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ell (蛋糕帽子),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千禧之旅-秋雨日记>车轮前的泥人(1999.12.2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Jan 16 19:33:38 2000) WWW-POST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晴 由印度至尼泊尔比尔根杰 下榻Makalu旅馆 

从印度到尼泊尔的出入关口,办手续的时间花费了整整七个半小时。

每个边关都有不同的景象。同样是印度,与巴基斯坦接壤处摆尽了国威,但与尼泊尔就不
同了,来来往往挺随便,只是苦了我们第三国的人。

这儿是一条摊贩密集的拥挤街道,路西跨过污水塘和垃圾堆,有一溜杂货铺和油饼摊,其
中一家杂货铺隔壁是一间破旧的水泥搭建,近似二十几年前中国一些城市工人住宅区的公
用电话棚,上面用彩色的英文字写着:印度移民局,再过去几步又有一棚,更小一点,上
写“印度海关”。进去有点困难,因为有两个成年男人在海关墙头小便,又有一家人坐在
移民局门口的地上吃饭,是刚捡来的破报纸上放着几片买来的油饼,用手撕下一角,站着
一撮咖喱往嘴里塞。进移民局要跨过他们的肩膀,而且一脚下去黄尘二尺,但他们倒不在
乎。

不知道这样的小棚里为什么会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印度办完了,过几步办尼泊尔入关手续
,时间更长。我们的车没地方停,就停在对面路边的摊贩堆里,把几个摊贩挤走了。路上
灰尘之大,你站几分钟就能抖出一身烟雾。很多行人戴着蓝色的口罩,可见他们也不愿吸
食灰尘,但所有的口罩都已变成蓝黑色,还泛着油亮。大家都无法下车,但在这么小的车
上干坐七个多小时也是够受的。我干脆就站在黄尘中不动了,定定地看着四周,似想非想
。袁白、陈吉勇摇下车窗问:“教授,这么大的灰尘你一直站着,思考什么了?”我回头
一笑,摇摇头,继续站着。

李辉善良,老是给我们讲一些她小时候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还有贫困的背景,希望把这些
天我们满眼的忧郁冲淡一点。但她哪里知道,她太年轻,我们经受的一切比她讲的严重得
多,然而即便是我们的那一些,也冲淡不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由李辉,我想起了前几任
轮流参与过这次旅行的主持人。许戈辉面对埃及和巴勒斯坦的一些社会景象已经圆峥起她
惊愕万分的双眼,鲁豫在伊拉克和伊朗已经一次次地义愤填膺,广美在巴基斯坦的险途上
已经颠得脖子不是脖子腰不是腰,嘿,都还没有尝过恒河流域的味道。

我转身,退到车队边,用脚叩了叩我们的车轮。这原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动作,但一叩却叩
出了一番感叹。我坐在它上面好几个月了,它一直在滚动。滚过历史课本上的土地,由它
先去烫贴,再由我们感受。埃及文明、希伯莱文明、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恒河
文明……眼前已是尼泊尔,尼泊尔并不是一个独立文明的所在,它对我们来说只是通向喜
马拉雅山的过渡。那么,这个灰尘满天的嘈杂地,这个大家都不愿落脚下地的处所,正是
我们国外考察的实际终点。终结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不能不长时间站立,哪怕黄尘把我洒
成一个泥人。

这个紧贴车轮站着的泥人此刻口中嗫嚅,又不知要说一些什么。

文化与文明在我心中范畴很大,最终归结于一时一地群体性的生态方式和精神方式。我早
就知道即使再渊博、再精细的书本也有一种整体上的不可靠,因此长年于实地寻访。我的
实地寻访虽然扯痛了一些文化惯性而引起某些反弹,但仍然只是同一种文化圈域之内的事
,对寻访范围的扩大正是我多年来的企望。但是,我确实没有预料到是这样一个结果,包
围你的确实是群体性的生态方式和精神方式,而且不仅仅是一种文明,一种种轮着看过来
,最后让寻访者成了一个站立街头不知说什么才好的泥人。

我以往在谈论文明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叹息和感慨,更多的却是乐观和信心,如果不是,
就没有理由发出那么多声音。但今后呢?我将以什么方式来继续那种谈论?

身边过来几个人,中国人,而且都是江浙口音,是中国水电公司的,在尼泊尔建造一个旱
码头,从他们巴基斯坦同事那里得知我们的行程,赶过来迎接,谁知陪着我们等了七个多
小时。他们对我说,光看电视不知道,这么陪一次,才知道你们一路是多么辛苦。我说,
最苦的不是这个,而是所见所闻。

办完尼泊尔入关手续后早已是黑夜,走不远就到了边境小城比尔根杰(Birganj),投店
宿夜,打听明白城里最好的旅馆就是这家麦卡露,便风尘仆仆住进去。我的房间在二楼,
对街,一进去就觉得有点不对,原来少了三块窗玻璃,街上的所有声音,包括浓烈的油咖
喱气味直冲而入。我要写作,这样肯定不行,正待去问有没有可能换一间,突然传来震耳
的钟声。钟声一直不停,不知发生了什么紧急事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侍者,他说这是对
面印度庙的晚钟,要敲整整一个小时,明天清晨五时一刻,还要敲一个小时。

这钟声如此响亮,旅馆里哪间房都逃不了,换了也没用。大家都从房间里走出,不知该怎
么办,有人说,派人去庙里交涉一下,给点钱也可以,请他们少敲一次。但谁都知道这是
不可能的,宗教仪式已经成为生活习惯,这个城市哪天少一次钟声,反而一切会换,比月
食、日食都要严重。

在嗡嗡中过一小时实在不容易,我很想去看那个敲钟的人,他该多累。突然,时间到了,
钟声嘎然而止,天地间宁静得如在太古,连刚才还烦恼过的街市喧嚣也都变得无比轻柔。
那就早点睡吧,明晨去加德满都,抢在五点钟之前出发。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8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