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战争新娘——第十二章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ug 30 19:55:08 1999), 转信

                            第十二章 丽子之死

    第一次看到的布鲁克林市街风光,将永远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每逢在哈累姆街
上看到成群的黑人时,便不由得想到这里。继而又联想到竹子去的弗吉尼亚,那儿是个
什么样的地方呢?它给我以快乐的空想。生下这个孩子后,如果还能储蓄一些钱的活
(至此不能再生孩子了,无论如何也不能了),就带上所有的孩子回到汤姆的故乡亚拉
巴马去。在亚拉巴马的伯明翰住着汤姆的姐姐、两个弟弟和母亲,一年只通一次信。信
中常提到要我们去那里一趟,想见见我们。我也想去亚拉巴马。坐上公共汽车离开纽约,
只隔一条河的布鲁克林已是别有天地,如果去亚拉巴马。又不知是怎样开心呢。
    这应该是生下小孩若干年后的事了,但我还是必须向孩子们讲明。美亚丽听了眼里
充满了喜悦。
    “巴尔巴拉和贝娣都知道了吗?去亚拉巴马!爸爸的出生地,我们祖母居住的地方!
学校老师也说过呢,南部区是好地方,亚拉巴马在南部区的中央。”
    但汤姆这一主要人物却井没有表现出激动,反而露骨地显得不感兴趣。
    “亚拉巴马是在遥远的地方啊!”
    “再远也要去的。我拼命地干活攒钱,等攒够来回的路费。妈妈可以叫我们在怕明
翰住下的吧?”
    “不过,我要留在纽约的。”汤姆说。
    “为什么?你不想看到自己的母亲?”
    “想啊!我如果存下钱的话,我想把母亲接到这里来生活。”
    “……你为什么不想去亚拉巴马呢?”
    “不为什么。只是不想去啊!”
    我好不容易想出的一段乐趣被打破了,弄得不欢而终。不管怎么样,目前当务之急
是对付分娩。至于去亚拉已马,最快也得在孩子出生一年后才能实现。所以,我也就不
再和汤姆继续争执丁去。
    竹子去了弗吉尼亚,从此令人操心的便只有丽子了。自从去了一趟布鲁克林后,自
己很受激动,于是我就不再想去哈累姆以外的地方了。直到过了一个来月后,我才又出
了一趟门。
    我们居住的哈累姆区是东西走向的,而波多黎各人居住被称为西班牙,哈累姆的地
区,是在我们往南的方位上。内藤饭店星期日休息,午后我牵着巴尔巴拉的手走了出去。
至于贝娣,交给美亚丽来照料。巴尔巴拉生得满头黑发,到了波多黎会人的居住区是不致
于被人侧目而视的。她又是个温顺的孩子,每逢和我出门她都感到满足,在地铁车中她一
直笑嘻嘻的。
    在西班牙·哈累姆的中央停车站下了车,走上地面,我伫立片刘,左右环视了一下。
不对!这里的确不同于哈累姆,就是和布鲁克林也大不相同。路上行人虽也不少,但和哈
累姆比,和布鲁克林比都少得多,我甚至想道,这也许是由于星期日的缘故吧?波多黎各
人无例外地信奉天主教,今天早上理应去礼拜堂的,按理说也应该打扮得像样一些,但贫
穷的阴影从不曾离开他们一步。不管怎样看上去,这里也是一副贫穷街的情景。最引人注
目的,便是每人的头上顶着一束黑发。到了这里,我几乎忘记自己和孩子也是一头黑发
了。在看惯茶色头发的散乱蓬松之后,金发已不再令人目炫。可能由于波多黎各人的油
光黑发使人感到奇异的缘故吧?
