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转贴)奥林匹克精神美国梦 (fwd)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3 15:49:05 1998), 转信
*** Forwarded file follows ***
发信人: herclus (瓜), 信区: Thought
标 题: (转贴)奥林匹克精神美国梦
日 期: Mon Feb 3 15:40:27 1997
奥林匹克精神美国梦
-奕豹-
“百年”奥运会的火炬在亚特兰大缓缓熄灭。
很多朋友对主办国——美利坚合众国的美好愿望也渐渐淡化。这种失望很正常
,对那些带着不切实际或具有童话色彩的厚望踏上美国大陆的(特别是来自政治不
那么民主经济不那么发达国家的),这几乎是一必然过程。
· · ·
我也是过来之人。
十年前到马里兰州的伯塞斯大。天甚蓝,路甚洁,林荫花丛环拥住宅,白鸽松
鼠草地争食,路人带着微笑的致意,实验室里运转着的一流设备,会议中心的银幕
上王牌科学家展示着瞄着诺贝尔奖的课题,高速公路上车灯有如两串用琥珀和红宝
石镶成的项链在夜色中流动,隧道中地下列车带着呼啸带着轰鸣奔向前方…… 你
不由地有了类似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到莫斯科时的感慨:世界的前途,人类的希望,
怕是寄托在这美利坚合众国。
到了柏林墙被推倒,齐奥赛斯库被正法,苏联及其他华沙条约组织签约国哗啦
啦一声树倒猢狲散,更是激动地自己问自己:没准真能活到世界大同,人类不再战
的那一天。
不光是只有美国人才会做“美国梦”。
然而美梦的最大遗憾在于终有睁开眼睛回到现实的时候。很多从第三世界国家
来的同学和朋友谈起美国的国际政策和舆论自由,一个个都情绪激动,都忘不了告
诫我,“总有一个早晨,你的美梦会被冷酷的现实碾得粉碎,”说这话他们很有信
心,因为他们毫无例外都曾一枕“美国”黄梁。
我不幸被“穷鬼”们的巫语所言中,没多久,也步了他们的后尘。
在反思这白日梦和正视这世态炎凉的同时,我回到了原来的思路,在那思绪奔
流而去的前方,是法国人欧仁·鲍狄埃100年前挥笔写下的壮丽诗篇,“从来就
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 · ·
我觉得朋友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那些在亚特兰大令人失望的所见所闻,
这很正常,因为美国的国际政策和舆论导向从来就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起步走
的。
我倒是真的为美国人遗憾。
在世俗生活中,再尔虞我诈巧取豪夺见钱开眼见色思淫的主,到了星期天做礼
拜时也会略作收敛虔诚一番。而象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象美国人民这样伟大的民
族,在“百年”一次的奥运庆典之际,如果不能体现出她在精神上的文明崇高和气
概上的宽弘豁达,这不能不认为是一极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哪怕就是再有十个卡
尔·路易斯连破10项世界纪录或再有十个“梦之队”囊取100枚金牌都难以弥
补的。
NBC的奥运会评论员勃伯.考斯特最近也在遗憾,因为“别人误解了他所说
的意思”。
当然会有这种可能性,那些客籍观众的水平不足以理解主办国超级广播电视公
司在现场负责实况报导的头号王牌。但我相信大家都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希望“百
年”奥运会不是磨练舌剑唇枪的战场,希望亚特兰大能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
有不同社会背景的朋友们提供一个追求共同播种友谊的圣坛。
人们很难想像在1998年日本扎晃的冬季奥运会上,当美国队进场时,日本
放送协会的现场体育专栏评论员会向全场观众并通过电视直播向全世界播报:现在
入场的是出现过运动员赛前雇用职业打手殴打其潜在竞争对手的美国队。
我不知道60年前在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纳粹德国的播音员是如何报导来自
其意识形态死敌——美国的运动员入场的。但我记得8年前美国人乔治·莫罗德尔
献给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那支歌:
“黎明划破黑暗,
用希望在你我心中燃起火焰,
迈向崭新的一天,未来将属于我们。
“勇敢走出你自己,
紧紧相握的手传递着火炬,
阳光投向大地,所有的美梦都不再是奇迹。
