毫错误一样。他们平时也这
样做!
查海生也是凡人,不可能考试没有错误,尤其是像高考这样的大考。但是同学们相信
他答题的准确率很高,所以都宁愿相信他的答案。
在家的父母早已把心提了起来,悬在半空中。查海生的妈妈在儿子考试的同步时间里
,在家里双膝跪向太阳的方向,祈求老天爷保佑她的查海生顺利、圆满地完成高考。
她祈求老天爷保佑他的儿子平安!
父亲查振全想知道儿子在考场上发挥得如何,但是又不想急于知晓最终的结果。万一
……
复杂焦虑的心情使查振全夫妇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他们的心早已和考场内的查海生
的心连在了一起。
除了祈祷、下跪、许愿,善良的母亲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达方式。她相信,她的仁慈和
真诚一定能感动老天爷。是的,她坚信这一点。
老天爷当然会长眼!他的恩情是赐予那些聪慧勤劳的人们。
旗开得胜的查海生在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中,更是得心应手,勇敢地面对每一道难题,
先前的顾虑被他远远地抛到了脑后。
一切进行得都非常顺利!
仿佛他已稳操胜券。
查海生心情愉悦地考完了最后一场。收卷后,他对着天空美美地叹了一口气。等他阳
光灿烂地迈出考场,他发现人群中多了一张熟悉的面孔———父亲查振全。
最后一场考试,查振全特地从家里赶到考场,还没有等他开口,他的班主任便向他翘
起了大拇指,说他儿子的希望很大。听到班主任的称赞,查振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
望着憔悴的父亲脸上露出笑意,查海生舒坦了一口气。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查海生不想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他是个不喜欢吹嘘自己
的人,别看他人小,可做事却十分成熟稳重。
父亲帮他收拾好行李,实际上也就是一些破烂被絮、瓷缸子等之类的物品。他替儿子
背上较大的一些东西,小东西由查海生自己拎着,他们一道步行回家。考场离家有十几里
地,这一次,查海生和父亲走得很快,而查海生的心早已长了翅膀,他恨不得自己飞起来
。
用了几十分钟,查海生和父亲就到了村口,乡亲们看他一副快活的样子,猜测这小子
考得一定不错。大家却又都要询问查海生考得怎么样,查海生可不想说大话,只说现在还
不知道,过些日子成绩才能出来。
一旁的父亲则回应询问的乡亲们“不错,还不错”。早已在家等候的妈妈做好了一桌
佳肴美味,一见到他们父子俩回来了,就一把拉住儿子的手,把他领到饭桌边,叫儿子尽
情享用。
母亲可从来没有这样客气过,这让查海生有点接受不了。恭敬不如从命,查海生坐在
母亲身边,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父亲把耳闻目睹的一切如实地传达给了查海生的母亲。
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
这一顿,查海生吃得很饱,光是父母夹给他的菜,就足以使他撑得难受。
高考真好!
吃完饭,查海生抹抹嘴角,二话没说,径直走向床边,连裤子也没脱,直接爬上床去
,呼呼大睡了起来。
查海生是个很爱干净的娃儿。父母对他今天的举动没有感到惊奇。
他太累了!需要足够的时间弥补睡眠上的严重不足!
尽管天气炎热,他小小的圆脸上有汗珠子不断冒出,但是他睡得很香很甜,一点没有
醒的迹象。真是好久没有这样奢侈的生活了。
妈妈心疼地用湿毛巾不断揩去儿子脸上的汗珠,为儿子扇风降暑。
看着熟睡的儿子,母亲既万分激动又心酸无比。高考的磨练已经使她的查海生消瘦了
许多,脸上都能看到几根青筋,虽然蜡黄的圆脸上还是透着很多的稚气。
她小心地亲了亲儿子的脸颊。这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比这个时候更艰难的一些岁月,
她也是这样照料着幼小的查海生。那时候他顽皮,有时也不听话,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个
乖孩子。
吃饱后,只要拍拍他的小胸脯,就能让他很快进入梦乡。
那些动人的情节她仍记忆犹新,这也只不过是八九年前发生的一些精彩片段,如今,
儿子已经从那么一小把大长成这般模样了。
就这样,不知疲倦的母亲一边回想着有趣的往事,一边为儿子扇扇子,驱赶苍蝇、蚊
虫。
晚饭时,查海生仍然没有睡醒,当查振全准备叫醒他时,旁边的母亲轻轻地做了个手
势阻止了查振全的行为。
母亲想让儿子多睡会儿!
晚上,全村的灯都熄灭后,只有查振全家的灯还在亮着。全家人都在为查海生守候…
…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