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第七章

------------------------------------------------------------------------
--------

  经过上午的一场激战,大顺军虽然在初战中略占上风,但是李自成的心头上反
而感到沉重。他认为吴三桂的关宁兵确实是一支精兵。自从崇祯十四年破了洛阳以
来,与他交过战的所有明朝军队,包括左良玉的人马在内,还没一支军队能够同吴
三桂的关宁兵相比。吴三桂只有三万精兵,虽然兵力略少于大顺军,但是吴三桂集
中兵力死守一城,就显出兵力雄厚的优势。李自成的御营设在靠近石河西岸的高岗
下边,他带着军师宋献策立马高岗观战,只能遥望正东方向的山海关,却无法接近
。不但不可能接近山海关,也不能接近山海城的西门,甚至接近山海城西边的西罗
城也不可能。西罗城外并没有山河之险,石河如今适逢春旱,仅仅有涓涓细流,然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十七世纪中叶,火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强大威力。大顺军要通
过空旷的石河滩到达西罗城下,且不说西罗城有强大兵力在等待迎击,先说城上的
炮火就会使大顺军遭受重大伤亡,造成关宁兵出城反攻的极好机会。李自成今日不
但认识了关宁兵的战斗力不可轻视,也认识了山海关不但对外是一座天下雄关,从
里边也不易攻占,甚至连接近也很困难。 
  当上午的激战结束以后,李过和刘宗敏分别来到李自成的面前,向他禀报了各
自阵地上的战斗详情。李过指挥的阵地就在他站立的土岗下边的石河边上,他看得
一清二楚。在战况紧急时他曾经忍不住想亲率御林军冲下岗去,投入战阵,被宋献
策用眼神和摇手阻止。至于刘宗敏指挥的红瓦店战场,因为看不十分清楚,误以为
大顺军在红瓦店的阵地失利,曾打算命令在红瓦店西岗上的大军派出一万人马前往
驰救,杀败敌军。但宋献策摇摇头,阻止增援,轻声说:“不用派兵增援,马上即
见分晓。”果然,关宁兵中了刘宗敏的计,没过多久,埋伏在村中的大顺军各路杀
出,已经分散的关宁兵措手不及,大量死伤,只有一半人马溃逃出 
  今日是东征的大顺军与关宁兵初次交锋,红瓦店的胜利不是一个小胜利,所以
刘宗敏向李自成禀报交战情况时很自然地带着激动情绪。李过在旁边也听得有味;
频频点头,向军师问道: 
  “军师,你怎么知道刘爷是在用计,阻止皇上派兵增援?” 
  宋献策笑着说:“我深知刘爷善于用计,遥遥看见红瓦店战场上的大顺军向村
中逃跑时没有崩溃之象,而是分股行动,慌乱中仍有秩序,故知关宁兵必堕入刘爷
计中。” 
  刘宗敏哈哈大笑。一向比较严肃的李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站在附近的李双喜和几员护卫亲将互相递着眼色,精神为之振奋。自从离开北
京以来,他们没有看见皇上有过一次笑容。尤其双喜是李自成的养子,对大顺皇上
的心情最为留意。此时他偷看父皇的脸上表情,竟然看见父皇远不像李过和刘宗敏
那样高兴,而是稍露微笑,跟着就显得心情沉重,对宋献策、李过和刘宗敏三人说
道: 
  “你们都跟我去大帐中吃午饭去吧,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大事。” 
  众人随着御驾在大群亲兵的扈从中走进村中。这是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贫穷村
庄,只有一家瓦房,但上房的正间摆着一个白木棺材。李自成自从破了洛阳,号称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起就脱离了流寇时代,如今是大顺皇帝,所以这贫穷的小村庄
竟没有他可以临时居住之处。手下的官员们因为他是皇上,更不敢随便为他安排住
处。到了此地以后,尽管大家都明白明日天明后就有大战,还是为他在打麦场中搭
起一座大帐,通称“御帐”,又从百姓家中找来一张四方桌,一把大椅子放在方桌
后边,铺上黄垫,权作御座,又找来几把旧椅子,放在御帐一角,备召见亲信大臣
时赐座之用。御帐的一角也放了一张小桌,备随营书记临时写字之用。 
  李自成进了御帐,先在方桌北边的椅子上面南坐下。其他人不敢一起进帐,立
在帐外稍候。李双喜因知道父皇要留下刘宗敏等在御帐中用膳和密议大事,所以紧
跟着同一位年轻的扈驾亲将进来,赶快将椅子摆好,恭敬地小声问道: 
  “叫他们都进来吧?” 
  李自成十分疲倦,加上情绪低沉,只轻轻点头,没有做声。 
  李双喜和扈驾亲将迅速退出。双喜在帐外对刘宗敏等低声说道: 
  “有旨,叫你们各位进帐共用午膳!” 
  刘宗敏走在前边,抱拳躬身行礼,随即在方桌左边的第一把椅子上坐下。当时
遵照唐宋以来的礼俗,以左为上,而刘宗敏在大顺朝位居文武百官之首,所以在方
桌的左边就座。军师宋献策行礼后在方桌的右边就座。李过是李自成的亲侄儿,叔
侄同岁,自幼一起玩耍,学习武艺,互相厮打,常在地上翻滚,如同兄弟。自李自
成号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李过再不敢不尊敬叔父了。为着拥戴叔父的帝王
大业,他牢记自己应该时时对叔父执臣下之礼,为其他众多武将树立榜样。今日虽
在战场,但因是皇上赐膳,所以他不像刘宗敏那样行一个躬身作揖的简单礼节,而
是跪下去叩了一个头,然后在下席(皇上的对面)就座。 
  四样极其简单的菜端上来了,接着端上来的是粗面锅盔和杂面条。李自成已经
饿了,开始大口吃起来。行军御膳房的领班厨师看见皇上吃这样的粗恶饮食,心中
有点难过,跪下说道: 
  “启奏皇上,方圆十里以内的老百姓都逃光了,荤素菜全找不到,除非明天能
够攻开山海城,否则两天后连这样的伙食也没有了。” 
  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此刻对攻破山海城不但毫无信心,而且都想到这战争凶多
吉少。自从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的人马进入河南,大约五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过这样
的沉重心情。他很后悔自己料敌失误,不听宋献策和李岩的苦心谏阻,率人马离开
燕京东征,陷于进退两难之境。他一边低头吃饭,一边在心中问道: 
  “怎么办?怎么办?” 
  随营御膳房的厨师领班来将碗筷和盘子拿走,另一个彻厨官员将方桌擦乾净。
他们退出之后,李自成与刘宗敏等正要开始议事,双喜进来了,跪在地上说: 
  “启奏父皇,刘体纯有要事前来禀奏。” 
  “叫他进来!” 
  李自成向足智多谋的宋军师望了一眼,在刹那间,他在心中问道:难道刘体纯
有什么好的消息? 
  李双喜迅速退出,在帐外作个手势,紧接着刘体纯快步躬身进帐。李过将自己
的椅子向旁边一拉,使刘体纯能够正对着皇上跪下。刘体纯按照规矩,跪下去叩了
三个头,但没有马上说话。按说,刘体纯从少年起就跟李自成起义,出生入死,被
李自成视为亲信爱将,不应在反映意见时有所顾虑,但如今由于是君臣关系,使刘
体纯不得不有点胆怯。李自成见他叩头后却不说话,感到奇怪,没有叫他平身,心
中很急,赶快问道: 
  “你是不是要禀报满洲兵已经到了山海关外的事?” 
  刘体纯本来不是为禀报这一件尽人皆知的消息,但因心中一慌,说道: 
  “是的皇上,满洲的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满、蒙、汉八旗军队已经来到山海关城
外了……” 
  “孤已经知道了,何用探报!” 
  刘体纯一惊,立刻转入正题:“听说吴三桂原来并无意投降满洲,在山海城中
按兵不动,脚踩两家船。是投降大顺还是与大顺为敌,许多天不能决定……” 
  “可是孤差人劝他投降,又差人携带金银绸缎前去犒军,他竟然受了犒军金银
,公然拒降,反而向满洲借兵,甘为汉奸败类!” 
  “实际情况,臣已探明,不敢直言启奏。” 
  李自成心中一惊:“什么实际情况?你探听到的事只管说出不妨。快说吧,二
虎!” 
  “据说,吴三桂因知崇祯已经自缢身死,明朝已经灭亡,加之他的父母和全家
人都在北京,所以他一没有在军中为崇祯发丧,也没有命将士臂缠白布,为崇祯带
孝,二没有宣誓……宣誓……讨……讨……” 
  李自成忍不住说道:“‘宣誓讨贼’!你是重复敌人的话,何必怕说出口?往
下还有什么?” 
  “还有,三没有派一个人去同明朝在江淮各处的文臣武将联络,共商报仇复国
大计。他在观望,也在等待。到我朝差遣唐通与张若麒前来山海犒军劝降时候,事
情已经迟了,吴三桂已经决定与我为敌。” 
  “为什么吴三桂下决心与我为敌?” 
  “启奏皇上,吴三桂虽系武人,但是他久为边将,处在局势多变的争战之地,
十分机警。他一面不断派细作侦探北京情况,一面也侦探沈阳满洲动静,对满洲朝
野事十分清楚。” 
  李自成问道:“听说他起初也有意向我朝奉表投降,后来变卦了,到底是什么
道理?” 
  刘体纯停了片刻,偷偷地望了刘宗敏一眼,下决心回奏说:“皇上!臣哥哥刘
体仁追随皇上起义,死在战场。那时臣只有十二三岁,蒙陛下留在身边,以小弟弟
相待。据臣判断,明日上午必有恶战,决定胜负。臣幸蒙皇上培养,得为皇上的亲
信将领,明日定当勇猛向前拼死杀敌,以报皇恩。说不定明日臣出战后,将会陈尸
石河滩上,马踏为泥,所以此刻纵然获罪,也将埋在心中的一些话全倒出来!” 