    “妈咪……”
    巴尔巴拉把身子偎依着我,想要我抱她。但怀了孕的我,已经无力抱起她了,我只
好振作一下精神拉着她的手在街上走着。这里比起哈累姆来显得更脏更穷。
    蹲在各家门前的大人们,无一例外地都是面色苍白。其中夹杂有和日本人一样容貌
的人,我不得不惊奇地停下来。波多黎各人是西班牙人和黑人、土人的混血儿,所以不
一定都是何塞那样高鼻梁的美男子。圆鼻头的男人和圆脸庞的女人也很多,只是许多男
人的鬓角较长,鼻子下面留着胡须,女人的身姿也和日本人有所不同。市街上见到的是
一片暗淡、贫困和阴郁,但耳边感觉到的西班牙·哈累姆气氛,却是说不出的欢快活跃,
他们说话声音要比黑人高,并且无一人例外都是用西班牙语讲话。但孩子们却讲着片断的
英语,在嬉戏着。沥青马路上滚动着空酒瓶,破旧报纸在电杆上吹来吹去,虽经烟熏尘
荡,但还辨得出上面的西班牙文字。公寓大门的把手破旧得变了形。鱼腥气四处飘散着。
到处放着盛垃圾的大油罐。抬头望去,从家家的窗子里晾出的衣服,与其说是衣服下如
说是原色的破布垂吊在那里。
    我一面拨开这些脏物一面快步走着,但领着巴尔巴拉却又走不快。人们看到我们母
女都感到陌生,在注视着我们。看得出没有人会认为我是他们的同种人。穿着皮夹克、
牛仔裤、戴着黑眼镜的年青人和我对面走过时,吹起口哨。街角处也有同样的青年在弹
着吉他,奏着古巴音乐。他们是想把这里沉郁的空气用一双鲁莽的手弹拨得轻松一些的
吧?
    我走过的地方到处可见各色人种在亲密无间地相处着。这里的很多事情吸引人们留
步,所以不容易迷失路途。尽管如此,我还是渐渐产生了不安。走到一家卖鳕鱼干和豆
类的商店门前,向集聚在那里的人打听丽子的住处。
    围着大毛织围巾的女人们瞪大了眼睛,脸上现出怀疑的表情在听着我的询问。
    “我不会说英语。”一个女人摆着手回答道。另一个女人向屋里打招呼,走出一个
男人来,用口音很重的英语说道:
    “你要找的人离这里不远,由这儿往前再走一区段,向左拐就到了,夫人。”
    他告诉了我。这英语可能是他当兵时期记下的吧?我恭敬地向他道了谢。不懂英语
的女人们也都笑嘻嘻地大声说道:
    “再见!希望你再来!”
    看得出他们是些心地善良的人呢。我从内心受到了感动。
    按照指教的路线找到了那所公寓。门前的石阶已经残缺不全,周围显得冷落凄凉。
我住的房屋虽不算得完美舒适,但比起这凋零残缺的门户来还强得多呢。我牵着巴尔巴
拉的手,扶着被手垢磨光的栅栏小心翼翼地登上了四楼。
    门上用圆珠笔写着麦密两个小字。我站在门前犹豫了一下后,轻轻敲了敲门.反应
出的却是惊人的大声喊叫。这声音可能是西班牙语在问是谁的吧?我不习惯于高声回话,
便又用拳头敲了一下门。
    原未是个女人。她打开了两扇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肥胖的老太婆。当见到我后
首先是一声惊叫,然后忙又用手捂住了嘴,瞪看大眼不知唧哩咕噜地说了些什么。我一
点儿也听不明白。
    “我是丽子的朋友,来看丽子的。您是何塞的妈妈吧?”
    “啊?丽子?”
    老太婆在喊出丽子名字的同时,从她那凹陷的眼中簌簌地流下了泪滴。她边哭边讲
着西班牙语。我弄不懂地为什么啼哭,我尽量用简单的英语向她问讯着丽子的安好。
    “丽子她身体好吗?她和我一样也怀孕了吧?她现在哪儿?是不是有了病呢?”
    我刚问了一句,老太婆使用西班牙语回答了上十句上百句。她张若两只大手仰面朝
天地摆动着,泪流不止。我渐渐地感到事情不妙,说不定是……。
    “大娘,丽子是不是死了?”
    我的语气很重,老太婆倒吸了一口气停住了话头,接着用手比划要我进屋子里去。
    “何塞在做什么?”
    “妻子?”
    “不!我问何塞在哪儿?”
    “妻子。”
    “不是问这个,家里没有懂英语的人吗?”
    我有些生气,一步迈迸屋里。这时看到屋里的情景让我下由得愣住了。
    我还以为家中只住着这位老人呢,原来远非如此。这屋里和我家一样大小,却挤着
十来个男人女人。两张靠着墙的床,各有两人盖着毯于在睡觉。地上一共有四个女人来
在一起挑捡青黑豆,口前坐着一个怀孕女人在织毛衣。这么狭小的地方竟挤着这么多人?
