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ieplivee (月亮的季节), 信区: Reader       
标  题: 天才海斯密斯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Feb  1 13:47:08 2000)

【同人笔林】

◆          天才海斯密斯

           ·二 言·
 
  1951年,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将帕特丽夏·海斯密斯的《火车上的陌生
人》改编成同名电影,大获成功。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因编导《英国病人》而
名声大噪的安东尼·明格拉以千禧新片《天才瑞普利》再次将海斯密斯这位神
秘女作家从犯罪小说迷的角落,推向了大众的聚光灯。

  海斯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21-1995)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
州的沃斯堡,但后来在纽约长大。她的孩童时代并不幸福,亲身父母在她尚未
出世时就已离异,以绘制时装插图谋生的母亲后来屡次提起,自己在怀孕五个
月之后,曾经数次服用松节油,试图将女儿流产掉。阴暗的家庭气氛并没有掩
盖海斯密斯的艺术追求,她在绘画和雕塑中寻求解脱,并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大学毕业后,她为一些漫画书设计故事情节,借此谋生。

  1950年,海斯密斯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火车上的陌生人》,描写了一
位年轻的网球运动员盖伊在火车上巧遇一名风度翩翩的神秘男子布鲁诺。“有
些人活着不如死了好──比如你的老婆和我的父亲。”布鲁诺对盖伊说。盖伊
当时正试图与妻子离婚,以另攀高枝,借此挤身上流社会。布鲁诺则想除掉富
有的亲生父亲。为了使各自逃脱嫌疑,两人展开了“交叉谋杀”。

  在小说中,布鲁诺从小与母亲关系密切,他不仅嫉妒母亲有过的所有情人,
而且想把父亲置于死地──这就是弗洛伊德所提的恋母情节的最强烈表示。小
说也暗示了盖伊与布鲁诺之间存在着同性相吸。“每人的所有都是对方的所缺。
他们自以为痛恨对方,但事实上却强烈爱着对方。”

  1951年,希区柯克将《火车上的陌生人》搬上银幕时,只保留了布鲁
诺对盖伊之妻的谋杀,而且两位男主人公之间的同性恋情结也被削减得荡然无
存。

  1955年,海斯密斯发表了《天才瑞普利》,成为她的最成功之作。该
书描写了出身卑微的汤姆·瑞普利觊觎富家弟子迪基·格林里夫的社会地位与
迷人风采。“他坐在这家著名的咖啡馆里,想着明天复明天,我就是迪基·格
林里夫,这种感觉真美妙。”这是瑞普利杀害了迪基之后陷入的遐想。他冒充
迪基过上了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富有生活,但内心却一直处于紧张与恐慌。为
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不得不展开一系列谋杀,其中迪基的好友弗莱迪也
丧命在他的手下。

  海斯密斯曾经说过:“我发现人们念念有词的所谓的正义感不仅枯燥无味,
而且矫揉造作,因为生活和自然界并不在乎正义是否得到了伸张。”在
1966年出版的《悬念小说的情节和写作》中,她这样写道:“艺术与道德、
习惯和道德化毫无关系。”她的作品的一大妙处就在于完全摒弃了道德说教,
将凶手的残忍和脆弱揉为一体,杀人变得有根有据,让读者陷入痛恨与怜爱的
不置可否的矛盾中;与此同时,受害者虽然无辜,却往往难以激起人们的同情
(比如《火车上的陌生人》中骄横粗俗的盖伊之妻以及《天才瑞普利》中居高
自傲的迪基与福莱迪),而凶手最后总是能够逍遥法外,恶无恶报──这与常
规的道德说教形成了鲜明对照,冲击着读者的固有观念。

  这种否定传统道德的正统地位的态度与做法与当时兴起的存在主义思潮相
吻合,使海斯密斯的作品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倍受推崇。1957年,她获
得了法国犯罪文学大奖,并于1964年获得英国犯罪小说家学会授予的银匕
奖。

  《天才瑞普利》获得了当年美国悬念小说家学会颁发的爱德加·艾伦·玻
大奖。1960年,法国将该书改编成电影《紫色之午》,由阿兰·德龙主演,
但影片将同性三角恋爱改成了异性恋。

  海斯密斯在以后的将近四十年中。陆续发表了系列小说《瑞普利在地下》
(1970年)、《瑞普利的游戏》(1974年)、《跟踪瑞普利的男孩》
(1980年)和《水下的瑞普利》(1991年)。瑞普利虽然在各部小说
中横跨将近四十年,但海斯密斯却让他永葆青春。在《水下的瑞普利》中,瑞
普利设计让一位病入膏肓的男子卷入了谋杀黑手党头子的图谋中,因为这位男
子曾经对瑞普利出言不逊。但在最后险要关头,瑞普利又出其不意地现身来救
护这名男子。善与恶的界线再次变得模糊。

  瑞普利掩盖自己真实身份的企图使同性恋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双面人
生活,但由于海斯密斯在人物塑造中,引用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法来诠释同性
恋的形成,并且将同性恋者写成了缺乏健全人格的杀人犯,因此海斯密斯被一
些读者斥为“恐同情绪最强烈的作家”。

  海斯密斯本人是名女同性恋者,她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公开自己就是四十年
前风行一时的女同性恋小说《盐的代价》的作者。当时海斯密斯已因《火车上
的陌生人》的成功而小有名气,但在出版商的建议下,她以克莱尔·摩根的化
名发表了《盐的代价》。此书是美国第一部展示出圆满结局的同性恋小说。书
中的主人公特丝和卡罗尔之间的同性恋情完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她们面
临着亮相和孩子的抚养权等诸多为同性恋者所面临的难题。该书初版时受到一
定的好评,并且在未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在以后的几年中总共售出了一百多
万册,成为广受欢迎的同性恋流行小说。许多女同性恋者致信海斯密斯,感谢
她带来的安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同性恋和共产主义
招致同样的嫌疑与迫害,因此《盐的代价》的出版更具非凡意义。

  1995年,海斯密斯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小G:夏天的田园诗》,书
中的同性恋、双性恋和异性恋人物往往爱无所得。

  海斯密斯的一生主要在欧洲度过,并在中年以后过上了隐居独处的生活。
1995年2月日,她在瑞士和意大利交界的罗加诺的寓所中去世,享年75
岁。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罗杰(美国)  

--
橘色的月亮升起时,整个球场就在黄澄澄的光华里。记忆中她出现时就
有了沙岸崩塌声,清晰,震撼人心。自个儿拉长的影子浓浓厚厚的看起
来神秘而怪异,许多年以后他都一直看见月亮就似是这一轮。

谁在无声的叹息。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0.39.3.50]
--
※ 修改:.fzx 于 Feb 26 12:52:29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5毫秒