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dia (go go go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城市生活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Jul  6 12:41:52 1999), 转信


    杜立诚和宋玉兰在江西工作的时候,每年要回上海过寒暑假。他们喜欢到上
海的老同学家里去跑跑。他们的老同学似乎都混得不太得法,住房很狭校但那样
的小房子因为在上海就显得格外温暖和隽永。他们在江西有两间大房子,是平房,
呆板冷清,充满着异乡客地的孤寂。那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上海拥有这么
一个令人回肠荡气的小房间。
    80年代末,政策有所松动,知青子女满16岁能回沪。杜立诚和宋玉兰高兴之
余,难免失落。根柢扎到了上海,他们却如旁枝侧叶,无所归依。
    1993年上海向全国招聘教师。杜立诚是英语教师,本科学历,宋玉兰是数学
教师,大专学历。英语和数学在上海算是紧缺学科,所以他们一试即中,阖家调
回上海。
    他们和杜家伯伯杜家姆妈挤在一起,拥有了一间8平方的小房间。他们常常在
不见天日的小房间里如入梦寐。
    生活是多么幸福呀!但他们很快就从幸福的云端里跌落下来。房子太小了,三
个人一挤就像插蜡烛。特别是老房子没有卫生间,要坐马桶,在痰盂里撒尿,其
声由繁急到疏漏,太不雅。他们太想房子了,做梦都想。
    1994年的时候,上海各报都发出消息,在本世纪末解决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
以下的困难户。教育部门雷厉风行,先进行调查摸底登记。上海人办事情政策性
很强,一丝不苟。拿杜立诚来说,区教育局分房组先要求他递交房卡和户口簿,
仔细审查后发现了疑点,就进而要求他交上他妹夫家的房卡和户口簿。
    事情是这样的:杜立诚家户口簿上共有7人,房卡上标明的居住面积是26.85
平方米。问题在于:杜立诚的妹妹杜立芳和她女儿的户口也在这里,女儿出嫁了
应该把户口迁到婆家去,那么杜立诚就不属困难户了。杜立诚说了谎话。杜立诚
说当初因为他们在江西工作,所以妹妹在娘家结婚,而且一直住在娘家。杜立诚
交上妹夫家的房卡和户口簿后,分房组专门开会研究,最终同意杜立诚作为4平方
米以下的困难户立卡登记。理由是:杜立诚妹夫家是两室户,除老父老母之外,
还有个大龄未婚的儿子。分房组也未派人去实地勘查,虽说有些官僚,做来却合
情理。
    经过这一番有惊无险的周折,接下来就是漫长而又平静的守望。1995年7月,
杜立诚分到了一室一厅的住房。假如说纯粹是福利分房也不尽准确,杜立诚交纳
了9500元集资款,叫作有偿解困。集资的标准是:以使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10
00元,客厅算一半面积,厨卫不计,总计19平方米,因为杜立诚和宋玉兰都是本
区教师,双职工再打对折。
    本以为是无偿的,现在平白无故损失了近万元,宋玉兰满肚皮的愤懑不平。
宋玉兰说,活该是困难户,分一室一厅还要交钞票,有本事的早就住上了三室一
厅,一个铜板也不要。宋玉兰擅长计算,夫妻俩的工资加上独生子女费以及物贴
和车贴,才能差强人意地算作1000块,9500块不吃不喝要攒大半年。9500块是一
只进口大彩电,一套像模像样的中外合资的家具,1000斤纯精肉,8000斤香粳米。
宋玉兰和一般的上海女人一样,能算计出每一分洋钿的汁水,谋划好每一分洋钿
的用途。家中还是14的小彩,图像色彩都不差,周润发一样的英俊潇洒,白娘
娘一样的娇美动人,却省电。还有500块一套的老式家具,放得下棉花胎,挂得起
呢大衣,四季衣服兼容并蓄,还有两面镜子可供试衣化妆,多实惠!节省从牙缝开
始,存款好不容易达到5位数,到头来却落花流水春去也。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
肉。宋玉兰还从住房制度的不合理入手,持有激烈的批判态度。当时货币化分房
的改革制度已初见端倪,要大家用很少的钞票买下自己的住房,说是5年后能上市。
住房原是国家财产,转瞬就成了私人财产,房子越多就获得越大。这是一种极不
公平的分配。
    杜立诚却很中庸,很满足。杜立诚说弄堂里有一家,三代五口人住12平方米
的亭子间,厂里亏损,还没有房子分他们呢!宋玉兰牢骚发了,怪话说了,就听了