何塞和丽子也是这样挤在其中生活着的吧。这是真的吗?不!也许……何塞和丽子搬到别
处住了吧……想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便坐在女人们为我空出的一个木箱子上。巴尔巴
拉屏住呼吸紧紧搂着我。
    床上的一个男子翻转过身子,微微睁开眼,像是认出了我。他在向女人们问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蓦地坐了起来。他敞着胸,只穿着一件衬衣和灯芯绒样子在睡觉。
    “你是丽子的同事吗?”
    他用拙劣的英语和我搭起话来。他的鼻子和鬓角又长又黑。
    “我是来看望丽子的,她在哪里?”
    “丽子,杀了。”
    “什么?”
    “何塞快回来了,你等一等!何塞回来。他的英语,好。我的英语,不行。”
    “你说丽子怎么了?杀了?她把谁……?”
    “丽子。”
    “那么,丽子杀了谁?”
    “丽子,丽子杀了。”
    我当即吓得面色苍白。对方既不会用英语的过去式,也下会正确使用主语和目的语。
如果说丽子杀了丽子,那岂不是说她自杀了吗?
    “丽子死了吗?”
    “是的,死了。”
    “在哪天?”
    刚才那位老人和全部女人都集中到了我的身旁。男人像在询问丽子死去的日期。
    “四周前的星期四那天。”
    已经过了一个月!
    “因为什么死的呢?”
    “不明白。”
    “怎么死的?”
    “怎么?哎!……”
    那男人用一只手伸向空中,又用另一只手语音脸长叹了一声。老人又开始哭泣,四
个女人也都在簌簌落着泪,并在胸前划着十字,我看了此情此景不由惊惶起来。
    那男子悲痛地向我说道:
    “夫人。教会说丽子不好。”
    “什么?”
    “教会,不给丽子做弥撒,说不行。”
    “为什么?”
    “丽子干了大坏事。教会说。不行。”
    我听明白了。教堂说丽子犯了大罪拒绝为她埋葬。那么是不是丽子犯了杀人罪呢?
听到了丽子的死讯,同时又听到她的犯罪。我的全身在战栗。
    “请告诉我,丽子究竟于了什么坏事?”
    “丽子死了。”
    “教会不是拒绝了丽子吗?”
    “夫人。”
    “那为什么呢?”
    “因为丽子死了。”
    这样前言不搭后语,令人焦急的问答仍在继续。巴尔巴拉有些不耐烦要回家去,她
在缠磨着我。
    “何塞马上就回来。你等等!何塞的英语相当好。”
    我从手提皮包内取饼干给了巴尔巴拉,又向那男子表示再等一会儿。不然,用这样
的英语谈丽子的死使人摸不着边际,只有耐心等待何塞回来才有结果。
    丽子果真死了吗?我又一次环视一下屋里。如果是在四周前死的,那么丽子怀孕已
有五个月了。为什么会死的呢?怎么死的?……不过,死的原因从这间屋子里到处可以
找到。这样黑暗狭小脏乱的屋子竟挤着十多个人。谁又愿意在这里生孩子呢?丽子听说
有了一千美元便可以在野医生那里堕胎,所以才拼命在攒钱。最后到了绝望境地,她除
了死已是无路可走的了。
    家里人知道丽子怀孕的事吗?我一面望着坐在窗前打毛衣的大腹便便的女人,一边
在想。到底还会有女人在这间屋子生小孩的。……而丽子却死在这间房子里了,她是怎
样死的呢?……
    打算去做那轻率的人工流产,未能如愿。丽子便去寻死吗?当我突然想到这里时,
自己腹中的胎儿也用力地踢着子宫壁。
    “啊!”
    我不禁喊出了声。这是出于惊讶还是在叹息呢?我自己也说不清。
    “妈咪!我要回家!”
    巴尔巴拉正在缠磨人。我未理睬她,只是沉浸在思考中。
    何塞回来时,屋子里已开始在煮豆子了。身穿灯芯绒裤子、皮夹克的何塞被我一眼
认了出来。
    “何塞!”
    “何塞!”
    女人们齐声喊着并用手指着我。可能在向他告诉说,丽子的朋友已在这儿等候多时
了的吧?波多黎各人嗓门儿特别大,我每听他们说话都会吓一跳。
    何塞马上明白了我的来意。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用那黑眼睛呆呆地望着我,恭敬
地点了一下头。
    “丽子在四周前死了,是真的吗?”
