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1:44:45 2004), 站内信件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余徐刚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

  ......

  ———《月光》

  这一觉查海生睡得特别香,他告诉妈妈做了个好梦,这似乎是个好兆头。

  几天后,查海生拿到了答案。班里所有的人都对照着答案估分,查海生也在这样做。


  在估分的过程中,查海生遵循着班主任给的原则,自己掌握“度”。经过小心翼翼地
核对、加减,最后得出总分约在三百五十分至三百七十分之间。

  班主任把他叫到一边,两个人重新仔仔细细地又核对了一遍。班主任心里有了个底,
他把查海生的总分成绩定在高分档。对比前两届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他认为查海生被名牌
大学录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

  查海生的一位在高校任教的远房亲戚得知他的高考成绩估分这么高,认为他报考复旦
大学把握较大,而且复旦大学的所在地离家也不十分遥远,上海人的饮食习惯接近安徽人
,最重要的是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声誉很高,能在里面深造,前途将是一
片光明。

  亲戚说的不无道理。他和父母又征求了一下班主任老师的意见。

  他的班主任认为查海生估分保守,其实际成绩会高一些。据他分析的结果,查海生报
考号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不在话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无数热血青年极其
向往的地方。

  北京虽然离家远了些,但北京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是个读书做
学问的好地方。学生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单位都不会差,将来发展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些。


  家里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让查海生填报“北京大学”,专业也是庄稼人所
敬仰的“法律学”———将来可以从事司法工作。

  查海生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高考成绩通知单。果然不出老师所料,他的总分成绩比本
科录取线高出近百分。总成绩名列安徽省前茅,这就意味着他完全可以被北京大学法律系
录取。

  查海生注意到,当班主任把成绩通知单递给他的时候,手有些微微颤抖。凭心而论,
这是班主任第一次拿到如此高分的高考成绩通知单。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这
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会是这样。

  查海生父母同样在家暗暗叫喜。

  查振全夫妇这回也变得谨慎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正式下发,他们没有及
时将这一消息提前公布给乡亲们。

  老师在激动地等待!

  查振全夫妇在万分焦虑地等待!

  查海生也在焦急地等待!

  一个多月后,那张大红的,他们已经期待很久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终于
寄到了学校,这个特大喜讯传遍了高河中学,全校上下为之振奋。

  班主任的脸上也闪耀着灿烂的光彩!

  当查海生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回村时,直接冲着井边打水的几个弟弟大喊大叫:“
我考到了,我考到北京大学了!”

  这则有史以来最大的爆炸性喜讯使整个查湾村沸腾了!人们争相目睹那张喜气的“北
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果然不一样,北大的通知书显得典雅高贵,非一般大学的录
取通知书能所比及。

  人们都知道中国的北京大学的知名度,即使是这些世代务农的人们。一部分在田地里
劳作的人听到消息后惊呼:“北大啊!小老子喂,查裁缝家的老大考上北大啦!”大家在
惊喜的目光中相互传颂着那不可思议的喜讯。

  这则鼓舞人心的喜讯不日之后又迅速传遍了整个怀宁县、安庆市。人们都知道查湾那
个贫瘠的村里出了个北大学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总是被人们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喋喋不休地讨论


  人们在称赞查海生的同时,也称赞他的父母亲教子有方。查振全夫妇的喜悦之情更是
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生的荣耀、几世的光芒在这一刻尽显出来。

  他们被别人接受,这一次,大家只是带着一份极其谦虚的心向他们一家来讨教的。那
些个不眠的夜晚,全家上下喜气洋洋,人们乘凉总是选择在查家门前,与他们一起分享成
功的喜悦。

  报到注册的日子就要到了。查振全夫妇决定不惜奢侈一回,摆上两桌喜宴,宴请学校
的老师们和一些亲朋好友。

  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们有剩余的钱去承担宴请费用。所谓宴请费用,只不过他们上街
买些肉、鱼、烟、酒等的花费。

  家里确实一贫如洗!查振全夫妇就去穷亲戚家借。亲戚们认为查家出了个名牌大学的
学生也是他们族内的骄傲,这一次,无论如何大家也要凑些钱,好好庆贺一下。

  村里最好的红白喜事厨师被请来了。亲戚们分工准备,切菜的切菜,洗碗的洗碗,收
拾的收拾,很快就忙碌开了。

  查海生想去帮忙,但很快被情绪高涨的亲戚们拦住了。

  “都大学生了,还做这些粗活干啥?”

  这话说得查海生很不好意思,脸红了一大片,大伙都笑他像个小姑娘。

  老师们陆续来了。陪同老师闲聊的任务自然落到查海生身上。

  面对老师,查海生说的尽是谦虚的话。老师们都说他有出息,为父母和学校争了脸面
,并且送了些学习用品给查海生,诸如笔记本、书、笔等。查海生接过后连忙致谢。

  开饭的时间到了,菜被一碗一碗地往上端,还是那些亲戚们欢喜逗趣,大家你三言我
两语地把酒席气氛调了上来,老师们也乐在其中。

  皆大欢喜!