  李自成也动了感情,片刻间不顾自己的皇帝身份,轻声说:“二虎兄弟,你说
吧,说吧!” 
  刘体纯说:“吴三桂虽说是镇守宁远的武将,但是他父子两代位居总兵,他舅
父祖大寿也是总兵,所以对明朝的朝政腐败、种种亡国弊政,早已清楚。他风闻皇
上近些年统率仁义之师,纵横数省,所向无敌,深受百姓拥戴,望风迎降。崇祯看
清楚北京局势万分危急,下密诏命他火速放弃宁远,只护送宁远百姓进关,星夜到
北京守城。他只携带十来万宁远士民和将士家属,谎称五十万人,走得很慢。当时
没有满兵追赶。他如有忠心救主,应分出一部人马护送百姓,亲自率领两万精兵,
日夜赶路,早到北京,部署守城。如若那样,北京人心安定,朝廷安稳,唐通不会
出居庸关三十里迎降。如若那样,明朝虽不能不亡国,至少可以不会迅速灭亡。因
为他不是明朝的忠臣,所以误了崇祯皇帝,断送了明朝江山。” 
  “孤进了燕京之后,他为什么不赶快投降?” 
  “他在看北京情况,每日派细作刺探消息。” 
  “后来他为什么决计要与我大顺为敌?” 
  刘体纯又忍耐片刻,用十分沉痛的语调说道:“皇上!明日血战,臣说不定会
战死沙场,以后永无向皇上陈奏实情之日。倘若所奏不实,触犯圣怒,请治臣妄论
朝政之罪。这不是平常时候,臣秉忠直言,死而无憾!” 
  李自成从来没有看见过刘体纯在他面前说话有这样的神情和口气,他既为二虎
的忠诚所感动,也增加了他对明日大决战不利的预感。一反他平日冷静沉着的习惯
,双目含着怒意,望着刘体纯说道: 
  “二虎,不管你心中有什么话,该倒出来的你赶快倒出来,不要顾忌!坐在这
里的没有一个外人,不能够走露消息。你知道什么情况,快快说出!” 
  刘体纯望了刘宗敏一眼,看见刘宗敏的神色严厉,分明是不高兴他在皇上面前
说得太多;然而他又看见军师神情淡然,分明是鼓励他向皇上大胆进言。他抬起头
向李自成慷慨说道: 
  “启奏皇上,吴三桂在起初确实有降顺之意。原因是崇祯已死,明朝已亡,他
已经是无主的亡国武臣,以数万孤军守着山海孤城,粮饷没有来源,也没有一处援
兵,还有十几万从宁远携来的眷属和百姓,分散安插在山海卫附近地方,如何生存
?这时他为自己和为进关来的军民生死打算,只有向大顺投降才是生路。可是几天
之后,他突然变了,拿定主意,坚不投降……” 
  “他为什么忽然间改变主意?” 
  “他天天得到细作禀报,不但对北京的情况尽知,也知道各地方的许多情况。
那时吴三桂天天同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商议,骂道,骂道,骂道……总之,他下决心
不降了!” 
  “为什么有此变化?” 
  “他知道我朝进入北京以后,抓了几百明朝的六品以上文臣,酷刑拷打,向他
们逼要银子,拿不出银子的拷打至死。这件事使吴三桂十分不满,认为自古得天下
的创业之主都是用心招降前朝旧臣、笼络人心。怎么能这样呢?吴三桂骂我们是,
是,是……” 
  刘宗敏插言说:“眼下不是谈闲话的时候,与明日作战不相干的话,不必说吧
。” 
  李自成说道:“我奇怪吴三桂的父母和全家都在我的手中,他到底为什么忽然
变卦,决心与我为敌。献策,你是军师,二虎平日可向你禀报过么?” 
  宋献策欠身回答:“回陛下,自从在襄京建制,刘体纯专掌指挥细作,刺探敌
情,向臣禀报,建功不小。但是凡关于我朝得失大事,政事内情,外边怎么议论,
他从来不露口风。如今他要向陛下陈奏的,事关吴逆由打算投降到决计背叛,甘为
汉奸的曲折实情,不妨让他奏明,以便我们制定应变之策。” 
  李自成向刘体纯轻轻点一下头,意思是让他快说。刘体纯接着刚才未完的话头
启奏: 
  “吴三桂正在举棋不定,忽又得到细作禀报,说我们的总哨刘爷住在田皇亲公
馆,听说田皇亲病死后留下两位美妾,都是江南名妓。一个叫顾寿,在北京城破前
跟着田府中一个唱小生的戏子逃走了。刘爷一怒之下,杀了几个有牵连的戏子。细
作又报称刘爷听说还有一个叫陈圆圆的,也是田皇亲带回的江南名妓,比顾寿更美
,就派人将吴襄抓来,逼他献出陈圆圆。吴襄回答说陈圆圆已经到了宁远。刘爷不
信,拷打吴襄。实际上……” 
  李自成说道:“实际上我立刻下旨,叫刘爷将吴襄送回家去,对吴公馆妥加保
护。” 
  “臣知道皇上为着招降吴三桂,对吴公馆妥加保护。臣刚才所言,是指吴三桂
的细作回去向吴三桂禀报他父亲吴襄受到拷掠,激起他拍案大怒,决意反抗大顺,
赶快向满洲借兵。” 
  “吴三桂决计不降,还有别的原因么?” 
  “还有,还有,至少还有三个原因。” 
  “哪三个原因?” 
  “据细作禀报,在山海城中,吴三桂同文武官员们纷纷议论,指出我大顺占领
北京后很快就露出了要命弱点。比如说,我朝让数万将士驻扎城内,住在民宅,军
民混杂,发生抢劫百姓、奸淫妇女之事,引起许多妇女自尽,这件事最失人心。第
二件事,北京虽是繁华京城,俗话说在皇帝辇毂之下,居住着许多勋旧世家,达官
贵人,可是最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既不能靠俸禄,也不能靠庄稼,好像是在青
石板儿上过生活。他们平日生活就十分艰难,何况乱世!千家万户的平民百姓平日
常听说李闯王率领的是仁义之师,所到之处开仓放赈,救民水火,可是进北京后不
但无开仓放赈之事,反而骚扰百姓,使百姓大失所望,日子反不如从前,由人心厌
明变成思念旧主。北京城内和四郊地方常贴出反抗大顺的无头招贴,防不胜防,禁
止不住。这种情况,吴三桂的细作岂能不报到山海?能够瞒得住吴三桂么?还有,
陛下,我大顺兵进了北京,军纪迅速瓦解,士气低落,这种情况,陛下清楚,总哨
刘爷清楚,军师清楚。我们自己人清楚不打紧,被吴三桂探听清楚,他怎肯降顺我
朝?何况他对满洲的动静,十分清楚!” 
  听了刘体纯的大胆启奏,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和李过都十分震动。李自成
既后悔他不该高燕京悬军东征,又生气刘体纯竟对他隐瞒敌情,使他今日陷于进退
两难之境。刘宗敏因为离开长安后身任提营首总将军,到北京后位居文武百官之首
,所以刘体纯这一阵跪在皇上面前的披沥陈词,所奏的每一件重大失误都与他有关
,心头十分沉重,脸色铁青,低头不语。宋献策因为身任军师,刘体纯在军师府的
领导下分掌情报工作,对刘体纯所说的各种情况,也大体清楚,所以他曾经竭力谏
阻皇上御驾东征,甚至不避自身祸福,向皇上说出这样的话:“陛下东征对陛下不
利,吴三桂西犯对吴三桂不利。”他当时猜到清兵必会南犯,但是一没有料到清兵
南犯这样快,二没有料到清兵在行军的半路上招降了吴三桂,转道直向南来,没有
枉道密云一带,于今日来到了山海关前。宋献策原来尽力谏阻皇上悬军东征,没有
成功,他就作退一步打算,决定到石河西岸停下来,诱敌出战,倾全力打个胜仗,
使敌人丧失锐气,然后退兵,在北京的近郊迎击清兵。然而目前看来,这一打算也
将要落空。多尔衮今夜必然进关,明日与吴三桂合兵对我,结果如何,已经可以判
定。他现在所考虑的不是明日如何对敌作战,而是如何劝皇上赶快退兵。但是就在
这同一时刻,他想到退兵实不容易,有可能全军覆没。此地距北京七百余里,中途
无一处险要地方可以暂时固守,阻挡追兵。以大顺军的目前实情而言,在退兵路上
可能会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想到这里,宋献策不由得想到“白虹贯日”的天象,
心头一凉,向皇上的显得憔悴的脸孔上望了一眼,忽然发现就这几天,皇上的鬓边
出现了不少白发。他还看见,皇上因为连日操劳过度,睡眠很少,眼窝深陷,印堂
发暗,大眼角网满血丝,使他在心中更加吃惊。在惊惧中,不禁又想到“白虹贯日
”的凶恶天象。 
  宋献策很赞成刘体纯向皇上披沥陈奏,说出了他平日不便上奏的实情。在刘体
纯的话停顿时候,他想着满洲兵已经来到,明日的大战决难取胜,在心中说道: 

  “我身为军师,不能谏阻皇上悬军东征,致陷于今日危险处境,奈何!奈何!
” 
  他已断定,明日会有从海面刮来的一阵狂风,满洲精锐骑兵会趁着狂风猛冲我
阵;他还根据“白虹贯日”的天象,断定了满洲兵和关宁兵明日必将拼全力攻击大
顺军的御营,一则为杀死或活捉大顺皇帝,二则为夺去吴襄,三则为夺去崇祯的太
子和永、定二王,绝了明朝遗臣和百姓的复国之望。当然,宋献策十分明白,目前
在多尔衮的心中,在明日的决战中,他主要的目的是要杀死或活捉李自成,其他都
不重要。想到这里,他的脊背上蓦然出了冷汗。 
  他虽然出身于星象卜筮之流,二十载浪迹江湖,但是他毕竟是一位奇才,足智
多谋。这时他忽然想到常说的一句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同时决计向皇上
建议,今晚迅速退兵,避免明日决战。如何能使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呢?他感到没有
把握,抬起头来,以忧虑的眼神望着李自成的脸孔,等待建议的机会。 
  此刻李自成的心头很是沉重,失悔不该不听来献策和李岩的谏阻,对吴三桂的
情况估计不足,陷于今日进退两难之境。他向宋献策、刘宗敏、李过,也向刘体纯
扫了一眼,叹口气说: 
  “孤原来以为,吴三桂只有一座孤城,看见我亲率大军来征,必然恐惧,愿意
降顺,所以我将他的老子和崇祯的三个儿子都带在军中,以备对吴三桂招降之用。
没有料到,吴三桂竟然会如此倔强!二虎,你说,吴三桂为什么如此倔强,有恃无
恐?你要将实情启奏!” 
  刘体纯说道:“臣派遣细作,混入山海,有的混入吴三桂军中,探听许多实情
,有些情况不敢上奏,请恕臣死罪!” 
  “胡说!你是孤的亲信将领,所以才委任你掌管侦探敌情重任,为什么你知道
的事情对孤隐瞒?我不是白依靠了你?!” 
  刘体纯对皇上的震怒,浑身一颤,但想到大军已处在十分危险境地,干脆抬起
头来,心情沉痛地说: 
  “自从破了北京,皇上住在深宫之中,臣去武英殿叩谒皇上很难。皇上与朝中
大臣,以为天下已经到手,江南不须用兵,可以传檄而定。朝廷上一方面忙于演习
登极典礼,一方面忙于拷掠追赃和赏赐宫女。臣纵然知道许多敌方情况,也不敢完
全启奏陛下,怕的是引起陛下的心中不快。臣今日因为想到明日上午大战,情势紧
急,关系重大,所以趁陛下在御帐午膳时候,甘冒重罪,晋谒陈奏。总起来看,吴
三桂之所以敢与我朝为敌,一是他对我大顺军占领北京后的种种腐败情况,十分清
楚,认为我虽然夺取了明朝天下,也不是长久局面,所以他心中对我轻视。二是他
对满洲情况,一举一动,十分清楚,多尔衮何时率兵南犯,要从何处进兵,他都探
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敢于同我为敌。多尔衮出兵时候并不知吴三桂可以迅速招降
,所以原打算采取往年惯例,从密云一带进入长城,直趋北京,不意吴三桂向他借
兵,派去的使者同他在翁后相遇。多尔衮立刻决定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允许事平之
后,让他的本部将士仍回宁远屯驻,用这句话收买吴三桂部下将士的心……” 
  李自成问道:“这是一句空话,怎么能收买住吴三桂部下将士的心?” 
  “皇上,同样一句话,目前出自多尔衮之口,就能收买住宁远将士之心。目前
,辽东全境都归了满洲,宁远和附近的大小城堡,全为满洲所有。多尔衮是摄政王
,虽无大清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所以他说的话就货真价实,日后可以落实。
吴三桂的部下文武,大部分都是宁远一带人,那里有他们的祖宗坟墓,有他们的很
多土地房屋。那里是他们的根。吴三桂奉旨勤王,才到玉田,北京失守,崇祯自缢
,明朝灭亡。吴三桂的部下文武官员与士兵突然失去所依。十余万进关百姓,一旦
成了难民。按照一般道理,吴三桂很容易受我招降,何况他的父母和全家人都在北
京,成了人质!可是他竟然硬不投降大顺,反降了满洲,成为我朝的劲敌。这是我
大顺朝一大失策。可是,臣近来常想,吴三桂并不是脑后生有反骨,不是天生的汉
奸坯子,为什么会有今日这种结果?我朝文武群臣,不能不想一想,我们进了北京
以后,为什么失去民心,使吴三桂与关宁将士不肯拥戴,使山海城中的士民们鼓励
吴三桂同大顺对抗。皇上,明日上午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臣说不定会战死在石
河滩上,所以臣此刻冒死说出来进北京后耳闻目睹的一些实情,请皇上三思!” 