    “是真的。”
    “她为什么死的?”
    “不知道。”
    “你怎么会不知道呢?丽子是自杀的吗?”
    “是的。\
    “据说教堂拒绝为她送葬,说她做了坏事。”
    “自杀本身就是犯下大罪,教会是不会替自杀的人送葬的。”
    我再次想起波多黎各人是信奉天主教的。丽子也被当作基督教徒受到了惩罚吗?
    “为什么要自杀呢?”
    “不知道。”
    “你不会不知道的,因为你是她的丈夫。”
    “虽然是丈夫,但我确实不知道。丽子突然自杀了,她对我什么也没有说过。可怜
的丽子!”
    他的声音低沉,两眼流着泪,脸上湿漉漉的。老人交替地望着我和何塞,她仍在哭
泣着。
    “这是我妈妈。”
    何塞向我介绍道。刚才起床的是何塞的弟弟,女人们都是他的嫂子,怀孕的是他姐
姐。这间房子是麦密一家按照大家族制度一同从波多黎各迁来的。丽子又怎能在这里生
孩子呢?
    “何塞,丽子怀了孕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当时我非常高兴。可是丽子却说她讨厌生孩子,她哭了。我们吵架也是
这一次。”
    “为了不愿意生孩子,丽子才自杀的,是吗?”
    “根本不可能!”
    何塞大眼圆瞪着像要吃人似他说道。
    “生孩子是神的恩赐,是大喜事,人哪能为了这事死去呢?”
    “那么,丽子又为了什么死的呢?”
    “不知道,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不由得生起气来。他怎能不知道呢?看看这个房间吧!麦密全家象蛇一级盘成一
团,丽子辛勤挣来的钱,一刹时会被吃个精光。而终日工作的丽子吃到的却只有豆子,
这种生活他的忍受下去吗?任凭你怎样卖力气干活儿,最后还不是被何塞全家吸骨及髓。
想到这些,丽子才隐瞒收入想起卖那些与自身不相称的奢侈品的吧?再傻的人也不肯把自
己的血汗钱抛进这种生活中去的。尤其是到她怀了孕,做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她已面临
无法逃脱的悲惨绝境,所以丽子只有下决心一死罢了。
    “丽子是死在这间屋子里的吗?”
    何塞目光黯淡,微微点了点头。
    “怎么死的……”
    何塞仰面朝天大喊一声,两手掩面嚎啕大哭起来。想起当时情景。引起了他的悲伤。
我咂着舌,如果不是身怀有孕。如果我是个男人,一定会扑上前去狠狠地揍他一顿。
    “丽子没有写下什么遗言吗?”
    我本想回家去了,但仍有依恋地问了他这句话。
    何塞泪流满面抬起了头,呆呆地望着我。
    “日记之类的东西,没有吗?”
    何塞伸出一只手向空间抓了一下,然后踉踉跄跄地向屋角走去,从垒在一起的几个
纸箱中找到两封信,拿着返了回来。
    “这是丽子死后从日本寄来的信。我想一定是她妹妹和侄女写的。”
    “你没向日本的亲属通知这件事吗?”
    “没通知。因为这些人既不懂英语,也不懂西班牙语。”
    我从何塞手中守过信件,首先看了看信封。寄信人是小川澄子和小川由美,在罗马
字之外还有日文署名。
    “请你给读一下这封信吧!并请你向这些人通知丽子的死讯。拜托了,拜托了。”
    小川澄子的信封上的罗马字写得很清秀,可能是丽子的妹妹吧?我先打开这一封,
薄薄的信纸上钢笔字细而秀丽。我正要读时又不由停了下来。
    “信上写些什么呢?”
    “没什么,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丽子已经死了!”
    “她的死真是个谜,只是她不能进入天国,未免太可怜了。”
    “即使到不了天国,死后的去处也一定比这里强得多呢。”
    我催促着巴尔巴拉,头也不回地疾步走出了麦密家。何塞是什么表情。我看也没看
一眼。比这更使我留意的,是刚才粗读了一遍的小川澄子的来信。它象香烛火花一般在
我的头脑中点燃起炽烈的火。它占据了我的心。
    小川澄子的信:
    丽子姐:好久没写信,很对不起。我把姐姐的像片放大挂在屋里,每天向它问候,
所以觉不出我们在远隔重洋。丽子姐你什么时候也穿得那样漂亮,像电影明星一样,神
态自若地站在我的屋中呢?