  查海生由父亲查振全带着,持着小酒盅一桌一桌地陪敬别人。

  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喝酒,也不打算让他学会喝酒。他平时告诫儿子的一句话是
:“喝酒会伤肺!”尽管他自己没事的时候也会喝一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查家的大喜日子,父亲交待他就是不会喝酒也要假装会喝
,用嘴唇略微沾上一点吞下去。查海生听从了父亲的意愿。

  查海生是个实在的孩子,刚陪客人喝第一口,就把酒给吞到肚子里去了,差点呛了出
来,好歹他是个男子汉,呛出来会被别人笑话,他就强咽了下去。父亲又往他的小酒杯里
斟了少许。

  一个接一个客人陪酒,大家说借酒沾查海生的光。

  在这样热烈的酒席上,大家什么好听的话都“释放”出来,生怕来不及讲,可就后悔
了。

  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几圈之后,查海生感觉自己有些晕头转向。

  父亲查振全完全醉了,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这么痛快过,他是为他们家的查海生喝
醉的。他不能不为他的查海生醉。

  人一旦喝醉后,话就显得特别多。尤其是儿子金榜题名时,他要和大家尽情地吹嘘。


  查海生被他吹嘘得神乎其神。

  谁也没有打断查振全滔滔不绝的讲话,在大家的眼里,查裁缝是个不爱讲话的人,还
从来没有看他这么爽快过。

  查振全确实醉了。

  查湾村也醉了。

  隔两天,查湾村在小学操场上放映了场露天电影。这在查湾村是个难得的机会,查海
生和三个弟弟还没有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地端上了凳子选个好位置坐下。村上其他的孩子
也陆续搬个板凳或一块砖头来了,看到查家兄弟端坐在那儿,都围了过去。

  查海生这几天心情特别放松。他花了一毛钱买了几根甘蔗。卖甘蔗的人听说过他就是
刚刚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不住地夸奖他有多么优秀。他没有和卖甘蔗的人多说什么,
这几天,夸奖他的话听多了,所以心里也没有觉得什么。

  查海生把买来的甘蔗掰成几小截,分给三个弟弟和周围邻家的几个孩子吃,自己留了
甘蔗上头不太甜的一截。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电影队的人驮着大机器开始组装。一会儿,有个工作人员对着大
喇叭喊了两句话:“大家注意啦,现在放电影啦!”

  那天晚上放映的是老片《铁道游击队》,但查海生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他以前看过
这个故事的连环画,基本情节他记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后,故事情节并没有引起他过多的兴趣。

  但是电影中的火车却吸引住了查海生,当故事情节中的火车呜呜叫着从铁道上驶过时
,他一时竟忘乎所以,激动地对边上的人叫道:“看见了吗?那就是大火车!”

  “我哪天也要坐大火车去北京了,哦,哦……”

  周围的人看他那股傻兴奋劲儿,都笑了起来。

  事实上,这个落后闭塞的村子还真没有几个人看过真火车,别说坐火车了。

  查海生将成为查湾村乘坐火车的第一人!

  终于要离开生他养他的查湾村了。谁都有点舍不得。

  妈妈东借西凑了三十元钱,让儿子带上。出门在外,做什么都要花钱。妈妈对他说,
钱不够,来信就再寄过去。

  为了安全起见,细心的妈妈把钱装进儿子内衣口袋,用线缝住了袋口,她让查海生到
了北京的住处再拆下来。

  三十元钱,对于查海生家,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出远门,第一次去安庆,比安庆更大的城市是合肥,在合肥还要
换火车去更大的城市———首都北京。

  他生活的环境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农村娃儿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人生理想的
追求,从落后的刀耕火种的乡土文明跨越现代都市文明,从朴实无华的封闭思想到繁华复
杂的圆滑处世,查海生能经得起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吗?

  查海生可没有想这么多,十五岁的他还是个小孩子啊!

  当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终于从母亲的眼睛里流出,母亲不能自
已。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还这么小,她怎能不担心呢?

  她担心她的儿子一个人怎么生活:衣服脏了,怎么洗;生病了,怎么办;万一被人欺
侮了,找谁去?

  母亲想得太多,她想得越多,就越加伤心。

  她实在舍不得她的心肝儿子。

  村子里的一些人闻讯查海生要走的消息后,都来为他送行。由于查家经济上极度拮据
,为了少花路费钱,查海生的父母亲不能同时送儿子去合肥,最后,只好由查振全独自送
儿子到合肥。到达合肥火车站后,查海生将一个人乘火车抵达北京。

  在查湾村口,母亲泪流满面。查海生依依不舍地向她挥手告别。

  走了。十五年的养育情,可爱的查湾村!

  我就要出发去远行。

  父亲把他送到合肥火车站,买好票。简单嘱咐了几句,等火车开的时候,他仍然站在
站台口,一动不动。

  父亲有些老了。但他仍然是查海生心目中的一座山,一座伟岸大山。

  父亲的背影终于随着火车的缓缓开动留进了他的记忆深处。这是难忘的一刻。

  查海生坐在火车上,新奇的心理使他对火车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是不可思议。
火车比汽车复杂多了,车上的东西一应尽有,这么庞大的家伙开动起来,人坐在上面一点
儿也不晃荡,而且速度很快,这在以前他都不敢想像,而现在,他一概体验到了。他能不
激动吗?

  南方的乡村、屋舍、田野一一被抛到身后,进入了华北平原———在中学地理名词上
飞快奔驰。北国风光,与南方的家乡差异很大。北方的麦地大得怕人,成片相连,这在地
处丘陵地区的家乡很难寻觅。

  那么多的麦子收割下来,将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啊。想想自家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面条
的情景,查海生不禁感慨万分。

  他萌动了一个想法,要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信告诉父母和弟弟们,让他们一起分享
自己的喜悦与惊奇!

  火车运行了很长时间,到了终点站———北京站。等候在出站口的北京大学的同学们
举起了迎候的牌子,查海生拎着行李包(他大部分行李已由合肥托运到北京大学)走到迎
接他的同学前,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做了简单的介绍后,便由北大的同学们把他领到了学
校。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