  刘宗敏脸色沉重,说道:“如今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还是商量军事要紧!” 

  李自成说道:“不,让二虎说下去,说下去!东征以来,孤对进占幽州以后的
许多事情处理不当,也是深为后悔。二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刘体纯对大顺朝的牛金星和刘宗敏文武两位大臣很有意见,只是有些话藏在心
中,没有机会吐出。此刻因大顺朝处境凶险,明日他可能战死在石河滩上,大顺朝
前途难保,所以经李自成一鼓励,又看见军师也在用眼色鼓励他说下去,他一狠心
接着说道: 
  “陛下!破了幽州以后,我大顺军数万将士驻在城内,占住民宅,军民混杂,
自然会军纪败坏,引起士民不满,重新思念明朝。大局未定,正需要施行仁政,收
揽人心,可是我朝的文臣武将们没人料到满洲人会兴兵南犯,更没有人料到吴三桂
敢坚不投降,并且差人向满洲借兵。大小武将们除抢掠钱财之外,又纷纷抢掠美女
。有一天臣骑马从田皇亲府的门前经过,恰好遇到两辆轿车也到田府的大门外停下
。许多人驻足观看,小声谈论。我也勒住马缰,立马照壁里边观看。随即看见从第
一辆轿车上下来四个穿戴标致的仆妇丫环,走向第二辆绿呢亮纱轿车。首先,绿呢
车帘揭开,从车中下来一大一小两个花枝招展的漂亮丫头,随即扶下来一位浓装打
扮的大家小姐。小姐下车以后,立刻由丫环仆妇们前后左右侍候,进了田皇亲府中
。过了两三天,听说士兵们纷纷议论,说打了十几年的仗,皇上争得了天下,将领
们封了侯、伯,分了金银美女,士兵们平时卖命,破了北京后却依旧两手空空。不
知谁将下边的纷纷闲话传进宫中,蒙皇上降下上谕,放出几千宫女,赏赐中、下级
武官。罗虎驻军通州,被叫来北京,告他说皇上赏赐他一个姓费的美女,并在京城
内赏赐他一处住宅,命他马上成亲。罗虎虽然比我小五六岁,称我二虎叔,可是一
向同我的感情很好,无话不谈。他和双喜同岁,都是在孩儿兵营中长大的,可以说
情逾骨肉。罗虎的母亲年轻守寡,誓不改嫁,茹苦含辛,抚养他们兄弟二人。罗虎
是个孝子,他不愿娶一位官中美女,像摆花瓶似的供在家中。他只想娶一个农家姑
娘,照料他吃苦守寡的母亲。罗虎有一个远房表妹,住在邻村,小时候见过几次。
这姑娘虽然不是美人,可是生得明眸大眼,针线活、地里活都是一把好手。家里大
人也为他们提过亲事,只等战争平息,便为他们拜堂成亲,同母亲住在一起。罗虎
听到皇上赐他美女,实不愿意。他先找双喜商量,求双喜在皇上面前替他求情,辞
了赏赐。双喜不敢为他说话,要他找我。臣也不敢替他见皇上说话。他去找总哨刘
爷求情,被刘爷痛骂一顿……罗虎成亲的那天晚上还想着他的受苦大半生的母亲和
在家乡等候着他的表妹,心中十分难过。他本不会喝酒,别人不知,只管劝酒——
只有我跟双喜没有劝酒——他被灌得大醉,回到洞房中倒头便睡,到后半夜被费宫
人刺杀了。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罗虎啊,多么难得的一员青年将领!多
么可惜!” 
  刘体纯说到这里,声音开始哽咽,站在他背后不远处的李双喜开始滚出眼泪,
但是竭力忍耐着不敢哽咽。 
  李自成不由得叹息一声。 
  宋献策认为刘体纯的话已经够了,选美女的事原是皇上带的头儿,再多说就不
好了。他趁机向李自成说道: 
  “皇上,可以叫德洁将军平身了。他还没有用午饭,叫他快去用饭吧。午后密
商明日决战大计,他虽然不是大将,但是他熟悉敌我情形,可以命他参加。另外,
在秘密会商军事时,臣将向陛下奏明,派刘德洁将军一件极其重要的差事。罗虎不
幸在洞房被刺身亡,如今能够担任这一差事的别无他人,臣想来想去,只有德洁一
人了!” 
  李自成不知军师将派刘二虎担任什么差事,不便马上询问,对刘体纯轻轻挥手
,说道: 
  “你快去用午饭吧!” 
  刘体纯退出去之后,大帐内好一会儿鸦雀无声。忽然,刘宗敏叹了一口气,心
情沉重地说道: 
  “从去年十二月间我大军渡河北伐,我就任提营首总将军,代皇上指挥全军。
攻破北京以后,我朝虽然有牛金星任天佑阁大学士,位居开国首相高位,又有献策
和李岩任正副军师之职,代皇上谋划军事,决定用兵方略,可是皇上钦命我位居文
武百官之首。我在皇上面前,说话最为算数,正如人们常说的:一言重于九鼎。可
是我是打铁的出身,没有多读书,所以凭心而论,我为大顺立过战功,也做过错事
,到今日后悔无及……” 
  李自成截断他的话说:“此刻要赶快决定如何用兵,其他事以后再谈。” 
  刘宗敏说:“皇上,我是个直性子人,该说的话不能够憋在心里。刚才,刘二
虎兄弟因看见局势十分险恶,在皇上面前痛痛快快地说出了平时揣在心中不肯说出
的话,有些事牵涉到我,只是他不肯提名道姓地说出责任应该归在我宗敏身上。其
实,自从东征以来,我的心中何尝不很沉重。只是我没有说出罢了。比如进了北京
之后,将六品以上的明朗官员抓了几百人,酷刑拷打,追索赃银,有的受不住拷掠
死了。这事虽然是东征之前在西安就商量定的,可是在皇上左右亲信大将中,我是
主张最力的人。我出身很穷,起小学打铁,看见明朝从上到下,无官不贪,叫百姓
没法生活。所以在商议我军破了北京以后,如何筹集军饷的时候,有人说,崇祯连
年打仗,加上天灾不断,国库如洗,从宫中找不到多的银子,只好向皇亲国戚和大
官僚们想办法,只好将六品以上的官僚们抓起来,逼他们拿出银子。不拿银子就叫
他们受点皮肉之苦,不怕他们不是出血筒子。我因为平日最痛恨贪官污吏,对这个
意见竭力赞成。皇上也因为我平素做事铁面无私,更不会贪污公款,所以就决定命
我负责对明朝官员们拷掠追赃的事。……” 
  李自成说道:“几年来各地战乱加上水旱天灾,我大顺在长安新建国家,诸事
急需用钱,无处筹措,所以才有在北京拷掠追赃的事。这事虽说挨了许多人的骂,
可是很快拷掠到七千万两银子,运回长安,解救了我大顺朝的紧急需要。” 
  刘宗敏紧接着说:“皇上,最近几天,因为我大军所到之处,百姓逃避一空,
粗细粮食,家畜家禽,什么也不留下,只差没有人往井中下毒。到了这时,我才恍
然明白,吴三桂之所以仅凭山海卫一座孤城,就敢与我大顺为敌,坚不投降,是因
为,在他的眼中,我们虽然进了北京,但仍然是流贼习气不改,并没有得天下的样
儿。自古得天下的,都是时时处处抚恤庶民百姓,千方百计招降文官武将。可是我
们进北京之后,却将六品以上官员抓起来,拷掠追赃,就不是收揽人心的办法。…
…” 
  李自成被刘宗敏的这些话所感动,同时想到进北京后有许多错误的措施他自己
应负主要责任。于是他不让刘宗敏再说下去,赶快说道: 
  “捷轩,别的话暂时不谈。眼下只商议打仗的事……” 
  刘宗敏显然心情沉重,将两手抱在桌上,先向大家看了一眼,然后望着李自成
说: 
  “臣为北伐大军提营首总将军,钦封臣为大顺朝文武百官之首,进北京后一切
措施失误,纵然皇上不加重责,我刘宗敏也不能不心中难过。今日刘二虎老弟有些
责难与我有关,我不生气,只觉得十分惭愧。此刻,光吃后悔药无济于事,我说出
两件应该火速办的事情吧!……” 
  李自成赶快问:“你赶快说,哪两件事?” 
  “第一件,立刻拿出三百万两银子,交给副军师李岩,赈济北京城内和郊区贫
民。” 
  李自成点头说:“孤同意。命李岩立刻办好放赈的事,新降顺的文臣们一个也
不许插手。” 
  “第二件,”刘宗敏又说道,“火速密谕北伐大军的南路军总指挥、权将军刘
芳亮,将所部人马集合,星夜赶到北京城外,准备与敌兵决战。冀南各府州县纵然
情况不稳,可以暂时不管;等大局稳定之后,再派兵剿抚不迟。还有,替皇上写一
密谕,命驻守太原的陈永福火速移兵固关,太原只留下少数人马弹压,太原附近各
州县情况不稳,暂不去管,防守山西的大门要紧。” 
  李自成明白刘宗敏把情况想得更坏,考虑到满洲兵在夺占北京之后,还会继续
进兵,攻入山西。他也想到明日决战不利,但没有想到会一直败入山西,连固关也
会受到满洲兵的进犯。他微笑点头,示意刘宗敏说下去。 
  刘宗敏看见李自成的神色沉重,接着又说: 
  “请皇上不必过于担忧,我们多向坏处打算,会有好处。我们进了北京以后,
许多新降的文臣们以为天下已经到手,只要皇上举行了登极大典,就坐稳了万世江
山。现在看来,当我朝在忙于筹备皇上登极大典的时候,满洲人正在准备大军南犯
,从大顺朝的手中夺取天下。眼下,多尔衮已经率满蒙汉大军来到山海关外,不管
我们愿不愿同敌人决战,今夜满洲兵都得进关,我们明日都得遇到一场苦战,所以
多向坏处想很有好处。” 
  李自成与刘宗敏共事多年,深知宗敏不仅是一位勇猛无畏的战将,而且也善于
谋划军事,胸有韬略,所以很得到他的倚重。刘宗敏随即向宋献策说道: 
  “军师,我刚才的这些建议,都是绝密的,也是十万火急的,请你自己写成紧
急文书,称道是奉皇上紧急面谕,下盖你的印章,立即快马发出。到了永平,另换
塘马,人不休息;到密云也是只换塘马,人不休息。到了北京,如在夜间,则连夜
叫开城门,将这些十万火急上谕交到牛丞相手中,不许耽误。刘芳亮现在何处,我
们不知道。给他的密封文书,可由牛丞相命兵政府衙门派塘马火速转交。军师,事
不宜迟,你马上就亲自动笔,火速办吧。” 
  宋献策虽然是大顺朝的开国军师,在满朝文臣中仅低于牛金星一个肩膀,但是
刘宗敏是钦命位居文武百官之首,而现在刘宗敏所考虑的事都很重要,看得较远,
使他在心中佩服。所以宋献策遵照刘宗敏的吩咐,立即起身,坐到御帐一角的小桌
旁边,一边研墨一边思考着刘宗敏的话,使他吃惊的是,他的心中已明白,刘宗敏
预料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可怕。刘宗敏担心明日上午如果战败,大军崩溃,满洲
兵会一路追赶,夺占北京之后,还会穷追不止,直至进入山西。倘若如此,大顺朝
欲固守关中就十分不易! 
  因为事先考虑到可能皇上会有极其重要的密谕不能交文臣经手起稿、缮写,以
免泄露出去,所以来献策在举行御前会议时准备了一件用牛皮制的护书,放在小桌
上边。现在他将护书打开,取出军师府专用笺纸,按照刘宗敏的意思,很快地将三
份“上谕”的草稿写出。这种“上谕”,既不同于常见的皇帝诏书,也不同于官场
中的八行书信,而是用质朴的大白话写的,类似近现代的所谓“白话文”。宋献策
将拟好的三份“上谕”稿子双手捧呈李自成的面前,请求审阅。李自成的心情无比
沉重,分别看了一遍,微微点头,推到刘宗敏的面前。刘宗敏看过后,也点点头,
说道: 
  “好吧,赶快派专人马上发出,不要耽误!” 
  宋献策说:“是要马上发出,即速送到牛丞相手中。” 
  为着稿子要留作绝密档案,宋献策立刻回到御帐一角重新在小桌旁边坐下,又
从护书中取出正式军师府公文用笺,将三封“上谕”都加上开头的例行用语: 