    昨天阿武来玩,他见了照片说:“太动人了,太动人了!”还说姐姐和我相比.简
直是个大美人儿。我见他如此感叹有些生气了。他慌忙改口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说你姐姐是个超人的资产阶级。”我说:“那当然喽!住在纽约嘛。没钱还行?”
    “能不能请你姐姐参加咱们的婚礼呢?”阿武这样问我。我安慰他说:“姐姐出国
三年后说要回日本来玩的嘛,那时我得托她带回很多东西来的。”武君没有兄弟姐妹,
他是多么羡慕你啊。我把姐姐寄来的手提包和鞋子给看,他说:”多好啊!你有这样好
的姐姐住在纽约。”
    姐姐寄来的照片已经贴满两像册。这也是我骄做的本钱。式君看了又是一边说着“
真棒!真棒!”一边翻着像页说:“你姐姐家里简直和宾馆一样啊!”赞不绝口。还说:
“将来我可没信心能供给你过这样奢华的生活啊!”他是多么善良啊!我回答说:人各有
各的命运,我不能抱有像姐姐那样生活的野心,这时武君才放了心,说:“嗯,谢谢你,
希望你能这样想得开。”
    今年夏天要去迈阿密旅游吗?多么幸福呀!美国富人的生活,对浅草一家粗点心铺
的我们说来,是不可想象的。父亲母亲见到来买煮豆的客人,便夸耀自己的女儿。去年
姐姐寄来的花手巾.她也见人就拿出显示一番。“和战前不同,现在的老人已没有什么
用了,从家里没有什么可寄的。想去女儿家看望一下也不可能,这样的穷母亲去了会使
丽子脸上感到不光彩。所以,只有从遥远的地方为女儿的幸运而高兴了。”
    哥哥对商店己失去信心,他离开了家庭,商店生意仅勉强维持。所以父母只有盼着
姐姐的来信,恐怕这已是他们晚年唯一的生趣了吧?
    母亲前几日身染流感,发烧病卧在床。她说在丽子回国游玩之前,是不愿死去的。
病虽不大但她却惊叫不安。现在己完全康复,身体硬梆梆的了。请你不要惦念,有事我
再写何给你。
    再者,希望下次把你和姐夫同拍的照片寄来一张。可能是姐夫拍照的吧,画面上只
有姐姐一人。请向何塞问好!小川由美的信:
    丽子姨姨,你身体好吧?
    由美也很结实,在努力地学习着。如果能取得好成绩的话,便可以上好高中学英语。
所以我在拼命地用功。
    今天还和学校的老师说呢,由美在纽约有个阔姨姨,学好英语姨姨会邀我去纽约的。
连老师都想去纽约的。……由美如果去到组约,一定先给老师寄西服衣料和罐头回来。
    爸爸和妈妈向姨姨问好。父亲当了职员,但他还认为不如开糕点铺好,有时还发牢
骚呢。在美国,职员们也都有小卧车吧?
    我不能向丽子的娘家诉说这一事实真相。但我也不能对此事等闲视之,这是我的性
格不能容忍的。早晚我会发出丽子死亡通知信的,但现在我不想写。
    花费大价钱去买皮大衣、戒指之类奢侈品的丽子之谜,终于解开了。我感到茫然。
美国的下层阶级的黑人,更被黑人所轻蔑、排挤的波多黎各人,进入这个种族的丽子,
为了竭尽全力去谋求,只有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尊心和理想的吧?生活在最底层最悲惨的
岁月里,丽了靠了向日本编造虚无飘渺的神话来支持着自己在崩溃的精神希望,那白洁
松软的皮大衣、宾馆式的家庭、夏日迈阿密之行……丽子像幻想家一样一面编织着美好
的梦,一面在内藤饭店棒着大海碗摄取着营养,吃得满面红光妩媚动人地生活在纽约市
内。三年回日本一次……丽子是不断在做着衣锦还乡的美梦吧?