他劝。房子还是要的,捞一点是一点,不捞白不捞,和商品房相比,这集资就是
毛毛雨了。新房在梅陇,就在著名的锦江乐园边上,三层楼。凭窗不用远眺,就
能把人间乐园尽收眼底:激流勇进、高空转椅、海盗船,林林总总繁华如梦。懊
丧的心情被五光十色的景象席卷而去,夫妻俩一时美梦如画。终于有了自己独立
的小天地!在上海这座人满为患的城市里,民以房为天。再去想蜗居在8平方米老
房子里头的光景,就觉自己老大不小,竟能凭空拾个金元宝,梦想成真。
    宋玉兰发出金玉之声。宋玉兰气壮山河地宣布:一定要把新房子装修得像模
像样。关键在于一个钱字。一文钱逼死英雄汉,钱偷不得抢不得,只能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一分一分地抠。夫妻俩走出新房子,就从理想主义沦落为现实主义,
步步艰难。两人真正地掂出人民币的分量,就不免肩背耸动,犹如压了一座大山。
    回家的路线是乘50路到徐家汇再调44路。两人在车站上等了10分钟,正心焦,
却来了辆专线车。专线车的票价是1块5角,普通车的票价是5角。人群像潮水一样
涌向车门,杜立诚自然是不甘落后,身手矫健地攀登上去,得意地回头看,却见
宋玉兰在下面朝他招手。杜立诚知道这手的含义,嘟嘟哝哝再挤下去。卖票员骂
他有神经玻宋玉兰很严肃地告诉他两个人能节约2块洋钿,一天2块,一年就要70
0多块。杜立诚的思路永远跟不上她的计算。两人傻瓜似地站了半个多钟头,终于
来了辆普通车。宋玉兰奋不顾身地挤上去,咬着杜立诚的耳朵说:“我赚到了2块
洋钿。”杜立诚向来对妻子言听计从。他惧内,是因为他怕麻烦。得罪了宋玉兰,
那就是湿手沾面粉,甩不脱。宋玉兰不高兴了,就说:“今天我跟你拼了”,两
人一夜头不得睡觉,很伤人。宋玉兰开口闭口说老公赚不动钞票,不是男人。钞
票是最鲜明的男性特征。宋玉兰积累了许许多多男人赚大钞票的典型事例,国有
企业的厂长经理,私人企业的老板,银行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名利双收的政府
官员,他们都是奇男子伟丈夫。杜立诚也曾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那你去找他
们,我决不阻拦。”杜立诚在妻子怨言四起时总会觉得自己这辈子只做错了一件
事,那就是结婚。妻子嚣张的气焰并未见收敛,却转出几分娇嗔,说:“我是你
的什么人?我不能说你几句?就连你也不肯让我说,我迟早要憋死。”
    杜立诚分不清这话是责问还是亲昵,只得闷着头去咀嚼他做男人的苦果。杜
立诚确实多次动过离婚的念头,但一念既起,就会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感情。
    两人在徐家汇下车。宋玉兰得寸进尺地说,不过是三四站路,步行不要半个
钟头,就当作锻炼身体,又能省一块洋钿。杜立诚满身酸痛,饥肠辘辘,不满地
说:“你只要钞票。”宋玉兰劈头盖脑地说:“现在是什么时代?掘金时代!不要
钞票要啥?你有本事拿新房子装修起来,我们就乘出租车。口气比力气大!我吃辛
吃苦为了啥?都是为了这个穷家。我要是拿一分洋钿去贴娘家,你就掴我耳光。拎
不清!”宋玉兰身体力行,咚咚咚地做了开路先锋。杜立诚气短志穷,就像被牵了
牛鼻子,影子般跟随而去。
    妻子的背影是单薄的。妻子的脚步有些摇晃。妻子经常头昏,她说是美尼尔
氏症,但杜立诚总怀疑是营养不良。
    早上泡饭,中午盒饭,晚上也是粗茶淡饭。妻子的皮鞋跟磨出了斜面,脚踝
扭得厉害。妻子没有买过一双超过100块的皮鞋,没买过一套超过200块的衣服。
妻子有只嵌宝戒,不到300块。妻子买过一根铂金项链,18K,400多块。杜立诚悲
从中来,觉得自己确实不像个男人。妻子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走出来总是光光鲜
鲜,有头有面。妻子能从最简朴的衣着中体现出知识女性的矜持和雅洁。妻子的
身上到处都刻写着女人的精干和刚毅。杜立诚动了心思,就紧走两步,挽住妻子
嶙峋的肩胛。宋玉兰幽幽地说:“要把这份穷人家维持得像模像样,我都操碎了
心。”杜立诚附和着说:“要么我们简单地装修一下。”
    宋玉兰那双眉立时挑了起来,说:“你不是在揭我的面皮吗?亲戚朋友到新房
子来白相,一定会笑话我们的。”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Baggio.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