  大顺朝随营军师府正军师宋为紧急传谕事,顷奉东征大军提营首总将军汝侯权
将军刘面示奉皇上谕旨…… 

  宋献策知道刘宗敏最讨厌这一句枯燥无味的例行用语,认为这一句是“六指抓
痒——多一道子”的话,所以重新将稿子缮清以后,自己校读无误,便将三份“上
谕”分别装入三个军师府的公文封筒,写好送交去处和收文官员,再用火漆封好,
立刻走出御帐,派人唤来值勤的负责紧急塘报的官员,吩咐他如何马上送出紧急文
书,迟误将受到军法惩处。而最重要的吩咐是他想到如今民心不肯归附大顺,塘报
官出发时必须带十名精锐骑兵,护送到京,以免路上出事。 
  宋献策在御帐外边为派遣塘报武官和挑选十名骑兵往北京飞送皇上密谕的事,
大约花去了一顿饭的时候。等他回到皇上面前,看出来每个人的神色都很沉重。在
刘宗敏吩咐他草拟紧急上谕时候,他心中很清楚,刘宗敏也同他一样将目前的局势
看得十分不妙,已经看到了在北京同敌人决战已不可能,甚至担心敌人会追入山西
。由于知道了这些,所以他认为可以马上将他的退兵方略提出。他的方略已经简单
地向李过等人吐露一点,他们都暗中点头。只等刘宗敏和皇上同意,他就赶快安排
好依计而行,纵然到明日满洲兵与关宁兵全部来犯,我军不能抵御,也不会全军覆
没,更不会危及皇上,动摇国本。然而如今一看大家的神情,他的心中猛然一凉,
不敢说出他的心里话了。 
  参加密商明日应战方略的,除李自成之外,有刘宗敏、宋献策、李过和谷英。
谷英是权将军,上午没有参加石河西岸的战斗,而是率领一部分人马驻扎在石河西
边的村庄中,随时准备冲出来投入战斗。另外一位是挂制将军衔的青年将领刘体纯
,宋献策将要派他担任极其重要的新任务,所以特意要他参加密议。 
  开会之前,大家稍微休息一阵子。御帐周围戒备得特别森严,只有李双喜可以
进入御帐,其他文武官员都不许走近警戒范围,不奉命更不许进入御帐。 
  刘宗敏和李过上午参加激烈战斗,十分疲累,坐在椅子上,头一歪便睡熟了。
宋献策因为想着明日就有事关大顺朝生死存亡的大战,他身为开国军师,尽管十分
疲劳,却是睡意全无,悄悄离开御帐,拄着手杖,一瘸一瘸地向岗头上走去。双喜
赶快追上他,小声询问: 
  “军师,要不要我派几名亲兵跟随尊驾?” 
  宋献策摇摇头:“你小心警卫御帐,听候皇上呼唤!” 
  李自成明白目前的处境十分不妙,大顺朝立脚未稳,孤军东征,胜败存亡决于
明日一战,想到这里,心忧如焚。当李过已经睡熟,刘宗敏打着鼾声,宋献策显然
怀着沉重的心事,不声不响地走出御帐以后,李自成更没有一点倦意。他心中明白
,吴三桂的关宁兵和新到的满洲兵合起来超过大顺军的两倍,而且兵强马壮,给养
充足,士气旺盛,又占地理优势。道理清清楚楚,明日大顺军决难取胜。他在心中
自问:“怎么办?怎么办?”又过片刻,不见军师回来,他的心中焦急,站起来向
谷英看了一眼,谷英跟随他出了御帐。 
  双喜立刻来到近处,肃立恭候,不敢做声。另有二十几名扈驾亲兵围拢上来,
相距几丈远躬身站住,不敢向前走近,也不敢直视皇上。李自成向各处一看,向双
喜问道: 
  “军师在哪里?” 
  双喜回答:“回父皇,军师不让亲兵跟着,一个人往岗头上去了。” 
  “你派人跟随没有?” 
  “他不要自己的亲兵跟随,也不要儿臣派人跟随,只嘱咐儿臣用心保护御帐,
不可有一点松懈。他想仔细看一看整个战场的地理形势,想一想明日作战的事,马
上即回。” 
  李自成怒斥:“粗心!无知!万一有奸细混到石河西岸,岂不危险?你快去岗
头上将军师接回,只说我在等候开御前会议!” 
  “儿臣遵旨!”双喜立刻带着几个亲兵向岗上奔去。 
  李自成向谷英小声问道:“子杰,明日上午要进行决战,你看这一战如何破敌
?” 
  谷英小声回答:“宋军师足智多谋。听说皇上离京东征之前,军师曾经竭力谏
阻。军师说过这样的话:皇上东去对皇上不利;三桂西来对三桂不利。军师如此苦
谏,必有他的道理。目前局势险恶,陛下何不命军师在今日御前会议上畅所欲言,
贡献良策?” 
  “你说的是,说的是。马上开御前会议,孤就要他献出妙计,以解今日之危。
” 
  谷英说:“军师定有妙计。众将领私下常说宋军师胸藏三十六计,已经使用的
不到一半。虽是笑话,但也可见宋军师的胸中智谋未尽其用。他苦苦谏阻陛下东征
,也是他的智谋过人之处。马上开御前会议,请陛下命军师不必顾忌,直陈所见,
献出妙计,趁东虏八旗人马尚未进入关门,我军应赶快采取趋吉避凶之策。” 
  李自成明白谷英不同意明日与敌人决战,有迅速退兵之意,心头增加沉重。他
没有做声,同谷英走回御帐。 
  没过多久,宋献策从岗头上回来了,刘体纯也进来了。刘宗敏和李过都被叫醒
,只用手掌在脸上干抹一把,重新坐定。御前亲兵又搬来两把旧椅子,李过是权将
军,紧坐在刘宗敏的右边;谷英也是权将军,紧坐在宋献策的旁边。刘体纯是制将
军,坐在李过刚才坐的椅子上,面对皇上。李自成虽然明白明天的决战凶多吉少,
也知道谷英不主张进行决战,但是他仍然主张侥幸一试,等挫伤了满洲兵的锐气以
后,再决定退兵之策。他向军师问道: 
  “献策,你刚才又到岗头上看了一阵,对明天如何布阵,可有新的想法?” 

