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转贴)第四代人的国际政治宣言 (fwd)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3 16:09:06 1998), 转信
*** Forwarded file follows ***
发信人: herclus (瓜), 信区: Thought
标 题: (转贴)第四代人的国际政治宣言
日 期: Wed Jan 29 12:14:44 1997
第四代人的国际政治宣言 — “说不”思潮新析
— 莫义 —
继《中国可以说不》之后,论衡中美对峙的书籍风行大陆,九六年底,
由中美两地八青年学者记者联袂出版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将中国青年
对美国“说不”的激情推到一个新的理论分析层面。
大陆的这股突如其来的“反美”风潮,又让海外那些所谓“中国问题专
家”大跌眼镜。他们还沉浸在八九年天安门游行的印象中,广场上那个高举
着火炬,带着明显西方人面部特征的自由女神像,那些飘扬在纪念碑旁,扎
在头上,披在衣服上的“Freedom”,“Liberty”或“De
mocracy”的英文条幅,那个熟悉的“V”型胜利手势。他们相信中
国年轻的一代将是热爱西方的一代,是推翻现行极权制度,在古老的东方建
立西式自由民主制度的一代,是最终皈依西方文化的一代。他们是一些“可
爱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西方民主自由的无限的期望。
一本《中国可以说不》以及随后而来的“说不”呐喊,惊破了西方人的
幻想。瞬息之间,亲西方的“可爱的”年轻人不见了,他们变成了咄咄逼人,
敢对当今世界至上霸主--美国提出质疑的挑战者。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是对
这些“狂妄”的年轻人猛烈的抨击,他们被骂做“拳匪”、“毛泽东”、“红
卫兵”、“恐怖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份子”、“中共爪牙”、“战争
狂人”等等。这些激烈而又老套的名词,反映出西方媒介和“中国问题专家”
们对当今中国青年一代绝对的无知。
要知道,几乎所有说“不”的这些作者,都是八九年春天民主运动的示
威者!他们都曾是西方社会真诚的崇拜者,他们都曾由衷地相信西方模式会
给中国带来繁荣昌盛。他们昨天的民主示威和他们今天的反美呐喊,都是发
自内心的追求。它们不仅仅是单独的事件,也不是少数几个人的行为,它们
代表了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理想探索历程。唯此,它们才反响于中国和世界。
在所有评说“说不”的文章中,鲜有从代际理论(Generation
theory)来探讨“说不”的历史意义的,尽管诸多评论家均注意到,
这些作者的年龄大都在三十几岁。更少有人从代际的角度,分析“说不”者
本身又多是八九民运参加者这种历史的“巧合”。从代际政治视野来看,“
说不”思潮是第四代人继八九民运后的又一杰作。如果说天安门游行是第四
代人国内政治宣言书的话,那“说不”系列丛书就是他们走向国际政治舞台
的宣言书。
第四代人的名称源于张永杰的名作《第四代人》。该书一九八八年底在
北京出版(时年作者二十六岁),后轰动全国,被列为八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
的三十本书之一。《第四代人》一书以代际为主脉来分析中国社会和政治。
它将四九至八十年代末的中国分为四个代际:第一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
老一代领导人;第二代是五十年代成长,现在执掌国家权力的那代人;第三
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的,曾是红卫兵,红小兵上山下乡的那代人;第四
代是文化革命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张永杰称第一代是伟大的一代,其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理
想设计社会,改造社会,是充分自我实现的一代。他称第二代是“灰色的一
代”,庸庸碌碌而无所作为的一代。这代人一辈子都是按上一代人的指示办
事,从来没有任何独立的自我设计和构想。第三代是“飘泊不定”的一代,
他们竭力挣脱第一代人的禁锢和束缚,但仍苦于找不到目标和信仰,始终徘
徊在各种思潮中间。而第四代人是不同于前三代人的崭新的一代,他们是八
十年代改革和文化复兴的产儿。与第二,三代相比,他们最少受第一代思想
模式的禁锢,他们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张对这四代人有
一个非常形象的概括:第一代人在道路十字路口设计了红绿灯,然后自己气
宇轩昂地走过去了。在他们后面紧跟着的是第二代人,他们牵着前代人衣襟,
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过马路。在其后是第三代人。他们已甩掉前代人的衣
襟,但仍步履踌躇,左右顾盼。而第四代人却停在十字路口上,红灯亮了,
他们却忽啦啦,乱糟糟地上了马路。张预言中国未来政治取决于第二代与第
四代人之间代际冲突的格局,他认为第四代人掌握着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前途。
张的这种综合性的代际分类,虽然不合西方分析推理之法,却形象生动,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概括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政治格局和前景。无怪乎,当时京
