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uchunpi (河儿),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海子传: 二三 爱情的春风合奏交响曲(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2:11:36 2004), 站内信件


            爱情的春风合奏交响曲(1) 
余徐刚  
 

  似乎爱情可以激活诗人猛烈的创作欲望。

  他的诗歌里留下了蓝波湾的倩影,这是一种天然的对于异性的爱慕之情,这种爱慕之
情被海子在诗歌里演绎得轰轰烈烈。

  海子这时候开始了长诗写作构思。在这之前,他大量阅读但丁的《神曲》、歌德的《
浮  
士德》、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等等。

  海子尝试长诗写作的根基是他想追求所谓的“大诗”,而不是“史诗”。这是受当时
北京著名诗人杨炼的影响,其作品《礼魂》的问世引起了诗坛的强烈反响,随后一批四川
诗人开始激流勇进,朝着“长诗”的方向迈去,揭开了长诗创作的阵容。

  另外,海子是个迷信“大诗”的人。他认为诗歌真正的创作意义就是长诗、大诗,而
不是短诗。他写短诗目的只是为了抒情的需要,短诗是简单记录的载体,这跟平常记日记
差不多。

  如同画家们画画一样,画速写好比写短诗,而体现画家价值的所在是用油画、国画等
不同颜料进行大的手法创作。作诗也一样。

  海子注重这一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海子大胆写出了《河流》,这部诗有关乎自
己命运的印痕。

  这部长诗《河流》带有模仿别人的痕迹。这是他的第一次实验。结果对于他本人并不
一定很重要。

  相对而言于第一部长诗《河流》,1984年底完成的另一长诗《传说》显得大气,
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美。北方人的豪情、生活的隐痛,在这篇诗作里都有了淋漓尽致的表
现。

  蓝波湾是海子写作这两部长诗的见证人。海子写这两部诗时,蓝波湾就陪伴在他身边
,她能感受到海子创作时的激情、痛楚、怜惜、疯狂。海子是个非同一般的诗人,这是蓝
波湾欣赏海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凭借着自己家庭背景的优势,蓝波湾把海子创作出的一些短诗推介给了内蒙古的一些
刊物。海子的一些作品在内蒙古的官方刊物上得以变为铅字。

  例如他创作于1985年的《哑脊背》在1986年第十期的《草原》杂志上发表,
与同一道被发表的还有他的安庆老乡沈天鸿的组诗《天空下的河流》。

  哑 脊 背

  一个穿雨衣的陌生人

  来到这座干旱已久的城

  (阳光下他水国的口音很重)

  这里的日头直射

  人们的脊背

  只有夜晚

  月亮吸住面孔

  月亮也是古诗中

  一座旧矿山

  只有一个穿雨衣的陌生人

  来到这座干旱已久的城

  在众人的脊背上

  看出了水涨潮,看到了黄河波浪

  只有解缆者

  又咸又腥

  蓝波湾满足了海子发表的渴望,她对海子是真心实意的。海子感谢她为自己做的一切
!他感谢蒙古读者对他诗歌的承认与赞赏。

  天真的海子以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海枯石烂;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可以
让两个人厮守今生今世。

  蓝波湾出身书香门第,能文会画,生活中特别细心,很会体贴关心人。海子和她聊尼
采、黑格尔、但丁、朱光潜,两人非常投机,蓝波湾的人文修养是一般女子不可比拟的。


  对于这样一位多才多艺、温柔善良的红颜知己,海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

  他十分珍惜!

  也就在恋爱的同时,海子迷恋上了气功。他一开始只是出于对气功的好奇。事出有因


  开学初,有位“气功大师”来中国政法大学传授气功,当众表演时,即把法大的几个
学生当场震倒。若不是亲眼所见,海子也不会相信中国传统气功的神奇。

  这个细节在著名记者、同是八三届北大毕业生分至法大任教的唐师曾的书中有记载。


  这个会“发功”的“大师”不是别人,也是北大七九级校友。他当时就读于国政系,
名叫王青松。王青松在未考入北大之前是河南信阳县委办公室的一名机要秘书,从小练功
习武,考入北大后,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真人不露相,王青松在北大时,没有人知道他会气功,在北大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
字,也没有在公众场合展示过自己的绝招。现在突然来法大表演气功,在旁的海子为自己
的校友惊奇叫好。

  他没有来得及和眼前的这位北大校友讨教,王青松就被一群崇拜他的人团团围住,水
泄不通。

  海子没法接近他。

  这以后,海子曾经打听此人的住址,但终究杳无音讯。

  天下练习气功的人当然不止王青松一个人,在昌平,他就遇见好几个。

  海子知道练气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于提高写作思维、延展想像力有很大帮助。


  因着这样的目的,海子找到了在××××××××学院任教的C某。C某以前在西北
政法学院和几个同事创办了文理交叉探索刊物《探讨》。1984年,《探讨》收到了胡
希平从北京寄来的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法治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篇署名“查海生
”的论文,运用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数学模型分析人类社
会系统,富于创造性地探讨所有制、国家和法律的起源方式,给C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他们曾有几次书信往来,他给海子寄过《探讨》编辑部整理的几本系统科学方面(
也包括突变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等)的文献索引资料,并讨论过突变理论在人类社会系统
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1985年4月,他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法治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才第一次见到
了查海生其人。

  1985年7月,C某来到××××××××学院任教后,住在昌平西环里十五号楼
五单元六楼六零一号,而海子则住在同一单元的三楼三零二号。因他们都较早地参与了系
统科学/系统工程在法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加之住同一单元,以及对宗教(海子对东西方多
种宗教都有深刻认识,但非常推崇西藏文化)和气功的兴趣,自然会有许多共同语言。他
们经常互借书刊,一起看电影、吃饭、谈天说地。C某练习气功已有几年,他为人热情,
和蔼谦虚,对于海子请求收他为徒的要求,C某爽快答应了。

  C某教会了海子最基本的练习方法,包括动作要领:吸气、运气、出气。海子学得非
常认真,一丝不苟,这使C某非常感动,原先他只是认为海子出于好奇,随便玩玩而已。
现在看来,他必须尽一个气功老师的职责了。

  C某手把手地教会海子一招一式,耐心地给他讲解,天资聪颖的海子接受得很快。


  C某传授气功给海子不计报酬,尽管海子曾和他几次提及此事。最终C某没有收取海
子任何学费,还介绍了几位道友给海子认识,便于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C某把海子当作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看待,在昌平,他与海子走得较近。

  自打练习气功后,海子感觉身体状况好多了,以前经常头晕脑涨的现象逐渐消失。可
能是心理效应,做什么事都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他的精力旺盛,可以不知疲
劳地熬夜写作。

  他感受到了气功的神奇,决定坚持练习下去。
 

--

我不知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
大约在梦里
 谁的沙尘暴,我的满身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4.137.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