  “陛下,依臣愚见,明天的决战,对我十分不利,能够避免这次决战最好。倘
若不能避免决战,这北边二里以外的燕山山口,十分重要。就请陛下派一得力将领
,率领两千将士,坚守山口,不许一骑进来,扰乱我军左翼战线和中军御营。” 

  “难道满洲兵会从一片石进来么?” 
  “皇上,目前满洲军威甚盛,我方不可不谨防事中意外。像唐通这样人,崇祯
于国事危急之时,敕封他为定西伯,平台赐宴,命他死守居庸关。他竟然同监军太
监杜勋出八达岭三十里向陛下迎降,可以说毫无心肝。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
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如今清兵势强,洪承畴与吴三桂难免不招诱
他降顺满洲。所以从一片石来的燕山南口必须派兵防守。不过因为道路崎岖,山势
险峻,只需两千人防守就够了。” 
  李自成点头说:“这意见很好。我没有想到唐通不可靠,几乎误了大事!你还
有别的好意见?” 
  宋献策为着大顺兴亡,已经想好了一个紧急建议,但不敢贸然说出,继续一面
仔细思考,一面等待机会。刘宗敏忍不住问道: 
  “军师,红瓦店这地方是通向北京和天津的大道,也是通向永平的大道,明日
必定是两军血战争夺之地。仰看,我军应如何部署兵力?” 
  宋献策在心中暗想:“快到说出实话的时候了!”但是他仍然不动声色地回答
说: 
  “红瓦店是东西交通要道。平时进关的人,从山海卫往西,红瓦店是必经之地
。明日大战是两军决战,必以红瓦店为争夺中心。红瓦店的村南边即是丘陵地势的
尽头处,尚有一箭之地是渤海海滩。在涨潮时候,或起东南风时,这一片海滩就看
不见了。这一片海滩是包围红瓦店的必经之路。今日吴三桂也想派兵从海边包围红
瓦店,只是他兵力太少,无力从海滩仰攻红瓦店,被我军居高临下,用轻火器与弓
弩一阵射退。但明日作战情况,与今日大不相同,不易对付。” 
  刘宗敏问:“怎样不同?” 
  宋献策说:“今日上午之战,虽甚激烈,但非决定胜负之战。我大顺军与吴逆
的关宁兵均未倾全力投入战场,只是互相摸摸底儿,为明日的大战作准备。多尔衮
率领的满洲大军今日中午已经来到,必是今夜进关,明日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本来
吴三桂凭恃关城,以逸待劳,抗拒我军,已经是我之劲敌,使我取胜不易;不料吴
三桂勾引满洲兵来,二者合兵,人数倍于我军,且满洲兵系多尔衮亲自率领,锐气
甚盛,给养充足,万万不可轻视。” 
  刘宗敏说:“好在石河西岸是丘陵地带,我军坚守石河西岸,进行一场血战,
以红瓦店作敌人坟墓。军师,你看如何?” 
  宋献策仍然不急于说出实话,沉吟片刻,忽然向李自成问道: 
  “皇上你看如何?” 
  李自成说道:“红瓦店必有一场血战,可惜无城可守,石河岸不是御敌……”
 
  宋献策说:“石河西岸虽然无险可守,但是凭我大顺军将士忠勇,也可以杀得
敌人尸如山积,血流成河。臣所担心的是敌人从海上过来,在红瓦店的东边……”
 
  众人不觉吃惊,注目军师。李自成首先问道: 
  “敌人怎么从海上来?” 
  宋献策说道:“过去数年,宁远之所以能够孤守关外,全赖明朝将饷银、粮食
、各种军资,从海道充分供给。粮食与运来的各种军资均停泊在宁远城东数里外觉
华岛的港湾中。今年二月间,吴三桂奉崇祯紧急密诏,命他放弃宁远,率将士与百
姓星夜入关,驰援北京。吴三桂一路从陆路撤退,在觉华岛上的军粮、辎重,还有
大批老弱妇女就是乘几十艘海船撤退入关。那时西北风顺,大小船只扬帆南下,走
海路的反比走陆路的先到山海关外,停泊在姜女庙海边。后来困多尔衮率大军从翁
后地方转道南下,直奔山海,吴三桂将所有船只移到老龙头长城的东边,即海神庙
附近海湾。船上所剩粮食辎重,均已运进山海城中。那里水深浪平,最宜停泊。多
尔衮颇会用兵,智虑过人,故有睿亲王之称。他的左右有范文程和洪承畴为之出谋
划策,更使他如虎添翼。洪承畴在出关以前,驻军山海,他的总督行辕就设在老龙
头寨中澄海楼上。臣猜想他必会向多尔衮建议,利用停泊在海神庙附近的船只,运
载一两千精兵,绕过老龙头和澄海楼,明日在大战正酣时候,满洲兵只要有数百人
从海上登岸,擂鼓呐喊,我在红瓦店纵然有两三万人马也会突然大乱,各自奔逃。
何以如此?盖我军将士的军纪与士气远非昔日可比,所以臣不胜忧虑!” 
  李自成也认为局势险恶,但不能不故作镇静,对军师和刘宗敏说道: 
  “献策担心敌人会从海上绕过老龙头,从红瓦店海滩登陆,这事不可不防。捷
轩可派遣一千精兵,携带火器、弓弩,埋伏在海边的芦苇和荒草之中,待敌兵离船
登岸时,一声呐喊,火器与弓矢齐放,将敌击溃,岂不容易?何必发愁!” 
  宋献策明白临近他要说出实话的时候了,说实话可能蒙受皇上严责,不说实话
大顺军可能有全军覆没之灾,皇上难保平安,应了“白虹贯日”的凶兆。他的心情
十分紧张,露出来没有办法的苦笑。沉默片刻,然后回答: 
  “明日大战,主战场不在海边,而在石河滩与石河西岸。但臣身为军师,不能
不计算到各个方面,故将敌兵会在红瓦店南边或西南边海滩登陆的事也估计进去。
其实,臣何尝不想到在海边消灭敌兵不难,但臣更担心的是,这次作战与昔日作战
不同。明日只要在红瓦店海边出现呐喊声和炮火声,我在红瓦店正面的大军即会惊
慌崩溃。古人论作战之道,常说要制敌而不制于敌,今日形势恰好相反,竟处处受
制于敌,穷于应付,未交手而败局已定。倘若明日我大军溃于石河西岸,献策虽身
死沙场,不足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纵然不死于沙场,也无面目再作军师!” 
  大家听了来献策这几句话,个个大惊失色。李自成虽然也知道处境不佳,但没
有想到会有全军崩溃的结果。有一阵工夫,他沉默不语,心中后悔他东征时不听谏
阻,同时,考虑着他的最后决策。李过对进北京后的许多事情,早有意见,而且对
御驾东征的事也不同意,但是处在侄儿身份,凡事不敢多言。现在他不能不拿出主
张,向军师问道: 
  “请皇上先回北京如何?” 
  宋献策心中一动,回答说:“补之将军高见,正合吾意,望皇上采纳,愈快愈
好。”他转向皇上,又接着说:“其实,御驾速回北京,并非皇上逃避大战,而是
回北京后一面下旨调兵遣将,在北京与敌决战,击溃敌军。北京城改建于永乐年间
,城高池深,颇可坚守。除明朝中叶以前原有红毛国人制造的红衣大炮多尊,从天
启到崇祯初年,徐光启等在天主教士的帮助下又新造了不少红衣大炮。皇上疾驰回
京之日,大概刘芳亮驻守保定一带的精兵至少有一部分到了北京。皇上正可以凭借
北京坚城,利用众多新旧红衣大炮与敌兵决战,必胜无疑。皇上为一国之主,并非
受命作战的将领,何必留在此地!” 
  李自成低头不语。他明白眼下局势十分不利,明天之战显然是凶多吉少。他也
明白宋献策劝他赶快退回北京,确实出自忠心,情辞恳切,而且赶快退回北京,部
署在北京城下与敌人决战,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他同时想着,从此地到北京七百里
,中间无一处险要可守,无一处属于大顺的屯兵坚城;一旦退兵,军心瓦解,强敌
穷追,必将全军崩溃,不可收拾。至于宋献策建议他在北京城下与敌决战,他知道
全是空话,用意是劝他速走。他明白明日大战的败局已定,所以军师今日才如此苦
劝他速离此地,奔回北京。 
  李自成虽然神态镇静,低头沉思,但是在沉默中不觉心中发急,出了一身冷汗
。 
  李过问道:“军师,你熟读兵法,足智多谋,处在今日,必有良策。几年来皇
上待你不薄,可以说何为心腹,有听计从。我看你分明是有话要说,可是又不敢说
,究竟是什么重要计策?” 
  宋献策面露苦笑,仍在考虑。 
  李自成也催促道:“你如有好的计策,今日不说,更待何时!你我之间,有何
话不可直言?” 
  宋献策被李自成的诚意感动,决定直言,只是决定不再说他看见“白虹贯日”
的凶恶天象。在他最后犹豫时刻,偏偏谷英等得不耐,露出嘲笑神气,紧逼一步说
道: 
  “军师!大家都说你胸中藏有三十六计,何不拿出你的最后一计?” 
  “平日我的胸中确实有三十六计,目前尚存一计,至关紧要,但不敢贸然说出
。” 
  李自成心中十分明白,故作不懂,说道:“你只管说出不妨,是何妙计?” 

  因为局势紧急,大家纷纷催促宋献策说出妙计。宋献策又犹豫片刻,只好说道
: 
  “古人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依献策愚见,应该在今夜一更以后,不到
二更时候趁月亮从海面出来之前,我军分为三批,每批二万人马,神不知,鬼不觉
,迅速撤退。虽然撤退要快,但随时要准备应付追兵,所以将六万人分作三批,以
便在退兵中将领们能够掌握部队,轮番凭借有利地形,阻止追兵。这是我的退兵之
计,请求采纳,万勿迟误,稍一迟误就失去退兵良机。” 
  御帐中鸦雀无声,等待着李自成对此计作出决断。 
  李自成平时很相信来献策,听了他的“走为上计”的建议,而且必须快走,趁
在月亮出来之前便走,心中大惊,一时茫然。惊骇中他在暗想:清兵尚未见到,便
闻风仓皇逃跑,我大顺皇帝的威望从此一落千丈!况且,士气本来不高,今夜不战
而逃,明日多尔衮与吴三桂合力猛追,沿路无险可守,无处可以阻止追兵,亦无援
军来救,难免不全军瓦解……他反复想了一阵,向刘宗敏问道: 
  “捷轩,军师建议我们今夜退兵,你有什么主张?” 
  刘宗敏颧骨隆起的两鬓上的肌肉微微跳动,下意识地将两只大手抱在桌上,将
指关节捏得吧吧地响了两声,说道: 
  “我也明白,目前的局势十分不利,可是只有先打一仗,挫败敌人气焰,才能
全师而退。我军士气不如往年,如不能够打个胜仗,前进不能,后退也难。像这次
多尔衮率领满洲乒刚一来到,不经一仗,我大军闻风而逃,敌人一追,必然溃不成
军,想要退守北京,凭北京城与敌决战,万万不能。况且我们大顺皇上是御驾亲征
,不战而逃,岂不成了笑话?我刘宗敏也不愿留此辱名!献策,你说是么?” 
  宋献策正在暗想着“白虹贯日”的凶险天象,思考着如何确保皇上在今夜安全
退走,所以他一直低着头,沉默着,没有回答刘宗敏的问话。 
  李自成对作战深有经验,虽然表面镇定,但明日早否同敌人进行决战,他此刻
在心中盘算,也是举棋不定。他暂不催促来献策拿定主意,先向李过和谷英问道:
 