“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牵,
我们之间的距离将不再遥远,
带着骄傲,让我们一起飞向无边的兰天。”
当优美的乐曲和着这动人的诗篇在汉城奥林匹克体育场上空荡漾时,人们不由
地为作者的胸怀和气魄而感到骄傲。
朋友们不平,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登上“百年奥林匹克荣誉台”的就没有来
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功勋”运动员代表。我觉得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
是亚非拉缺乏有资格登台的功勋运动员,而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组织者缺乏乔治·莫
罗德尔那样的胸怀气概和视野。
两年前,中国申请主办2000年奥运会时,我的老板当着所有出席周会的人
对我说:“中国不应当申请主办奥运会。”
“为什么不呢,”我情绪很激动。
“中国不安全。”
“南韩申请举办88年奥运会时的局势也很紧张,北韩还派间谍引爆了一架南
韩客机,好象也没有人认为南韩申请主办奥运会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事实上人
家办得也很好嘛。”
老板楞了一下,没想我的反击来得这样快。“中国条件差,”这是他的第二个
理由。
“按您的意思,那奥运会届届都在美国举办算了,没有人会来置疑美国的条件
。但是怎样来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呢?奥运会毕竟不是NBA,”我平时很尊敬学问
渊博学风严谨的老板,但那次我没放过他。
“OK,OK,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承认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下回到亚特兰
大去看看,对你们中国怎样组办奥运会总会有好处的,”老板打圆场时没忘留一个
小小的尾巴。
这次人们在亚特兰大看到了什么成功的组办经验呢?
安全吗?人们乘兴而来,从没想到会贴上两条活生生的人命,没想到100多
人会被炸得头破血流,没想到负责现场治安的“安全卫士”涉嫌引爆炸弹,没想到
负责调查凶犯的“联邦调查局”至今还拿不出个象样的调查结果来。
条件好,好得让人啼笑皆非。接送运动员的专车司机,有的竟从未上过高速公
路,甭说乘客,自己都紧张的声泪俱下;有的干脆就是睡眼蒙胧开昏车,全仗教练
员运动员轮班煽风送水陪着说笑话,才能安全下车。我们不能说这是拿运动员的生
命开玩笑,但连组委会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这不是在说相声(IT‘S NO
T JOKING)”。
萨马兰奇看到了组委会的经商热情。当年参加组办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加拿大人
的反思沉重但更意味深长:“我们有欠于为那次奥运会还了20年债还没有还清的
蒙特利尔人,但至少我们对得起全世界的朋友。”
2000年悉尼奥运会特别顾问、国际奥委会比利时委员雅克·罗热在亚特兰
大怕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一些组织者在对待本届奥运会的态
度上,显示了某种傲慢自大的态度。”
如果真是这样,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组办者有欠的倒不是其他什么人,而是有欠
于像我的前任老板那样对“百年”奥运会的组织充满信心寄予厚望的美国人。
· · ·
在奥运会竞技场中,我特敬重那些根本没有可能取得任何名次或由于意外失去
夺魁希望仍继续拼博的运动员。看到仅有数人组成的毛里求斯代表队高举国旗进场
;看到肯尼亚那位女选手在10000米赛程中,鞋被踩掉,光脚丫子跑,被人推
倒,爬起来继续跑…… 看到这些,我的心被触动了。
他们不远万里而来,不是为了奖牌;激励他们咬着牙向前冲去的是“……未来
将属于我们”的坚定信念,是“……所有的美梦都不再是奇迹”的美好愿望。
我真想与他们一起在亚特兰大、在巴赛罗那、在汉城、在悉尼,“心与心相连
”,“手与手相牵”,高歌一曲,“……带着骄傲,让我们一起飞向无边的兰天。
”
1996.8.21.于蒙特利尔
--
z
/"\ z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v~)
/\ /\
-oOO-"|"-OOo-
|___________|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