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十三 我的村庄,我的归来(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1:55:27 2004), 站内信件
我的村庄,我的归来(2)
余徐刚
查海生回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他那些仍在高河中学补习的同学耳朵里。实际上,他
的那些同学时常向查海生的父母打听他在北大的一些情况。一些人还和他保持了通信联系
。他们这些艰苦奋战的农村高考学子急需知道一些外面的招考消息,例如北大去年在安徽
省的录取线是多少,其他院校的招录情况又是如何?他们希望从成功考取大学的同学那里
获取一些准确的讯息,以便自己来年报考院校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由于当时各个院校在录取高考新生时,寄发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有先后,查海生的录取
通知书寄得较早,事后他才得知他们那届文科班共有三人考取大学,除了他自己,本班的
一名女同学张琴考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另一名同学何发贵则被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
。
寒假期间,他们各自返乡,成为昔日的同窗好友们关注的对象,同学们想从他们那儿
获取更多考试的经验和更巧妙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家里,查海生尽可能地把所收集、知晓的讯息,一一详细地告诉同学,认真解答着
同学的各种提问。
查海生知道,他的那些屡败屡战的同学真不容易,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给他们一点精神
上的慰藉,就会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他们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努力的信心
所在。
尽管查海生不能给他们真正地带来些什么,可是,那些复读的同学却都以他为榜样,
通过自己的苦读奋战而达到人生的梦想。
或许,这是他身在中国第一流大学———北京大学的缘故。
查海生没有大讲特讲自己的大学生活,他怕这些话会刺激这些落榜的同学,更怕一些
同学会以为他骄傲自满,炫耀自己。
他小心谨慎地回答同学的提问。
凭着自己的想像和查海生同学的回答,这些落榜生们也能想像象牙塔中美好的生活,
他们渴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踏进大学校园。
没有梦想,没有渴望,意志就会失去支撑的力量,进而坍塌倒下。没有参加过高考的
人无法想像这种美好的意愿。
那是一种梦的飞翔,或“以梦为马”。
尽管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仍以失败而告终。
查海生被邀请到同学家串门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同学的父母亲都对这位年纪小小
的北大高才生充满了好奇,把他当作尊贵的客人对待。
在一番闲聊之后,同学的父母亲为他准备了相对丰盛的午餐。
当查海生端起酒杯要敬同学的父母时,同学不禁怀疑他是否有这个酒量。查海生举杯
一饮而尽,同学用惊诧的目光投向他,问他哪儿来的这么豪爽。
“全是被那一帮北方同学带的!”查海生回答得很干脆。
“大学就是这样,过不了多久你就知道了。”
说得同学和他的父母亲心里都甜甜的。他们不得不承认查海生经过大学生活的锻炼,
比以前成熟了许多。
酒足饭饱后,查海生被同学安排在自己的房子里休息。
他不敢马上回家,要是父母知道他在外面喝酒,肯定会责怪他。倒不是父母不让他喝
,主要是担忧他虚弱的身体。查海生从小体单力薄,父母比谁都清楚他的身体状况。
等睡上一觉醒后,身上的酒气味消失后,查海生一个人走回家里。
除了去同学家串门,每天看书是他的必修课。他把自己的专业教材和课外书交替起来
阅读,这样既不枯燥,又能增长见识。收效不凡。
也许在北大养成的习惯,他每天看书都要到深更半夜,晚上点一盏煤油灯,孜孜不倦
地阅读下去。这样一来,家里的煤油耗量多了。若在平时,父母节省得连灯也不多点,父
亲每晚做缝纫活也把灯芯拨得丁点儿那么大,这样可以节省煤油。为了儿子能看书,他们
舍得让儿子去“浪费”。
第二天早上,他比父母亲稍晚起床,母亲为他备好了早餐,等他吃完后,又要帮着几
个弟弟补习功课。
调皮的弟弟们总是想用最难的题目“考考”这位大学生哥哥,看看哥哥究竟有多大能
耐,是不是比自己的老师还厉害。
弟弟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哥哥是大学生,比起他们那些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的
老师们,文化程度可高得多,他们不明白这一文化层次上的区别。
弟弟们眼中的那些所谓的“难题”,在查海生的眼里当然是“小儿科”,小菜一碟,
他想都不用想,直接算出答案。但为了能使弟弟们在做题的同时理解题目,他一步步、详
尽地说解给弟弟们听。
他教给弟弟们的是学习方法和解题步骤思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准确答案。他知道,
只有掌握了这些,弟弟们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当地的“小年”。这一天,家里人要去上坟拜祖。查海生作为长孙
,要领着弟弟们给逝去的祖宗们上坟拜谒,磕头祈愿,以求平安,同时表达对祖宗的崇敬
之情,不忘祖辈的养育之恩。
农村人相信这个。查海生父母特别备了大量的“钱物”,他们相信祖宗能收到孙子们
“烧”给他们的“钱”,“吃”到孙子们供奉的“酒菜”。
这是中国乡村的一种最淳朴的心愿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代表他们落后、愚昧。
操采菊时刻担心着大儿子的“命运”,不知道他来年、今后的运气怎么样。过大年前
的一天,她带着儿子在附近的一座庙里抽了一签。
那位“大师”等他抽好后,即祝贺他们:上上签。
操采菊满意地笑了,这一回,她给了庙里和尚双倍钱,她认为自己这样奢侈值得,算
是感谢老天对儿子的恩赐。
只要儿子顺心顺意,她就会放心多了。
操采菊百分之百相信其中的灵验度。每次烧香拜佛前,她都要禁荤三日,净身后方敢
踏进供有菩萨的庙门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