  “形势确实艰难,你们二位有何主张?” 
  李过已经考虑很久,胸有成竹,但是他是皇上的嫡亲侄儿,不便抢在外姓大将
前先说出自己的主张,谦逊地向谷英说道: 
  “子杰叔,你上午站在阵后边高处观战,一定是旁观者清,请你先说出你的主
张。” 
  谷英说道:“上午之战,虽然我军在两处战场都占了上风,杀败敌人,但是我
也看见,吴三桂的关宁兵与内地明军不同,是我军劲敌,不可小看。何况大批满洲
兵已经来到,今夜必定进关。倘若明日上午,吴三桂全部人马出战,加上新来的、
锐气很盛的数万清兵,我军的处境确很危险。我刚听到军师说了一句:‘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我也想,目前不如在大战之前,我军全师而退,保存元气,以利再
战。自然,我军一退,军心先乱,敌人乘机猛追,可能会全军崩溃,所以目前我军
,进不能,退也不易。虽说‘走为上计’,但是如何一个走法?此事重大,请军师
与皇上决定。补之,你自己有何主张?” 
  李过说道:“我的根本主张是一个‘走’字。我们此刻的御前会议,没有时间
说空话,赶快围绕一个‘走’字做文章。军师,你说对么?” 
  宋献策轻轻点头,但不做声。虽然他已经想好了两三个撤退之计,但是因害怕
日后李自成追究责任,仍不急于拿出主张。他望着李过说: 
  “补之,我想先听一听你的高见。” 
  李过一向冷静沉着,但今天异于平日,情绪不兔激动,先向刘宗敏望了一眼,
又向他的叔父望了一眼,对谷英说道: 
  “自从崇祯十三年进入河南,年年打仗,从来没有像这次作战我心中无数。崇
祯十五年朱仙镇之战,官军人数多于我军,有杨文岳、丁启睿两个总督,总兵官有
几个,势力最强的总兵是左良玉。单只他自己就有十几万人。可是明军内部不和,
各顾自己;左良玉骄傲跋扈。我军将经过朱仙镇的贾鲁河水源截断,官兵阵营自乱
;经我一阵进攻,三股官军各自溃逃。那时百姓跟我们一心,事先我方军民在左军
向西南逃跑的道路上挖掘一道上百里的长壕。像这样的事情,左良玉竟然丝毫不知
。等左军十几万步骑兵被长壕挡住去路,我追军趁机一攻,明军纷纷落入壕中,几
乎全军覆没。想一想,老百姓跟我们站在一起,仗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我
们的心中有数。今日情况不同,老百姓不管贫富,逃得净光,只是来不及在井中下
毒!午饭前德洁不顾自身利害,在皇上面前慷慨陈奏,说的尽是实话,我听了十分
感动。”李过说到这里,心中有点气愤,向刘宗敏的铁青的脸孔上瞟了一眼,然后
接着说:“皇上明白,钦命提营首总将军刘爷明白,我平日只管带好自家手下的一
支人马,只管奉命打仗,凡是军国大事从不插言。可是事到如今,全军胜败,决于
明日一战,我不能不将德清没有说出来的话替他说出。当然,如今说,已经晚了!
晚了!皇上,倘若我说出来不该说的话,请治我妄言之罪!……” 
  李自成从口气上听出来李过对刘宗敏很是不满,但是处此危急关头,他不愿阻
止手握重兵的侄儿说话,点头说道: 
  “此刻是几位心腹大将的御前机密会议,一句话不许走漏。你说吧,不过主要
是说你认为是否应该赶快撤退。提营首总将军跟军师也是急于想知道你对于迎战与
撤退如何决定,有好主张你就说吧,说吧!” 
  刘宗敏也说道:“眼下吃紧的事情是迎战还是撤退,别的话不妨以后细谈。”
 
  李过虽然平日少言寡语,但是他遇事自有主张,所以进入北京之后,他的手下
将士不占住民宅,分驻在一些庙宇和公家房屋中,保持着较好的纪律,他自己不参
与“拷掠追赃”的事。他的妻子黄氏多年随在起义军中,身体多病,不能生育。有
一阵,从李自成和刘宗敏开始,纷纷搜选美女,接着是向将士分赏宫女。刘宗敏想
到黄氏身体多病,不能生育,有心替李过挑选一位美女,差人向李过试探口气,被
李过一口谢绝。趁此说话机会,他痛快说道: 
  “皇上是我的亲叔父,我追随皇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大顺开国创业,
是我分内应做的事。纵然肝脑涂地,绝不后悔。但是,今日陷于进退两难之境,细
想起来,感到痛心。自从崇祯十三年李公子来到叔父身边,就建议每到一地,设官
理民,恢复农桑,先巩固宛、洛,占据中原,然后向四处发展。林泉确是难得的文
武全才,极有眼光。他始终不主张早占北京,现在看来,他的意见是对的。”李过
忍不住露出来愤慨情绪,接着说:“去年十二月,商议大军如何渡河,北伐幽燕,
攻占北京。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最拥护皇上率大军北征幽燕的是牛丞相和近两三年
来新归顺的一批明朝文臣。牛金星在新朝中已经笃定是开国宰相,官职称号是天佑
阁大学士,那许多新降文臣,根本不想着自己在明朝有过功名,吃过俸禄,同崇祯
有君臣之谊,没有一个人想到做明朝忠臣,他们所想的是盼望明朝速亡,崇祯身殉
杜稷,他们好顺利地做了新朝的‘从龙之臣’,得到高官厚禄。皇上,请恕臣直言
!臣看得很清楚:倘若明日我军打了胜仗,凯旋回京,一切都会照样;倘若不能战
胜敌人,损兵折将,仓皇退回北京,再从北京退走,那时就会看见树倒猢狲散,用
绳子拴也控不住!自三月十九日我大顺军进京以后,他们每日忙于演礼,忙于拜客
,忙于纳妾,没有一个人进过一句有关整顿军纪、收揽民心的话,也没有一句有关
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忠言!” 
  李自成听着李过的句句话都是对他和刘宗敏说的,有些语言带刺儿,但是处在
目前局面,他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害怕刘宗敏同李过顶撞起来,不利于同心对敌。
他露出一丝苦笑,轻轻点头,用平缓的口气说道: 
  “补之呀,你说的众多文臣的情况,孤何尝不知?自从破了襄阳,接着又破了
钟祥,破了荆州,破了德安,单就湖广行省说,长江北边的土地都归了我们,随后
改襄阳府为襄京,建立新顺朝廷。到了此时,气候已成,湖广各地的明朝文臣,有
的是宦海失意,有的是见我新顺朝必得天下,纷纷投降。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说不
上都是治国经邦之才,更说不上都是真心效顺。俗话说,老鸦野雀旺处飞,打天下
的形势也是如此。去年十月,消灭了孙传庭,进入长安,局面更不同啦。不仅明朝
的众多武将相继投降,文臣们更是一批一批地归顺,直到过平阳,破太原,一路胜
利到北京。俗话说,运气来的时候,用门板挡也挡不住。大家都来捧场,热热闹闹
,共建新朝,总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众人添柴火焰高的意思。我们既然顺应天心,
建国大顺,就该有众多的文臣武将归顺。总不能在登极大典时冷冷清清,也不能在
以后上朝时候,静鞭响后,鸿胪寺官员高声鸣赞,丹墀上的文臣武将稀稀拉拉,不
成体统。所以进了北京以后,明朝的旧臣纷纷投降,这是大势所趋,不能怪牛金星
,也不能怪孤用人太滥。补之,眼下不是细论朝政的时候,最要紧的是退兵还是决
战,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在退兵与对敌决战的大事上,必须赶快决定,你有什么主
张?” 
  李过说:“臣认为,满洲大军今夜必然进关,明日之战是决定生死存亡大战。
是否进行决战,臣不敢妄作建议,请军师拿出主张。倘若认为不能取胜,走为上策
,臣主张皇上先走,刘爷指挥全军分批稳步撤退,臣愿意担任断后,除非我手下兵
将全部死光,决不许敌兵追犯御营!臣的话到此完了,是否迅速退兵,恳求皇上决
断!” 
  李自成虽然知道明日的败局已定,也很害怕大军崩溃在撤退之时,一败不可收
拾。他先看了看刘宗敏的神色,接着又看一看军师的神色,向他们说道: 
  “献策,你是开国军师;捷轩,你是北伐大军的提营首总,代孤指挥全军。到
底如何决定,望你们从速拿定主张!” 
  刘宗敏已经想好了重要主张,但是他知道宋献策已经想好了全盘计划,向献策
催促说: 
  “军师,你快说吧,我等着你一锤定音!” 
  李自成也望着宋献策:“好吧,军师快说!” 
  此时御帐中气氛紧张,六万大军的行动就要决定于宋献策的几句话了。大帐内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宋献策的脸上,鸦雀无声。 
  宋献策看见建议李自成今晚退回北京的时机已经成熟,再不建议就晚了。他轻
轻干咳一声,清清喉咙,正要说话,忽见李双喜快步进帐,向皇上跪下说: 
  “启奏父皇……” 
  宋献策断定必有意外事故出现,将吐到口边的话咽了下去。 
  大家都将视线转向跪在地上的双喜。 
  李自成望着双喜:“有什么情况?快说!” 
  “启奏父皇,”双喜接着刚才的话头说,“有三个骑马的人从西罗城中出来,
走下河滩,正在向这边走来。在后边骑白马的显然是一位军官,一前一后骑红马的
都是随从。那走在前边的随从一边走一边挥着小的白旗。” 
  李自成向军师望了一眼,轻声问:“献策,你看,此是何意?” 
  宋献策对双喜说:“速去传令我军,不许放箭,不许打炮,只许那骑白马的军
官来到石河西岸,让他坐下休息,不可对他无礼,别的事你不用多管,只不让他随
便走动就行。” 
  双喜向皇上叩了个头,起身走出御帐。 
  李自成向军师问道:“你想,吴三桂差人来是为了何事?” 
  宋献策说:“如今多尔衮率满洲大军来到,吴三桂不但对战争有恃无恐,反而
会气焰嚣张。他必是为救他父亲和全家性命,差人前来下书。至于书中如何措辞,
一看便知。看了书子后将计就计,再作回复。” 
  宋献策随即起身,招呼刘体纯走出御帐,又将李双喜叫到面前。因为已经是初
夏时候,天气晴暖,又无劲风,所以御帐的帘子敞开着。李自成和刘宗敏、李过、
谷英都暂时停止讨论作战计划,等待着宋献策处理吴三桂差人来下书的突发事件。
李自成是面南而坐,可以清楚地望到帐外。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刘宗敏、李过和谷英
三人只须略微侧转脸孔,都可看见御帐前边的情况。 
  大家看见宋献策用右手拄着一根短粗的、下端带有铁箍的藤术手杖,左手抬起
来比画着,对刘体纯和李双喜低声吩咐。虽然坐在御帐内的人们听不见他说的什么
话,但可以看见刘体纯和李双喜立刻分头走开,不敢耽误。 
  宋献策回到帐中,在原处坐下,虽然情绪不兔紧张,但装作若无其事的口气说
道: 
  “吴三桂必是看见战局对我不利,差人前来下书。” 
  刘宗敏忙问:“难道这小子敢劝我们投降?!” 
  “那他不敢。据我猜想,他定是为着多尔衮尚未进关,凭着满洲兵的声势,狐
假虎威,与我私下商议,交出他的父亲吴襄,释放他的母亲及一家三十余口,他在
战场上让我半棋。” 
  李自成向军师问道:“这件事如何应付?” 
  刘宗敏立刻代军师回答:“不用回答,只将来的下书人斩了,将头颅交给他的
随从带回,这就是给吴三桂的回答!” 
  宋献策笑着说:“我们先不谈此事,且看吴三桂的来书如何写法。”他又转望
着李自成说道:“皇上,以臣愚见,还是等看了吴三桂的书子以后,再作定夺。我
们可以因计就计,求其对我有利。” 
  这时候,大约五十名御营将士走来,刀剑出鞘,闪着银光,另有二十名将士拿
着弓箭和轻火器,紧跟在后。这两队御营将士虽然人数不多,却队伍雄壮,步伐整
齐,精神饱满,到了御帐前边,肃立守卫。原来那二十名弓箭手和火器手走在后边
,此时队形忽变,他们一部分张弓搭箭,面向河滩上的小路,注目不发,火器兵也
端起鸟铳,火绳已经点燃,正面对同一方向。李双喜匆匆将队伍检查一下,走进御
帐,跪下说道: 
  “启奏父皇,儿臣遵照军师指示,调了一千名御营将士,从河岸起,沿着小路
两旁,严密警卫,直达御帐周围,已经部署完毕。”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只差一个武官带领两个亲兵前来下书,两个亲兵不许走上石
河西岸,只许那个军官上岸递交书信,军师吩咐如此部署警卫,无非是要使敌人看
见我方的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他挥手命双喜退出,随即向宋献策看了看,向刘宗
敏问道: 
  “捷轩,看来你与军师的主张不同。军师偏重在‘走为上计’,你偏重在明天
与敌人拼力一战,先挫伤敌人气焰,然后撤退。你可是这个意思?” 
  刘宗敏说:“不,皇上,我实际上与军师主张相同,既主张拼力一战,也主张
‘走为上计’。” 
  大家都觉诧异,一齐望着他:“啊?此话怎讲?” 
  刘宗敏正要将他的意见说清楚,刘体纯拿着吴三桂的书子进帐了。 
  刘体纯并没有将吴三桂的书子捧呈到李自成面前,而是躬身送到刘宗敏面前,
说道: 
  “请刘爷亲启!” 
  刘宗敏感到奇怪,将书子接到手中一看,果然信封中间的一行字分明写道:“
刘捷轩将军勋启”。刘宗敏暂不拆封,问道: 
  “是不是为救他父亲的事?” 
  刘体纯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下回答:“我问过来人,不仅为着救他父亲吴襄的事
,也要救他的母亲和在北京的全家性命。” 
  “吴三桂怎么知道我的字叫做捷轩?” 
  “吴三桂的细作在北京到处都是,刘爷的表字岂能不知?” 
  “既是为着救他的父母和住在北京的全家亲人,为什么他的书子不是呈交我们
的皇上,写给我刘宗敏有啥用处?” 
  “不,刘爷,我问了下书的人,他是吴三桂的一个亲信。他说,谁都知道,你
刘爷在我大顺朝位居文武百官之首,在我们皇上面前说话算数。给你写这封书信,
等于写给我们皇上。还有,他已经受封为清朝的平西王,如给我们皇上写书子,如
何称呼,很不好办。称陛下,他不甘心,多尔衮会治他死罪。称将军,他怕触怒我
们皇上,他的父母和全家人必会死得更快,死得更惨。吴三桂很有心计,决不是一
般武将可比。吴三桂写的这封书子不写给我们皇上,写给你刘爷,正是他的聪明过
人之处。” 
  刘宗敏听刘体纯的解释很有道理,就将密封的大信封撕开,抽出里边的两张八
行信笺,匆匆看完。尽管刘宗敏读书很少,但对吴三桂在书信中所写的主要意思还
是一目了然。他对吴三桂在书信中的口气很不满意。但是他没有大骂,也没有说一
句话,将他看过的书信放到李自成的面前。人们看见他左颊上的几根黑毛随着肌肉
的痉挛而动了几下。 
  李自成看了吴的书信以后,脸色沉重,暂不做声,将书信递给军师。他在心中
盘算,明日满洲兵参加大战,大顺军的处境确实不利,十之八九要吃败仗,所以吴
三桂的来书虽是要求释放他的父亲到山海城中和保护他在北京的母亲与全家平安,
但语气上好像他已经胜利在握,毫无乞怜之意。李自成看了书子后虽然心中不快,
但是空有愤恨,却无可奈何。趁宋献策与李过等传阅和推敲敌人书信时候,他向刘
体纯问道: 
  “德洁,满洲兵是否已经进入关门?” 
  刘体纯回答:“臣也问过前来下书的人,但此人遮遮掩掩,不肯吐出实话。据
臣判断,已经有两万满洲兵来到山海,驻扎在欢喜岭一带休息,多尔衮的大营驻扎
在威远堡中。满洲兵尚有数万在后,将于今明两日内陆续来到。” 
  “满洲兵尚未进关?”李自成蓦然问道。 
  “满洲兵日夜赶路,大概要在欢喜岭休息之后,今夜进关,明日参加大战。”
 