城的人们纷纷自我挂号,以“第X代”相称。数月后,在北京及全国发生的
青年学生大游行为这本书做了最好注脚。天安门游行是第四代人初出茅庐导
演的第一场政治大戏,是他们要占领中国政治舞台的前奏,是他们对中国国
内政治的宣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们对国内强权公开“说不”。
今天看来,《第四代人》一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了解“后毛”
(Post-Mao)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中国青年的钥匙。这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
一代人:他们的幼年时期,曾有过毛主义的模糊印象;他们的学生时期,得
益于中国文化复兴时代;他们工作的年代,逢市场经济商海大潮。这代人得
天独厚,承天时之机遇,先改革之风气,赶上中国巨变的潮头。他们将以黄
金年华进入二十一世纪,成为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
他们是极“狂妄”的一代,他们不承认任何前代人制定的权威,因为在
他们成长的时代,是一个权威崇拜破灭的时代。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二
十多岁初出茅庐时走上天安门,导演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游行。也是这同样
的“狂妄”,使他们在三十多岁羽翼未丰时,对世界头号强权美国大喝一声
“不!”这喊声,是中国第四代人对美国霸权的反对,是对西方统治的现存
国际秩序的反对,是对这些强权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反对。它表达了中国这
代青年要以平等的身份进入这个至今还是西方强权把持的世界政治俱乐部的
愿望。
他们是不按常规模式思索的一代。他们的思辩模式不属于任何通行的政
治理论流派体系。就象《第四代人》这本书一样,它很难被划归到任何一个
既定的理论体系中。它既不是毛主义,也不是邓思想,既不是新儒家,也不
是新权威,既不是自由主义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但它什么也都有点儿,
从易经,孔孟,秦始皇到孙中山,毛泽东,从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尼
采,萨特到林肯,罗斯福。任何用现成意识形态模式来解读第四代人理论行
动的企图都会漏洞百出,不可自圆其说。西方媒介永远也不会解释清楚为什
么天安门广场“反对中共政权”的学生会在坦克到来的最后时刻慷慨高歌“
国际歌”。同样,攻击《中国可以说不》是“义和团”的人也很难证明,这
些对西方政治社会文化都有相当了解的“说不”作者(远远超过美国同代人对
中国的了解)和那些对西方一无所知的义和团战士有什么可比性。如果真要套
用某种模式的话,那就是这种集百家于一身的“第四代人”模式。
他们是自我表现个性化的一代。他们的语言表达都是第一人称的,极富
情绪色彩,是一种独白式的心灵探索,情感宣泄。这既反映在他们这代人的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也是“说不”这类政论文章的风格。它与传统的“大批
判文章”大相迥异。相反,倒衬出某些海外反驳“说不”文章语言的贫乏,
透着似曾相识“上纲上线”的文革文风。
他们是整整一代小毛泽东。他们这代最崇尚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人,心
灵深处都有一个毛泽东影子。他们是把毛当作一个伟大的建功立业,自我实
现角色模式来崇拜的。在毛的那一代,是几个枭雄,亿万群众。领袖挥手,
人民向前。这第四代人,个个都有作领袖的雄心,没有任何人有可能在这样
的一代人中长久独领风骚。能脱颖而出的,只是在某阶段,顺应了这代人的
心声民意,被推到代潮浪尖上,“抖”了那么一下罢了。当他们不能顺着随
后的代潮前行时,他们就被抛进波底,新一茬的风头人物又逐浪而出。他们
是没有带头人的一代。
他们将是领导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一代。如果说毛泽东等的第一代人是让
中国站起来的一代的话,第四代将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代。八年前,当他
们在天安门广场对中国政权说“不”时,他们面前还有一个理想的西方文明
模式。今天,当他们对西方强权说“不”后,他们将面临一个模式和理想的
空白。他们必须编制第四代人自己的中国理想宏图和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行途
径。他们面前没有任何现成的路可走。这是对第四代人的艰巨挑战,这是有
关中国二十一世纪前途与命运的巨大挑战。最大的可能,他们将从中国传统
文明中寻得启发。
走向他们的黄金世纪,第四代人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经验。
--
z
/"\ z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v~)
/\ /\
-oOO-"|"-OOo-
|___________|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