    “笑子姐。……我对不起你。”
    我想起丽子在地铁人口处,以微弱的声音向我道歉的情景。她那双漆黑的大眼睛,
带着湿润无力的目光。丽子自那以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但,丽子究竟为什么决心去死的呢?这原因确是很难理解。向日本国内编造些谎言
当然容易,有了丽子的储蓄,在生产前后即便请假生活也不至于发生问题。她也能和我
一样,不论生几个孩子也足以维持下去的。
    但,虽是这样,而我对丽子的死,也不是半点都不明其故的。仅仅以梦想作支柱的
丽子的生活,在妊娠这一事实面前却轻易地破碎了。妇女身体的变异会引起精神上的动
摇,任何愚昧的女人也会清醒过来面对现实的。丽子在做为母亲的使命面前,怯懦了、
战粟了。百般挣扎的结果。自己把自己驱赶进了死亡的绝路上去了。
    倘若丽子和黑人结了婚的话,……由于肤色地不能向日本编出这种富贵谎言,那么
她从一开始就难以逃避这个现实的吧?即使向日本亲人奇回的音信是虚假的,它与现实
的距离也下会比嫁给波多黎各人与现实的距离更大,这不仅在经济方面。即使是住在布
鲁克林的白人,丽子也可能撒谎蒙混过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会选择生孩子而不愿
去死的吧?
    人在生活当中,最起码的精神支往是什么呢?这不得不令我深加思索的了。我在井
村面前,曾一再表白自己不是波多黎各人,而被他粗暴地打倒在地。我之所以大大方方
地承认自己是黑人的妻子和母亲,不是认为黑人比波多黎各人较为优越的缘故吗?假若
我——我在想,假若我来纽约之初,发现汤好是波多黎各人时,恐怕不能继续生活到现
在了吧?如果是我——是的,如果是我的话,早已回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不知道波多黎
各人的存在,即使混血儿也认为是与白人的杂文产儿,也不会像美亚丽那样遭白眼的吧?
    但丽子呢……丽子没有回国。不能回去的原因;是不是和她的谎言有关呢?因为她
的双亲相信了她的美丽谎言,还是丽子迷恋上了纽约这个复杂的大城市了呢?丽子的死
因是无法查明的。
    即使这样,我还是坚持认为,这问题与肤色并无关联。
    说不定即使黑人的皮肤和白人一样白,我们也要住进哈累姆区的。为什么呢?因为
黑人在美国大陆百年前一直是奴隶,奴隶的子孙将永远是奴隶的。人们过去的印像是永
远擦不掉的,正如人们对罪人的眷属,到什么时候也是在背后挤眉弄眼指指点点一样。
在我小时候有过相似的例子。小学时,我们班里有位漂亮的姑娘,打扮得也很好,老师
很喜爱她,男同学更是另眼相待。有一天,班里的一个学生说他带来一件重大消息,就
是,“这个女孩子的祖父曾当过乞丐。”这个消息一天之内全班都传遍了。淘气的孩子
竟当面问她说:“你的祖父当真是乞丐吗?”被围攻的孩子惊惶得面红耳亦无言答对。
从第二天起。便请了三天假。日后再来上学。已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多会儿也是怯怯懦
懦地。不管谁在窃窃私语,她也是吓得浑身发抖。到了六年级,那个孩子没能考上第一
志愿的女校,原因是该校学生全都是富家小姐,容不得她。我们都意味深长地为之惋惜:
“到底没能考取。”“恐怕学校知道了她是乞丐的子孙了吧。”
    在女校时也有过同样的例子。有一位极不引人注目的姑娘,却受到同学们的无故排
挤,据说也是因出身低下。我起初什么也下知道,我胡里胡涂地只说人是平等的,便若
无其事地凭着正义感和她来往着。但越是这样,越使对方感到不安。她总在回避我,使
我非常尴尬。这事军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呢。
    想来想去,进一步想到纽约人对波多黎各人的看法。我始终认为被白人社会的排挤,
决不单纯由于肤色。因为在白人当中的犹大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也同样受排挤受歧
视。在同样受歧视的人当中,这些作为奴隶子孙的黑人,被以肤色黝黑或人格低下受到
歧视。为了保持自尊心,黑人便把波多黎各人做为最下层的人种加以轻蔑,以维护自己
的尊严。……而波多黎各人呢……在丽子的想象中是不是又比日本人优越些呢?