  李自成向刘宗敏和李过等望了一眼,又转向军师问道: 
  “献策,对吴三桂的书子如何回答?” 
  宋献策说道:“依臣愚见,吴三桂虽然降了满洲,成了汉族败类,但回书中既
不要以恶语相加,也不要绝了他搭救父母和一家人性命之心。至于如何措辞,待臣
略作斟酌……” 
  李自成忽然说道:“孤有一个主意,说出来你们各位斟酌,马上决定。” 
  刘宗敏问:“皇上有何主意?” 
  “差一官员持一封简单回书,去山海城中与吴三桂当面商量。倘若吴三桂念大
汉民族大义,拒绝满洲兵进入关门,我立即护送其父吴老将军今夜回山海城中,他
在北京的母亲及全家大小不但一个不杀,还要受我大顺朝优礼相待,随后全部送来
山海。崇祯的太子及永、定二王,也送到他那里,由他供养,使明朝各地臣民都知
道他对故主崇祯的忠心。” 
  李过问道:“不怕他拥戴崇祯的太子,以恢复明朝为名,号召远近,与我为敌
?” 
  李自成没有回答李过,向军师问道:“献策,他会要崇祯的太子么?” 
  宋献策回答说:“皇上此计,是从东周列国时候‘二桃杀三士’故事中变化出
来的,但可惜满洲大军已到,吴三桂必不敢留下崇祯太子。不过,可以试试。目前
形势险恶。兵法云‘制敌而不制于敌’,我已无制敌之策,这一计不妨一试,不成
功对我无损。俗话说,死马当做活马医。将此事写进刘爷给吴三桂的回书中?” 

  “写在回书中。只要吴三桂拒绝满洲兵今夜入关,我们立刻将他的父亲吴老将
军与崇祯三个儿子护送到山海城中,并派去五千精兵协守关门,另外派两万精兵从
别处出长城,袭击满洲兵的后路。我大顺朝论功行赏,我将立刻敕封吴平西为亲王
,‘世袭罔替’。这封回书不叫随营文臣动笔,以免走漏消息,还是由军师在御帐
中立刻写成为好。宗敏,你的大顺朝提营首总将军印章可在身边?” 
  刘宗敏点头说:“带在腰间。” 
  “那好,那就省事了。献策,那边的小桌上有笔墨纸砚,也有现成的小椅子,
你就写吧。啊,不。还要叫一位钦差大臣随同来的官员去山海城中,将这封书信面
呈给吴三桂,劝说吴三桂拒满洲兵于关门之外。此人,此人……只有张若麒是吴三
桂的故人,最为合适。军师,你看如何?” 
  宋献策问道:“这,这……给张若麒什么名义?” 
  李自成略一思索,说道:“大顺朝兵政府尚书衔实任东征御营总赞画。” 
  宋献策赶快离开御前,到御帐一角的小方桌边坐下,从一个木匣中取出素笺,
开始磨墨。李自成命双喜立刻到张若麒的帐中,向张若麒如此如此传谕。双喜不敢
迟误,立刻去了。 
  张若麒明白大决战就在明天上午,他是新降顺大顺朝的文臣,手中无兵,必死
于乱军之中。正在发愁,看见李双喜来到军帐前边,他大出意外,从地上一跃而起
,出帐相迎,赔笑躬身施礼,让李双喜进帐坐地。李双喜说: 
  “张大人,目前事情紧急,我是来传达上谕,说完就走,不进帐啦。” 
  “有何上谕?”张若麒惊问。 
  李双喜说:“吴三桂派人前来下书,这封重要书信是写给刘爷的,听说十分重
要。此刻宋军师正在御帐中替刘爷写回书。皇上吩咐,请你辛苦一趟,随着吴三桂
差来的下书人去山海城中一趟,将这封回书面交吴三桂。你去时可带一个贴身仆人
,不用携带亲兵。你同仆人的马匹,立刻备好,说走就走。御营事忙,我告辞了。
请张大人现在就到御营一趟,皇上和军师一定会有重要话当面吩咐。”李双喜拱拱
手,转身走了。 
  张若麒心中狂喜,暗中说:“这是我的大幸!”但是这狂喜丝毫没有流露出来
,立刻吩咐他的贴身仆人赵忠将两匹马赶快备好等候。仆人问道: 
  “要到什么地方去?” 
  “此是机密,不许打听,也不许走露风声!” 
  “换洗衣服都带上么?” 
  张若麒刚要点头表示同意,忽然又沉下脸来大声责备:“黄昏前就要赶回来向
皇上复命,带什么换洗衣服!”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故意将声提高,使站立在附近的亲兵们都能听见。他又向仆
人大声吩咐: 
  “赵忠,快去备马!” 
  他回到帐中,拿出所有银两,旋又全部放回,只取出二十两,带在身上,然后
整一整衣帽,大步向御帐走去。他看见御帐附近,直到河边,布满精兵,不觉心中
大惊,暗中说:明日这一带将血流成河! 
  当李双喜向张若麒传达李自成口谕时候,宋献策在小桌上将那封以刘宗敏的名
义致吴三桂回信的稿子写成。这书信因不经御营中文臣之手,所以质朴无文,全是
用所谓“大白话”写成,只是遵照流行格式,写到对方时“抬头”,以示礼貌。但
只有“单抬头”,没有“双抬头”,不失自家身份。稿子写好以后,他自己看了一
遍,稍加修改,补了漏字,又用八行纸誊写一份,将底稿上端注了“绝密”二字,
又写了“存档”二字。他将底稿叠好,放入怀中,然后站起来,将誊好两页的“八
行”恭敬地呈送御览。李自成看过以后,推到宗敏面前。刘宗敏看过了以后,连连
点头,从怀中将印章盒子取出,交给军师在小桌上加盖印章,笑着说道: 
  “这封书信写得好,全是老老实实的大白话,我这个打铁的一看就懂。前些日
子,牛丞相命一个文臣替吴襄写一封家书劝儿子投降大顺,又经牛丞相亲自改了一
遍,我就看不懂。叫书记官替我讲解,有些典故,我还是似懂非懂。我说,这书子
显然不是吴襄写的。吴襄是武将,一个粗人,他给儿子写家书,怎么能像‘孔夫子
放屁,文气冲天’?不管那封书子写得如何文诌诌的,很像是孔夫子放屁,吴三桂
这小子自有主张,不肯投降。据我想,不管这封书子送去之后,他吴三桂如何决定
,我们要自己决定用兵大计,以我为主!” 
  李自成问:“如何以我为主?是明日拼力决战还是‘走为上计’?” 
  刘宗敏正要说话,李双喜进来了。他恭敬地向李自成问道: 
  “张若麒来了,叫他进来么?” 
  张若麒被双喜带进御帐。他跪了下去,向李自成叩了三个头,低着头恭候吩咐
。李自成没有叫他平身,就命宋献策将写好的给吴三桂的回信递给他看。张若麒看
完了信,抬起头说: 
  “陛下,军师替刘爷写的这封书信十分得体。臣为洪承畴监军时,不但与吴三
桂多有来往,而且对吴的为人也略有所知。常听说,吴对父母颇为孝顺,在关外将
领中素有孝子之称。所以他此时虽然降了满洲,却又要救他父母。我朝乘满洲兵尚
未进关,派遣一重要使者进入山海城中,申之以民族大义,动之以父子亲情,或可
使他暂时不令满虏大军进关。但如此大事,臣新近投降大顺,尚无纤功,人微言轻
。现有最适当的人,堪胜此任,里从旁相助可也。” 
  刘宗敏问:“谁最合适?” 
  张若麒吞吞吐吐说:“若麒不敢直言。” 
  李自成也忍不住问道:“快说,谁最合适?” 
  张若麒望着李自成大胆地说:“窃以为宋献策大人身为开国军师,名重海内,
差他去最为合宜,臣可以随他同去,从旁协助。” 
  宋献策在心中骂道:“混蛋!你想赚老子的一条命献给满虏!”但是他没有来
得及说话,忽见刘宗敏的脸色一变,向张若麒骂道:“胡说八道!我们的军师怎么
能离开皇上身边?何况吴三桂算什么东西,还用得着我们的宋军师去向他送信?”
 