    财主轻视穷人。聪明人愚弄笨劣的人。走投无路的人大骂一步登天的暴发户。无能
的人菲薄才干。美人儿怜悯丑八怪。知识分子看不起无学历者。人都是假设出不如自己
的对象,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不这样就不能心安理得,不这样就话不下去。
    临近产期了,我照例向饭店请了假。生产准备也只是把贝样的旧物用来凑合,所以
在家里也有读书时间了。所谓书,也不过些杂志。汤姆拿回的《黑檀》杂志,不知几时
已在屋角积成堆。我信手掀翻着扉页,不在意地看着。这种黑人主办,供黑人阅读的杂
志,全部取材黑人世界。最受崇拜的如辛格爵士的半生记,自力起家的财主成功立业的
故事,爵士乐演奏家的日常生活照片专集,烹任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照片和她的烹调法,
黑人大学高才生的生活照,在奥林匹克获金奖的体育选手家庭访问记。文字之间插入了不
少广告照片,有金发的黑人妇女身穿松软皮大衣,嫣然一笑的香水广告;有长长黑发女郎
的头油广告、香槟广告、可口可乐广告、罐头广告。所有广告中出现的全部是黑人。并且
全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生活水平的黑人。还有啤酒广告,打高尔夫球的黑人照片。看了这册
《黑檀》.仿佛世界上唯有黑色人种了。军人也是黑人,警察也是黑人。黑人老太婆,黑
人大姑娘。在这本杂志中完全没有人种差别。令人惊奇的,是唯独没有为此而斗争着的人
们。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个杂志把启发读者这件事,放在了等闲的位置上了。即使是成功
立业的故事,也没有记录下与世俗们见所做的斗争场面。而只叙述了此人如何有才干,怎
么赚了大钱等等之类的事迹而已。也许编者的目的仅在于使读者在阅读杂志当中,忘记人
种差别这一现实的吧?不!也许正因为这一现实被遗忘了,所以黑人才喜欢读这本杂志的
吧?在我读过后便是久久这样想的。
    有没有方法使美亚丽他们封闭在这个世界里呢?过了一会儿我又想道:不!决不能
让美亚丽他们读这种书!
    住在哈累姆,望着《黑檀》,也就是说只生活在黑人当中,既有觉醒的美好的人,
也有惊人聪明的学生,也会有不少愚蠢的人。白人也罢,日本人也罢,胡涂的男人也决
非少数。所以,决不能因为黑,便成了口实。——那么为什么,如先前想过的那样,过
去的奴隶如今仍背负着往昔呢?这种信念是毫无根据的。我一边想一边移动着笨重的身
子在打扫屋子,洗衣服,缝改孩子衣物。美亚丽。巴尔巴拉、贝娣,象庄稼拔节般地成
长着,衣服的下摆刚刚放宽,便立即又显得短小了。
    竹子来信是在我临产的前夕:
    想了好久我终于又回到布鲁克林。去弗吉尼亚途中,公共汽车摇动得很厉害,许是
因为这个缘故吧?我流产了。真倒霉,在南部根本没有人会生病的,那里的白人医院和
黑人医院是分开的,真叫人生气。等见了面我再向你细说。我这次能活着回来真是奇迹。
奇怪的是,连一点儿也不想让他出世的产儿在流产中死去时,我反而觉得他可爱和可怜
了。如今写到这里,心中还在难过呢。
    尽管这样,南部有些地主还是个人吃惊,黑人被区别对待的事使人不愉快得很。到
了南部反倒觉得纽约是天堂呢。坐在同一汽车里,一进入弗吉尼亚州,我就坐进白人座
位,我丈大便坐进了黑人座位。最初我还很得意地向丈夫说风凉话,后来凯尼也被赶到
了后面。使我生了气。我忍耐不住,提出我也要去后面坐,却被人拦住了。尽管我提出
那是我的丈夫,但人们还是指白人座位叫我坐。鲍尔也叫我安静坐在那儿。真是无聊极
了。
    这些话容日后见面慢慢地谈吧!祝作生个好孩子。请多保重!我干活虽还感到有些
吃力,但下周也将去饭店上班。为了不受贫苦也只得如此了。
    又,还是写给你的好:在公共汽车内,非洲黑人坐的反倒是白人座位。这太令人吃
惊了。比起文明的纽约黑人来,非洲的土人反倒受到良好待遇。我遇到的是尼日利亚人
……其他的话等见面后再谈吧!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9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