  张若麒赶快伏在地上,惊慌地说:“若麒失言,若麒失言!” 
  李自成不愿意耽误时间,向宋献策说:“军师,我记得你在替捷轩写的信上说
今‘委托东征御营总赞画张若麒面致手书,不尽之意,由张总赞画当面详陈’,是
不是这样写的?” 
  宋献策:“回陛下,是这样写的。” 
  李自成又说:“你在‘东征御营总赞画’上边加上几个字:我朝新任兵政府尚
书兼……” 
  张若麒赶快叩头,说道:“谢恩!” 
  李自成说:“你起来吧,火速随吴三桂差来的下书人到山海卫去!” 
  宋献策遵照李自成的吩咐,在书信中加进去“兵政府尚书”的虚衔。张若麒双
手接过书信,恭敬地放在怀中。 
  李自成问道:“你看,吴三桂能不能听你劝说?” 
  张若麒回答:“此事臣只能尽力而为,不敢说必能成功。不管如何,臣必定很
快回来。” 
  李自成点头说:“好,你去吧,速去速回!” 
  张若麒又向李自成叩了头,恭敬地退出御帐。 
  谷英向宋献策问道:“军师,你看他会回来么?” 
  宋献策说:“我看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李自成说:“他非战将,也非谋臣,不回来也于我无损,我们还是讨论作战大
计吧。捷轩,献策,孤听你们二人快说出你们的高见吧!” 
  刘宗敏没有马上回答,望一望来献策和李过等人。大家都不敢说话。他知道宋
献策心中最为清楚,问道: 
  “军师,你怎么不说话呢?” 
  宋献策说道:“请大将军直率说出意见。目前时间紧迫,再不决定,就迟误了
,请大将军快说吧。” 
  李自成知道刘宗敏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话不肯直率说出,就忍不住催促道: 
  “目前是什么时候,还能够吞吞吐吐,有话不说?捷轩,你说出来,大家听听
。” 
  刘宗敏说道:“我没有多的意见,只有一个想法,请皇上赶快决定,不可犹豫
。” 
  李自成说:“你说,你说,你说出来,我再斟酌。” 
  刘宗敏说:“请皇上今夜动身,速回北京。回到北京之后,一面准备在北京城
外同敌人作战,一面火速召集各路人马前来北京。至于山海关这面,我同补之留下
,明日与敌死战,使敌人不能追赶皇上。” 
  李自成一时无言,正低头沉思时,忽然唐通派人来到,禀报军情。李自成立刻
命人带他进帐,亲自询问。来的使者是唐通身边的一个中军游击。据这位使者禀报
,今日唐通派两千人马出一片石,恰恰遇到满洲兵向一片石攻来。双方发生血战,
满洲人被杀退,可是唐通人马死伤也很重,如今正死守一片石关口,防备满洲兵第
二次进攻。现在特派他来请求李自成派兵驰援。 
  李自成问道:“满洲兵到底来了多少?” 
  使者回答说:“小将只知道满洲兵实力甚强,来攻一片石的骑兵约有三千之众
,尚有后续部队,不知多少,正在查探。” 
  李自成说:“你立刻回去,要唐将军死守关口,不许满洲兵一人一骑进来。明
日我即派大军驰援。” 
  使者退下以后,大家议论,都认为唐通的禀报恐有不实之处。不过宋献策说道
: 
  “唐通的禀报,虽有不实之处,但是可以证明,东虏人马已经来到无疑。这可
是需要我们认真对付。” 
  李自成点点头,看见李过似有话说,就向他问道:“补之,你有何善策?” 

  李过说道:“刚才大将军建议皇上立刻动身,驰回北京,这建议很好,请皇上
务必采纳,不可耽误。如今不走,到明日混战之时,想平安退走,恐怕就迟了。”
 
  李自成仍不能决定,又问宋献策。宋献策尚未回答,忽然从北京有十万火急文
书来到。李自成亲自拆开文书,看了牛金星的密奏,知道北京情况十分不稳,城中
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的说皇上在山海关已经打了败仗;有的说吴三桂的人已经
潜入北京城中;有的说关宁兵的游骑出没在北京城外。现在北京正在将大炮运往城
上,准备守城;城外的许多民宅要拆毁,等等。李自成更加焦虑,将牛金星的密奏
交给大家传阅。刘宗敏和李过乘机又劝说他火速返京,不可耽误。李过又用眼色催
促宋献策说话。 
  来献策没有马上说话。他明白李自成今日所处地位大大不同于往日。在崇祯十
六年以前,可以有利则打,无利则走,行动自由。今日不想打也得打,不打就走,
有损皇上声威,所以处处受到牵制。但是他又想到,值此生死关头,他既为军师,
不能不进忠言,劝皇上速走。所以迟疑片刻后,他抬起头说道: 
  “依臣看来,我军单单对付关宁兵,取胜也不容易。纵然一时取胜,也不能攻
破山海城,徒然死伤将士,折损士气。何况明日将有满洲兵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我
军更难应付。所以今日大家请皇上速速回京,确是上策。” 
  李自成问道:“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办法?” 
  宋献策说:“臣今日下午看了阵上情况,返回帐中,沐手焚香,筮了一卦,不
敢泄露……” 
  李自成说:“此刻是我们君臣之间机密会议,不妨说出。” 
  宋献策先说他筮了一卦,得的是“坎下坤上”。 
  说罢卦辞以后,宋献策接着说道:“目前我军悬军深入,既不能胜,不如退。
但全师而退,为时已晚。平原旷野,大军一动,敌军铁骑追逐,我军无处立脚,容
易溃不成军。目前之计,惟有请陛下率数千精骑,即刻动身,奔回北京,部署在北
京城外决战。”说到这里,宋献策心中十分难过,因为他明白,所谓在北京城外决
战,也是一个托辞,如今哪有力量同敌人决战呢?“我大军轮流与敌厮杀。如能取
胜,也要于明日夜间速退。如不能取胜,混战一日,陛下已经退到滦河以西,敌人
追赶也追赶不及了。臣临危直言,死罪死罪。” 
  李自成心情十分沉重,仍然不能决定。李过等人又催他速走。李自成忽然说道
: 
  “我决不能走,原是我亲自决策率师东来,如今才遇强敌,不分胜负。我倘若
在此时离开大军,单独回京,于情于理,都对不起数万将士。” 
  宋献策说:“可是我们原来没有估计到满洲兵来得这样快。” 
  李自成说:“正因为满洲兵突然来到,我更不能离开大军。明日临阵决战,有
我在此,便能鼓舞士气,倘若我先走了,士气必会瓦解。” 
  李过说:“皇上只是秘密离开大军,将士们并不知道。” 
  李自成说:“不然。明日作战时候,将士们望不见我亲临战场,看不见我的黄
盖,看不见我骑在乌龙驹上共进退,将士们必然明白我已经临危先走,士气岂有不
瓦解之理?正因为满洲兵突然来到,我更应该留在此地,亲自鼓舞将士,打好这一
仗,然后再决定如何退兵。倘若我自己不战而先走,造成大军瓦解,北京也万难立
脚。北京不能立脚,中原各地必然纷纷叛乱,大局就不可收拾了。” 
  刘宗敏说:“皇上今日与往年情况不同,今日不管行不行登极大典,你都是皇
上了,一身系天下安危。我们在此地与敌人死战,纵然战死沙场,不会败坏大局。
只要有皇上在,还可以坚守北京。即使是不能坚守北京,还可以坚守山西、河南、
关中,再图恢复。” 
  李自成说:“我绝不一个人先走。我不能让你们在此地与敌苦战,而我单独退
回北京。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没有你们和数万将士,北京也不会固守。我们十
几年来同生死,共患难,今日我如何临到危急时候一个人先走?自古以来,开国君
主有几个不是同将士一起从血战中建立江山?汉高祖是这样,汉光武是这样,唐太
宗是这样,就是明朝的朱洪武,何尝不是这样?我绝不一个人先走,你们不必再说
了。如今只有大家想办法,如何打好明日这一仗。虽然满洲兵已经来到,可是我料
想前队只有数千人,大队人马还远远在后。打了明天这一仗,在满洲大军来到之前
,我们再决定是否退回北京。” 
  宋献策等还想劝说,李自成又说道:“我已经决定了,不必再言。各位连去部
署明日作战之事,努力打好明日这一仗,不要为我一个人安危多想。” 
  众人见他神色严峻,不敢再说别话,怀着沉重的心情散去。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6.4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